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赏石为什么会让人着迷?

石小圈 奇石圈 2022-06-08

点击上方【奇石圈】关注我,每天为你推送有价值的信息!


但凡爱石之人都知道赏石容易让人着迷,甚至是痴迷。那你知道为何会如此呢?是因为自然之鬼斧神工所造就的奇形怪状吗?天地间殊形诡状之物何止千千万?人们为何却独爱赏石?


其实,让人着迷的从来都不是石头本身,而是根植于赏石人骨子里的中华传统经典文化中的审美哲学。不具备这种审美哲学的人是无法感受到赏石之魅力的,而这也正是绝大多数外国人和许许多多已淡忘传统文化的中国人不赏石且不理解赏石这一行为的原因所在。


说到我们的传统经典文化就不得不提她的活水源头——《易经》。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以及诸子百家在内的一切中国文化都是从文王推演《易经》开始发展下来的。《易经》有着“经典中之经典,哲学中之哲学,智慧中之智慧”的美誉。几千年来,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华夏民族的精神、灵魂以及我们为人处事的准则。


《易经》告诉我们世界永远在变化,事物永远在发展。那么,变化发展到什么程度最好?时间、地点、方式,都恰到好处,就是发展变化的最佳状态。六爻之中,两头多不吉,而处于内外卦中间的“九二/六二、九五/六五”却恰到好处。这个“恰到好处”就是易经的执中以趋利避害的哲学,也就是儒家所说的“中庸”思想。


中庸并非一般人所误解的“走中间路线”或者“骑墙观望不置可否”,而是一种起到好处的效果。曾子在《大学》中将其称为“絜矩之道”,并做了详细说明:“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其中,所提到的“上下、前后、左右”六个方面,就具有人事、物理等古人所谓的“六合”内涵,类似于《易经》所用的“六爻”的意义。


关于“中庸”,孔子之孙子思有着精彩的论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由此可见,中庸不仅是道德实践的哲学,更是包括审美在内的一切人情世故的最为根本的哲学思想。难怪乎孔子会有“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小人而无忌惮也”之论。


何止儒家呢?老子在《道德经》中同样有中庸思想的体现:“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一言以蔽之,所谓中庸之道就是合理化,将其用之于审美就是不论外形还是内涵皆中正平和、不偏不倚。这一审美哲学无疑是高级而迷人的,若能融会贯通,于人自然有令人倾慕的人格魅力,于石自然有令人赏心悦目的静谧力量。

很多赏石人都将石之稀奇古怪视为重要鉴赏标准,实则偏离了中庸之道,既不美观也不合理。许多藏石人都在到处搜寻所谓的“赏石理论”,其实,它们就藏在传统经典文化之中,若能深谙其道,何愁无可人之石?




图片:来自网络,仅供欣赏
若支持原创,别忘了点右下角的【在看】鼓励一下,谢谢!


点击下方卡片,进入“大方搜宝”小程序


『奇石圈』——赏石文化微杂志

郴州市观赏石宝玉石协会胆类奇石专委会

桂阳县观赏石协会

宜章县赏石文化协会

官方指定合作媒体


更多精彩



点击


水急滩险的怒江里有怎样的奇石?来看看四方代表石

千呼万唤始出来,这款高大上的底座现在可以预定了

记住这些话,你也可以文雅地夸石头、聊石头

赏石的门槛低?很多人却被这道槛挡在门外

太湖石的幻变之美竟然被铜艺演绎出来了

为什么有些人总觉得自己的石头好?

奇石收藏,眼力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玩物丧志?你哪里知晓赏石的妙处

有多少人在使用放大镜式赏石法?

赏石,要甘于寂寞、习惯孤独

赏一方顽石,享世间清福

人不可无癖,以赏石为高

若无闲情,何以赏石?



投稿邮箱:22168751@qq.com

购买通用底座:qishiquan0430(微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