查看原文
其他

加速洗牌!如何打响私募基金“宁波品牌”?

张恒 东南财金 2024-04-23

作为服务高净值人群的私募基金,其注册地和区域经济发达程度高度相关。

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基协)数据统计,北上深三大城市不仅是头部私募的孵化集聚地,更汇集了全国超一半的私募公司。

随着优质私募崭露头角,一、二线城市私募基金管理规模正在加速集聚。与此同时,伴随今年A股反弹行情与业内“扶优限劣”不断升级,私募行业生态环境正经历一场洗牌与重构。

那么,宁波私募基金情况如何?

宁波“基业”优势明显

据中基协统计,截至2月底,全国私募基金管理人达21151家,管理基金153288只,私募基金规模为20.28万亿元。

其中,注册地在宁波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为652家(办公地在宁波的有227家),管理基金5348只,私募基金规模达7340亿元,占全国总规模的3.62%,基金管理人数量和基金规模在全国36个辖区均居第7位。

从城市排名来看,宁波则可以排在全国第6位。排名前5位的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和广州。在计划单列市中,宁波仅次于深圳,基金管理规模依然稳超青岛、大连、厦门之和。

对于私募来说,在选择注册地时,考量的因素主要有募资难易程度、税收优惠政策以及营商环境等。

梳理近两年主要城市新增私募基金管理人情况,记者发现,除北京、上海、深圳等头部城市持续火热外,杭州、南京、青岛、厦门等新一线、二线城市也开始“攻擂”,无论是私募数量还是质量均快速提升。

比如,2023年,新增私募基金产品中,青岛有462只,南京有349只,厦门有163只……大有“后来者居上”的架势。

从存续私募基金管理规模来看,截至2023年末,北京、上海继续领跑全国,较上一年末分别增长2331亿元、1187亿元;江苏、海南、安徽、湖北等地则进入增量前十;厦门、青岛也逆势爆发,分别增长358.51亿元和89.6亿元,同比增长23.37%和4.75%。

而同期深圳、天津、浙江(不含宁波)和西藏则分别减少506.15亿元、640.73亿元、552.31亿元和271.11亿元。

行业生态加速优化

去年以来,有私募因业绩惨淡而破产,有私募则因合规问题直接被注销,风生水起的量化板块更是经历“大考”,行业“劣币”加速淘汰。

高风险机构开始加速出清。根据中基协数据,今年2月,协会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449家,同时行业“扶优限劣”持续升级,2月份中基协审核通过的私募管理人仅6家

最近五年,宁波辖区私募基金发展情况

2023年,宁波新登记管理人3家,注销73家,迁入5家,迁出23家。近三年,宁波辖区私募基金管理人家数逐年减少,但基金产品数量却不减反增——2023年,新增基金132只,同比增加2.5%

这得益于宁波良好的营商环境以及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的优势。

“私募业出清数量远大于新增数量,有三方面原因:一是,私募管理人新增数量与市场周期存在较强相关性;二是,近年来,私募进入门槛明显提高;三是,在行业‘扶优限劣’不断升级过程中,‘劣币’加速退场。”沪上某私募研究员表示。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这是行业实现健康有序成长的必经之路。

如何打响“宁波品牌”

资管规模超50亿元、百亿级的头部私募汇集,更能彰显一座城市的吸引力。作为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的宁波,凭借雄厚的产业优势和活跃的民间资本,与杭州、广州、苏州等地,牢牢地占据了头部基金第二方阵。

中基协数据显示,上海、北京和深圳是头部私募的集聚高地,截至今年2月底,这三地100亿级私募分别有101家、87家和42家;50亿元~100亿规模的私募分别有95、87和48家。

截至去年底,宁波市规模超100亿元的私募基金管理人13家,50亿元至100亿元的11家。其中,规模百亿私募基金管理人合计管理规模(净资产,后同)达3990.26亿元;规模2亿元至100亿元(不含100亿元)的有249家,合计管理规模达1003224.59亿元;规模0.5亿元至2亿元(不含2亿元)有172家,合计管理规模为189.41亿元。

从区域分布看,截至2023年末,宁波私募基金管理人注册地“三甲”地区分别是北仑区(465家)鄞州区(105家)江北区(38家)

自2008年成立以来,北仑梅山保税港区依靠优惠的政策和良好服务,类金融产业快速在此集聚,也使其成为私募行业扎根生长的沃土,并形成以信达系、软银系等为代表的30多个股权投资集群。

此前,宁波市基金业协会公布了2023年度宁波私募基金行业相关数据——

截至去年末,宁波私募基金管理规模达7679.39亿元。其中,股权创投类基金只数占比34.49%,管理规模占比却达53.94%;证券类基金只数占比65.17%,管理规模占比44.33%。

去年11月,宁波印发了《关于促进宁波股权投资持续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到,力争至2027年末,宁波资管规模超50亿元的机构30家,投向宁波的股权投资金额超2000亿元,打造形成3000亿元规模的产业基金集群,加速打响股权投资“宁波品牌”。

根据政策,围绕资本产业融合发展目标,鼓励股权投资机构投早投小投科技,对投资宁波初创期科技型企业满2年的,按实际投资金额(限于货币出资)给予10%的奖励;

促进资本、产业“双招双引”,推动“链主+基金”招商模式,对全球头部股权投资机构实施靶向招商。鼓励股权投资机构将其生态圈企业引进落户宁波。如3年内递交IPO申报材料,给予投资机构一次性奖励300万元,上市成功后再奖励200万元;落户企业是上市公司的,给予投资机构一次性奖励500 万元。

同时,支持机构加大在甬投资力度。投资宁波非上市企业的投资额每满人民币1亿元(或等值外币)且投资期限一年以上的,给予一次性奖励人民币100万元;当年投资额超过人民币20亿元的,“一事一议”再给予支持



文字:张恒
一审:周   静 二审:张波
三审:诸新民 终审:葛

▲打响“车轮战”!订单排到5个月后!宁波老牌纸企“创”出新蓝海

▲又招GP!资本争夺赛,宁波如何“出圈”?▲宁波46人上榜!最新全球富豪榜发布

特别声明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本号原创稿件
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东南财金


一个共享财智的平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