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伊犁,坐锡伯族老人的家门前聊天

太太帮老毛 在北京和跑宁夏那些事儿 2023-08-12

上一篇(在伊宁参加维吾尔族婚礼),回北京,我也要穿裙子了,不能天天牛仔裤了,太不讲究了,哈哈。
​看他们男女老少,说跳就跳起来,心想:这样的婚礼,对我们汉族人来说,也是门槛啊,不会跳舞不配结婚啊,没人娶也没人嫁啊。

对了,我们参加的是女方家办的婚宴。

维吾尔族结婚,大办三天婚宴:第一天女方办,第二天男方办,第三天双方共同办。


“亚洲人种博物馆”一一伊宁城随拍


昨天在伊宁城,休整一天,每天狂奔路上,还是疲惫的。


昨下午在佟丽娅的故乡,探访大多数人都没听说过的锡伯族,与老人聊天,他讲他们民族的历史、迁移的历史、生活习俗,还有他在新疆的生活经历。


这个土生土长在西域戈壁滩的锡伯族老人,有知识,有见解。
说什么,他都知道,连我家乡芜湖他都能说出地理位置。
​他还给我讲了王震当年平叛新疆的那段历史;讲伊犁哈萨克人本来是俄国十月革命从哈萨克斯坦经过现在的“都那塔口岸”(距离他们的镇48公里,以前戈壁滩没有边境线)逃过来的,中苏关系关系不好和新疆不稳定期间又往回跑很多人……

这就是游牧民族的特征,“逐水草而居,顺天时而动”。


​我们家那位,去哪都不会给“生人勿近”的疏离感。

这张照片,我晚上看,乐了,从锡伯老人家院里端椅子出来,像从自己的家出去一样自然。

老爷子聊的意致未尽,非要留我们吃饭,说让阿姨给你们割韭菜包饺子吃。
​我们说晚上有安排,老人还坚持:“你们明天来吃饭,再好好逛逛古城。”


伊犁哈萨克州管辖的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是中国唯一的一个以锡伯族为主体的民族混居县。

锡伯老人住的镇,有十几个少数民族,他门前就是中心小学,各个民族孩子在一起上学,共用语言是汉语。

这一代小孩无语言隔阂,会听会讲普通话。


放学在门前玩耍的维族小朋友们。


到了伊犁,肯定要看看伊犁河。
一河之隔就是中国唯一以锡伯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县一一察布查尔县。
我们一踩油门,过了伊犁河大桥。


南疆喀什,古时出了香妃。
北疆伊犁,现在也出了一个惊艳天下的女子佟丽娅,她就是锡伯族,生长在察布查尔县下面的一个小镇上。

一个英雄的民族,不该被遗忘。

锡伯人的祖先是拓跋鲜卑人,这是一个能征善战的民族,对清延又忠诚,被清政府编入满洲八旗之正白旗。


当年为了抵御沙俄对西域的蚕食,锡伯人带着3000多个家属从东北盛京(今沈阳)迁徙至伊犁、塔城一带,历尽艰难险阻,用一年半时间到新疆,镇守西域边疆。 


清廷彻底将准噶尔汗国灭国后,又让他们进军南疆平定回部叛乱。 

乾隆对来之不易的西域土地极为珍视,设置伊犁将军府,加强对西域的掌控。

当年的​锡伯人,相当于今天的新疆兵团。
​世世代代留在了西域,戍边垦荒。
​这个民族还是挺悲壮的,为什么这样说,清朝灭亡了,他们还在履行使命(在边疆当农民,故土回不去了)。

他们提到东北、大兴安岭,神情是伤感的,失落的。


这个锡伯老人在交谈中,数次提四个字“民族融合”。

他们跟维、哈萨克等民族交流无障碍,我们聊天时还加入了一个维族老人。


锡伯老人解释什么是“民族融合”:他来我家玩,我指凳子或椅子让他坐,并教他怎么说,他懂了,也教他们对“凳子或椅子”的称呼。在生活中通过识别物品,达到学习和交流。

先聊到这里吧,喜欢看俺老毛聊新疆,多冒泡~


点“关注公众号”,给俺老毛加个粉。
或加微信,但慎重哦,小买卖人免不了每天发广告。

俺微信(3168449),或扫一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