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自然》:剖腹产如何影响新生儿肠道菌群?| 热心肠日报

热心肠小伙伴们 热心肠研究院 2022-01-16

今天是第1228期日报。

Nature:剖腹产对新生儿肠道菌群的不良影响

Nature[IF:43.07]

① 纳入596名足月儿分析1679个粪便宏基因组,发现分娩方式是影响新生儿期(≤1月龄)肠道菌群组成的重要因素;② 顺产婴儿富集双歧杆菌、埃希氏菌、拟杆菌和副拟杆菌;③ 剖腹产婴儿有较多的肠球菌、肠杆菌和克雷伯菌等医院环境相关机会致病菌,母亲用抗生素和非母乳喂养对顺产婴儿也有相似影响但程度较轻;④ 菌群差异随时间减少,但剖腹产婴儿持续缺少母亲传递的拟杆菌;⑤ 婴儿携带的机会致病菌存在毒力因子和抗生素耐药性,可能增加感染风险。

Stunted microbiota and opportunistic pathogen colonization in caesarean-section birth
09-18, doi: 10.1038/s41586-019-1560-1

【主编评语】婴儿出生后,会迅速定植来自母亲和环境中的微生物。此前对生命早期肠道菌群的研究大多受限于16S分析的分辨率和较小的样本量,且对新生儿期(≤1月龄)的研究不足。Nature上线的最新研究,发表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新生儿肠道菌群的宏基因组学研究。这项来自英国的研究发现,分娩方式是影响新生儿期肠道菌群组成的最主要因素,剖腹产使新生儿的菌群中富集医院环境相关的机会致病菌,且破坏了母婴间的拟杆菌传递,证实了剖腹产对早期肠道菌群有不良影响,但这些变化是否对健康有长期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李丹宜)

Nature:生物钟紊乱影响肠道健康,特定免疫细胞是关键

Nature[IF:43.07]

① 肠道3型天然淋巴细胞(ILC3)中,生物钟基因和ILC3相关转录因子存在节律性表达模式;② 小鼠中,敲除ILC3中的节律调控因子Arntl,可破坏肠道ILC3稳态,使其数量大幅减少,ILC3中和肠道固有层归巢有关的受体表达降低;③ 伴随肠上皮反应性基因表达降低,肠道菌群失调(如变形菌和拟杆菌的昼夜节律模式改变),肠道感染易感性增加,并扰动脂代谢;④ 光暗周期和大脑节律信号是影响ILC3生物钟的主要因素,进食节律和微生物信号有局部调控作用。

Light-entrained and brain-tuned circadian circuits regulate ILC3s and gut homeostasis
09-18, doi: 10.1038/s41586-019-1579-3

【主编评语】不规律作息导致的生物钟紊乱,可损害肠道健康。Nature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肠道中的一类重要免疫细胞——3型天然淋巴细胞(ILC3)能接收环境(光暗周期)和大脑的节律信号,从而调控肠道稳态、肠道菌群和脂代谢。这些发现有助于理解生物钟紊乱如何促进代谢和肠道炎症等疾病。(@李丹宜)

TNF单抗通过促进巨噬细胞产生IL-10以治疗IBD

Gut[IF:17.943]

① 在体外,抗TNF疗法通过FcγR依赖性方式增加巨噬细胞的IL-10产生,并促进巨噬细胞向调节性表型(CD206+)分化;② 通过转移CD4+ CD45Rb high T细胞构建IBD小鼠模型,在该模型中抑制IL-10信号通路,可抑制抗TNF疗法的疗效及其诱导的CD206+巨噬细胞;③ 巨噬细胞(而非T细胞)中的IL-10信号通路对于抗TNF疗法在IBD小鼠中的疗效是必需的;④ 在对抗TNF疗法产生应答的克罗恩病患者中,IL-10/IFN-γ的mNRA表达量的比值显著高于不应答的患者。

Anti-TNF therapy in IBD exerts its therapeutic effect through macrophage IL-10 signalling
09-10, doi: 10.1136/gutjnl-2019-318264

【主编评语】来自Gut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抗TNF治疗促进了巨噬细胞产生IL-10,并可促进巨噬细胞的M2计划;而巨噬细胞中的IL-10信号通路对于TNF单抗有效治疗小鼠模型的IBD是必需的。另外,在IBD患者中,IL-10/IFN-γ的mRNA表达量比值与是否对抗TNF治疗产生应答相关。(@沈志勋)

基因型可能影响粪菌移植对肠炎的治疗效果

Mucosal Immunology[IF:7.352]

① 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与健康小鼠同笼饲养;② 同笼饲养使结肠炎小鼠的肠道菌群趋于正常,固有层Th1细胞被抑制,肠道上皮屏障恢复,且结肠炎得到缓解;③ 结肠炎小鼠与PTPN22基因(慢性炎症疾病相关基因)缺失小鼠鼠同笼饲养,无法缓解结肠炎;④ PTPN22基因缺失小鼠的肠道菌群改变,螺杆菌科、脱铁杆菌科的丰度降低,因此无法改善同笼饲养的结肠炎小鼠菌群;⑤ PTPN22基因缺失结肠炎小鼠与WT健康小鼠同笼饲养后,结肠炎症也无法得到缓解。

Loss of PTPN22 abrogates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cohousing-mediated fecal microbiota transfer in murine colitis
09-09, doi: 10.1038/s41385-019-0201-1

【主编评语】Mucosal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结肠炎小鼠与健康小鼠同笼饲养后,菌群将逐渐恢复正常,且结肠炎很快得到缓解;而无论是结肠炎小鼠或是健康小鼠缺失了PTPN22基因,同笼饲养均无法改善结肠炎小鼠的菌群组成及症状。(@沈志勋)

姜黄素无法预防克罗恩病患者的术后复发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IF:7.958]

① 纳入62名接受了肠切除手术的克罗恩病患者进行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患者在服用咪唑硫嘌呤的同时,分别口服姜黄素或安慰剂,持续6个月;② 姜黄素组患者在6个月后的术后复发率(Rutgeerts指数得分大于等于i2)为58%,安慰剂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为68%,2组之间无显著差异;③ 姜黄素组患者的严重术后复发率(Rutgeerts指数得分大于等于i3)为55%,显著高于安慰剂组患者的26%;④ 2组患者的临床复发率、生活质量及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

Oral Curcumin No More Effective Than Placebo in Preventing Recurrence of Crohn's Disease After Surgery i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08-27, doi: 10.1016/j.cgh.2019.08.041

【主编评语】姜黄素具有抗炎特性,可诱导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内镜下缓解。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上发表的一项RCT结果,发现在手术后的克罗恩病患者中,相比于安慰剂,姜黄素并无法更好地预防患者的复发。(@沈志勋)

血液树突细胞中的PD-L2在克罗恩病中的作用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Immunology[IF:7.271]

① 收集29名克罗恩病患者及13名非IBD对照的回肠及血液样本,分析其中的树突细胞上的PD-L1及PD-L2表达;② 相比于对照,CD患者的炎症及非炎症回肠中,绒毛、固有层及派尔集合淋巴结中的CD11c+ 树突细胞显著减少(减少超过75%);③ CD患者血液中的树突细胞上的PD-L2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且PD-L2在树突细胞表面形成聚集形式,可能驱动Th1免疫应答;④ 体外实验发现,靶向PD-L2可显著降低患者的PBMC的促炎因子释放。

Crohn's disease is facilitated by a disturbance of programmed death‐1 ligand 2 on blood dendritic cells
07-25, doi: 10.1002/cti2.1071

【主编评语】树突细胞在维持肠道免疫耐受中发挥关键作用。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克罗恩病患者的血液树突细胞上,PD-L2的表达水平升高,且呈聚集形式,可能驱动了Th1免疫应答。体外实验证实,靶向PD-L2可显著降低促炎因子的释放。(@沈志勋)

粘膜IL-13水平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菌群及临床特征相关

Journal of Crohn's and Colitis[IF:7.827]

① 纳入88名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及24名健康对照,收集粘膜样本,分析其中的细胞因子mRNA表达水平及菌群组成;② 一部分UC患者的粘膜组织的IL-13 mRNA水平升高,另一部分UC患者的组织IL-13 mRNA水平较低;③ 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存在差异:高IL-13 mRNA患者诊断出UC的年龄更小,广泛性结肠炎发病率更高,使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抗TNF-α疗法的概率更高;④ 2组患者的粘膜相关菌群组成不同:高IL-13 mRNA患者的普氏菌属丰度更高。

IL-13 mRNA tissue content identifies two subsets of adult ulcerative colitis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clinical and mucosa-associated microbiota profiles
09-10, doi: 10.1093/ecco-jcc/jjz154

【主编评语】Journal of Crohn's and Colitis上发表的一项队列研究结果,发现根据粘膜组织中的IL-13 mRNA水平高低,可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分为2个亚群,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黏膜相关菌群组成有显著差异。(@沈志勋)

皮下注射维多珠单抗可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维持治疗

Gastroenterology[IF:19.233]

① 纳入216名中重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随机分为静脉注射组、皮下注射组和安慰剂组,观察维多珠单抗的维持治疗作用;② 52周时3组的临床缓解率为46.2%、42.6%和14.3%, 与安慰剂组相比,皮下注射组的内镜改善更大,临床反应更持久;③ 皮下注射和静脉注射的安全性相似,注射部位反应在皮下注射组更常见;④ 皮下注射维多珠单抗是一种有效的维持性治疗方法,适用于中重度活动期UC患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Efficacy and Safety of Vedolizumab Subcutaneous Formulation in a Randomized Trial of Patien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08-27, doi: 10.1053/j.gastro.2019.08.027

【主编评语】维多珠单抗可抑制肠道α4β7整合素,通常采用静脉注射的方法,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维持治疗。Gastroenterology近期发表一项临床试验结果,表明用皮下注射维多珠单抗的方法来维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是有效且安全的,效果与静脉注射相似。(@李丹宜)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李丹宜,沈志勋,李娜,吴芹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0918 | 宏基因组分析软件专题(一)

0917 | 肠道菌群的另一面:肠道内的“发电机”

0916 | 预防大肠癌:流行病学研究带来了哪些启示?

0915 | 膳食补充剂:改善精神障碍,靠谱吗?

0914 | 代谢:人与肠道菌群的对话

0913 | 抗生素毁菌群,饮食来做保护伞

0912 | 巧用益生元递送抗生素,清除病菌,呵护菌群

0911 | Cell单细胞研究揭秘:抗TNF疗法治肠炎,哪些患者会无效?

0910 | 于君团队破解大肠癌幕后黑“菌”的促癌新机制

0909 | 改进肠镜手术操作,减少大肠癌复发风险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热心肠日报的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