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日Science:肠道菌群如何影响神经退行性疾病? | 热心肠日报

热心肠小伙伴们 热心肠研究院 2023-03-02

今天是第2417期日报。

Science:肠道菌群调节神经退行性疾病

Science[IF:63.714]

① 构建表达人ApoE异构体——ApoE3(中性)和ApoE4(增加AD风险)的tau蛋白病小鼠模型(称为TE3和TE4);② 无菌TE4小鼠可抵抗tau介导的神经退行病变;③ 生命早期抗生素(ABX)处理也有保护作用,但与性别和ApoE异构体有关(只对雄性有效,且对TE3鼠作用强、对TE4鼠作用弱);④ 这些保护作用与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表型变化有关;⑤ ABX引起的肠道菌群变化导致SCFA减少、外周免疫改变,给无菌TE4小鼠补充SCFA会促进其胶质增生和tau病理。

ApoE isoform– and microbiota-dependent progression of neurodegeneration in a mouse model of tauopathy
01-12, doi: 10.1126/science.add1236

【主编评语】Tau蛋白介导的神经退行性病变是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一个重要特征。脂蛋白E(ApoE)的异构体种类可强烈影响AD风险,并调节tau介导的神经退行性病变。此外近期研究表明,肠道菌群能以ApoE基因型依赖的方式调控神经炎症。然而,菌群与tau介导的神经退行性病变之间的因果关系,还需要更多证据。Science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在tau蛋白介导的神经退行性病变小鼠模型中,操纵肠道菌群(无菌饲养、早期抗生素处理)能以性别和ApoE异构体依赖的方式,减少胶质增生和tau病理,对神经退行性病变起保护作用;而菌群代谢物如短链脂肪酸(SCFA)可能在疾病进展中发挥有害作用。作者认为,肠道菌群可能通过调节大脑的先天免疫反应,影响由tau介导的大脑神经病变;而ApoE异构体种类和性别可能差异性地影响了肠道菌群对抗生素的反应,从而影响抗生素的保护作用。这些发现揭示了菌群、免疫反应和tau介导的神经退行性病变之间的相互关系,靶向ApoE相关肠道菌群或能为防治AD和原发性tau蛋白病提供新思路。(@mildbreeze)

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肠道菌群随疾病活动而变化

Genome Medicine[IF:15.266]

① 比较多发性硬化症患者与健康对照的肠道菌群,发现61种细菌丰度有差异,其中31种在患者中富集;② 血白细胞、CRP及血细胞基因(IL17A、IL6)表达组成的炎症标志物与硬化症相关菌群正相关;③ 未接受治疗患者中细菌菌群更丰富,与血浆细胞因子(IL22、IL17A、IFNβ等)正相关,且其丰度与两年随访期间的复发次数有关;④ 不发病患者中产抗炎代谢物(丁酸盐和尿石素)的普式梭杆菌和泌尿系结石杆菌富集;⑤ 患者病毒多样性及有尾噬菌体丰度更高。

The gut microbiota in multiple sclerosis varies with disease activity
01-05, doi: 10.1186/s13073-022-01148-1

【主编评语】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慢性免疫介导的大脑和脊髓疾病,导致年轻人身体和认知障碍,其发病机制之一可能是由肠道菌群紊乱-脑轴介导的。近日,发表在Genome Medicine上的这篇文章,探索多发性硬化症中肠道菌群特征及其与疾病指标(血浆细胞因子、血细胞基因表达谱和疾病活动)之间的关系,为未来临床菌群疗法提供了依据。(@圆圈儿)

国内团队:肠道菌群或可预测帕金森病?(Meta分析)

NPJ Biofilms and Microbiomes[IF:8.462]

① 帕金森病(PD)中潜在的促炎菌群、基因和通路的相对丰度明显增加,而潜在的抗炎菌群、基因和通路则明显减少;② 这或导致潜在的抗炎物质(短链脂肪酸)减少,潜在的促炎物质(脂多糖、硫化氢和谷氨酸)增加;③ PD中罗斯氏菌属、栖粪杆菌属、布劳特氏菌属、毛螺菌属和普雷沃氏菌属减少,链球菌, 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 、艾克曼菌和脱磷孤菌属菌属增加;④ 基于与炎症有关的11个菌属或6个基因,随机森林模型预测PD准确率>80%或>90%。

Inflammatory microbes and genes as potential biomarkers of Parkinson’s disease
2022-12-24, doi: 10.1038/s41522-022-00367-z

【主编评语】帕金森病(PD)作为全球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医疗负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可能影响PD,但PD的确切发病机制仍不清楚。此外,目前对PD的诊断可能不准确且昂贵。中国科学院大学葛源研究员团队针对PD的肠道菌群进行了目前最大规模的Meta分析,包括2269个16S rRNA基因样本和236个鸟枪法宏基因组样本,旨在揭示PD与肠道菌群之间的联系,建立或可预测PD的模型。(@RZN)

帕金森病患者的粪便代谢产物缺陷、肠道炎症和饮食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IF:8.554]

① 纳入77例帕金森(PD)诊断患者和113例对照,发现PD的结肠转运时间较长与粪便短链脂肪酸缺乏有关,尤其是色氨酸代谢;② 结肠转运迟缓/运动减退、震颤、睡眠障碍和嗅觉障碍都与色氨酸代谢缺陷有关;③ 脉搏加快与苯甲酸和咪唑环化合物(抗真菌)、维生素B3(抗炎)、血清CCL20升高等代谢簇的缺陷有关,而PD的脉搏加快与体位性低血压无关;④ PD的游离糖、麦芽糖、粪钙保护素增加,16%的PD超过了与炎症性肠病兼容的炎症的临界点。

Faecal metabolite deficit, gut inflammation and diet in Parkinson's disease: Integrative analysis indicates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01-01, doi: 10.1002/ctm2.1152

【主编评语】肠-脑轴广泛参与帕金森病(PD)的病理生理学。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近期发表的文章,从饮食/外源性物质摄入、粪便代谢组、肠道炎症、血清细胞因子/趋化因子、临床表型(包括结肠转运时间)等方面对帕金森患者和对照进行分析,发现PD患者的临床表型或与肠道健康所必需的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缺乏有关,以及PD患者出现肠道炎症和全身炎症反应等症状。(@章台柳)

肥胖:肠道菌群与进食行为的相互作用

BMC Medicine[IF:11.15]

① 收集63名肥胖或超重女性粪便样本,137名对照,鉴定出四种肠道菌群组与体重无关联,但与进食习惯和行为在不同程度上相关;② 这些群组在转录活动和粪便代谢物生产上起到的功能作用各不相同;③ 无节制进食的肥胖女性的菌群多样性低,只有少数且相互关联性差的物种(如扭链胃球菌和双岐杆菌属某些种),表现出低的转录活性,尤其是参与次级胆汁酸生物合成和神经内分泌信号的基因;④ 同时,这些人群粪便代谢物中有大量的初级胆汁酸及甾醇。

Multi-omics gut microbiome signatures in obese women: role of diet and uncontrolled eating behavior
2022-12-27, doi: 10.1186/s12916-022-02689-3

【主编评语】肥胖与肠道菌群密切相关,但是肠道菌群与进食行为的相关性并不清楚。本文基于肥胖或超重人群样本,利用多组学手段分析了肠道菌群与进食及肥胖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特定菌群与进食行为相关。文章为基于肠脑轴的肥胖干预提供参考。(@Bingbing)

Nature子刊:Hedgehog介导的肠道-味觉神经轴控制果蝇的甜味感知

Nature Communications[IF:17.694]

① 果蝇糖摄入会诱导肠道表达并分泌Hedgehog(Hh)进入血液循环;② 中肠分泌的Hh靶向味觉感受器,并形成糖的味觉记忆,从而抑制甜味感、知觉和偏好;③ 中肠Hh抑制甜味神经元中的Hh信号传导,进而抑制苦味和一些气味的嗅觉反应,从而影响整体的食物感知和偏好;④ 生命早期关键窗口期间的糖摄入水平决定了成年肠道Hh的表达和糖感知;⑤ 这是一个自下而上的反馈机制,涉及 “肠道-味觉神经轴”,并调节对食物的感觉和偏好。

Hedgehog-mediated gut-taste neuron axis controls sweet perception in Drosophila
2022-12-19, doi: 10.1038/s41467-022-35527-4

【主编评语】膳食成分影响动物的食物偏好,高糖摄入会抑制甜味感知,但其分子机制尚不清楚。近日,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这篇文章,揭示了Hedgehog介导的肠道-味觉神经轴控制果蝇的甜味感知新机制。(@圆圈儿)

西湖大学Cell子刊:传递内脏疼痛信息的新机制

Neuron[IF:18.688]

① 脊髓胆囊收缩素(CCK)神经元在幼稚条件下驱动小鼠因不利的局灶性结直肠扩张(fCRD)引起内脏运动反应(VMRs)和厌恶;② 脊髓囊泡谷氨酸转运体3(VGLUT3)神经元调节内脏异常疼痛,其缺失导致结肠炎或脊髓回路去抑制小鼠中低强度fCRD诱发的厌恶丧失;③ 脊髓VGLUT3神经元并不驱动炎症或中枢去抑制条件下敏化的 VMRs;④ 机制上,脊髓VGLUT3神经元投射到外侧臂旁核的内核,其光刺激足以引起结肠炎小鼠产生厌恶感,但不影响VMRs;

Spinal VGLUT3 lineage neurons drive visceral mechanical allodynia but not sensitized visceromotor reflexes
2022-12-29, doi: 10.1016/j.neuron.2022.12.003

【主编评语】内脏疼痛是最常见和最令人讨厌的慢性疼痛形式之一,但对其在脊髓中的传播仍知之甚少。近日,西湖大学马秋福团队在Neuron上发表的这篇文章,发现存在不同的脊髓基质,传递内脏感觉信息的痛感和情感维度。(@圆圈儿)

南开大学:全氟烷基膦酸如何扰乱肠脑轴而导致神经毒性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IF:11.357]

① 暴露于10nM的6:6全氟烷基膦酸(PFPiA)28天后,雄性斑马鱼表现出明显的焦虑样行为;② 6:6 PFPiA增加了斑马鱼肠道中革兰氏阴性菌的丰度,导致脂多糖(LPS)水平增加和肠道炎症,LPS进一步经肠脑轴传递到大脑,破坏血脑屏障,刺激大脑的神经炎症,引起脑细胞凋亡和神经损伤;③ 血脑屏障损伤也导致6:6 PFPiA在脑中积累,强烈结合并激活芳烃受体(AhR),直接诱发大脑炎症;④ AhR抑制剂或抗生素处理可显著降低斑马鱼的炎症反应和焦虑样行为。

Novel Insight into the Mechanisms of Neurotoxicity Induced by 6:6 PFPiA through Disturbing the Gut–Brain Axis
01-03, doi: 10.1021/acs.est.2c04765

【主编评语】全氟烷基膦酸(PFPiAs)被广泛用于农药、食品包装、洗涤剂等领域,经常在水生环境和人类血液样本中被检测到。动物研究表明PFPiAs有潜在的神经毒性,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祝凌燕团队近日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发表研究文章,阐明了PFPiAs暴露通过扰乱肠脑轴引发斑马鱼焦虑样行为的新机制,填补了PEPiAs引起潜在神经毒性的知识空白。(@芥末)

肠-脑互作失调对生活质量的负面影响

Gastroenterology[IF:33.883]

① 纳入来自26个国家的54127名参与者,基于Rome IV诊断问卷评估肠-脑互作失调(DGBI),并基于问卷评估生活质量;② 生活质量随着重合DGBI数量的增加而恶化,相比于仅报告一种DGBI者或无DGBI者,报告两种以上DGBI者的生活质量显著降低;③ 在患有DGBI的参与者中,男性的生活质量高于女性,65岁以上者的生活质量高于65岁以下者;④ 年龄、性别、重合DGBI数量、躯体化、焦虑、抑郁及DGBI相关肠道功能可预测较差的身心生活质量。

Negative Impact of Disorders of Gut-Brain Interaction on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Results from the Rome Foundation Global Epidemiology Survey
2022-12-21, doi: 10.1053/j.gastro.2022.12.009

【主编评语】Gastroenter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在5.4万名参与者中分析了肠-脑互作失调对生活质量的负面影响。(@aluba)

神经调节剂治疗肠-脑互作失调的反安慰剂效应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IF:12.045]

① 总结30项随机对照试验(共包含2284名DGBI患者)进行荟萃分析;② 在27项随机对照试验中,安慰剂组与神经调节剂组因不良事件导致退出的总体比例分别为4%及9%;③ 在12项随机对照试验中,安慰剂组与神经调节剂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8%及43%;④ 在神经调节剂组,44%的退出及42%的不良事件可归因于反安慰剂效应;⑤ 亚组分析显示,性别、用药类型、偏移风险、DGBI类型均可影响退出率。

Examining the Nocebo Effect in Trials of Neuromodulators for Use in Disorders of Gut-Brain Interaction
2022-12-22, doi: 10.14309/ajg.0000000000002108

【主编评语】反安慰剂效应可影响临床试验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受试者退出。神经调节剂通常被用于治疗肠-脑互作失调(DGBI),但对这类药物的依从性通常被副作用(头痛、口干、疲劳、排便习惯改变等)所限制。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上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结果,总结了30项随机对照试验(共包含2284名DGBI患者)的数据,在接受神经调节剂治疗的患者中,约44%的因不良事件导致退出、约42%的不良事件可归因于反安慰剂效应。(@aluba)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mildbreeze,阿当,章台柳,aluba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0112 | 《自然·综述》年度回顾:助力研究微生物组疗法的新工具

0111 | 病从口入:口腔菌群和口腔疾病如何影响全身健康?

0110 | 肠-肺轴新发现:“坏”菌定植肠道如何恶化肺部感染?

0109 | GUT新发现:肠菌可影响大肠癌术后的吻合口愈合

0108 | 31分Cell子刊3文聚焦饮食:精准营养/限时进食/肠道菌群

0107 | 多文速览:消化道医疗器械和生物材料的技术创新

0106 | 张和平团队Nature子刊突破:高分辨率解析内蒙人的肠道菌群

0105 | 喝酒别过量!NEJM等高分综述纵论酒精相关疾病

0104 | 肠道古菌病毒组+改造噬菌体,马迎飞团队连发重要成果

0103 | Immunity领衔:3文聚焦肠道T细胞研究新知

0102 | 38分Cell子刊:9位专家纵论肿瘤微生物组前沿

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热心肠日报的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