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果你捡到了旅行者1号,请把它扔回宇宙里 | 科幻小说

孟槿 不存在科幻 2019-10-23

关注我们,每天领取一篇科幻小说




这是距离地球最远的一颗探测器,而我现在超过了它,在这之后不可能再有人类痕迹了。


清道夫


孟槿,独立杂志社撰稿人,科幻作者。乐于用一百种方式毁灭人类,创造文明凋零衰落的未来。代表作《清道夫》、《海的女儿》、《捕龙之后》。在《最小说》等刊物上发表过多篇作品。



风从四面八方涌来,空气中带着一股新鲜的机器味儿,他打开了灯,望着窗外一成不变的宇宙,即刻感到被丢进了更深的黑暗中。

时间感不再重要,白天黑夜已无分别。

他一边用力捏着太阳穴,一边囫囵地吃着流食。在翻阅航行日记时,那些细碎的食物粉末就一直黏在口腔上膛,有种油乎乎的恶心感。

计算机提醒他,距离降落地点一公里左右的地方存在不明人造物体——这是现如今太空垃圾的官方称呼。人在太空中如此脆弱,需要各种复杂的设备才能存活,废料如洋洋洒洒的纸片,已经到了不得不管的地步。他便是受雇清理垃圾的员工。

不过,五年前的电磁风暴意外,而后又漂流出银河系后,便再无工作可言了。如今他放任自己在空无一人的宇宙中漂泊,遇见的仅是连回收价值都没有的人类探测器。

他跟着提示,依附在陌生陨石上仔细搜寻,半个小时后终于从红褐色的岩石缝隙中分离出约莫十斤重的飞船碎片,他翻转着看了看,瘪瘪嘴将它的剩余燃料纳入飞船的燃料库。岩缝中还露出太阳能板的一角,近四个小时后剩下的躯干部分才显现出来。

当完成这些,他已经精疲力尽,眼前是密密麻麻的红点,双腿颤颤发抖,休息了好一会儿才缓过来。

摆在面前的是,一座半人高的探测器残骸,应该是与飞船相撞的冲击力使其嵌入了岩层中,剩下的部分和携带设备都不知道飞哪去了。

经过基础扫描,系统判定它为一个早期的探测器。

他不禁回想起自己童年时期,这实属无奈之举,当人对往后的日子再无期盼,年少时期的记忆往往历历在目起来。

过去的传奇都变成了眼前的破铜烂铁。

他照旧把那截碎片丢进仓库,将探测器塞进杂物空隙里,飞船有限的空间塞满了类似的收藏品,它们被收拾得锃光瓦亮。与此相比,这块本就不大的残骸更加微不足道,只有太阳能板在灯光下反射出几粒黯淡蓝点。

它旁边放着台通讯机,曾响过几次,但都被无视了。

在最初被“流放”的时间里,他无事可做。

飞船上良好的人造重力并不会让他像前辈们那样艰难,可频繁的舱外活动带来的危害早不可逆转,非重力环境使体液上涌,削弱了味觉和嗅觉,进食再无乐趣可言。

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只要仔细,仍能听见轻微的响动。餐具互相碰撞,循环系统平稳运行,计算机的提示或物品的移动,活像误入巨兽口中的幼虫。

他一直一直听着,直到计算机提示声响起,他带回第一块探测器碎片,这里才重新变成房间。

他撕开一包豆子浓汤,用勺喂进嘴里,尽可能地嚼碎后才咽下去。

“终于结束了。”慢腾腾吃了几颗水果冻干,他说了今天的第一句话,又觉得没有说的必要,笑了起来。

飞船不断向新目标漂去,他重新钻进休眠舱,当水漫上来时,感觉就像从未出生过。


计算机再次唤醒他。看着镜子里的自己,他却觉得年轻了许多。

距离上次工作已经过去403个地球日,朝着目标方向看去,隐约可见一架仍在漫无目的漂泊的飞行器,在视界尽头微微发光的金色小点。

他深吸几口气,穿戴好载人机动装置,背包的氮推动器将他送入深空,脚下被漆黑完全代替。

曾经在近地轨道,他恨透舱外作业,常因此呼吸困难、汗流浃背,似乎在无尽的空间里患上幽闭恐惧症。如今孤立无援,没有人在耳麦里提醒或取笑自己,这个毛病居然渐渐消失了。

好不容易把飞行器带回飞船,他累得仰躺在地板上,直到扫描结束。

旅行者1号!屏幕上的结果令他几乎叫出声来。

这是距离地球最远的一颗探测器,而我现在超过了它,在这之后不可能再有人类痕迹了。而它被截获后,便不会被其他的系统检测到,或许再不会有飞船经过附近解救自己了。

意识到这点后,他长舒了一口气,重新躺回地面。从他的角度看去,探测器天线仿佛张开的嘴,欲言又止,正准备问些问题。

你为什么会在这里?

独自生活太久,他总觉得自己能接收机器的讯息,好比失明者只是草草触摸物体就能推测出全貌。

他没来得及回答,舱内便响起了断断续续的音乐,计算机读取并播放出了旅行者1号上携带的金色唱片。原本为其他文明准备的礼物将这个异乡人包裹在内。

为什么在这里?他想了想,自己的确接到过搜寻信号,但都忽略了。他从小就不受待见,迫于生计来到太空,又恰好遇上了风暴。这里有食物有水,有循环系统维持生命的基础供给,可以花上一个月时间来规划某一天。

为什么不呢?

现在,他成了引擎和向导,轻而易举、顺理成章地生活于此。

半晌,他觉得有些奇怪,皱起眉头,一步一步靠近这个探测器。

众所周知,旅行者1号携带着类似地球名片的图样,其中除了这些问候和音乐,还有二进制标识实用信息、太阳相对于银河系的位置和氢原子内自旋跃迁的图像。

这幅图案几乎出现在各大教材中,早在上学之初,他就看吐了。如今,就在这眼镜般的氢原子符号下,出现了几排凸点。

这是什么东西?他用拇指来回抚摸三角形凸点,像阅读盲文般感受略微圆弧形的尖头密密麻麻地刺进自己皮肤,而金盘背面则依旧平滑如常。

无论代表什么意思,肯定是种智慧符号,如此平衡与对称的图案可不会凭空出现!难道是还有其他人也漂流到此?但他们为什么又留下痕迹?

他从混乱的桌面上摸出一支笔,将图形画了下来,交给计算机判断......

两个星期后,他们路过一片超新星爆炸后的遗迹,从尘埃和气体的聚合体外擦身而过,飞船的红外望远镜捕捉到了肉眼看不见的光,在显示的图案中,那是团类似于肥皂泡结构的星云,充斥着橘色的尘埃,极其壮丽,极其广阔。

面对这样的奇景,他只是耸耸肩,拍了拍窗边的旅行者1号。“这种东西简直要看吐了,是吧。”

计算机仍在工作,与此同时,更多旅行者1号曾回传到地球的信息,也不断从资料库中被整理出来。在他看来,运用这么古老的技术为人类探索新边界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它持续工作了半个世纪之久,可这令人捉摸不透的坚持,早就被地球人抛之脑后了。而最后陆陆续续清醒的日子,它才真正得以从任务中抽身出来,在空漠的宇宙中以最平静的姿态激烈挣扎。

“上个星期计算机企图把你身上的符号破译成文字,说真的联想出来的东西没什么用。我相信非要代表文字的话,我们肯定有更高级的表现方式。今天得试试翻译系统。期待着新发现吧。一会儿我会出门去看看,不远处正有个小东西等待救援,我也不知道是什么,但希望是可以用来烧的。太久没用休眠舱了,我们的能源有些紧张。”他边对旅行者1号说话边撕开一包浓汤,他心情好得很。

系统将整个三角形图案与各种民族的意象进行对比。在浩如烟海的历史中寻找零碎符号显然无法推测出结构层次之间的关系,也不符合语言学中对语言功能的动态研究,即使是聪明的计算机也无法跳脱出历史和经验得到结论。与以往的计算过程不同,这次的时间比他想象中还要久。

最近他们的下方似乎有一颗行星,可以隐约从舷船底部看见宽阔的黄色光带。每当他靠在椅背上打盹迷迷糊糊醒来后,那模糊的黄色便像日出般从眼底攀升,使整个脊背都温暖起来。

“都老得不行了,你这样回去,放进博物馆他们都不认识。”他用手将它表面即将脱落的涂层剥下来,撞击痕迹越发明显。“哎,难兄难弟。”

修理工作原本就不是回收人员的强项,但所有的探测器在他手里都变得体面了,一个翼片折损了,一个零件似乎被安到其他地方,多出来的东西统统都被烧掉,没人在乎是否恢复原状,偶尔居然还能发出几声半死不活的响声。

他累得不行,立刻睡着了。

迷蒙间,计算机发出滴滴的提示音,屏幕赫然写着——

没有查询到您想要的结果,判定该图案不包含任何人类信息。


一片静止。

他全身发抖,他想走动走动,却动弹不得。之前也有焦虑发作的时候,像现在这样的濒死和失控还是头一次。

一个可能性笼罩了他,压得他大汗淋漓。

他觉得疲惫万分,觉得如果能找什么人商量一下就好了,而通讯机这次再无法使用了!现在他别无选择,只是看着不争气的下半身。这双腿最近抖过太多次了。

毫无疑问,这是其他文明留下的痕迹。

意识到这点,他不断地喘气,越是拼命呼吸越是头脑发晕。他与其他生命共用这片黑暗,却被投放进更大的孤独中,他简直快被击倒了。

不料旅行者1号携带的金唱片再次被计算机读取,来自上个世纪的声音响起,“我代表几乎所有地球居民组织,向你们送去全人类的问候......”紧接着不同语言的问好渐次响起。

他久违地怀念起故乡。

“谢谢。”他对旅行者1号点头示意。“我从来没感觉这么好过。”

唱片杂乱的歌声竟成了唯一的慰藉。最后一首乐曲结束,就在放松之际,一段不成曲调的声响划破空气。

他令电脑检查,结果并无异样,试着重新播放,刺耳声音又原封不动出现。仔细排查后发现,电脑直接将三角形的凸点识别为音频记录方式,破译后播放了出来!

“原来……这是一段声音?”他抓了抓脑袋。


携带金盘的目的,在不同笔者手下,他看到过很多种不同解释,但无论如何理解都无法忽略,从心理的动态平衡到求新求美的创新,都离不开语言。

人类对语言的审美能力几乎与生俱来,方言众多却都有迹可循,我们默认语言是生命能力最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而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送一张唱片去太空,恐怕是那时人们想到的最符合人类名片的形式了吧。

他解析了凭空出现的凸点,发现其中的片段皆是来源于金盘本身携带片段,但又是谁将其重新拼凑的呢?

他深呼吸了几次,活动活动了筋骨,手指关节喀拉喀拉响。为了重新睡个好觉,他走到计算机屏幕前。

由于旅行者1号电池的半衰期十分可观,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它都坚持工作,他将它最后记录的信息修复、还原后,得到了许多张过度曝光的照片。

照片的中心均为几团圆形的物体,虽然每张只有细小的变化,仔细观察、对比后才发现这个物体,或者说生物,是处于运动中的,只不过动作幅度十分有限,往往要很多张之后才能看出明显变化。

他将照片按记录的先后顺序播放起来,得到了几小段相对完整的动作,再配合扫描记录一点点对应分析,他从未受过专业训练,十来天下来,一条破碎的故事线跟着出现在眼前。

这很难解释,但他的确从中捕捉到了模糊的灵感,或许是同在太空漂泊的原因,面对从未谋面的陌生文明竟然产生了感同身受的经验,便自顾自地猜测起来。

画面在脑海中自我描绘——

首先映入眼帘是一幅明暗分界线清晰的景色,线条暗流涌动,如同月光下的粼粼波纹。再凑近些,大群硅基生命体由远至近,是星光令祂们通体散发出铅白色光泽。

视线另一头,旅行者1号仍在向前航行,迎面撞进沉默的水面。

它停在原地,按照建造者的意图传达出金盘信息,人类的声音以二进制的方式在这些没有任何称得上是五官的生命体大脑中传播。祂们无法理解其中的含义,扫描对方后只得到了与自身相同的元素信息,理所应当将其判定为另种智慧生命。

他想象着长期生活在太空里的种族,祂们可能正在迁徙,可能生来如此,总之在此之前,祂们仅仅在前行,对周遭的奇景毫无印象。

偶遇其他旅行者,几乎是种奇迹。

“这是位来访者。”祂们中的领导者也许会这么说,“我们有相同的元素和结构,正准备互相沟通。”

波在群体间传递,领导者被各种信息填满,祂好久没有这么兴奋过了。

祂们开始观察它的行为,凝视它的动作,甚至用对待客人的方式对待它,企图建立联系。许多个体出现在它身边,轮流讲诉自己的千篇一律的故事。

祂们仍轮流做出庆祝的姿势,以好奇和胆怯的方式提出问题。

解析一再继续,探测器的冷漠,吓坏了领导者。

“我们做了很多次尝试,只得到了与初遇时相同的信息,这种宇宙中的低级生命很难理解我们。”

众人哗然,开始安慰彼此,比起遗憾来说,更多被同情占领。祂们不再尝试交流,转而默默陪伴在它身边,凑近它。他不清楚这个文明中是否存在繁衍,但祂们的确以对待幼体的方式对待旅行者1号。

日复一日,真相最终浮出水面。

“它并不拥有智慧。”领导者如是说。场面突然异常安静。

如果真的存在其他种族,很可能终其一生也无法相遇;如果仅为偶然结构,就意味着祂们仍得继续回到自身是唯一智慧生命体的认知中去。再也没有东西可以伤害祂们,就再也没有东西可以理解祂们,时间、空间都不复存在,只有这片永恒的黑暗。

祂们陷入更深的恐惧。

他屏幕上最后的片段是最关键的。

祂们首次破坏了几何体的阵型,杂乱地簇拥在旅行者1号附近,以同样的速度环绕着它前行。

“祂们要送别你了。”他喃喃自语。

不规则的圆环中走出一名个体,祂多半就是那位领导,在众目睽睽下靠近探测器,留下了属于祂们的痕迹。

场景停留了几秒,按照记录不难推断出拍摄时间,祂们竟然维持这个状态长达一个月!从模糊的画面中他竟感受到了莫名的祝福与严肃,分别的痛苦真实且持久,令他久久沉浸其中。

照片结尾,祂们排列成型,渐次离去,将探测器留在原地。


他像被想象的画面击中了,难以回到现实,接着思绪逐渐漫延,回到家乡的海滩边。

如今,他仍觉得那是个索然无味的地方,遵循约定俗成的规律运转,发展十分缓慢。

但那儿的大海却令他印象极深。

他曾发现一处静谧的海滩,人与船都不屑到达,只有他每天放学会坐在铺满鹅卵石的细沙上等待日落,仿佛被整个世界隔离在外,往金黄色水波里投扁平的石子。

直到某天,有什么亮闪闪的东西被推上沙滩。他走近才看清,原来是个漂流瓶。没费多少功夫,他取出里面的纸条,满眼都是奇怪的文字。

如果有人路过,定能发觉此处一反常态,有位年幼的身影在浅滩蹦来跳去,打破往常的宁静。可没有人会看见他,就连他自己也不清楚喜从何来。

第二天,他拿着这张纸小心翼翼走到老师跟前。听完来意后,那具略显庞大的身躯抬起手,抽走纸条飞快地看了眼,又随意丢到旁边。

“啊,看上去像阿拉伯文,你刚才说从哪儿找到的?”

他没回答,支支吾吾继续问道:“那写的是什么意思......”

“去去去,回家去。”老师头也没抬。

他走出两步时,又听到身后传来不怀好意的笑声。“想知道就自己去找啊,电脑,你家总有吧?”

他握紧拳头,想起家中那台快报废的主机。

过了两天,海水涨潮,他再无计可施,只好在纸上也签好自己的名字重新塞进瓶中,抛回大海。

从回忆中挣脱出来,他有些茫然,眼角各流出一滴眼泪,随后立即利用照片拍摄的坐标和对方的运行方式推测出这个陌生文明最有可能的航向。得到确切的位置及可行的操作方案后,他毅然准备前往。

计算机提醒他,由于距离遥远,必须将飞船所有能源都用在这一次推进上,这意味着,放弃整套系统,包括自己的生命。但他必须前往。

他最后吃了一顿饭,将所有的豆子扔进了燃料仓。

飞船以极快的速度掠过模糊的星光,不免令人想到老电影中血脉偾张的穿越场面。

由于能源问题,船体很快开始剧烈抖动起来,他无所谓快被震碎的五脏六腑,只想马上到达目的坐标。当飞船终于停下来时,窗外又回归到了熟悉的黑暗之中,他意识到自己面露微笑。

循环系统逐渐崩溃,他换上宇航服,尽情享受着为时不多的氧气。

他抱着旅行者1号走出甲板,望向这片黑色,直至被淹没。

“去吧,去证明我们存在。”

目力所及之处他仍孑然独立,却心满意足。

祝你好运。

他用力地把这颗探测器推出去。

残存的金属碎片上,他正久久地回望自己。

(完)


作者有话说

动笔之前,我按照要求提交了几个梗概供兔子老师枪毙,《清道夫》死里逃生,扩充成了现在的作品。

最初的想法比成稿复杂得多、草率得多,砍掉各种废话后得到了现在故事,可能字数不太及格有点无聊,但这就是我想表达的东西。

对于策划组,写作班绝对是个作死的提议,但作为参与者就十分讨巧了,可以集中学习到各种技巧,重点部分还有举例说明,仿佛坐享其成的奴隶主,说到这里莫名开心。

除此之外,最棒的就是可以和小伙伴们沟通讨论!大家围坐一桌,交换文章,不断提问与被提问,狠狠压榨彼此脑力,补给果盘和零食,再狠狠榨干彼此脑力。

综上,希望大家能有点喜欢这篇文章,然后来写你的科幻小说。

另,感谢毛毛、豆豆两只小猫咪,如果没有它们打搅,这篇文章一定能更快完成。

上海果阅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已获得本篇权利人的授权(独家授权/一般授权),可通过旗下媒体发表本作,包括但不限于“不存在科幻”微信公众号、“不存在新闻”微博账号,以及“未来局科幻办”微博账号等

表现“人类性”的东西,这是科幻的长项,但是即使在科幻里,这也是一件难做到事。这与作者看世界的眼光息息相关。一个流落太空的漂流者遇见了人类的遗迹,却发现遗迹中更隐秘的经历。在这篇小说里,属于个体的孤独感与更大的东西相连,这既是一种私人化的表达,又震荡着人类的感情波纹。你会感受到独特的阅读体验。

——责编 万象峰年

责编 | 万象峰年


P.S.这篇小说是未来局第一期线下写作营诞生的优秀作品之一。了解今年暑期科幻写作营相关信息请戳:

未来局科幻写作班,今年暑期大升级!

想写科幻长篇?这个夏天是你最好的机会

在线回答:科幻读得好有什么用?

快闪班报名正在进行中~


不存在科幻

你的随身科幻杂志

【新公众号暂不支持留言功能,想要对该小说发表评论的读者可添加未来局接待员微信:FAA-110,在“不存在科幻”小说讨论群中发表意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