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商业与金融

关于MVP计划的一点思考

枫林夕染 说一工作室 2023-07-02

    很久没发文了,一方面因为忙,工作、学习和顾家,自打年初新一波AI浪潮,总想赶紧学点啥;一方面是因为懒,半年以来活动挺多,想着等频度少点再沉淀点东西落笔。

    所以本来在写个Azure OpenAI几点更新的文,然后一件事情让我感觉有点如鲠在喉,打乱了这个计划。这件事情的起因是我看到了公号“架构师联盟”的两篇关于微软MVP的文,看到第一篇的时候其实就有话想说,想想算了……看到第二篇,感觉还是说几句吧……

    之前看到的这篇文章就是:聊聊中国区的微软MVP项目。

    作者可能之前参与过微软MVP项目,所以发表了一些对MVP项目目前的看法。其实不论是否参与过这个项目,发表一些看法都无可厚非——正如以前技术社区的朋友会使用的签名:我不同意你的意见,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可我确实对有些观点,有些不同的意见,所以写几句,也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我想这也是我的权利哈。

    首先想说的是,通过爬虫获得的MVP数量以及奖励方向和历届年数分布数据。如果对MVP的情况有兴趣,通过官方网站也是可以筛选浏览MVP并了解大致简介的——只要MVP自己愿意公开信息。这几年确实MVP的整体数量在下降。主要原因是,微软对MVP的申请和续任控制得越来越严格,提交的贡献也会看得越来越仔细。某些意义上来说这也不是坏事。因此我并不认为数量减少了,就是这个项目绩效变差了…实际上除了大陆地区,港台MVP现在也被同一个MVP的CPM所支持,在我们这几年的很多全球性社区活动时,例如Global Azure Bootcamp、Global AI Bootcamp,包括不久前我刚组织和参与的三四场Build大会After Party,也都会和港台MVP一起行动——同文同种,更因为我们共同认可MVP学习和分享的社区精神。

    其次想说的是,关于奖励方向的问题。MVP计划在全球应该已经超过30年,国内是从2003年开始引进的(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羡慕03年一批大神成为MVP之后,我04年居然也混进了这个项目)。这么多年,好多MVP的孩子都快能申请MVP了(后来要求必须年满18岁),技术的世界更是变化得天翻地覆,所以MVP奖励方向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目前的奖励方向有以下大类,然后其下也包括不少拥抱开源的小类别:

Microsoft AzureWindows DevelopmentM365 DevelopmentDeveloper TechnologiesData PlatformAIInternet of Things
Cloud & Datacenter ManagementEnterprise MobilityWindows & Devices for ITM365 Apps & ServicesBusiness ApplicationsSecurityMixed Reality

详细分类可访问: https://mvp.microsoft.com/zh-cn/Pages/mvp-award-update

    以我自己为例,首次申请成功是Windows Server - Networking,后来随着兴趣和技术变化获得过诸如Windows Mobile、SCCM、CDM、Azure等八九个方向的MVP,也是国内第一个Azure和AI两个方向(对,就是那两个占了140/138之一)的MVP,我的想法是,老外行,为什么我们不行?

     尽管我一直觉得自己是混进MVP项目的,并不能代表MVP群体的技术能力,但我想说,第一,MVP的技术方向并不是只有编程代码(虽然代码能力很重要),还有很多领域可以做出贡献。如果仅以代码能力评判,未免有点要求别人削足适履的感觉。第二,所有MVP的当选和续任,都是要经过对应技术方向的产品组审核的。不了解他们的衡量标准而进行评判,未免有点越俎代庖。作者的出发点可能是好的,我也非常同意,MVP应该增加自己的技术深度和广度,更多的贡献社区。我觉得我可以不谦虚地说一句,我是这么理解的,也是这么做的。毕竟我的奖励方向跟我的工作并没有什么交叉,我的学习和贡献全部用的是我自己的业余时间。这很痛苦,可我也以此为荣。

    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之前没有了解MVP项目的同学会有点迷惑,怎样的贡献是微软为申请和续任MVP所认可的呢?这里其实有官方的答案:

表现出社区领导力和影响力

我们的计划是寻找在多样性、包容性和积极影响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人。在我们的一切互动中,我们追求以统一的计划和社区身份来体现和捍卫这些价值观。符合条件的申请者必须表现出领导力和能力,能够促进与他人的知识分享、促进包容性活动和社会公益的开展,以支持社区和代表性不足的群体。

成为技术专家

社区领袖必须具有与 Microsoft 产品或服务或相关开源技术一致的深厚知识和专业知识。通过社区工作,符合条件的申请者应能够展示他们的技术专长。

成为社区的优秀倡导者

在技术社区中利用你的技术专业知识进行宣传。符合条件的申请者应通过真实的联系、在线/离线活动和社区支持,在本地和全球范围内培养支持采用和学习 Microsoft 产品和服务的意识。

为我们的产品获得成功做出贡献

符合条件的申请者应利用他们的能力,通过 Microsoft 官方反馈渠道(例如 GitHub、技术社区等)发现 Microsoft 产品和服务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或致力于生态系统内的开放源代码扩展。

 查看MVP条件: https://mvp.microsoft.com/zh-CN/pages/what-it-takes-to-be-an-mvp

    双奖励方向MVP意味着要求的贡献也是双倍的,你的热忱和付出也至少是双倍的……

     接着想说的是,关于MVP历任届数的事情。很多我认识的老MVP现在都不在这个项目里……有的是选择了其他的职业道路,也有很多被微软收编了哈哈。之前也有过老朋友跟我说,你还续任啥呢?不给年轻人让路?我认真地考虑过这个问题。第一,MVP的数量并不是固定或者限制的,续任和新任之间,没有任何冲突。第二,其实我也觉得续任的老油条,有时候是可以帮助到新任的MVP的,比如组织活动的经验,如何跟微软PG及其他团队打交道等等,也没什么坏处。第三,也是最重要一点,我其实蛮希望国内和国外一样,有超长待机的MVP纪录的,比如我认识的国外一位二十几年的MVP/RD,Dr. Greg Low,不论是社区、MVP,还是PG产品组,都收益良多。如果选择终身学习,持续贡献,为什么就不能继续续任呢?所以,我还是赖在这个群里继续打酱油……

    其实持续18年的续任申请,未必没有自己的一些私心。毕竟1000刀/月的Azure额度和MSDN订阅是真的香。更别提我比微软员工还早地拿到了Azure OpenAI的访问预览,比如GPT-4,比如DALL·E,比如我正在准备写的AOAI的几点更新……更多更早的接触到黑科技,这也是我争取续任的重要原因吧。

    最后想说的是,任何公司做事情都会有很多约束限制。我跟Reactor打过无数交道,小姐姐们非常辛苦,也支持了除微软之外大量的其他厂商(比如Intel啊)和开源社区(比如PyCon啊)的活动。在之前的OpenAI的活动里,微软FTE比如豪哥和Alex也和我们一起做过精彩分享。结合前文说的几点,不妨多了解,多沟通,兼听则明。这也是我写这篇随笔的最大初衷。

     嗯,这篇随笔不是GPT写的,哈哈哈。信指由键,不免贻笑大方。只希望大家对这个项目有些更全面一点的了解,也能打开一点格局。如果您热爱技术,奉献社区,希望申请MVP,也欢迎联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