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空间的诗学》读书报告

六盘细语 六盘细语 2023-11-06
加斯东·巴什拉(1884-1962)是20世纪法国重要的科学哲学家,文学评论家,诗人。《空间的诗学》初版于1957年,在现代主义晚期建筑文化快要窒息的氛围中,本书从现象学和象征意义的角度,对建筑展开了独到的思考和想象,作者认为,空间并非填充物体的容器,而是人类意识的居所,建筑学就是栖居的诗学。

与列斐伏尔孜孜不倦地探讨空间的政治、社会意义相反,巴什拉一直在思考空间的内在私密性,试图以现象学的视角来分析空间的诗学形象,从而进一步探讨人的幸福意识。

《空间的诗学》一书回避了敌意的空间,巴什拉认为恶意的空间和斗争的空间只能联系激烈的题材和末世的形象来研究,他想要研究的是幸福空间的形象,巴什拉的探索目标是确定所拥有的空间的人性价值,这一空间就是抵御敌对力量的空间,也是受人喜爱的空间,是充满着想象力的诗意空间,而不是以往被测量和几何思维支配下的冷漠无情的物理空间,基于此,巴什拉提出了关于家宅的诗学问题,他认为,家宅首先意味着封闭的、隐私的内心空间,是梦想的空间。

读完此书,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巴什拉对家宅的深厚情感,他怀着热爱,以恋人絮语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重申家宅的价值,试图引导读者重温对家宅的感情。
巴什拉认为家宅不仅仅是一个容身之所,也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物理空间,家宅护佑着我们的身体和梦想,也影响着我们对事物的认知。当一个孩子赤条条地来到这个世界时,是母亲的怀抱和家宅接纳了TA,对孩子来说,宇宙过于广阔,但家宅就像一个小小的壳一样,让我们可以蜷缩其中,有限的家宅提供了稳定性和安全感。通过家宅,人类日复一日地把自己扎根于“世界的一角”,摆脱了漂泊与无序,家宅是我们最初的宇宙,在家宅中,我们体验到了事物的原初性,影响了日后我们对事物的认同。
巴什拉赋予了家宅人性和母性,家宅像一个摇篮,是庇护所,在自然的风暴和人生的风暴中保卫着人,避免我们流离失所,难怪在古希腊悲剧中,对个人最无情的惩罚就是将TA逐出家门,使之失去身体和灵魂的栖息之所。在古老的家宅里、在出生的家宅里,我们比在马路上的暂住家宅里更安宁,更安全。

家宅通过灯火,在看,在守候,在监视,在等待,亮着的灯就像家宅的眼睛,醒着的家宅在等待风雨夜归人,等待安抚一个个漂泊、迷失的灵魂。家宅像母亲一样有气味,有温度,“在风暴中,家宅把我紧紧搂在中间,像一匹母狼,有时候我感到它的体味如母亲的爱抚直达我的心房,在这样的夜晚,家宅确实就是我的母亲。”在恶劣天气时,我们在家宅中抱紧自己,躲避着,蜷缩着,窝藏着,隐匿着,就像动物藏匿在洞穴中一样,家宅起到了母亲子宫般的作用,把我们带回了庇护所的原始状态,让我们重温动物性的身体记忆,也让我们体会到了幸福的含义。
让我感同身受的还有,巴什拉认为童年的家宅是孩子一生的起点,当孩子在家宅中感受到爱和幸福的时候,TA画出的房子,烟在屋顶上方轻柔地嬉戏,线条都是柔和的,如果孩子不幸福,画出的家宅也是窄小、冰冷和封闭的,僵硬得一动不动,正如孩子的心和身体状态一样。作为栖息之所的家宅,寄托着儿童的身心,那些留在儿童身上的家宅痕迹,那些对家宅本身的认同和与家宅中亲人无法割舍的情感,会成为儿童一生的指引,帮助他们获得灵魂的栖息。
巴什拉认为,家宅除了庇护着我们的身体,还帮我们储存着回忆,“人们有时以为自己能在时间中认识自己,然而人们认识的只是在安稳的存在处所的空间中的一系列定格。……空间在千万个小洞里保存着压缩的时间。”时间快速流逝,在空间中,我们会捡拾到时间凝结形成的美丽化石。家宅中的老物件,老照片,老摆件,经常会让我们打破时空的界限,让遥远的回忆唤醒,将过往拉回到我们眼前。家宅就像时光博物馆,让我们乘坐时光穿梭机,在过去与现在中来回穿梭。家宅帮我们保管了回忆,保留了我们存在的痕迹。

因为对家宅的深厚情感,与现代一些女性主义者,社会主义学者认为家务活是对女性的束缚与压榨的观念不同,巴什拉对家务活也充满了尊重。巴什拉认为做家务的过程,是和家产生链接,是让家宅中的每件物品都在自己手中“重做”,从我们手中“产生”,一遍遍的擦拭让沉睡的家具唤醒,巴什拉认为做家务也是一种诗意,是创造美的过程。
巴什拉也借助家宅探讨了有限与广阔的关系,对孩童来说,家宅里的一切都是大的,家宅像宇宙一样无限,家宅是百无聊赖的中心,孤独的中心,梦想的中心。家宅护佑着孩子的梦想和孤独,拥有梦想和独孤的内心是无限的。但是对许多成人而言,家宅变得狭小逼仄,人与宇宙的关系在成人的生活里是那样疏离,以至于人们不再感受到他们对家宅这个宇宙的原初依恋。他们开始逃离家宅,逃往远方,渴望在旅途中,在路上体验广阔。但是巴什拉认为在家宅自身之中找到梦想之根的人比梦想逃往远方的人更幸福,因为想象永远比体验更广阔。

《空间的诗学》一书到现在读来也有启发意义,当我们居住的家宅越来越趋同,功能越来越单一,空间越来越逼仄,身体和灵魂无处安放,大多数人试图在旅行和虚拟空间中寻找意义时,巴什拉通过对家宅的温情告白和诗意建构,似乎在告诉我们只有通过精神上的人文关怀和灵魂的自我救赎,才能重返精神家园,在家宅中安放自己的灵魂。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