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政治简报】印度政治简报 · 第30期

南亚问题研究小组 南亚研究通讯 2021-09-18


印度政治简报


2020年第14期 · 总第30期

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 · 南亚问题研究小组



编委会:孙上了、王思远、吴孟克、张潇予、施兰茶

责任编辑:马鹏恒


本期提要

【边境摩擦】中印军事、外交密切沟通初获成效,一线部队逐步脱离接触,但印度仍在加强边境地区军事部署

【中印关系】加勒万河谷事件后,印度政府、社会对华态度已发生重大变化,恐严重挑战中印关系的未来前景

【教育改革】印度推进34年来首次重大教育改革,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全面发力,信息科技教育是一大亮点

【新冠疫情】印度高官确诊新冠肺炎,医护人员权益保障缺位、各地方财政困难恐进一步阻碍印度防疫进程


外交动态

【边境摩擦】中印军事、外交密切沟通初获成效,一线部队逐步脱离接触,但印度仍在加强边境地区军事部署

近期,中印双方举行了四轮军长级会谈和三次边境事务磋商和协调工作机制会议。通过军事和外交渠道的密集沟通,两国一线边防部队已在大多数地点实现脱离接触,现地局势继续朝缓和降温方向发展。7月24日,中印两国举行了边境事务磋商和协调工作机制第十七次会议,审查了印中边境地区局势以及西段实控线的脱离接触进程。双方一致认为,应尽早实现实际控制线沿线军队完全脱离接触,推动中印边境地区局势进一步降温,依照双边协议和协定全面恢复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对于双边关系整体发展至关重要,并同意认真落实两国高级指挥官达成的谅解和共识。双方目前正积极筹备第五轮军长级会谈,研究解决现地剩余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印度仍在持续向边境地区投入重兵,已向中印边界增派35000名战斗人员,并首次在印度最北定居点,距中国边境仅8公里的道拉特·贝格·奥尔迪(Daulat Beg Oldi,DBO)部署了可发射反坦克导弹的T-90坦克中队、装甲运兵车和4000人旅级部队。

——摘编自中国外交部官网、印度外交部官网等

 

【中印关系】中印边界冲突背景下,美印增强联动:印度加码对华“经济攻势”,同时美国加紧对印拉拢力度

近期,受中印边境摩擦影响,印度加码对华“经济攻势”。综合媒体报道,除封禁中国背景APP,禁止中国企业竞标政府合同外,印度试图重构供应链,减小对华经济依赖。印度税务部门已在金属制品、工业材料原、数字胶印板、太阳能电池和相关组件等领域提高关税。此外,印度标准局(BIS)计划在2021年3月前制定涵盖钢铁、化工、制药、电机、家具和玩具等领域的371个质量标准,限制这些非必需品进口。尽管其中大多数限制无明显指向,但受影响的产品大多原产中国。与此同时,美国则借边境局势加紧拉拢印度。美国务卿蓬佩奥视频致辞印度创意大会时表示称,印度位列美国“几个值得信赖和志同道合的国家之一”,是特朗普政府外交政策的“重要和关键支柱”,印度应减少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对华依赖。美国驻印大使表示,美印两国政府在中印边境问题上保持密切联系,开展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合作。美国防长此前也站台印度,表示中国军队边境的活动破坏了地区稳定,美国正“非常紧密地”沿着实际控制线监视中印局势。美国商务部调查机构贸易救济总局(DGTR)还出台调查报告,称中国对印出口产品价格已构成倾销,该报告助力印度政府出台关税反制措施。

——摘编自《铸币报》、《今日印度》、印度财政部网站等

 

【高层表态】印外长就国际形势、中印关系、不结盟政策接受学者采访,称印度应更加积极有为拥抱多边秩序

印度外长苏杰生日前出席由印度国家安全咨询委员会前成员拉贾·莫汉主持的线上交流活动,就国际形势、中国关系、不结盟政策等问题回答相关问题。国际形势方面,苏杰生认为,当今国际局势充满挑战,面临深度重构,全球化时代各国相互依赖和关联性空前提高,衡量综合国力的指标发生根本性转变。国际格局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其中也孕育着两极化特征,中美比其他国家具有更大影响力。对华关系方面,1988年中印经济规模大抵相同,但今日中国经济规模已是印度5倍。苏杰生认为,印度对外开放晚中国十年,应在赞赏、借鉴中国经济崛起、社会治理改革的同时,反思自身发展方式,对标中国推动国内各领域深化改革。不结盟政策方面,苏杰生认为,不结盟政策有特定的历史背景,一方面是印度独立自主的外交传统,另一方面是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时印度实力较弱难以有所作为。如今国际局势呼唤印度在互联互通、海上安全、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等领域做出贡献,印度应避免过于审慎,要更积极有为地拥抱呼唤多边关系的时代。

——摘编自7月21日NEWS 18


内政动态 

【中印关系】加勒万河谷事件后,印度政府、社会对华态度已发生重大变化,恐严重挑战中印关系的未来前景

6月15日加勒万河谷事件发生以来,印度政府和社会对华态度已发生“质变”,进一步将中国视为印度主要战略对手。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有四。一是印度建国以来的“大婆罗多”迷梦。印度渴望在中国西藏和阿富汗一直到印度洋的广大区域成为占据主导权的“大婆罗多”。1947年独立后,印度便以大英帝国继承人自居,而此后崛起的印度教民族主义潮流更强化了对“大婆罗多”的渴望。因此,无论边境问题解决与否,印度都会对中国的西藏主权以及中国与南亚国家的正当合作心生不满。二是印社会“政治化”持续加深。传统上,印度国家机器通过柴明达尔等“中间人”阶层联系社会基层,这也是建国后国大党政权的主要运作方式。1960年代以来,各政治势力通过系列社群运动,各社群开始绕过“中间人”,直接通过选举制度融入国家政治体系。“政治化过程”一方面使“民主”从小部分人扩展到更广泛的社会群体,另一方面也决定有关社群能否参与国家资源分配,如获得农业贷款减免等。这导致印度民众普遍疑惧“非民主”的中国,同时后者也沦为印国内政党争相讨伐、甩锅的替罪羊。三是右翼思潮持续抬头。印度教民族主义思潮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深受意大利、德国法西斯主义运动影响,使印度的“大婆罗多”迷梦更加炽烈。当前印执政党印人党母体组织国民志愿服务团(RSS)就带有深刻的法西斯主义印记。历史上,该组织在与左翼国大党政权对垒中过程中,积累了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的仇视,这种仇恨也随之延伸到对华关系上。四是国际结构性矛盾。从权力结构看,印度恐惧中国在亚洲“一家独大”,因此希望“制衡”中国。从观念结构看,中印同属“东方文明古国”,“相似性”较多,但两国却是西方视角下民主与威权的“天然对立”。从经济结构看,印度对其在全球经济竞争中所处不利地位心生不满,保护主义的呼声日益高涨。印近期封禁中国APP后,以穆克什·安巴尼为代表的本土资本集团掀起瓜分狂潮。印禁止中国工程企业参与基础设施招标建设后,比尔拉等资本集团也参与到了相关项目的竞标之中。印度精英阶层也判断,在美国对华发动“供应链战争”背景下,应加紧争取更多中国外迁企业赴印转产。纺织行业等中小企业在疫情打击之下,也呼吁加强保护主义政策,打击中国进口。从国际制度结构上看,印度认为中国是阻碍其获得“应有地位”的主要障碍,而追随美西方能实现印度在这方面的目的。综上,1988年拉吉夫·甘地访华开启的中印关系局面面临空前严峻挑战

 ——本简报评论

 

【高法诉讼】印度民间团体向印最高法院发起诉讼,要求删除宪法序言中“社会主义”、“世俗主义”等条目

近日,有民间团体向印度最高法发起诉讼,援引宪法第25条有关信仰自由的条目,要求删除印度宪法序章中“社会主义”、“世俗主义”条目。诉讼发起者声称,在民主制度下,个人不得被要求接受某种意识形态,集体意识形态则需由投票决定。“社会主义”、“世俗主义”反映特定意识形态,有违宪法第25条的信仰自由以及宪法第19条的言论自由。该诉讼很可能是执政的印度教民族主义精英“试水”高法态度。诉讼也是反映印度政治社会形态变化的重要佐证:“民主”价值和“印度教特性”上升,“政治化”加速发展,传统政治社会运行模式正加速瓦解。

 ——摘编自《印度斯坦时报》、《印度快报》

 

【农业问题】疫情使印度农业部门矛盾凸显,低效且庞大的各地农业团体加码补贴和保护政策呼声日益高涨

新冠肺炎疫情使原本依赖补贴而存活的印度农业部门问题格外凸显,而需求疲软问题首当其冲。以奶牛养殖业为例,印度以小农为主的经济模式,加之印度教的奶牛崇拜,使该产业规模庞大但效益低效,行业生存长期政府补贴维持和保护主义政策。疫情暴发后,宗教聚会受限、食品工业停产,严重打击了奶牛养殖业。马哈拉施特拉邦奶农已发起大规模游行示威活动,在邦内处于反对党地位的印人党加入其中。随着印度迎来夏粮(Kharif)收获季节,农作物需求不振也日趋显著。由于今年季风状况整体良好,多种农产品恐因需求下降而出现供给过剩。蔗糖、油料作物等多个行业协会已经要求印度政府加码保护主义政策。环保能耗则是印度农业另一痼疾。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印度每年抽取地下水的数量已经超过了中美两国总和,但大部分却用于低效农业灌溉。由于无力投资解决灌溉设施问题,莫迪政府只得退而求其次选择节水作物。但目前发起的以珍珠粟、玉米等代替稻米、小麦等耗水作物活动,由于替代作物不享受享受政府最低保障收购价格补贴,很多农民仍持观望态度。

 ——摘编自《印度斯坦时报》、《印度快报》




政策动态 

【经济改革】印度政府大力推动“私有化改革”,拟开放绝大多数领域,出售大部分国有银行及国有企业股份

7月20日,据消息人士透露,印度政府正在对6家国有银行做私有化准备工作。印度中央政府的银行系统改革计划拟将现有的12家国有银行缩减至5家。该计划的第一阶段,政府拟对外出售印度银行(Bank of India)、印度中央银行(Central Bank of India)、印度海外银行(Indian Overseas Bank)、UCO银行、马哈拉施特拉银行(Bank of Maharashtra)和旁遮普与信德银行(Punjab & Sind Bank)的股票。7月27日,印度财政部长西塔拉曼也向外界宣布,政府正在准备出售23家国有企业政府股份,印度政府拟在2020-21财年私有化2.1万亿卢比的公有资产。她指出,印度政府拟开放绝大多数管制行业,只有被认定为有“战略”价值的行业才会对私人投资者设有一定限制。然而,现阶段印度政府尚未决定“战略”行业具体定义。

——摘编自《经济时报》、《印度教徒报》等

 

【教育改革】印度推进34年来首次重大教育改革,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全面发力,信息科技教育成为一大亮点

7月29日,印度政府内阁批准新国家教育政策(National Education Policy)。高等教育方面,新政要求高校入学率在2035年前从目前的26.3%上升到50%,并引进4年制本科教育,允许国外全球排名前100名的学校在印设立分校。新政还对除医学与法学外的公私高等教育机构制定一般性规定,附属学院(Affiliated College)制度也将在未来十五年内逐步取消。基础教育方面,新政将推广3至6岁的学前教育,并在5年级前的基础教育推广母语授课,新课纲还将为6年级以上学生提供普遍的编程与职业教育。该政策一大亮点是聚焦信息科技,印度政府将组建国家教育科技论坛(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Forum)促进信息科技教育和教育电子化,教育部内也将成立部门专职规划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并生产线上教育内容。本次新政是印度政府34年以来首次更新国家教育政策。政策同时将中央与地方对教育投资提升到GDP的6%(目前占GDP的4.3%),人力资源发展部(MHRD)也将重新命名为教育部。目前,新政策社会反应整体良好,但以国大党为首的反对派指出三点问题。一是缺乏民主程序,新政的颁布没有经过充分征求议会及地方政府观点。二是缺乏可执行性,新政时间表较为模糊,预算也未公布详细实施时间。三是忽视人才质量培养。基础教育推行当地语言或损害印度人才英语优势,而高等教育盲目追求总入学率上升,或将忽视人才质量。

——摘编自《印度教徒报》、印度人力资源发展部官网等

 

【防疫进程】印度新冠肺炎每日新增病例超过5万,国产疫苗开始一期临床试验,快速检测试剂盒将投入应用

截至8月2日,印度新冠肺炎确诊1804577例,现有病例580953例,死亡38165例。8月2日单日增长54735例,继7月30日以来连续第四天单日增长超过5万例。随着疫情的蔓延,一方面印度的新冠肺炎死亡人数居世界第五,但另一方面印度死亡率仅为2.15%,治愈率也上升到了65.44%,低于世界平均水平。7月17日,位于罗赫塔克(Rohtak)的医学研究生院(PGIMS)宣布将在三名志愿者身上进行Covaxin疫苗一阶段临床试验。疫苗由印度医学研究理事会(ICMR)下属的国家病毒学研究所(NIV)与印度婆罗多生物技术公司(BBIL)共同研制,测试阶段拟耗时六个月。WHO东南亚区域主任辛格医生(Poonam Khetrapal Singh)表示,印度目标2021年底之前生产20亿剂新冠疫苗。此外,印度与以色列合作研制的快速检测测试盒已进入最后阶段测试。新测试盒能在几秒钟内显示结果,大大提升印度疫情检测能力。

——摘编自《印度教徒报》、《今日印度》等


社会动态 

【新冠疫情】印度高官确诊新冠肺炎,医护人员权益保障缺位、各地方财政困难恐进一步阻碍印度防疫进程

目前印度疫情形势不容客观,安得拉邦和北方邦最为严重。8月2日,印度内政部长阿米特·沙阿(Amit Shah)确诊新冠肺炎,现已在医院接受隔离。沙阿办公室人员还表示,7月29日他曾在莫迪总理官邸参加内阁会议。医护人员缺乏保障已成为印度抗疫一大阻碍。例如,比哈尔邦医护人员感染数已经超过300人,死亡9人。该邦医护团体要求政府医院预留50%的床位给被感染的医护人员,但政府对暂未理会该诉求。在古吉拉特邦,医护人员短缺已经成为公立医院常态。该邦主要城市艾哈迈巴德公民医院院长普拉帕可尔称,疫情期间医疗人员严重短缺,不得不依靠强行征用周边医院的医护来维持运转。古吉拉特邦护理联盟秘书长乔涵表示,当前印度医疗人员收入与所承担风险严重不匹配。印度政府3月26日曾拨款500万卢比补偿一线医护人员,但后被证实补偿领取条件非常苛刻。此外,印度各邦因新冠抗疫需要已经债台高筑,累计借债已达1100亿美元。医护人员缺乏权益保障,叠加地方财政困难,印度抗疫前景不容乐观。

——摘编自scroll.in

 

【疫情生活】新冠肺炎疫情使印度民众消费水平不断下降,消费品购买、节日庆祝等均表明内需恐持续疲软

新冠肺炎疫情对印度社会消费水平造成严重冲击。拉贾斯坦邦是印度酒类消费的最大市场之一,该邦全年酒类消费总额达1200亿卢比,是该邦三大税收来源之一。然而,抗疫封锁政策使该邦近两个月酒类相关收入惨淡,今年5月和6月的进口酒类消费总额较2019年同比下降14.1%和28.9%。酒类消费减少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政府加税,疫情使邦政府财政压力骤增,因此政府转向酒类产品征收高额消费税。二是居民收入大幅下降。三是疫情封锁政策,酒吧、杂货店等售酒场所受严重影响。据调查,67%的消费者表示疫情新增的消费税是消费减少的主因。在西孟加拉邦,杜尔迦女神节庆祝活动也未同以往刺激居民消费。往年的杜尔迦女神节在西孟加拉邦境内大约会有1万场以上的庆祝仪式,不仅为企业、政府创造数百亿卢比收入,更直接解决了大量家庭的就业和生计,但疫情使庆祝活动锐减至约350个。整体来看,印度居民消费降级趋势明显,内需提振前景不振。

——摘编自《今日印度》


本期编辑:马鹏恒


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