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终于!NEJM发表首个菌群药物3期阳性结果 | 热心肠日报

热心肠小伙伴们 热心肠研究院 2022-08-31

今天是第2067期日报

NEJM:预防艰难梭菌感染复发,菌群药物SER-109有效!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IF:91.245]

① 一项3期双盲随机对照试验,182名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患者分2组,在常规抗生素治疗后,服用菌群药物SER-109或安慰剂胶囊,持续3天;② 干预后8周内,SER-109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安慰剂组(12% vs 40%, RR 0.32),且在不同年龄段和接受不同种类抗生素的患者中均显著降低复发风险;③ SER-109所含菌种可快速、持续地在患者中定植,且次级胆汁酸(抑制艰难梭菌孢子萌发)浓度在SER-109组更高;④ 两组的不良事件相似,主要是轻中度胃肠道症状。

SER-109, an Oral Microbiome Therapy for Recurrent Clostridioides difficile Infection
01-20, doi: 10.1056/NEJMoa2106516

【主编评语】抗生素是治疗艰难梭菌感染的常规疗法,但抗生素可能破坏肠道菌群,削弱菌群对艰难梭菌的定植抵抗,易引起感染复发。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最新发表了微生态制药公司Seres Therapeutics开发的菌群药物SER-109(从健康人类供体中纯化的厚壁菌门细菌孢子制剂)的3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在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患者中,在常规抗生素治疗后服用SER-109以促进肠道菌群重建,能有效预防艰难梭菌感染复发。(@mildbreeze)

2型糖尿病发生前的肠道菌群变化

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IF:10.479]

① 纳入462名非2型糖尿病受试者,在中位随访60个月期间,共107名发展出2型糖尿病;② 鉴定出与2型糖尿病发展相关的菌群特征,包括杆菌纲、乳杆菌目、韦荣球菌科、普氏菌属等的富集;③ 仅基于菌群特征或临床指标(FINDRISC风险评分、美国糖尿病学会的糖尿病风险评分、HDL、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区分发展出2型糖尿病的受试者,AUC分别为0.913及0.632;④ 基于菌群特征+临床指标,可更准确地区分发展出2型糖尿病的受试者(AUC=0.946)。

An altered microbiota pattern precedes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development: From the CORDIOPREV study
2021-05-13, doi: 10.1016/j.jare.2021.05.001

【主编评语】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对462名非2型糖尿病受试者进行多年随访后,鉴定出了与随后发展出2型糖尿病相关的菌群特征。基于菌群特征与临床指标,可准确地区分发展出2型糖尿病的受试者(AUC=0.946)。(@aluba)

张和平团队:干酪乳杆菌Zhang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抑制GLUT1敲除小鼠的肥胖

European Journal of Nutrition[IF:5.614]

① 与对照组相比,肠道绒毛特异性glut1敲除(KO)小鼠在前中期有更多的脂肪沉积,糖耐量受损,肠道菌群明显改变;② 补充干酪乳杆菌Zhang显著降低野生型小鼠及KO小鼠的体重、肠系膜和肾周白色脂肪组织的重量,并调节肠道菌群;③ Barnesiella nestiinihominis和Faecalibaculum rodentium可能有助于与肠道特异性glut1敲除相关的空腹脂肪量积累;④ 干酪乳杆菌Zhang介导的抗肥胖效果与拟杆菌属、Odoribacter菌属和Alistipes finegoldii有关。

Lactobacillus casei Zhang exerts anti-obesity effect to obese glut1 and gut-specific-glut1 knockout mice via gut microbiota modulation mediated different metagenomic pathways
01-04, doi: 10.1007/s00394-021-02764-0

【主编评语】内蒙古农业大学的张和平团队在European Journal of Nutrition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发现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的肠道特异性敲除可通过影响肠道菌群、脂肪累积及糖耐量,以诱导小鼠肥胖;而补充干酪乳杆菌Zhang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及减少脂肪累积,以缓解GLUT1敲除引起的小鼠肥胖。(@aluba)

国内团队:饮食如何影响抗生素耐药基因在肠道菌群中传播?

Gut Microbes[IF:10.245]

① 与正常饮食相比,高糖、高脂和高蛋白的饮食均可促进外源性抗生素抗性基因(ARG)在小鼠肠道菌群中的扩增和转移,盲肠可能是主要位点;② 饮食改变了小鼠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炎症相关代谢产物与ARG传播相关,或是由于饮食诱导的炎症引起的细菌膜通透性、SOS反应及菌群组成和多样性的变化;③ ARG受体菌多为变形菌、厚壁菌和放线菌,主要来自被饮食重塑的优势肠菌;④ 肠道抗性基因组不仅受饮食,还受外源抗生素耐药菌的影响。

High-sugar, high-fat, and high-protein diets promote 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 spreading in the mouse intestinal microbiota
01-14, doi: 10.1080/19490976.2021.2022442

【主编评语】军事医学研究院环境医学与作业医学研究所的李君文和杨栋,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Gut Microbes发表研究,通过给小鼠饲喂不同饮食并引入抗生素耐药菌,研究饮食对抗生素抗性基因(ARG)在肠道菌群中的传播的影响。结果表明,由高糖、高脂肪和高蛋白饮食重塑的肠道炎症微环境可能有利于ARG的传播,且ARG倾向于转移到特定饮食环境下的优势细菌中。此外,饮食和外源性ARG都可影响肠道菌群的抗性基因组。(@mildbreeze)

短期抗生素治疗后,菌群的损失和恢复情况

Microbiology spectrum[IF:7.171]

① 将人肠道菌群移植给无菌小鼠,然后进行短期抗生素(克林霉素)处理,研究菌群的变化和恢复情况;② 移植后,59%~81%的人肠道菌群能迅速在小鼠中建立稳定的菌群;③ 菌群对抗生素处理的反应具有可重复性;④ 抗生素处理后,菌群中的低丰度成员被清除掉、无法恢复,导致约1/3的菌群物种损失;⑤ 但不足以破坏整体的菌群结构或功能,其在抗生素停用后能迅速反弹到接近初始状态;⑥ 特定菌种在抗生素处理后的反应因菌群而异。

Microbiome Resilience despite a Profound Loss of Minority Microbiota following Clindamycin Challenge in Humanized Gnotobiotic Mice
01-12, doi: 10.1128/spectrum.01960-21

【主编评语】抗生素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衡,但菌群的损失和恢复规律尚不清晰。Microbiology spectrum发表的这项研究,以移植了人类肠道菌群的小鼠为模型,发现短期抗生素治疗后,菌群整体的机构和功能可快速恢复,但有约1/3的菌群物种无法恢复,受影响的基本是低丰度菌。(@mildbreeze)

特定肠菌对血型抗原的偏好

PLoS Biology[IF:8.029]

① 活泼瘤胃球菌(Rg)ATCC 29149菌株的糖苷水解酶98(RgGH98)与其他GH98家族酶不同,对A型血抗原(BgA)BgAII(A型血II型四糖)和黏蛋白具有底物特异性;② 晶体结构分析揭示出RgGH98底物特异性的结构基础,其411位Glu是催化残基;③ RgGH98所在的操纵子含10个基因,该操纵子参与对黏蛋白和BgA II的利用,在Rg菌株利用黏蛋白及BgA II作为碳源生长时表达上调;④ RgGH98可从黏蛋白中释放出BgA三糖,使缺失GH98基因的E1菌株启动生长。

The human gut symbiont Ruminococcus gnavus shows specificity to blood group A antigen during mucin glycan foraging: Implication for niche colonisation in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2021-12-22, doi: 10.1371/journal.pbio.3001498

【主编评语】血型抗原是一类聚糖,不仅存在于红细胞上,也存在于肠道黏蛋白上,PLoS Biology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肠道中常见的共生细菌——活泼瘤胃球菌可通过表达特定的糖苷水解酶,偏好性地利用A型血抗原。(@mildbreeze)

国内团队:和厚朴酚纳米颗粒或可改善阿尔茨海默病、调节肠道菌群

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IF:10.479]

① 和厚朴酚(HO)纳米颗粒(Nano-HO)的峰浓度、半衰期和生物利用度均优于HO;② Nano-HO可改善阿尔茨海默症小鼠(TgCRND8小鼠)的认知缺陷;③ Nano-HO可降低TgCRND8小鼠炎症细胞因子表达及大脑海马和皮层中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密度,减少β-淀粉样蛋白聚集;④ Nano-HO抑制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和β-分泌酶1(BACE1)表达,调节Tau、JNK,GSK-3β等蛋白磷酸化程度抑制JNK/CDK5/GSK-3β信号通路;⑤ Nano-HO改善TgCRND8小鼠肠道菌群结构。

Nano-Honokiol ameliorates the cognitive deficits in TgCRND8 mice of Alzheimer's disease via inhibiting neuropathology and modulating gut microbiota
2021-03-31, doi: 10.1016/j.jare.2021.03.012

【主编评语】阿尔茨海默症(AD)主要表现为渐进性记忆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其病理主要表现为细胞外的β-淀粉样蛋白沉淀和细胞内的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导致的神经元缠结,进而引起神经突触丢失和神经元形态改变。目前对阿尔茨海默病治疗尚无特效疗法。和厚朴酚(Honokiol,HO)是联苯类木脂素的代表,主要来源于传统中药厚朴。研究表明HO在几种动物模型中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但溶解性差严重影响了其生物利用度。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林志秀和冼彥芳团队发表在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上的一项研究开发了一种HO纳米颗粒,评估了其对于AD的改善效果,表明其具有进一步发展成为AD治疗剂的良好潜力。(@EADGBE)

膳食抗氧化成分对帕金森病的防治作用(综述)

Advances in Nutrition[IF:8.701]

① 本系统评估纳入6项前瞻性队列研究、2项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和6项病例对照研究(n=451,958,帕金森病例5927);② 在队列研究中发现膳食维生素E和花青素最高摄入组相比最低摄入组的帕金森病风险分别降低16%和24%,而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发现叶黄素摄入量较高与帕金森风险增高有关(OR = 1.86);③ 剂量反应荟萃分析表明,维生素C每增加50mg/d,维生素E增加5mg/d,β-胡萝卜素增加2mg/d,锌增加1mg/d与帕金森病风险分别降低6%、16%、6%和35%有关。

Dietary Antioxidants and Risk of Parkinson's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Dose-response Meta-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
01-14, doi: 10.1093/advances/nmac001

【主编评语】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和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是强直、运动迟缓和震颤。近期发表于Advances in Nutrition的一项系统综述表明摄入含抗氧化成分(特别是维生素 E、维生素 C 和多酚如花青素)较多的食物与帕金森病风险降低相关,但值得注意的是本系统综述的所有结果,GRADE证据质量被评为非常低或低,因为相关研究存在严重的偏倚风险、不一致性和不精确性等影响。因此,未来还需更多设计良好的前瞻性研究来验证目前的发现。(@临床营养陈彬林)

南方医院:膳食铜摄入量与高血压风险呈U型相关

Clinical Nutrition[IF:7.324]

① 本研究纳入来源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CHNS)的12245名基线时无高血压的参与者,通过连续3次24小时膳食回顾结合家庭食品库存来评估膳食摄入量;② 在平均6.1年的随访中,4304名参与者出现了新发高血压;③ 总的来说,饮食中铜的摄入量与新发高血压风险呈U型关联;④ 铜摄入量<1.57mg/d者新发高血压的风险随着膳食铜摄入量增加而显著降低(每标准差增加,HR=0.71),而摄入≥1.57mg/d者随着铜摄入量增加而风险增加(每标准差增加,HR=1.09)。

U-shaped association between dietary copper intake and new-onset hypertension
2021-12-31, doi: 10.1016/j.clnu.2021.12.037

【主编评语】高血压是我国高发的慢性病,铜是一种参与细胞代谢的重要的矿物质营养物质,但机体铜水平过高可能会增加活性氧水平而引起损害。近期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肾内科秦献辉作为通讯作者在Clinical Nutrition发表的一项人群研究发现在中国一般成年人中,膳食铜摄入量与新发高血压存在U型相关,最低拐点约为1.57mg/d,本研究结果突出了维持最佳铜摄入量对高血压一级预防的重要性(注:本研究缺陷之一是没有血铜水平)。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膳食指南推荐一般成人铜的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为0.8mg/d,孕期为0.9mg/d,哺乳期为1.4mg/d。因此,关于铜的最佳摄入量可能还需要更多研究来证实。(@临床营养陈彬林)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mildbreeze,aluba,九卿臣,Johnson,EADGBE,临床营养陈彬林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0120 | 郭春君等Cell突破:成功编辑几十株非模式肠道菌的基因

0119 | 60.6分重磅综述:细菌素如何塑造菌群

0118 | 汝之蜜糖,彼之砒霜:“好”脂肪或加重肠炎?

0117 | 《自然·综述》连发2文详解:胃肠道的机械感觉

0116 | 9文聚焦:果糖/碳水怎么吃?吃啥护骨/防中风/降血脂?

0115 | 9文一览:近期必读微生物组生信论文

0114 | 顾爱华等NC突破:胆结石背后的“坏”肠菌

0113 | 郑钜圣等GUT:深度解析1244名中老年人肠道真菌

0112 | Cell等5文聚焦:多视角剖析肠屏障修复

0111 | 胃肠顶刊重量级综述2文:困扰1%世人的乳糜泻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热心肠日报的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