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日本三体粉之后,BBC纪录片也想看看刘慈欣的脑子

船长 不存在 2024-02-28



作者船长,宅学家,太空美学研究员


昨天,BBC公布了一个梦幻联动——


“BBC Studios与 bilibili已经达成长期战略合作,将共同推出一系列重磅纪录片,其中刘慈欣将加盟科学纪录片 Odyssey into the Future。” 未来局将作为顾问参与其中。



消息一出,私信爆满,很多人跑来打听消息。


作为本片顾问,我们给大家解读一下:



这次梦幻联动,意味着什么?



第一,先看BBC的纪录片有多厉害。


BBC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拍摄纪录片。人文关怀、内容权威、画面精美、视听体验……这些众所周知的,就不说了。


单说制作


2006年的自然纪录片《地球脉动》,业界首次,全程用使用高清4K摄像机+无人机远程拍摄。


为了取得动物的信任,自制了一群安装摄像头的“动物间谍”。


最后这个是仿真大象屎


从电子骨骼到仿真毛发,精细度直逼电影物理特效。


BBC你欺骗了多少动物的情感......


以至于专门拍了一部纪录片来介绍——Spy In The Wild(《荒野间谍》),从另一个视角解析了纪录片的制作过程。



其他(传言中的)硬核幕后包括:


为了拍金雕捕食几秒钟的镜头,在冰天雪地里等待上百个小时。


90岁了的制片人跟着摄制组前往拍摄地,在热气球上经受狂风拍打。


为了拍摄珠峰的一个景,在中国买了架直升机。


在非洲拍摄,一群大象冲过来,导演心想摄影师恐怕要直接安排后事了,结果运气非常好,没人受伤,导演冲过去问的第一句就是:刚才开机了吗?


……


其实都是野外拍片的常见操作,但BBC纪录片团队的敬业和专注,很轴、很较真,让人肃然起敬。


为何 BBC 纪录片的拍摄和叙事好?


一名纪录片从业者总结:


一是工业化


“叙事技巧上工业化、流水线化,有一套完整详细的标准,就像好莱坞电影一样,每个段落不少过多长,每个采访几秒以内,宏观和个体如何处理,都会请专门机构做观众心理分析,数据分析,所以,BBC的叙事,是完全工业化的标准。”


二是故事基础人文关怀


“纪录片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提案,其中一个内容就是要在短短几分钟内讲清楚你的故事。”叙事的基础是故事,BBC会关注,一部片子是不是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是否关注了每一个个体。


这些都是BBC甩开其他纪录片的原因。


第二,BBC邀请大刘加盟纪录片,普通人该怎样期待?


先看看BBC科幻主题纪录片的质量。


Horizon系列,BBC播出时间最长的老牌纪录片,1954年至今已有56季,涵盖历史、人文、宗教、地理、设计、艺术、生物、哲学、环保、伦理等多个方面,其中有不少集数聚焦科幻。


Horizon纪录片,1964年S1E6,阿瑟·克拉克发表了对未来技术的看法


Horizon系列之外,还有一部纪录片,叫The Real History of Science Fiction(疑似又名 Tomorrow's Worlds: The Unearthly History of Science Fiction)。 


2014年上线,共两季,IMDb评分7.4。


这部纪录片系统梳理了科幻对影视、文学和流行文化的影响,每集探讨一个主题:时间旅行、太空探索、人工智能、外星人......并采访了大量经典作品里的先驱者们:导演、作家、编剧、演员、制片人、特效人员、艺术家。


这是一部结合太空探索现状和前沿科学进行权威性梳理的科幻视觉史



神仙阵容的嘉宾,包括


加来道雄、威廉·吉布森、《回到未来》布朗博士扮演者,《银翼杀手》Roy扮演者,《星际迷航》新老乌胡拉扮演者,《终结者》制片人,《星球大战》《太空堡垒卡拉狄加》《2001太空漫游》的主创.......



他们请金·斯坦利·罗宾逊厄休拉·勒古恩解读《沙丘》



威廉·吉布森《银翼杀手》。



莫法特,大提提,凯伦·吉兰尼尔·盖曼《神秘博士》



BBC纪录片的一个底层视角是:


科幻和科学不分家,它们之间的联系是珍贵而富有魅力的。


大刘加盟的 Odyssey into the Future 是一部科学纪录片。


但它会讲述科幻跟前沿技术的关联。


也就是BBC才最有资格去做这件事,因为英国同时是工业革命和科幻文学的起点,它们的纪录片团队,平时就在科幻和尖端科技领域内不断深耕。


Odyssey into the Future 这个名字也很有趣,它似乎是对伟大科幻作品 2001:Space Odyssey 的回应。


BBC会如何通过大刘的视角,讲述他脑海中技术狂想在现实中的发展方向——这恐怕才最大的期待。


日本《三体》粉想看看大刘的脑子......现在,BBC也想看大刘的脑子了


BBC纪录片《行星》制片人曾评价大刘“是个行家,他对太阳系物理、地理规则的运用,读的时候非常享受。”



《三体》在日本爆红之后,我们不妨把这次合作,看做中国科幻“文化输出”的另一次尝试。


1964年,克拉克在BBC纪录片里预测未来,成为经典史料。


我们期待着大刘也能留下金句,名垂…(划掉!)


更大的意义是,以科幻为契机,大刘将作为一个代表人物,沿着克拉克开创的odyssey,和先驱们一起想象未来。



扫码加入读者群

备注「不存在」,文章里没看够的,我们接着聊



你可能也感兴趣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日本三体粉之后,BBC纪录片也想看看刘慈欣的脑子

船长 不存在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