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换精明的广东人,它肯定成热门景点

太太帮老毛 在北京和跑宁夏那些事儿 2023-08-12

上一篇:特想让你们看看西海固这些回族村庄


我习惯将一段段充满故事的旅程,用图文记录。


伊宁红柳姐群里说:“对西海固的印象,真的只限于电视里。不毛之地,贫瘠,不宜居住。。。看图片,认知错误啊!多出去看,长见识,增阅历,太重要了。。”

西海固,相比全国,还是贫穷吧,但建设已经不落后了,甚至还超前了很多农村。

继续昨天的话题,再扯淡几句一一

话说一提到西北,觉得穷,为什么呢。

西北肯定是穷的,人少啊,人多的话,政府建设的基础设施就必须要多,看起来就会很繁华。

西北人少,一个城市的人口,可能还不及长三角和珠三角一个镇的人口多。

但以个人来对比的话,西北农村并不比中原很多地区农村穷。

西北的穷,媒体和影视作品也有误导,让没来过西北的人,对西北不了解。
80年代,我们生活的农村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我家平房是1980年建,是我们村第一家建红砖墙瓦房,村里都是土房。

媒体一般报道西北什么呢?
报道他们很穷,报道他们干旱缺水,报道他们被雨雪灾害影响。
很少报道西北的城市建设,跟中国所有城市没什么区别。

这也导致了很多人误认为西北仍然生活在70~80年代,骑骆驼、骑马岀行,西北人是生活在草原沙漠里。

就是今年吧,微博上还流传着内蒙古孩子上学骑马。
看留言,很多人真以为内蒙古孩子是骑马上学的。

其实,西北人跟我们的生活,无区别。
一样吃米饭,吃面,吃菜,吃肉,吃鱼,吃水果,穿现代服装,家家户户有私家车,孩子们上课外班,坐车上学,住楼房。(新疆、青海、宁夏,都盛产鱼。)



群里晓雨妹妹的先生,是巴彦淖尔人

“看到毛姐写的内蒙孩子骑马上学的段子就想笑,我当年就听我老公同学说过,说问他们的人太多了,说没骑过是没有人信的,最后他们只能自己编,说是每天骑马到学校,拴好马再去上课。

我老公第一次骑马是在北京的公司组织团建去坝上,根本不会,还被同事笑。”


zhangli妹妹:“我老公包头的,来北京后,经常被问,是不是打小骑马上学。”


端阳节的第二天,分享了中卫66号公路,沙漠与黄河并行,峡谷里凿出来的一条路,一边是黄河,一边是沙漠(山背面就是腾格里沙漠)。


那条路,我们2017年就走,走过多次,卖我发菜的老奶奶就住在那个峡谷里,没想到现在成了一条网红公路。


中卫66号公路往里行,还藏着一个古村落,几年前介绍过。
这次去,才晓得火遍全国的《山海情》的涌泉村就是在这里拍摄。
那个古村落废弃了,2017年我们去,村里还有一些留守老人,现在都被子女接进城里了。

那个古村落,还保留着宁夏历史风貌,被《山海情》选中成为拍摄地,不用重新搭建摄影棚。
但也误导了,认为宁夏人民生活还那么穷困,还住在那样的房子里。

以前我也觉得西北很穷,很落后。
遇见宁夏,才发现,穷,看从哪个角度来看吧。
两个月前,我去了一趟广东连州山区,宁夏农村比连州农村建设的,更好,更干净。

西北牧民,肯定不穷的,你算一下就知道了,家里养一千只羊、几百头牛的话,值多少钱?
牧民还有国家的草场补贴,西北少民的福利也好,比中原农村好。
西北山区的农村,靠种植生活,确实很穷,比如西海固,土地干旱又贫瘠。

但是,西北跟中原的区别在哪里呢?
中原地区对于农村的建设,是很少的,只建设城市,农村都是自建。
西北,几乎公共设施都是政府建设,而且以村为单位,老百姓基本不用出钱,就建自己家里的房子就好了,有些房子政府还会给补贴。


2017年,女儿在拍摄《山海情》涌泉村的古村落黄河岸边。


2017年,我在现在的网红公路(中卫66号公路)。


​2017年,我镜头里的沙坡头。


《山海情》爆火,黄轩接受采访。


因为那个村子,还留有窑洞,不用刻意去西海固取景。
西海固,改新换貌了,很少窑洞了。

那个村子啊,有典故的,蒙古人灭西夏人,一支西夏族群逃亡在这里,隐姓埋名,一代代,将西夏的根脉存留下来。

黄河就是从这里的黑山峡冲出去,是宁夏跟甘肃交界处。
当年我们去,中卫本地朋友推荐,连宁夏人都不知晓。
这次去,很多外省游客,有西安一家人特意领孩子来宁夏自驾过端午节。

这条公路,沿着黄河一直进黑山峡谷里,以前里面是无人区,手机无信号,车越行深处,风光越美。
但路越往里越难走,一路泥泞,石子路,很颠,很伤车。

中卫沙坡头,怎么形容呢,《美国国家地理》将它当独特景观推荐给世界:“黄河跟腾格里沙漠在这里接了一个吻便分道扬镳”。

沙坡头里那座山,叫“香山”,跟北京香山同名,是祁连山的余脉。
宁夏硒砂瓜的主产地,就是种植在香山脚下。(真正好吃的硒砂瓜,只有本地人才知,是种在鸣沙和滚泉坡一带,种在荒漠戈壁上)

沙坡头,很值得游。
黄河从香山和腾格里大沙漠中间被奔腾而下,一泻而下,横穿而过,夹在沙与河之间,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绿洲。


西北,落后,跟人的观念,很大关系。
​《狂飙》,带火一座城,广东人太有经商头脑了,我们去江门,亲眼见一部电视剧被榨干了,绞尽脑汁,连台词都拿出来卖钱。
​《山海情》,其实比《狂飙》在全国更大影响力。(不好意思,我就没看《狂飙》。)

《狂飙》,在江门老城,只是取景了几个镜头。


​中卫的旅游资源之丰富,远胜江门。
​在西北玩过,看过了辽阔的大地,广东人夸他们那山水美,真不会打动你。
去​广东,看的是高楼大厦、人多、繁华。


那个废弃的古村落,还拍了另外一部剧,讲在北非的故事,选在宁夏中卫。

有故事,有绝美的风光,换成精明的广东人,肯定会包装成一个热门景点。
但西北人,观念落后,不主动,没有经济意识。


越来越难了,如果不想我们彼此错过,加微信吧,但慎重哦,小买卖人免不了每天发广告。

俺微信(3168449),或扫一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