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金融点兵 | 香港中资券商英雄谱

李哲 券业行家 2023-03-24

金融点兵 | 香港中资券商英雄谱

券业行家,事实说话。

欢迎留言,如果认同,请好汉帮忙转发。

时间是一把锋利的刻刀,

它能在不经意间,就将大势刻成另一副模样。

——题记


港市场是内地券商国际化的起点。在这个资金自由流通、分业监管、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香港中资券商通过多年发展,市场地位和影响力正在逐步提升。


2017年,香港中资证券业协会永久名誉会长谢涌海曾说,目前中资券商占香港IPO市场份额的70%。


而据智通财经APP的统计,今年香港新经济企业上市风起云涌,中资券商抢滩登陆,力度远强于外资券商,IPO市场份额甚至超过70%。

A+H股券商一览


中资券商,华山论剑

在港的中资券商,如同金庸笔下所描写的江湖门派,各有专长。


为此,我们挑选香港上市的五家中资券商——海通国际、国泰君安国际、兴证国际、交银国际、民银资本,通过财富管理业务、融资业务、资产管理业务以及国际化等方面指标,进行一番“华山论剑”,评点英雄谱。

五家券商业绩比较

(数据来自2018年中报,币值为港币)


海通国际

企业融资是王牌 国际化布局深远

海通国际堪称在港中资券商的“豪门”,旗下主要有企业融资,财富管理,资产管理,机构客户及投资业务五大板块,其中财富管理占据了总收入的大头30%,其次是企业融资占26%,第三名机构客户业务占比23%,且均在2017年取得全面增长。


企业融资是海通国际的一张王牌:今年上半年,海通国际在香港发行了11个股权融资项目。以IPO项目发行宗数计算,海通国际在香港所有投行中排名第三;按融资金额计算,海通国际名列第六。


与此同时,海通国际共完成79支债券的一级市场发行,在亚洲除日本外高收益美元债券发行市场全球金融机构中,海通国际按承销金额和承销数量均排名第一。


在国际化业务方面,海通国际完成首单中国企业纽交所IPO,首单纳斯达克企业美元可转换债券发行专案。


公司国际业务发展走在同行前列,目前已搭建了覆盖香港、新加坡、纽约、伦敦、东京、孟买及悉尼等国际主要金融中心的服务网络,覆盖范围在香港中资券商中最广泛、最深入。


希望未来几年内在部分已有网点实现全牌照运营,同时搭建以纽伦新港为核心的全球投行、交易执行及投资平台,继续推动旗下电子交易、做市交易、机构客户业务及投行业务在全球范围内的拓展。


瑕不掩瑜,但要讲一点不足之处的话,海通国际在资产管理以及投资收入方面,还有进步的空间。


国泰君安国际

财富管理为眼前之重

国泰君安国际与海通国际一时瑜亮,业务重点则有所不同。


国泰君安国际的经纪业务在同行内表现突出,国泰君安国际上半年录得整体收益约2.71亿港元。剔除2017年上半年母公司上市为公司带来收入的影响,经纪收入同比增长40.4%,其中来自港股交易的佣金收入大幅飙升60%至约1.55亿港元;


与海通国际不同的是,国泰君安国际收入占比最大的是贷款及融资业务,达到43%。2018年上半年,国泰君安国际贷款及融资业务收入为7.17亿元,增速12%。


其中,定期贷款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3%,IPO贷款收入同比增长1778%,证券借贷业务增长485%,回购协议收入同比增长681%。银行及其他相关贷款业务收入同比增加了33%;


企业融资方面,国泰君安国际也是不逞多让,上半年参与了76项债券发行活动,协助企业筹资近1653亿港元,债券资本市场业务所得收入大幅增加75%至约2.58亿港元。金融产品、做市及投资业务,上半年同比增长99%,收入与企业融资业务旗鼓相当。


国泰君安国际将财富管理作为业务发展重点。 在2017年,专业投资者客户增加逾一千个,平均账户金额约 3800 万港币。这些都是2018年进一步发展财富管理业务的强劲动力。


综合来看,经纪业务、企业融资、贷款及融资业务等领域,国泰君安国际都秀了一把肌肉。资产管理业务稍逊一筹,国际化布局方面,还待进一步加速。


要知道,国泰君安国际2016年在新加坡设立了分公司,主做资产管理和证券业务。今年7月,公司宣布就拟收购一家位于越南的公司的多数权益进行磋商,目标公司主要从事金融服务行业。


兴证国际

投行收入增长超5倍

中资双雄身后,同为券商系的兴证国际凭借自己擅长的领域奋力追赶着领跑者。


兴证国际最出色的部分为投行,上半年这部分收入为1.29亿港元,同比增长达到了惊人的563.7%;股本证券的配售、包销及分包销佣金收入为3483万港元,同比增长196.4%。


该公司作为保荐人已递交申请的首次公开募股项目2个,已签署的财务顾问项目有7个,完成的首次公开募股包销/分包销项目及配售项目分别有6个及17个,总包销金额约14.82亿港元,总配售金额约10.14亿港元;债务证券的配售、包销及分包销佣金收入为7032万港元,取得同比约13.2倍的大幅增长。


由于起点问题,兴证国际的增长数据均十分靓丽,除投行外,国际经纪服务、贷款及融资服务、资产管理服务业务的营收分别增长36.6%、37.1%及72.0%。


整体来说,兴证国际各方面发展迅速,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投行业务实现了翻五倍多的增长。然而,在香港以外的国际化业务布局中,兴证国际还没太大起色。


好在,兴业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在港股投研圈颇具威名,以投研带动业务,不失为发展的一条良好路径。


未来,兴证国际将继续巩固发展证券及期货经纪业务,加快发展机构销售与研究业务,并以销售与研究带动企业融资和资产管理业务。


交银国际

金融科技发力,自营版块强劲

交银国际深耕细作香港二十载,也是中国第一家上市的银行系券商,作为上市公司,踏入香港资本市场时间不长,各项业务增速较为稳定。


虽然交通银行集团网络强大,但交银国际的独立客户和独立业务丰富,2018上半年关联交易收入仅占其收入的3.8%。交银国际在未来发展中较为重视金融科技的力量,制定了“定制化、数据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目标。


谈到近期业务,交银国际的自营板块颇具看点。公司表示,固定收益投资组合从以有价证券投资为主转为以结构性融资为主。2018年上半年自营交易收入为2.55亿港元,同比大幅增长约182%。交银国际股权投资联动前瞻研究优势,重点布局创新科技、生物技术等新经济领域公司的首次公开发售前投资,同时审慎务实选择投资项目,把握退出机会。


另一方面,交银国际卖方研究团队也是声名显赫,研究部主管洪灏名震香江,整个团队覆盖宏观及约150只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股票。


至于国际化方面,交银国际与上述的几个同行相比较为突出,作为交通银行旗下国际业务的重要推手,交银国际在未来竞争格局中具备先天优势。


截至目前,交行在16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21家境外分(子)行及代表处。但综合来看,交银国际在企业融资及承销服务方面,相对弱于预期。


民银资本

一颗新星,冉冉升起

与香港众多中资券商“前辈”相比,身为民生银行系成员的民银资本,在香港的“年龄”只有一岁多,不过其成长迅速,不可小觑。


自2017年借壳上市后,民银资本业绩增长飞快,2018财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3.65倍至3.44亿港元;净利润同比增长30%至1亿港元。作为全牌照券商,民银资本志存高远,准备在投行业务的红海中杀出一条血路。


先看债券业务,2017年,民银资本证券共承销发行了26笔境外债券,累计债券承销发行总额超过103.6亿美元,实现承销费收入近4000万港元,仅用一年时间就已达到中资投行中等水平。


截止2018年10月底,公司共完成了18笔境外债券发行及承销业务,累计债券承销发行全额超过61亿美元。值得关注的是,在民银资本债券承销发行业务中,担任全球协调人或更高角色的超过10只。


民银资本能在如此短时间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一方面要归功于母公司民生银行支持;另一方面也证明公司团队的专业能力获得发行人和投资者认可。


2018年5月,越秀集团发行20亿美元的两笔境外美元债,民银资本作为全球协调人和主承销商。


2018年10月,四川发展发行5亿美元,民银资本担任评级顾问,帮助其取得惠誉评级A-的境内省级平台的最高评级。


民银资本还协助杭州金投(标普BBB,惠誉BBB)、长春发展(穆迪Baa1,惠誉BBB)、宝鸡城投(惠誉BBB-)、云投集团(惠誉BBB+),广州地铁(穆迪A2,惠誉A),广西交投(穆迪Baa3,惠誉BBB)等公司获得较高债券评级。


与此同时,民银资本在投行与资管业务上也大踏步前进着。由民银资本担任保荐人已经成功向港交所递交两个香港主板上市申请。


在企业并购项目中,民银资本作为国内某大型综合集团的财务顾问成功协助客户完成香港上市公司收购;以及担任某中资券商在港机构的财务顾问协助客户完成上市公司收购安排。


作为借壳上市快速抢滩登陆香港资本市场的民银资本,目前市盈率相对偏高,未来仍需要通过注资、并购等方式扩大业务规模,以使公司市盈率、市净率达到合理水平。







香港:顶级投行首席的一天

点击图片查看券业行家原文


投行承销,中资崛起

广发证券在题为《从香港市场看中资券商国际化起点》的研报中指出,中资券商投行业务近年崛起的原因,正是这三个环节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1

承做端

金融危机带来的人才队伍建设机会


2008年金融危机以及2009年欧债危机先后发生,传统的外资投行业务发展受到了较大冲击。在此背景下,大量外资投行人才跳槽至中资券商机构。传统投行的承销、融资并购咨询等业务为轻资本业务,人力资源是该业务最重要的资源和竞争壁垒,跳槽而来的国际投行人才带来了成熟的投行业务运营体制,是中资券商投行业务发展的重要条件。


2

承揽端

和内地企业的天然联系


香港相对便捷与成熟的二级市场吸引了大量中资企业到香港融资。从2009年-2017年的IPO集资额来看,除了少数两年H股和红筹股贡献占比低于50%,其余时间基本维持在50%-80%的高位。以H股和红筹股上市的中国公司,无论是管理层还是主营业务,都和中国内地密切相关,而中资背景券商与这些企业具有天然的联系。


3

承销端

匹配中资客户海外配置需求


随着中国投资者可投资资产保持持续稳健增长,国内投资者对于资产的投资需求,特别是海外配资需求保持着较快增长。作为中国最大的离岸交易市场,香港是内地资本与海外连接的重要通道。


2015年至2017年,中国离岸证券投资中流向香港的投资占比持续上升,从2015年6月末的17%上升至2017年末的31%,并于2017年末占比首次超过美国的29%,位列第一位。


自有数据记录以来,投向香港市场的金额从2015年6月末的495亿美元持续提升至2017年末的1544亿美元,平均年复合增长率近58%,显示了内地投资者对香港证券资产的强劲需求增长。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d07520uwuq2  

券业行家上海交大高金财富论坛


券业人都关注的公众号

数十万同僚的交流平台

期待你的加入

↓↓↓

精彩回顾

独家解读 | 寒冬中的券商网点布局

券业行家

四亿大案翻案背后,神秘“司度”浮出水面

券业行家

科创板+注册制:上交所的进博会大礼包

券业行家

拿下“蟠龙镇”,你有没有信心?

券业行家

魔都券商竞争力地图(2018券业行家最新版)

券业行家

券业春雷一声响,再掀A股涨停潮!

券业行家

劝你买基金,是在救你“命”!

券业行家

回顾 | 券业行家俱乐部10月活动

伟海精英

伟海精英 | 关于我们

券业行家


伟海

精英

金融精英的信息交流平台

关注


扫码关注了解券业行家

戳这里,与券业行家一起成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