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圳女员工怕走光撑伞上班遭开除:先别急着站队!

好文拾遗
2024-08-29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拾遗 Author 我是拾遗

作者:拾遗君

来源:拾遗(ID:shiyi201633)

真相也能被筛选、隐藏......

打工人硬刚公司屡见不鲜,
但把自己带到阴沟的却不多见。


         

 

近日,深圳一则判决引发众多关注。
事情说来并不复杂。
起因是王女士所在的公司,
在工作区域安装了多个摄像头,
其中一个正好位于王女士工位的上方。
王女士担心,摄像头会泄露自己的隐私,
害怕摄像头的位置易于走光,
于是就用两把伞遮挡住公司摄像头。    


在办公室打伞,显得十分怪异。
公司人事经理两次找王女士沟通,
希望她能改变自己的举止,
并且两次向她发送《警告信》,
告诫她这样严重违反公司纪律。
但王女士不为所动,
坚持打伞上班18天,
公司忍无可忍,
以严重违纪为由将她开除。
随后王女士要求公司赔偿33万余元。

新闻一经爆出,
很多网友炸锅了:
“公司侵犯我的隐私,我没权利保护自己了?”“劳动法形同虚设吗?”
同为打工人,网友纷纷为王女士喊冤:


“如果不想拍员工隐私,为什么不把摄像头换个位置?”
“为什么公司内部有多个高清摄像头?牛马不是人啊?”
“一般监控应该要尽量避开员工工位。”
这些是热评前三的评论,
几乎都是一边倒地站队王女士。
大部分人一致的意见是:
上个班而已,又不是跟公司签了卖身契,
怎么连基本的人身自由都没有了?
就算一天到晚勤恳工作,不摸鱼,
时刻被“看押”的感觉也很差劲吧。
在媒体铺天盖地的新闻攻势下,
大家义愤填膺,纷纷支持王女士维权,
这不仅关系到王女士的工作,
更关乎到无数打工人的尊严。
要是任由公司开除忍气吞声,
今后谁还来保护打工人?
然而法院的判决让人意想不到:
一审、二审、高院再审,
法院均裁定公司解除合同合法合理,
无需赔偿王女士。

为什么法院也站到公司这边?
这是资本战胜了牛马?
很多网友被各种情绪冲上头,
却忽略了最关键的信息。
仔细看法院的民事裁定书才知道,
王女士所在的公司是金融公司,
相关法律规定:
金融、证券等营业场所必须安装摄像头,
且装在多人工作的公共场所,
属于用人单位行使监管权,并无不妥。
再来说说对着工位合不合理。
据透露,王女士作为公司管理层之一,
还待在手握实权的信贷部门,
终日就是跟钱打交道。
这个部门因为太敏感,
自然会引起公司格外重视。
万一背着公司搞点什么小动作呢?
在判决中,公司的理由也很合理:
“用两把雨伞将工位全部遮挡,
导致公司无法掌握是在工作还是玩手机,
或从事其他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而且摄像头在墙角,穿着正常工装,
并不会有走光的风险。
总而言之,放在具体的工作环境下,
公司对王女士的处理没有问题。    
但是为什么这个案子的讨论会两极分化?
因为一开始披露的事实,是不完整的,
或者说,部分真相被隐藏了。
许多网友被带节奏了,
他们为自己心目中的“正义”摇旗呐喊,
但真相不过是:
他们又被当枪使了一回。

这种现象其实发生过一次又一次,
网红“猫一杯”法国捡小学生作业;
陈露和霍尊撕破脸事件;
阿里王某文性侵事件;
鲍毓明性侵养女事件。
每隔一段时间,就掀起一场舆论高潮
但大众永远掉进同一个坑里:
永远热泪盈眶,
永远义愤填膺,
永远不长记性。
有人说,那网上的信息都是骗人的?
互联网时代,我们还能相信谁?
其实,你看到的还是真相,
但只是一部分。
我们每个人站的立场、角度不同,
描述事件的方式不同,
都可能得到多个“真相”。
《后真相时代》将真相分为四种:
主观真相。
片面真相。
人造真相。
未知真相。
在不知事件全貌的时候,
任何发言都可能有失偏颇,
任何站队都带着主观臆断。
所以,有一句名言说得好:
“真相在抵达一个人的时候就被终结了。
我们听到的一切都是一个观点,不是事实。
我们看见的一切都是一个视角,不是真相。”



一、先入为主的“主观真相”会骗你。
苏格拉底有次在上课时掏出一个苹果,
让学生仔细嗅闻空气中的气味。
有几个同学说:
“我闻到了淡淡的苹果香。”
其他同学互相对视,没有作声。
苏格拉底再次举着苹果从学生丛中走过,
要求学生务必仔细嗅闻气味,
随后他问:
“大家都闻到苹果的气味了吗?”
同学们都回答“闻到了”。
苏格拉底说:
“非常遗憾,这是一个假苹果。”
明明没有闻到苹果的香味,
但出于天然对老师的信任,
出于从众心理,
因此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实际上,真正的真相可能相距甚远。
赫克托·麦克唐纳就说过:
要弄清楚事物的真实面貌,
不被他人的引导所左右。


还记得这个十分经典的反转事件吗?
哈尔滨男子在洗车摊烧伤身亡。
因为与死者发生争执的摊主叫“大河子”。
与当地代号“大和子”的涉黑势力同名,
当时无数言论都坚信:
这是一起老实人被恶势力残害的故事。
有人疾呼“还有没有王法”,
有人攻击执法部门包庇黑势力,迫害良民。
一时间,普通网民愤怒又恐惧,
代入自己,是不是也死路一条?
相关话题破10亿。
结果呢?
警方通过采访多名证人、调取多个监控,
还原事情的真相:
汽油是自己带的,火是自己点的,    
诬陷和泼脏水是事先商量好的。
就是因为他的名字和黑社会相同,
就是因为一个看起来有钱,
一个看起来比较弱势,
于是,无数不知情的普通人,
带着各种主观偏见对他展开一场网暴,
他们成为操纵者手中的剑,
最后无非是自己被人当猴耍了一回。
有时候看见的不一定是真实,
更何况这种你所以为的“主观真相”。

    
二、片面真相往往容易把你带到沟里。
看过几组很经典的图片,
第一组是大屏幕上,后者在追杀前者,
但在摄影机里呈现出来的,
却是前者拿着刀谋杀后者。
第二组图片是给战俘喂水,
镜头往左偏,就是拿枪指着战俘;
镜头往右偏,就是单纯地喂水。
看的角度不一样,得到的结论就不一样。
第三组图片是威廉王子当着民众竖中指,
可正面看,是他宣布将迎来第三个孩子。
有时候你看到的,    
或许只是别人想让你看到的。
正如闹得沸沸扬扬的奔驰加塞事件,
奇瑞车主拍摄的视频和事情的真相,
奔驰司机怒骂是真,
一拳头砸奇瑞车也是真。
但她没拍出来的部分是,
并线行驶时,奇瑞车自己也有问题,
开车的并非网传的网红奶奶,
而是一位男士。
这就是片面真相。
理查德·伯顿说:
“真相是散落成无数碎片的镜子,
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看到是完整的真相”。
实际上,每个人看到的都是真的,
不过就像盲人摸象一般,不知全貌。


三、人造真相,公众的情绪被故意引导。
2013年,英国一慈善机构发表一篇文章:
“八万儿童在这个圣诞节无家可归”。
这个标题引发了轩然大波,
也让无数人为孩子们的处境担忧。
实际上,这是典型的故意引导公众情绪。
文章定义的“无家可归”,
并不是“露宿街头”,也不是失去父母,
而是“没有家庭自有住房”。
这就是由人们一手打造的“真相”,
也是西方媒体很喜欢干的事情。
人造真相很容易带偏舆论,
广州“哮喘血衣事件”就是如此。    
女童妈妈表示孩子哮喘,
但老师依然体罚、受贿、甚至偷袭家长,
血淋淋的校服刺痛每一个人的心。
上百万人为她伸张正义,
甚至花钱为她维持热度,
只为让无良老师受到惩罚。
然后呢?这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局。
她人为捏造一个“事实”,
无数不明真相的人沦为她的棋子,
让当事老师社死、工作受到影响。

北大教授胡泳说过一个概念——回声室效应
一旦你相信一种观点,
你就会寻找相似的评论、证据,
并将其当作真相,
这在不知不觉中窄化了你的眼界和理解,
甚至走向偏执化。
而这时,你所得到的,已经不是原本的真相,
而是你愿意相信的东西。
所以,面对任何有疑惑的东西,
我们都应该秉持一种习惯:
不要先入为主。
《潜夫论·明暗》里有句话说得很好:
“故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
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偏听偏信,都可能背离事实。
只有站在中立的角度,
你才能得到最公正的答案。


白岩松在一个演讲中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他曾碰到过一个老先生,
老先生说了一句话让他印象深刻。
“现在的年轻人接受的信息量非常多,
但他们在这些信息之前停止了思考。”
得到了信息不等于拥有了智慧,
因为获取了信息,
他们就原地踏步,
不会向智慧的方向迈进。
深以为然。
我们现在看新闻、刷微博,
获得的其实都是很浅显的信息。
 但是很多人都把这些当成了全部,
觉得这就是真相,
缺乏思考的能力。
他们在思考面前,
停止了自己的脚步。
众多网络暴力带来的悲剧,
众多事件最后的反转,
究其根本,是人缺乏独立思维能力的后果,
看大家在骂自己也跟着骂,
甚至自以为这是弘扬正义、惩恶扬善。
真正可怕的,不是网络,
而是人心,是三人成虎,
是只相信自己想象的定性思维。
在这个时代,比守身如玉更重要的是:
守脑如玉。

-END-

者:拾遗君,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拾遗(ID:shiyi201633),一个有态度的人,过着有态度的生活。不管什么时候遇到你都不晚,这里总有一束光,能够穿透你生命中的黑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好文拾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