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工资、编制、减负......今年两会,教师最关心的话题,代表委员都关注了 |两会盘点

今天

伴随着十四届全国人大

一次会议闭幕会召开

2023年全国两会胜利闭幕!


两会期间

教师权益保障

一直是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


切实减轻教师负担

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


中教君带你盘点今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关于保障教师权益的建议一起来看—— 




减轻教师过重负担

全国人大代表刘希娅:积极探索推行教师弹性上下班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谢家湾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刘希娅建议,在《教师法》第六章“保障和待遇”第四十五条,增加有关“弹性上下班制”的规定。根据教学安排,积极探索推行教师弹性上下班。在保障正常教育教学和课后服务基础上,缩短老师们的在校时长。 


刘希娅建议补充完善《教师法》第六章“待遇”中的规定,提高教师激励性津贴,提高教师待遇;在《教师法》第二章“权利和义务”第七条中增加“教育惩戒权”,明确惩戒的范围、程度和方法,赋予老师教育义务的同时,也保障教师的惩戒权;修改第八章“法律责任”第五十二条关于“有偿补课”的相关内容,建议加强督导在职教师有偿补课,促进教育生态改良。


全国政协委员杨建德:清理中小学班级群中与教学无关的网络任务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四川省委会副主委、成都市政协副主席杨建德建议,学校需“把好校门关”。严格甄别筛选需要在班级群内传播的网络信息,从上级部门单位出发,让无效、无关的网络课程信息被有效地拒于校园门外,以减轻学生、家长与教师的负担。


全国政协委员刘林:建议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过重负担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城市学院党委书记、校长刘林在建议:


一是根据现阶段中小学教育发展实际和未来需要,重新核定中小学编制国家标准,地方根据核定后的标准,统筹本地事业单位编制指标,并运用员额制、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满足中小学用人需求,解决大中型城市中小学人手不足问题;


二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强化中小学教师工作量与岗位任务统筹协调机制,不仅要把住社会事务进校园的“入口关”,而且教育系统内部也要对布置给中小学的任务、事项再协调再优化,防止叠加效应,布置新任务要站在中小学教师的角度换位思考,成为真正的“娘家人”;


三是加强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培训,提高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能力,提升智慧教育知识素养,以科技赋能教育,为中小学教师减负。


民进中央:建议对教师参与完成的点赞、转发等工作进行全面清查



今年两会,民进中央带来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教师负担的提案》。提案建议:


一是健全教师负担管理机制。明确教师的工作职责范围,明确禁止进校园活动的范围,明确学校拒绝非教学事务干扰的权利和保障制度民进中央建议,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对要求教师关注的公众号、网络平台,以及需要教师参与完成的点赞、转发等工作进行全面清查,整合网络管理资源,减少教师参与频次、避免重复参与,向社会公布并接受监督。


二是优化课后服务师资供给机制。支持学校结合工作实际需要调整教师工作时间,根据教师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差异实行灵活的弹性坐班制,减少教师课后服务的时间成本和教学压力。


提高教师待遇,合理规划编制

全国人大代表张咏梅:将宝贵的教师编制资源用在刀刃上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党委书记张咏梅建议,中央相关部门将中小学、基层公共卫生等重点民生领域的事业编制进行单列,允许各地可直接按照国家有关标准配备,增量部分不再计入编制总量控制范围,并实行专编专用、动态调整;可探索建立中小学教师编制员额管理长效机制,允许各地参照国家有关标准测算中小学人员编制控制数,报同级机构编制部门备案同意后实施,不纳入事业编制总量,与事业编制实行分库管理


‍全国政协委员王定华:建议探索教师编制动态调整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王定华呼吁,提前布局教师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资源供给弹性和适应性,应对学龄人口规模与空间分布快速变动可能带来的挑战。


他建议,应积极探索动态调整教师编制标准、购买教学服务等制度性创新,应对教师配置的短缺与过剩反复出现的问题。“建议教师编制标准的设定针对人口长期变动趋势,同时充分结合新时代教育改革、信息化背景下教学模式巨变等对教师工作可能的影响,动态调整教师编制标准和区域间教师配备。”王定华认为,在师资缺口期,可通过教学服务市场购买等方式提供必要的智力供给。



全国人大代表方复全: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全国人大代表,首都师范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方复全建议,全社会要营造尊师重教的生态,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要为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减负,提高他们的生活待遇,同时为他们提供更多上升的空间和再学习、再深造的空间;要为从事高等教育的教师创造条件,让他们有从事科学研究的时间空间,为他们搭建平台、组建团队,形成老中青“传帮带”,让他们能真切体会到在高校任教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全国政协委员张志勇:确保中西部地区县中教师工资待遇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志勇建议:


一要健全中西部地区县中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二要提高中西部地区新入职县中教师待遇保障水平,强化边疆县、民族县、脱贫攻坚巩固县高中学校新进教师“一揽子”待遇保障政策供给;


三要确保中西部地区县中教师工资待遇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兰臻:解决好教师住房保障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漳州市实验小学党委书记兰臻建议:解决好住房保障问题,将解决不少年轻教师的后顾之忧,切实为少数民族地区教师队伍稳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教师队伍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彭聪:加强教师继续教育,促进中西部地区高校教师综合素质提升



全国人大代表、南昌工程学院教师发展与服务中心主任彭聪从师资队伍建议:


一是重视并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促进教师综合素质持续提升。中西部高校应建立有本校特色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教育部在中心发展定位和工作目标上给予指导,在培训资金上给予支持,建立制度化、常态化的培训机制。


二是持续开展对口支援西部高校工作,提升中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充分发挥“双一流”高校的学科、人才、科研优势,采用双向选择的方式,让支援方和受援方结牢对子。


三是增加公派访学名额,激发教师科技创新活力。每年由教育部资助一批中西部高校教师到“双一流”大学研修访学,或者到国家级科研机构开展科研锻炼,加大国家公派留学政策对中西部地区倾斜力度,开阔中西部高校教师的科技视野,提升其创新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杨朝明:建好中国教师博物馆助力师德师风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杨朝明建议:建好孔子故里的中国教师博物馆,打造赓续民族文化记忆、保护教育历史遗产、涵养教师精神家园的“新杏坛”。

杨朝明表示,中国教师博物馆从策划到建设的过程,一直得到教育部和山东省的大力支持。在新的形势下,中国教师博物馆应该肩负更大使命,发挥更大作用,在内涵上继续提升,在功能上不断完善。为此,杨朝明建议,由教育部牵头,以教育部、国家文物局、山东省共建的方式,在政策扶持、经费保障等方面加大力度,推动中国教师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中国教师博物馆的作用,建好国家师德教育基地。支持中国教师博物馆依托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基地,承担教师常态化、轮训式的师德培训工作,承办全国师德师风建设研讨交流活动,开发面向全国的师德教育资源平台。


全国人大代表邵志豪:要给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支持




全国人大代表、东北师大附中校长邵志豪认为: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职前要强化教师教育,不断改革教师教育的课程体系,把教师的职业理想信念教育融入教师教育;职后学校和政府要给教师的专业成长发展提供支持、帮助和引领,包括加强培训、开展对教师评价的综合改革等。

全国人大代表唐景丽:优化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沧州市第十六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唐景丽建议:一是采用本地师范院校优秀大四学生顶岗替换的方式解决工学矛盾。二是专门研究教师专业发展规律,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群体特征系统构建培训内容体系,使培训内容系统化、规律化。三是增加实践培训,使教师在获得理论认知的同时获得链接教育现场的体验。训后可增加跟踪指导,制定评估标准,请第三方评估培训效果。四是学校在参训教师返回工作岗位后,要结合培训内容和学校教育教学现状,组织有针对性的校本教研,形成同伴互助效应,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高和学校的持续发展。

END





本文来源|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光明社教育家、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新闻网等本文编辑 | 孔萌
责任编辑|孔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