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肉食爱好者需注意!动物蛋白吃多了有风险!| 热心肠日报

热心肠小伙伴们 热心肠研究院 2020-10-11

今天是第1071期日报。


少吃动物蛋白或更有利于健康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IF:6.549]

① 纳入2641名芬兰男性(42-60岁),平均随访22.3年,共有1225例因病死亡;② 更高的总蛋白摄入量及更高的动物蛋白摄入量,与死亡风险增加有接近显著的关联;③ 较高的动物蛋白/植物蛋白摄入比以及较高的肉类摄入,与死亡风险增加显著相关;④ 在II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癌症患者中,总蛋白摄入量与死亡率的关联更加明显;⑤ 摄入鱼、蛋、乳制品、植物蛋白与死亡率无显著关联。

Dietary proteins and protein sources and risk of death: the Kuopio Ischaemic Heart Disease Risk Factor Study
04-09, doi: 10.1093/ajcn/nqz025

【主编评语】《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研究结果,在近3000名中年男性中,分析蛋白摄入与死亡的关联。结果发现,较高的总蛋白摄入量、较高的动物蛋白摄入量、较高的动物蛋白/植物蛋白摄入比,与较高的死亡风险显著相关,提示少吃动物蛋白可能更有利于身体健康。(@沈志勋)

过剩果糖通过菌群影响肠道内分泌

FASEB Journal[IF:5.595]

① 摄入20%果糖(KHK-F)的中度果糖吸收障碍小鼠,回肠和盲肠中的胆囊收缩素(Cck)、回肠和结肠中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肽YY (PYY-)、盲肠中的GLP-1-/PYY-、前胰高血糖素和神经降压素的表达均增加;② KHK-F小鼠盲肠菌群结构随葡萄糖、丙酸、琥珀酸和乳酸浓度增加而发生显著变化;③ 抗生素可抑制果糖吸收障碍诱导的盲肠Cck表达,丙酸可促进细胞水平上的Cck表达,④ 果糖可通过改变下肠道的菌群组成和代谢来促进CcK表达。

Fructose malabsorption induces cholecystokinin expression in the ileum and cecum by changing microbiota composition and metabolism
04-02, doi: 10.1096/fj.201801526RR

【主编评语】现代饮食中的高果糖含量往往超出肠道吸收能力。《FASEB Journal》近期发表研究,发现果糖吸收不良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组成和代谢诱导回肠和盲肠中胆囊收缩素的表达。该结果对于研究饮食因素对肠道菌群、宿主健康的影响具有参考价值。(@小肠君)

Cell子刊:宏基因组分析中去除人体及细胞外DNA的新方法

Cell Reports[IF:8.032]

① 人体细胞DNA及细胞外的DNA(来自人体细胞、生物膜或细菌死细胞)可干扰宏基因组测序分析的结果;② 新开发的方法可去除唾液样本中的人体细胞DNA及细胞外DNA(包括人体及细菌的DNA);③ 利用低渗作用选择性溶解真核细胞,并使用核酸内切酶降解DNA,可有效地增加微生物测序深度,从而增加检测到的微生物分类群数量及重要微生物基因(例如抗生素耐药性相关基因)的覆盖度。

Human and Extracellular DNA Depletion for Metagenomic Analysis of Complex Clinical Infection Samples Yields Optimized Viable Microbiome Profiles
02-19, doi: 10.1016/j.celrep.2019.01.091

【主编评语】《Cell Reports》上报道的一种在宏基因组分析中去除人体DNA及细胞外DNA的新方法,通过低渗作用溶解真核细胞,并利用核酸内切酶降解细胞外的DNA,可有效去除唾液样本中的人体细胞DNA及来自细菌或细胞的细胞外DNA,提升宏基因组分析的准确性。(@沈志勋)

Nature子刊:围产期因素对婴幼儿菌群的影响长达4年

Nature Communications[IF:12.353]

① 出生时胎龄和出生方式对肠道菌群建立的影响,可以持续到4岁;② 出生后一年,抗生素对菌群的影响不显著;③ 足月出生的婴儿,1岁时的特征菌群是拟杆菌属,2岁时的特征菌群是Parabacteroides属,4岁时的特征菌群是Christensenellaceae科;④ 早产婴儿在1岁时的特征菌群是乳杆菌属,2岁时特征菌群是链球菌属,4岁时特征菌群是Carnobacterium属;⑤ 出生后4年,出生方式(顺产/剖腹产)对婴儿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可以在菌属水平被发现。

Perinatal factors affect the gut microbiota up to four years after birth
04-03, doi: 10.1038/s41467-019-09252-4

【主编评语】人体肠道菌群的建立受多种因素影响。《Nature Communications》近期发表研究,发现出生后4年肠道菌群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出生方式以及出生时胎龄对早期肠道菌群建立具有重要影响,该影响可以持续到4岁。该结果对于研究人体肠道菌群建立机制以及影响因素有参考价值。(@小肠君)

早产儿与婴儿病房内的真核生物

Microbiome[IF:9.133]

① 161名早产儿的1174例粪便样本和6个婴儿病房不同位置的18例拭子样本的宏基因组中,组装出14个新的真核基因组;② 10名婴儿粪便中检出真菌,相对丰度最高达到97%,不同真菌定植于同一婴儿的频率比预期要高;③ 与地板和表面样本相比,水槽样本中真核生物基因多样性更高,可组装出蚊子和蠕虫的基因组;④ 在婴儿粪便和病房环境样本中存在同种的真核生物,且病房环境中的某些真核生物可能引起医院感染;⑤ 病房环境可能对真核菌群产生筛选压力。

Genome-resolved metagenomics of eukaryotic populations during early colonization of premature infants and in hospital rooms
02-15, doi: 10.1186/s40168-019-0638-1

【主编评语】对于婴儿早期真核生物定植的研究相对较少。《Microbiome》近期发表研究,比较了早产儿和婴儿病房环境样品中的宏基因组数据,从中组装出14个新的真核基因组,显示真菌和其他真核生物在生命早期就可以定植于肠道中,病房环境真核生物不仅可能影响婴儿早期真核菌群的建立,也存在发生院感的风险。本文一定程度填补了生命早期共生真菌群建立的知识空白,值得参考。(@小肠君)

吲哚在肝病中的保护作用(综述)

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IF:6.754]

① 肠道菌群可代谢色氨酸产生吲哚及各类吲哚衍生物;② 吲哚衍生物可通过多种机制在包括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肝病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肝脏疾病中起到保护作用;③ 作用机制包括:作用于肠道固有层免疫细胞上表达的芳香烃受体以促进IL-22及抗原肽的产生、促进黏蛋白及紧密连接蛋白的产生以增强肠道屏障功能;④ 吲哚可促进L细胞释放GLP-1、进入循环系统而起到抗氧化或抗炎症作用等。

Indoles: metabolites produced by intestinal bacteria capable of controlling liver disease manifestation
03-14, doi: 10.1111/joim.12892

【主编评语】《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上发表的一篇综述,详细介绍了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吲哚在肝病发展中起到的保护性作用,对研究菌群代谢产物对于宿主健康的影响有参考价值。(@沈志勋)

转录因子Sox8促进肠粘膜M细胞发育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IF:10.79]

① 肠道相关淋巴组织中的M细胞定居于滤泡相关上皮,可摄取抗原以起始粘膜免疫应答;② 肠道上皮中的M细胞特异性表达转录因子Sox8,Sox8的表达依赖于RANKL-RelB信号通路的活化;③ Sox8与Gp2基因的启动子区域直接结合以增加Gp2的表达,后者是M细胞功能成熟的标志;④ 敲除Sox8可显著减少成熟M细胞的数量,并减少派尔集合淋巴结中的抗原摄取;⑤ Sox8缺陷小鼠的生发中心反应及抗原特异性IgA应答受到抑制。

Sox8 is essential for M cell maturation to accelerate IgA response at the early stage after weaning in mice
03-15, doi: 10.1084/jem.20181604

【主编评语】M细胞是肠道粘膜中的一种抗原摄取及转运细胞,其分化的调控机制尚未明确。《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转录因子Sox8可通过增强Gp2基因的表达,以促进M细胞的分化成熟,从而促进粘膜免疫应答的建立。(@沈志勋)

深入了解人类口腔中的Saccharibacteria菌门 (综述)

Journal of Dental Research[IF:5.38]

① Nanosynbacter lyticus模式菌TM7x,是第一株分离得到的属于Saccharibacteria细菌门的菌株,专性寄生于宿主细菌表面,与人类口腔细菌密切相关;② TM7x本身基因组较小,缺乏独立的氨基酸、维生素或细胞壁前体合成能力,需依赖宿主细菌生存,;③ 通过影响宿主菌生理功能以及细胞毒杀作用,TM7x可调控口腔微生物组结构和功能;④ 在人口腔中和其他身体部位,也发现了这一门的其他成员,口腔中至少有6个种群的相对丰度存在分布差异性。

Saccharibacteria (TM7) in the Human Oral Microbiome
03-20, doi: 10.1177/0022034519831671

【主编评语】Saccharibacteria门(即原TM7门),广泛存在于人类多个部位,尤其在口腔黏膜中。《Journal of Dental Research》发表综述,以这一门的代表菌株为主要切入点,系统性回顾了该类细菌专性寄生型生理、生活方式,以及对口腔菌群的影响,对于研究细菌间互作以及菌群相关口腔疾病具有参考价值。(@小肠君)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沈志勋,Mayday,小肠君,段海蓉,祁玉丽,张倩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0412 | 宿主-菌群互作新模式:基因拷贝数影响共生菌群

0411 | 肠易激综合征,特征菌群长啥样?

0410 | JAMA聚焦:补充维生素D能改善消化道癌症吗?

0409 | 膳食补充剂未必有益健康,好好吃饭是正道

0408 | 全球抗生素用量及耐药性威胁

0407 | 益生菌相关临床研究进展

0406 | 奶酪——动物-人菌群传播的媒介

0405 | 菌群研究或可助力濒危动物保护

0404 | Nature聚焦:被忽视的肠道免疫稳态调节通路

0403 | 以毒攻毒?抵御肠道病毒感染,病毒组干预或有助益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热心肠日报的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