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国胃肠病学会最新指南:益生菌改善常见胃肠疾病仍缺乏循证 | 热心肠日报

热心肠小伙伴们 热心肠研究院 2022-01-15

今天是第1487期日报。

美国胃肠病学会临床指南:胃肠疾病中如何使用益生菌

Gastroenterology[IF:19.233]

① 由于缺乏充足证据,对于艰难梭菌感染、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肠易激综合征,仅推荐在临床试验中使用益生菌;② 可考虑使用特定益生菌株或菌株组合的情况:抗生素使用者预防艰难梭菌感染(证据质量低),贮袋炎(证据质量极低),早产儿和低体重儿(降低死亡率、预防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缩短住院期等)(证据质量中/高);③ 不建议北美儿童在急性感染性胃肠炎时使用益生菌;④ 研究异质性、菌株差异、缺乏潜在危害数据等是主要问题。

AGA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on the Role of Probiotics in the Manage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06-09, doi: 10.1053/j.gastro.2020.05.059

【主编评语】《Gastroenterology》本周发布了来自美国胃肠病学会(AGA)的临床实践指南,基于对现有临床研究证据的综合性分析,独立考虑了不同单菌株及多菌株组合配方的益生菌的作用,对于在艰难梭菌感染、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感染性胃肠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胃肠疾病的管理中如何使用益生菌,提出了若干建议,并归纳了目前存在的知识缺口。总体来看,由于菌株差异、研究异质性和偏倚性等问题的存在,在使用益生菌来管理胃肠道疾病上,人们仍需要更多高质量的临床试验来提供扎实的证据支持。(@mildbreeze)

Cell:鉴定不同个体肠道菌群药物代谢作用的新方案

Cell[IF:36.216]

① 基于单一粪便样本的研究,初步建立了可被菌群代谢的药物(MCM)的筛选方法,并通过该方法鉴定获得45种新MCM药;② 采用更严格的方法确定最佳培养基、定量药物和代谢物以及鉴定未知代谢物,优化实验方案;③ 使用新方案对20名捐赠者的样本和23种药物进行分析,发现肠道菌群代谢药物存在个体差异;④ 结合宏基因组功能信息,鉴定获得了参与药物代谢的具体微生物衍生酶,证明了该方法的生化潜力;⑤ 在小鼠中验证了菌群对卡培他滨的去糖基化作用。

Personalized Mapping of Drug Metabolism by the Human Gut Microbiome
06-10, doi: 10.1016/j.cell.2020.05.001

【主编评语】药物微生物组是菌群研究的新兴热点之一。近期的许多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差异或可解释部分药物在个体间的药效差异。然而由于微生物组的复杂性,以及在多种条件下测试数百种药物和数千种代谢产物的巨大技术挑战,导致目前缺乏关于肠道菌群代谢药物的系统性研究。《Cell》最新发表的这项研究该研究所提出的MCM-Screen定量实验方案,为药物微生物组的研究提供了新手段,或将进一步推动药物微生物组的发展。有兴趣的读者不妨搭配着阅读之前发表的另一篇关于肠道菌群药物代谢作用的系统性研究(https://www.mr-gut.cn/papers/read/1048639688)。(@元气少女617(ꈍᴗꈍ))

国内团队:多组学分析不同程度慢性肾病的肠道菌群和循环代谢物特征

Theranostics[IF:8.063]

① 共发现13种菌种和6种代谢物,其水平在慢性肾病(CKD)早期到晚期过程中或某特定阶段出现显著变化;② 埃氏拟杆菌对早期CKD具有诊断意义,Prevotella sp.885为晚期CKD特征菌种,其降低与尿素排泄有关;③ 中、晚期CKD血清中出现己酸降低和对甲酚硫酸盐升高,与肾小球率过滤分别呈正相关和负相关;④ 次级胆汁酸合成相关的微生物基因在早期CKD中存在差异,脂代谢和脂多糖合成途径相关基因在晚期CKD肠道菌群中富集。

Integrative metagenomic and metabolomic analyses reveal severity-specific signatures of gut microbiota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04-06, doi: 10.7150/thno.41725

【主编评语】慢性肾病(CKD)相关危险因素繁多,最终进展为终末期肾病(ESRD)。慢性肾病的发生和进展与肠道菌群的紊乱和循环中有毒代谢物的积累密切相关,但目前关于不同严重程度中肠道菌群和代谢物的关系尚未明确。台湾长庚纪念医院团队近期在《Theranostics上》发表研究,将分为早、中、晚三期的72名慢性肾病(CKD)患者和20名健康对照个体进行多组学分析,发现可作为诊断标志物的菌种,揭示了不同严重程度患者肠道微生物组和代谢组之间的关系,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能的途径。(@迟卉)

金陵医院:终末期肾病认知损伤中的菌群-肠-脑轴

Theranostics[IF:8.063]

① 纳入28例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和19例健康对照,分析肠道菌群组成、血液炎症因子、脑部核磁扫描和认知功能;② ESRD患者肠道菌群改变,全身炎症增加,认知能力障碍严重;③ ESRD患者大脑默认模式网络(DMN)拓扑结构紊乱,节点中心和功能连接异常;④ 肠道菌群、炎性因子、DMN网络和认知得分之间显著相关;⑤ 中介效应分析显示,肠道菌群的变化通过升高炎症因子,引起DMN网络损伤。

The gut microbiota-inflammation-brain axis in end-stage renal disease: perspectives from default mode network
2019-10-18, doi: 10.7150/thno.35387

【主编评语】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常伴有神经认知功能障碍,也与大脑默认模式网络(DMN)的改变有关。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张龙江与团队近期在《Theranostics》发表研究,揭示了菌群-肠-脑轴在ESRD患者认知障碍中的潜在作用,表明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可能通过升高炎症因子水平,引起大脑连接损伤,比如患者中产丁酸的Roseburia菌属减少,或许通过增加IL-6水平,来减少大脑中的aDMN-pDMN连接,促进认知障碍。(@mildbreeze)

菌群-免疫互作对急性肾损伤的调控

Kidney International[IF:8.306]

① 诱导IRI引起的急性肾损伤可导致小鼠肠道菌群失调,以埃希氏杆菌属、肠杆菌属的增加及乳杆菌属、瘤胃菌科等的减少为标志;② 肾脏IRI相关的菌群失调与肠道炎症应答增强、肠道屏障通透性增加、粪便短链脂肪酸水平降低相关;③ 相比于移植对照小鼠的粪菌,将经历肾脏IRI的小鼠的粪菌移植给无菌小鼠,可恶化后者的肾脏IRI症状并加剧炎症;④ 口服抗生素可在肾脏IRI中起到保护作用,与Th17及Th1应答的降低、Treg及M2巨噬细胞的增加相关。

Intestinal microbiota controls acute kidney injury severity by immune modulation
04-13, doi: 10.1016/j.kint.2020.04.048

【主编评语】《Kidney International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在诱导的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小鼠模型中发现,急性肾损伤可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并增强肠道炎症(表现为中性粒细胞与巨噬细胞浸润增加、巨噬细胞M1极化、IL-17A增加等)、增加肠道屏障通透性、降低短链脂肪酸水平。同时,通过粪菌移植实验,确认了菌群失调与小鼠急性肾损伤恶化的因果关联,而口服抗生素可通过抑制炎症以缓解急性肾损伤。该研究结果提示,靶向肠道菌群或是治疗急性肾损伤的潜在策略。(@szx)

抑制肠道菌群产生TMAO,或能改善慢性肾病

Arteriosclerosis, Thrombosis, and Vascular Biology[IF:6.618]

① 在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慢性肾病(CKD)小鼠模型中,补充碘甲基胆碱(IMC)能选择性靶向抑制肠道微生物的胆碱三甲胺(TMA)裂解酶活性;② 饮食补充胆碱或TMAO,显著增加了CKD模型小鼠的肾功能损伤和纤维化相关的多项指标;③ 补充IMC能抑制胆碱饮食诱导的TMA、氧化三甲胺(TMAO)、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改善肾功能损伤;④ IMC防止多个肾脏促纤维化基因的表达变化,并逆转多个与TMAO和肾功能损伤相关的肠道菌群组成变化。

Targeted Inhibition of Gut Microbial TMAO Production Reduces Renal Tubulointerstitial Fibrosis and Functional Impairment in a Murine Model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03-26, doi: 10.1161/ATVBAHA.120.314139

【主编评语】肠道菌群衍生代谢物氧化三甲胺(TMAO)除了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相关,还被发现与慢性肾病的发生发展存在关联。《Arteriosclerosis, Thrombosis, and Vascular Biology》近期发表研究,探究了靶向抑制菌群相关的TMAO生成对于慢性肾病中的肾功能损伤和纤维化的潜在预防作用。(@mildbreeze)

OAT参与肠源性尿毒素的肾小管分泌

JCI insight[IF:6.014]

① 对经过和不经过肾脏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OAT)抑制剂-丙磺舒处理的双肾次全切除术(STN)模型大鼠血浆代谢物进行鉴定;② STN影响尿毒症毒素代谢物的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分泌;③ 丙磺舒处理影响肾小管分泌,但不影响肾小球滤过,代谢物与未处理组显著差异,鉴定58种对丙磺舒敏感的尿毒症毒素;④ 与OAT1和OAT3缺陷小鼠代谢组学数据比较,证实OAT在尿毒症毒素转运中的中心地位;⑤ OAT影响肠道菌群衍生尿毒症毒素的血液浓度。

Gut-derived uremic toxin handling in vivo requires OAT-mediated tubular secretion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04-09, doi: 10.1172/jci.insight.133817

【主编评语】肾脏中的有机阴离子转运子OAT1及OAT3在慢性肾病中的作用机制尚未明确。《JCI insight》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分析了OAT在肠源性尿毒症毒素代谢物的肾小管分泌中的作用。(@mildbreeze)

石胆酸如何调节肠道的钙/磷吸收

Kidney International[IF:8.306]

① 石胆酸(LCA)以依赖肠上皮细胞维生素D受体(VDR)的方式,增强肠道对磷酸盐/钙吸收,不依赖跨细胞转运途径;② LCA增高慢性肾病(CKD)小鼠血清中磷酸盐/钙水平,加重血管钙化,CKD患者血清和粪便中LCA水平未降低;③ LCA不影响肠道钠依赖性磷酸转运蛋白2b、Pi转运体-1和2及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6的水平;④ 密封蛋白3对调节磷酸盐的肠道细胞旁通透性起关键作用;⑤ LCA可抑制肠粘膜中密封蛋白3和闭合蛋白表达,对VDR敲除小鼠无效。

Lithocholic acid increases intestinal phosphate and calcium absorption in a vitamin D receptor dependent but transcellular pathway independent manner
02-25, doi: 10.1016/j.kint.2020.01.032

【主编评语】钙磷稳态对维持健康至关重要,高磷血症与高死亡率有关,因此人们致力于降低磷酸盐的治疗。石胆酸(LCA)是一种胆汁酸,也是维生素D受体的内源性激动剂,其对磷酸盐/钙稳态的影响尚不清楚。《Kidney International》近期发表研究,通过对人体血清和粪便及小鼠模型的分析,揭示了 LCA调节磷酸盐/钙稳态的方式和机制,得出LCA和肠道紧密连接蛋白3可能是减少肠道磷酸盐负荷的治疗新靶点。(@迟卉)

增加钾摄入或可预防蛋白尿

Kidney International[IF:8.306]

① 1990-1991年间纳入1030名23-35岁的受试者,通过收集3次24小时尿液收集,评估钠与钾的摄入量;② 从1995-1996年至2015-2016年,每5年随访一次,基于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及尿液白蛋白/肌酐比值评估受试者的慢性肾病发病情况;③ 在校正社会人口学指标、行为及临床因素后发现,膳食钠摄入量与慢性肾病发病率无显著关联;④ 每天的膳食钾摄入量每增加1000mg,与蛋白尿发病风险降低29%显著相关,但与肾小球滤过率无显著关联。

Results of the CARDIA study suggest that higher dietary potassium may be kidney protective
04-21, doi: 10.1016/j.kint.2020.02.037

【主编评语】膳食中钠与钾的摄入量对肾病发展的影响尚未明确。CARDIA队列研究从1985-1986年间招募了5114名18-30岁的受试者,在第2、5、10、15、20、25及30年进行随访。《Kidney International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纳入了其中的1030名受试者,在第5年的随访期间测量了受试者的膳食钾与钠的摄入量,并在随后的随访过程中记录受试者的慢性肾病发病情况。结果发现,钠摄入量与慢性肾病发病率无关,而钾摄入量与蛋白尿发病率呈显著负相关,提示增加膳食钾的摄入可能对慢性肾病(尤其是蛋白尿)起到预防作用。(@szx)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mildbreeze,元气少女617(ꈍᴗꈍ),this little piggy,Echo Quasimodo,szx,王文东,FU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0610 | 高水平IBD论文频发,大人群数据警示肠炎或促癌 

0609 | 《自然·医学》揭开医院中隐藏的耐药致病菌

0608 | 肠道菌群改变促进多发性骨髓瘤?湘雅团队揭示部分机制

0607 | 糖尿病人怎么吃?最新研究带来更多启发

0606 | 肠道菌群如何参与血糖调控?3项研究更新认知

0605 | 今日《细胞》:睡眠太少促早死,“致命伤”或在肠道?

0604 | NC刊出发酵配方奶粉RCT,结果不俗

0603 | 肠脑轴热度不减,国内外9篇论文话突破

0602 | 新冠病毒如何活跃于胃肠道?4项研究探索感染机制

0601 | 5月,最值得看的30篇菌群与肠道健康文献!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热心肠日报的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