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报告 |《世界能源展望2018》发布,可再生能源2040年占比约40%

NEWS

 摘要  国际能源署23日在北京发布《世界能源展望2018》。报告认为,全球电力需求增长的20%将来自中国的电动机需求。到2040年时,全球所有能源需求增长都将来自发展中经济体,全球近半数轿车都会是电动车。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将从当前的25%增长到2040 年的约40%,煤电则正好相反。报告还指出,太阳能光伏和风电的崛起,使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变得空前重要,以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根据《展望》,全球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在连续三年持平后,于2017年再度上涨了1.6%,且年初的数据表明,2018 年排放还将继续增长,这与实现气候变化目标所需的发展轨迹相距甚远。


《展望》指出,在新政策情景中,从现在到2040 年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将呈缓慢上升趋势,远远跟不上科学界认为的应对气候变化所需的减排步伐。


“全球二氧化碳排放近两年之所以呈现出上升态势,我们认为其重要原因与近两年的经济复苏、交通领域燃油消费进一步增长有关,我们认为交通用油的消费近期不会达峰。”IEA首席能源模型官劳拉·科奇女士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分析指出。


值得关注的是,电力是本次《展望》报告的特别关注领域。报告指出,在低碳技术崛起推动发电方式发生重大转变的同时,电力在全球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正在增加,电力正日益成为首选“燃料”,预计到2040电力需求会比当前增加90%,这一增量是如今美国电力需求的近两倍。


“以电动汽车为例,电气化只是相当于碳排放的转移,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未来电力的清洁和低碳化对于碳减排的潜力很大。我们通过分析不同国别的电力装机结构,发现到204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需要达到80%—85%才可能实现减排目标,可从中看出电气化在碳减排方面的潜力。”劳拉·科奇进一步指出,电气化虽然可以提高城市空气质量,但如果要充分释放潜力、实现气候目标,则需采取进一步措施实现电力供应低碳化,否则,就会出现二氧化碳排放只是从终端领域向上游转移到发电环节的风险。


《展望》指出,未来到2040年,全球电力需求增长的五分之一将来自于中国的电动机需求。“当前,在碳减排方面,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引领者,在风电、光伏、电动汽车、新兴低碳技术发展等方面均走在世界前列,但其核心仍需要探讨在经济可承受基础上如何进一步加快中国低碳化发展步伐、实现低碳化技术的普及应用。”劳拉·科奇认为,同时,中国亦需要重点关注如何进一步提升电力系统的灵活性,以进一步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


以上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中国能源报” / ID:cnenergy 

作者:仝晓波 何英



-以下为报告全文-


获取《Chinese-WEO-2018-ES》PDF版本


链接地址:http://t.cn/E5s5mGk 提取码: jd7m




-背 景 资 料 -

 国际能源署(IEA)《世界能源展望2018》


导读 11月13日,国际能源署发布了《世界能源展望2018》(World Energy Outlook 2018),报告审视了在不确定性日益增加之际全球能源体系变化的未来模式,发现全球能源领域正在进行重大转型,从电气化不断发展到可再生能源的扩张,石油生产的剧变以及天然气市场的全球化。



对于所有地区和各种燃料,政府的政策选择将决定未来能源系统的形态。


《世界能源展望2018》详细介绍了全球能源发展趋势,以及这些趋势对供需、碳排放、空气污染和能源获取可能产生的影响。其基于场景的分析描述了能源系统不同可能的未来,将当前和计划中的政策路线与那些能够实现《巴黎协定》下的长期气候目标、减少空气污染和确保普遍能源获取的政策进行了对比。


当前能源形势下,不同能源类型表现出不同的发展方向与速度。石油市场正进入新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时期,由于中国快速扩大的需求使得天然气的消费正在增长,太阳能光伏势头不错,而其他关键技术和能效政策还需继续推进,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18年达到历史新高,全球无电人口首次下降到10亿以下。


人们对电力寄予很高期望,但人们对电力满足需求的程度以及未来电力系统将如何运行仍存在疑问。政策制定者需要对不同可能的未来以及它们是如何产生的有充分的了解。


《世界能源展望2018》提供了两个关键情景,分别是新政策情景和可持续发展情景。


能源消费向亚洲转移的深刻变革在各类燃料、技术和能源投资方面都有所体现。亚洲占据了全球天然气消费增长的半壁江山,风电和太阳能光伏增长的60%,石油消费增长的80%以上,以及煤炭和核电增长的100%以上(其他地区总体呈负增长)。


按装机容量计算,十五年前欧洲企业主导了全球最大电力企业排行榜,而如今,全球的十大电力公司榜单中,中国企业十占其六。2000年,超过40%的全球能源需求来自欧洲和北美地区,约20%在亚洲的发展中经济体。到2040年,这种情况将完全逆转。





如果没有能源效率的持续提高

能源需求的增长将是现在的两倍

能源效率是解决能源安全和可持续性问题的有力工具



近期石油需求强劲,如果新的常规项目批准率仍然较低,市场的稳定将需要美国页岩气市场持续超常增长。页岩革命持续撼动油气供应,使得美国得以拉开与其他国家的距离,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油气生产国。在新政策情景中,至2025年,美国在全球油气产量增长中的比重会达到一半以上(石油方面占近75%,天然气方面占40%)。


到2025年,全球近五分之一的石油和四分之一的天然气产自美国。页岩革命给严重依赖出口收入以支持国家发展的传统油气出口国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以中国为首的亚洲发展中国家

主导了长距离天然气贸易的崛起

到2040年,超过80%的增长量将是液化天然气的形式




能源的命运仍然掌握在各国政府手中

在每年2万亿美元的能源供应投资中

有70%以上来自由国家主导的实体



自诞生一个多世纪以来,电力行业正在经历其最剧烈的转变。对于更依赖轻工业、服务业和数字技术的经济体,电力日益成为首选“燃料”。其在全球最终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接近20%,且还将进一步增长。


政策支持和技术成本降低使可再生能源发电迅速增长,推动电力行业成为减排先锋,但为了确保可靠供应,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方式需要改变。在发达经济体,电力需求增长温和,但由于发电结构变化和基础设施升级,所需投资依然巨大。发展中经济体电力需求翻倍,使得更清洁、人人可用、可负担的电力成为经济发展和减排战略的核心。


灵活性是未来电力系统的基础,高比例可变可再生能源提高了对灵活性的需求,需要进行改革,以实现对发电、电网和储能的投资,并释放需求侧响应。由于太阳能光伏竞争力日益增强,其装机容量在2025年前会超过风电,2030年左右超过水电,2040年前超过煤电。太阳能光伏和风电的崛起,使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变得空前重要,以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当装机规模较小时问题不多,但在新政策情景中,许多欧洲国家以及墨西哥、印度和中国,都将要求电力系统在大范围内拥有高度的灵活性,这是前所未有的。


电池存储成本迅速下降,电池与燃气调峰电厂在应对短时供需波动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然而,传统电厂依然是保持系统灵活性的主力,新的电网互联、储电和需求侧响应技术起支持作用。欧盟致力于建设“能源联盟”的努力说明,区域融合有助于推动可再生能源消纳。




核电将走向两个方向。核电是当前仅次于水电的第二大低碳电源,其发电量占比将保持在10%左右,但随着中国核电发电量在2030年前超过美国和欧盟,其地理格局将有所变化。目前,发达经济体约三分之二的核电站已运行三十年以上。对于这些核电装机,延寿或者关停的决定将对能源安全、投资和排放产生重大影响。




电气化的增加使石油需求达到了顶峰并开始下降。更强有力地推动交通与供热电气化和电力可及性,将导致到2040年电力需求比当前增加90%,这一增量是如今美国电力需求的近两倍,而新政策情景中电力需求会增加60%。


在电气化未来情景中,至2040年近半数轿车都是电动车,同时电力迅速渗入到居民住宅和工业领域,其在最终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将增至近三分之一。然而,目前技术尚不足以支持一些能耗大户实现电气化,如长途公路货运、航运和航空。


电气化会带来好处,特别是减少当地的污染,可避免200万与空气污染相关的过早死亡。但如果要充分释放潜力、实现气候目标,则需采取进一步措施实现电力供应低碳化,否则,就会出现二氧化碳排放只是从终端领域向上游转移到发电环节的风险。


如今,煤电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三分之一。在新政策情景中,电力、可再生能源和能效改善蓬勃发展的态势会抑制煤炭需求的增长。煤炭消费在下跌两年后于2017年出现反弹,但投资新建燃煤电厂的决定大大低于前几年的水平。一旦当前这轮在建煤电项目完工,2020年后投运的新建煤电项目将大幅减少。


但要从全球电力结构中剔除煤电还为时尚早:亚洲燃煤电厂的平均寿命不足15年,发达经济体煤电厂平均寿命则为40年左右。在新政策情景中,至2040年,工业煤炭消费略有增加,全球煤炭总消费保持不变,中国、欧洲和北美减少的煤炭消费与印度和东南亚增长的消费相抵。需要制定政策来支持碳捕获、利用和封存(CCUS)、高效运营以及技术创新。





主要结论

Conclusions


能源和地缘政治之间的联系正在加强并变得更加复杂,这是影响未来能源安全的一个主要因素。


短期内旺盛的石油需求与新项目的短缺之间的不匹配,可能导致2020年代石油市场的大幅紧张。


电力的快速增长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但需要通过市场设计同时提供电力与灵活性来保持这一状态。


要扭转碳排放的现状,没有单一的解决方案,可再生能源、能效和一系列创新技术都是必需的,包括储能、碳捕获、利用和封存(CCUS)和氢能利用。


未来的能源之路是开放的:各国政府将决定我们的能源命运何去何从。




转载自:全球能源互联网期刊    /   作者:中文期刊编辑部

版权归国际能源署网站所有


获取《WEO2018-Presentation》PDF版本


链接地址:http://t.cn/E5kiB40   提取码: 2s5h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IEA官网相关页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