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唐代的清明节习俗

汉语中心 商务印书馆汉语中心 2023-05-17
点击上方蓝字可以订阅哦!

清明节源自早期人类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今日与《唐诗说唐史》一起了解唐代人如何过清明节。


清明节:路上行人欲断魂

文丨鲍远航

寒食节后二日,是清明节。杜牧《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欲断魂”的行人,都是赶去扫墓祭祖的。唐玄宗下诏,定寒食、清明扫墓为当时“五礼”之一。所以,唐人每逢清明,“田野道路,士女遍满,皂隶佣丐,皆得上父母丘墓”(柳宗元《寄许京兆孟容书》)。清明渐渐成为扫墓的固定日子。熊孺登《寒食野望》:“拜扫无过骨肉亲,一年唯此两三辰。”

唐人每于寒食,就开始上坟扫墓。徐凝《嘉兴寒食》云:“嘉兴郭里逢寒食,落日家家拜扫回。唯有县前苏小小,无人送与纸钱来。”白居易《寒食野望吟》也把寒食和清明连在一起:“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离别处。冥漠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清明时节雨纷纷,这首诗借荒野暮雨来渲染人们思念亡亲的悲戚之状。

寒食扫墓,有一点不方便:寒食期间禁火,墓祭不能火化纸钱。人们只好将纸钱插、挂在墓地或墓树上,还有的压在坟头。张籍《北邙行》云:“寒食家家送纸钱,乌鸢作窠衔上树。”薛逢《君不见》诗云:“清明纵便天使来,一把纸钱风树杪。”说的都是这种情况。王建《寒食行》把扫墓情形描述得更为具体:“寒食家家出古城,老人看屋少年行。丘垅年年无旧道,车徒散行入衰草。牧儿驱牛下冢头,畏有家人来洒扫。远人无坟水头祭,还引妇姑望乡拜。三日无火烧纸钱,纸钱那得到黄泉!但看垅土无新土,此中白骨应无主。”

《岁时百问》解释清明的取名缘由:“万物生长此时,皆清净明洁,故谓之曰清明。”时节如此,又值四野如市,因而人们在上墓之余,往往还伴有一系列郊游、踏青等娱乐活动。如王维《寒食城东即事》:“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唐高宗曾发布诏令:“或寒食上墓,复为欢乐。坐对松槚,曾无戚容。既玷风猷,并宜禁断。”(《不许临丧嫁娶及上墓欢乐诏》)但敕令并不能真正发挥效用。因为,统治者本身就不能做到。《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竞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张说《奉和寒食作应制》:“寒食春过半,花浓鸟复娇。从来禁火日,会接清明朝。斗敌鸡殊胜,争球马绝调。晴空数云点,香树百风摇。改木迎新燧,封田表旧烧。皇情爱嘉节,传曲与箫韶。”诗中提到,皇亲国戚已把寒食、清明看成“嘉节”,又是斗鸡,又是争球,任情嬉戏。王建的《宫词》诗说:“殿前铺设两边楼,寒食宫人步打球。一半走来争跪拜,上棚先谢得头筹。”连唐代的许多皇帝,也都喜爱蹴鞠之戏。唐僖宗就是一个“蹴鞠皇帝”,他曾得意地说:“朕若应击球进士举,须为状元。”(《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三)

蹴鞠和秋千也是民间寒食、清明最有代表性的室外活动。王维《寒食城东即事》:“蹴踘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杜甫《清明二首》其一:“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秋千尤其为女孩子所钟爱。韦庄《长安清明》:“满街杨柳绿树烟,画出清明三月天。好是隔帘花树动,女郎撩乱送秋千。”可见,秋千、球戏都是唐人寒食节的重要习俗。

官方的禁令成为一纸空文,人们在拜扫之余,也常常踏青郊游,击球走马荡秋千,乐而忘返。杜甫《清明》一诗为我们描绘了潭州(今湖南长沙)百姓清明踏青的盛况:“著处繁华矜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渡头翠柳艳明眉,争道朱蹄骄啮膝。”“人面桃花”的典故,也来自诗人崔护的清明踏青郊游。《唐诗纪事》载,唐德宗贞元初年,博陵才子崔护科举落第,清明独游都城南,口渴了,看见花木丛中有一人家,遂扣门求饮,有一女孩开门送水给崔护喝。女孩“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脉脉含情。崔护别后难忘情谊,第二年清明再访,但不想已经是门锁人空了。于是,满怀惆怅的崔护就在院门上写下了《题都城南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图书信息

《唐诗说唐史》

鲍远航  著

跟着唐诗学唐史

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本书是一部既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又有较强可读性的文史读物。唐诗是从唐代社会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其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唐史信息,所以唐诗不失为激发青少年读者对唐史产生更大兴趣的引子。全书共分十八章,每章以一首唐诗作为引子,讲述相应的唐史知识,比如唐朝的军事制度、均田制、唐朝的中外关系、安史之乱的现实、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唐朝的科举制度、唐朝经营西北与士人的出塞从军、唐代官员的服饰和等级、唐代的节令风俗等。本书的特色在于文学和历史的紧密结合,阅读此书,不但可以激发我们对唐史的兴趣,补充我们的唐史知识,而且可以深化我们对于唐诗的理解。


目    录

<上下滑动查看目录>

<上下滑动查看目录>


作者简介


鲍远航,1967年9月生,河北承德人,文学博士,现任教于湖州师范学院。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文学,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2项、浙江省规划基金项目1项。发表文史论文三十余篇,著有《唐诗话唐俗》《唐诗说唐史》等专著。


相关图书信息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古代诗词典藏本系列丛书(17册套装)

袁行霈  主编

刘跃进  副主编

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选家

在所选评方面皆具有专精研究与学术影响

保证选本的专业性与权威性

选目、注释

与评赏广泛吸收前人成果

自觉借鉴前沿理论,自由表述其思想才情

充分张扬其学术个性,力避匠气与学舌

体现选本的学术性与文学性

选本

不拘一格

不强求整套丛书风格整齐划一

允许一选本有一选本之个性特色

突出选本的平易性与创新性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唐宋诗词的语言艺术》

蒋绍愚  著

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唐宋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尽管时隔一千多年,唐宋诗词仍以其强大的艺术魅力吸引着我们,给我们精神的熏陶和艺术的享受。诗词是语言的艺术,要阅读和鉴赏唐宋诗词,首先要懂得其语言。如果由于语言方面的阻碍,读不懂唐宋诗词,当然就谈不上理解和鉴赏。唐宋诗词的语言不是一般的语言,而是艺术的语言,为了增强诗词的艺术表达力和感染力,唐宋诗词有自己独特的语词,独特的句法和语序,独特的表达方式。所以,即使能读懂唐宋时期一般的古文,也未必能读懂唐宋诗词。这就需要我们对唐宋诗词的语言艺术进行研究,本书就是为此而写的。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唐宋词举要》

彭玉平  撰

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本书精选唐宋时期62位词人的219首词,按时代厘为上(唐五代)、中(北宋)、下(南宋)三卷。每位词人名下,先之以生平小传,继引录词作,然后注释其中典故、名词等,并重点对词作的创作背景、基本意蕴、词心词境等进行分析,对学术史上有争议的问题略加辨析且折衷裁断,以合“举要”之义。

作者旁搜远绍,取精用闳,既注意直接的词心感悟,又注重从学术史中裁出新意,从寻常作品中发掘出不寻常的内蕴,从而体现出其深厚的学术功力、敏锐的学术眼光与宏阔的审美视界。

分析细致而精准,语言雅洁而自然,结论新颖而深稳,选择词人词作有代表性,历史覆盖面广,词学发展主线突出,是一部颇见作者才、胆、识、力的唐宋词选本。

延伸阅读


往期回顾

书讯丨2023年第一季度商务印书馆汉语编辑中心新书

“华文水平测试丛书”面世

中国语言文字数字博物馆正式开馆上线

2023年度国家语委科研机构工作会议在广州大学举行

乔全生丨师道长存  师恩永志——缅怀邢福义先生对我的教诲

周清海丨邢福义,一个有情有义的人

商务印书馆汉语中心视频号开通啦!

欢迎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了解更多精彩视频!

点击“阅读原文”可购买此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