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冠周报丨Science:"新冠变种汤",使得今冬疫情难以预测

Mark 博士 Hanson临床科研 2023-01-12
用数据,来辨清事实。
只要有SCI论文,就可以全家获得美国绿卡)

关键词:COVID-19;疫苗接种;

2022年10月28日,美国疾控中心发布了最新的新冠病毒流行株检出情况。

其中Omicron BA.5仍占比最多,但下降到了49.6%;即使加上BA.4的0.2%,BA.4/5也仅为49.8%,已经不过半。

而其他更新的突变株则比例持续增长,其中BQ.1 为14.0%、BQ.1.1为13.1%、BA.4.6为9.6%、BF.7为7.5%、BA.5.2.6为2.8%、BA.2.75为1.8%、BA.2.75.2为1.2%。

按照Science期刊一篇文章的评述,目前全球新冠疫情处于“新冠变种汤”的处境,即多种突变株同时出现,他们有共同的突变位点,但又在某个别点上有所不同,甚至重新组合(如XBB突变株)。

让人感觉,这一堆新冠特别汤就像是在病毒“乱炖”,煎熬着人类。


(美国的流行毒株及比例。图源:美国CDC)


如前,本次周报我们

1)先回顾过去1周的新冠领域重要研究;

2)复习目前全球疫情;

3)最后部分,和各位朋友谈一下”这一锅新冠病毒变种汤在全球的情况“



A,过去1周新冠疫情的
重要进展

简单总结过去1周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是:
1,最新的新冠病毒突变株的免疫逃逸更明显;
2,继“二价疫苗”后,“未来疫苗”中第二个突破,诱导“黏膜免疫”的新冠疫苗在中美两国均有了新的突破。
看来,人类和新冠病毒的斗法还要继续下去。

Science will win(科学必胜)



B,全球新冠疫情:
病例数继续降低!

最近两周全球单日新增病例较前降低20%,全球平均每天新增37万病例。
每天病死人数较前增高5%,为1,577人

(COVID-19新增病例数变化。图源:纽约时报疫情跟踪器)

从2022年1月份开始,COVID-19病例病死率(CFR)大幅降低,一直在0.5%以下。目前是0.34%。
病死率与我们个人的新冠预后直接相关,提示着一个人感染新冠后死亡的概率。

(COVID-19病例病死率的变化。图源:数据世界)


从最近1周新增病例绝对数看,德国单日确诊病例最多,其次是日本、美国、法国和韩国
(10月28日,从新增病例绝对数看,德国单日确诊病例最多。图源:数据世界)

美国疫情:
进入到8月份,美国的总病例数持续降低
最近两周美国单日新增病例数降低3%,但每天仍有3.6万人感染;最近2周美国每日COVID-19病死人数较前降低7%,为350人/天。

(美国新增COVID-19和病死人数均有降低。图源:纽约时报疫情跟踪器)

但美国完成新冠疫苗基本接种的比例仍然非常低,只有68%,不仅远低于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也低于英国、德国等西欧国家。
所幸的是,美国老年人还比较理智。美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新冠疫苗基本接种率已经超过93%,加强接种比例超过67%


C,面对新冠变种汤,
难以预测今冬的疫情



2022年10月28日,Science杂志以中国谢晓亮团队的研究为核心结果,讨论了目前新冠疫情的新冠病毒变种汤。认为一堆新冠病毒突变株肆虐人间,使得今冬的疫情难以预测。


我们之前曾经解读过曹云龙/谢晓亮团队的这篇文章。

新毒株XBB,免疫逃逸远超Omicron BA.5!丨谢晓亮团队的最新研究告诉我们要怎么做?


文章首先展示了目前突变株的进化源。

可以看到,尽管目前流行毒株乱成一锅汤,但其共同的祖先是Omicron BA.2。



我们更喜欢刘善虑团队文章中的插图,因为加入了目前最新的突变株的突变位点

【精彩!】刘善虑团队更新“人类对BQ.1.1等新毒株“的中和活性;一图回答:感染过BA.5是否就无敌了?




(目前主要毒株的来源及突变位点。图源:刘善虑团队研究,Hanson临床科研做了修改,加了XBB的来源)


随后,文章解析了这些最新的突变株的区别:有不同的受体结合区突变位点。

其中BA.2在受体结合区有4个突变位点,BQ.1有5个突变位点,BQ.1.1到了6个突变位点,而XBB则有7个突变位点。

所以在曹云龙/谢晓亮团队的研究中,特别指出:XBB,是对被测试的抗体逃避性最强的毒株,远远超过 BA.5,接近了SARS-CoV-1的逃逸程度




新冠疫情“乱成一锅粥”除了指新冠病毒突变株多样且同时流行之外,还更出现了“不同区域流行株不同”的现象。

其中BQ.1主要在欧美流行,包括英国、美国、德国,和与之关系密切的澳大利亚;而XBB在主要在亚洲流行,包括新加坡、印度、韩国和不远处的澳大利亚。


地理上靠近亚洲、人员交流接近欧美的澳大利亚成为两个大毒株的交集地,同时有BQ.1和XBB这两个毒株在流行。也成为我们随访哪个毒株的传染性更强的观察点。



小结:


新冠病毒BQ.1家族和XBB家族分别在欧美和亚洲快速蔓延,还有其他更多毒株在潜伏传播及进化。

但总的来说,所有这些流行毒株均来自于BA.2;但是其受体结合区呈现不同的突变。


由此,Science的这篇文章认为:很难预测今年冬天的新冠疫情流行情况。

但是对于我们个人,却仍然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个流行趋势下我们该做的事情。

1)更多免疫逃逸的新冠病毒突变株出现,意味着我们接种的疫苗更难预防感染

2)但所有这些突变株均来自于Omicron BA.2,所以也意味着我们加强接种(booster vaccine)或者更新接种(updated vaccine)仍然会保护我们、降低重症/病死风险


也由此,人类的对策非常明确:加强接种或者更新接种新冠疫苗!

尤其是在“二价疫苗”和“黏膜免疫疫苗”的都获得突破的情况下,我们的选择更多,也更会保护我们。


最后,

祝朋友们:
一切顺顺利利、全家平平安安!


本期编辑:Henry,微信号healsan。
Hanson临床科研团队,由6位在美国的医生及医学科学家组成;目前在美国主要从事新药研发和临床科研。
作者简介:Mark博士,博士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临床工作8年、美国科研工作4年;目前主要从事临床科研培训及大数据分析工作。

点击👆,关注医学科研进展

更多新冠预防信息,可从👇“新冠日报”专辑获得。直接点击即可。
(🔺从2020年1月19日,我们开始追踪新冠研究进展和报告新冠防治信息;已经发布超过1000多篇推文,其中绝大多数是基于顶级医学期刊的研究论文解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