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生于可可西里的西部牛仔,江源的守护者东周群培的故事。

迦入 CHARU 2021-06-05



东周群培:青海省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新任秘书长及法人。1984年生于可可西里索加乡,地道的康巴汉子,跟随扎多老师等前辈从事民间环保工作13年,是继可可西里环保英雄杰桑·索南达杰、扎西多杰老师之后的新一代藏地本土环保人。2018年5月协会会长和扎多老师将秘书长的职位正式交给东周群培。


东周献给草原的唱诵


大雪灾之前降生在可可西里


我出生在平均海拔4700米高的索加乡,那时候可可西里属于索加乡管理,这里是中国人类活动最少的地区,却是野生动物的天堂。跟传统牧人一样,妈妈不记得我生日,只知道我在1985年底的特大雪灾前出生,而那场雪灾几乎带走了所有索加乡的所有牛羊。


那时候我们全家还住在父亲亲手缝制的黑帐篷里,我依稀记得睡在妈妈羊皮袄里的温暖。我们家有七个兄弟姐妹。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去世了,我回想不起父亲的样子,只能听大人们的描述,说力气特别大,长的特别英俊,父亲一家特别受人尊重,家里条件和牲畜的数量都排在前面。父亲去世后,家里的条件一落千丈,抚养七个孩子的重担落在阿妈一个人身上。


索加,东周父亲曾经的牧场


阿妈用牦牛驮着我们去朝圣


阿妈决定用朝拜的方式化解逝去丈夫的悲痛,她带着年幼的我和二哥徒步去拉萨。我们用牦牛和马作为交通用具,把吃的都绑在公牛上骑马赶路。阿妈在一头牦牛两边把我和二哥放在牛皮做的小孩儿箱里,箱子里垫着自然死亡的羊羔皮。她时刻看着我们的脚有没有冻着,发现我的脚冷了,就立即把我抱在胸前捂暖,仿佛现在都能感觉到阿妈藏袍里温暖的味道。

 

父亲走了后,阿妈一人照顾我们,她把大姐留在身边放牧,让其他孩子都去上学,阿妈觉得知识才是最后的依靠。因为家中没有了顶梁柱,大哥只有10岁,阿妈为7个孩子操碎了心。她早上挤完奶,要到乡政府打工。记得阿妈其中一份工作是盖一座行政办公平房,人称“牛头房”。那间房子由杰桑·索南达杰老师亲自设计,成为了索加乡政府的办公室,如今也成为索家乡关于他唯一的记忆。


骑在牦牛背上的东周,一张褪色的照片承载着对草原的无限回忆


满怀敬畏的牧场童年


夏天,我跟阿妈一起早上五点多种起床,在她挤奶时帮忙放小牛犊。至今记得,阿妈边挤奶边诵经的那个场景,特别温暖,传达着一种能量。最经常听到的就是“六字真言”,带着一点旋律在念,感觉那一瞬间母牛的眼神都充满着慈悲。青藏高原世代依靠高原四宝来维持生活,牲畜对牧人的养育之恩,胜似父母。


阿妈从小告诉我,无数的水源组成了一条小河,无数个小河组成了一条大河。有水源的地方一定要谨慎,不要踩在水源里面,不要乱抓动物,它们代表着水神,弄脏了水源,水源就会干掉,况且水是给佛祖最好的供品。以,从小我每次经过水源的时候都特别小心,轻声地念着佛祖的心咒过去。看见有人违规时,会特别严肃的眼神警告他们小心。


 在故乡祭祀神山


牧人与神山的对话


有一次在故乡索加举办祈愿大会,祭祀神山“多杰文扎”,那一天每家每户都牵着马来参加,人和马都装饰特别隆重。家里有一匹父亲留下的骏马,全身黑黑的,也参加了祭祀活动。祭祀神山的法事结束后,人们带着充满祈愿的“朵玛”供养品放在神山上。这是人与天地最亲密的对话方式,唯有敬畏自然才能让人类获得内外的幸福。



放完贡品后众人骑着马从山顶狂奔下去,那触动内心的场面,感觉整个大地在颤抖。我们小屁孩们不让骑马,假装自己也在骑马,用手拍着屁股,大声的吆喝着“架”,拼命的直奔到山下,嘴里一直学着马的叫声 “嗯哼哼”。


父亲的黑色骏马,那天拿到了第一名。奖品是三个护身符,至今还供在家里的佛堂面。每次看到,都会想起我们的马,它仿佛从来都没有离开过,一直在陪伴着我们。看到现在某些藏地赛马的景象,疼在心里,赛马成为了赌钱的工具。


曾经的可可西里,大批的藏羚羊被盗猎者杀害


关于杰桑·索南达杰的记忆

 

桑·索南达杰老师在索加的时候,记得母亲让我去送牛奶,他当时坐在一个旧的办公桌上,穿着浅棕色的毛衣,戴着眼镜,我小心翼翼地把牛奶放在桌子上,都不知道怎么出来的,书记特别认真的在写东西,好像都没有感觉到我来过了。那时很多人特别怕他,其实所有人也特别尊重他。


94年英雄在可可西里为保护藏羚羊牺牲之后,县政府组织父老乡亲们到电影院看他的纪录片,那一年家乡所有的人没有过年。多数人是看完纪录片后才知道当时的艰难历程,震撼了所有人的内心。



从那以后索加百姓刻骨铭心的记住了“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这些词,记住了这段用生命换来的历史。影片的最后,杰桑·索南达杰的爱人大声喊出他的名字,我永远记住了那瞬间呐喊的悲伤,这是一个生命最高贵的价值。杰桑·索南达吉深深的影响了我的人生轨迹。


艰难的童年生活


我在家乡读完小学三年级,就搬到县城,夏天回牧区。一次阿妈去索加弄一年食物,遇到了雪灾,县城到索加290多公里,花了28天。到县城我们的依靠是姨娘,所有吃住都是姨夫一家来帮忙解决。不幸的是命运又一次的从我们身边带走了如父如母的姨妈,我们没有了依靠,需要自己的家


东周与家人的合影。早期贫困的生活,并没有让他放弃选择环保公益的道路

 

当时在县上买了一个房子,用5年的时间才还上,家里所有的积蓄都用完了。吃饭都有点困难了,家里来客人的时候,我偷偷的躲开,特别不好意思,因为没什么吃的可以放在前面,家里只有有一件家具是那种商店的柜台,自己总想为妈妈要分担些什么。

 

每个周末,我和二哥到县城后山去捡牛粪回家取暖烧火用。早上6点多钟出发,中午12点左右能回家。捡不上干的,我们就捡湿的,一个人大概背着150斤左右的牛粪回家。早后来大哥毕业了,找到工作了,妈妈就不用那么操心,大哥为这个家,付出了他能付出的一切。


高原守护者哈希·扎西多杰老师,曾经是杰桑·索南达杰的秘书


遇到扎多老师,走上环保之路

 

2004年我高三毕业,没有等到录取通知书,当时特别绝望。一次偶然遇见了环保卫士杰桑·索南达杰的原秘书哈希·扎西多杰老师问我要不要到三江源协会当志愿者,老师告诉我协会从事公益事业的发心和意义,还提到以游牧乡村社区为主体的保护模式。



我自己从小就是牧人,但自从上学后游牧生活离我越来越远变成了回忆,可那种内在的感情血脉相连,从未离开过我。我当时就决定以志愿者身份加入协会,负责协会“绿色摇篮”环境教育,当时志愿者一个月的补助是300元,年底才发,经常窘困到连手机费都交不起,但是我们依然坚持下来。 


2018年协会会长认命东周为协会秘书长


中途离开后的回归

 

2009年因为一些个人原因,我曾经离开过协会几年。期间我从事过很多行业,自己开过公司,摆过地摊,当过歌者,在国际组织和国内专业科研团队工作过,赚到过满意的工资,但是始终没有找到自己的价值。2016年扎多老师又找到我,我就放弃所有的工作回来了,决定环保将是我余生的事业和使命,我活着就会一直走下去。


环保工作中的日常


东周在今年2月玉树雪灾中,与环保人一起徒步给受灾牧户送饲草


2017年在德迦社区与在地环保人一起救助雪豹凌霜


为阿拉善基金会考察团讲解水源保护与水源祭祀的联系与意义。


东周在社区与当地百姓开会,讨论社区的可持续性发展


保护中的困境与偏见


环保工作中会也会遇到一些矛盾和偏见,有些人认为牧区的生活代表着艰难与落后,牧人是没有文化的文盲。他们认为单纯是过度放牧导致草场沙化,是鼠兔导致了黑土滩,但很少有人愿意聆听游牧文化中本有的保护哲学,牧人千百年来与自然和平共处,维持生态平衡的智慧。


东周在北大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的分享


正是因为本土藏族人千百年来对大自然的敬畏与自发的保护,今天我们在青藏高原上依然可以看到成群的野生动物,藏族人生命平等的信念在三江源的生态保护中起到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


默默无闻的环保牧人


有一年我去了曲麻来县措池做“协议保护地”的项目,协会直接带着油桶在村里扎根了几个月。我遇到几位骑摩托车做野牦牛和藏羚羊巡护的环保牧人,那时项目预算里面只付50元的油费,其他什么费用都没有,天气不好,雨雪交加,工作环境非常辛苦。


三江源地区的环保带头人们


其中一个牧民,穿着一双老布鞋,脚的大指头都漏出来了。我当时很好奇这些人为什么愿意无偿的付出,而且看起来还这么快乐?我就问他怎么看待我们做的这些事?


他回答:环境保护是每一个生命都有责任去做的事,我们能有现在的生存环境,都是祖先们留给我们;有人说这里是动物的乐园,游牧的天堂;那是依靠祖先们保护的结果,虽然我们生活条件比较差,但想想祖先,再想想我们可以给后代留下什么?我们这一点付出不算什么。

 

他是从来没有上过学的一个牧人,当时我特别感动,心里也在想将来我有条件一定给他买一双防雨的巡护鞋,可惜后来再没有遇到这位老人家。



牧人的环保宇宙观


环保是一个大到宇宙,小到个人的事。环保里面包含了文化、生态、经济、政治,社会等等,单一的词很难诠释环保。环保的终极目标是恢复人与自然原有的平衡关系,人们需要恢复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从原始社会到工业社会,人类不断的过渡夺取资源,人类与动物赖以生存的土地已经千疮百孔,甚至到了否能有再次恢复可能性的关键时刻。


索南达杰用生命换来了今天可可西里藏羚羊的生生不息。


我的家乡可可西里去年在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以及吕植老师和才旦周书记等前辈的努力下申报成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这是历史性的一刻,我想杰桑·索南达杰终于可以瞑目了。但可可西里与三江源依然面临着巨大的考验:人与人、与自然、与内在的精神信仰、与神山圣湖的联系都在不断的消失,我们应该为子孙后代和无数有情的生命担当一份责任,这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使命。



希望有生之年为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千年的游牧传承作出自己的奉献,希望子孙后代也同样怀有对大地母亲的生活记忆。


感谢在成长路上给予我指路明灯的杰桑·索南达杰,扎多老师,固扎多吉老师,扎西桑俄堪布,吕植老师,巴让老师,金巴基金会的扎西才仁老师及母亲、大哥及家人们对我无条件的支持和鼓励,还有那些默默无闻用一生去守护三江源的环保人们。是你们指引我永不放弃。


“小溪河川里波光粼粼的流水, 

对我们而言, 

不只是水, 

那是先祖们的血液。”


君饮长江水,谁护江源头?

让我们把这份坚守与信念代代相传。



青海省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简称SGR)

 

固扎多杰、哈希·扎西多杰等人发起的青海省最高的民间环保组织。2001年在玉树州民政局注册,2008年升级为省级民间环保组织,2018年正式归属于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为其业务主管单位。协会以中华水源地保护、零废弃、乡村建设以及在地环保人培养为核心,推动以社区为主体的自然资源管理保护模式,引领三江源社区百姓进行生态保护的实践与创新,至今已走过18年历程。2016年东周回归协会后,主要协助环保人推动建立青藏高原第一个零废弃的社区、传统经幡的恢复示范点、黑帐篷文化的保留地,与此同时推动乡村社区公益产品和经济链接等工作。


与我们一起关注三江源,关注这里的环保人。

敬请关注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公众号:SGR—ECO


为我们讲述您的故事,您与藏地,与牧人的故事

撰稿:东周群培 编辑:迦入

合作及投稿邮箱:charuspace@163.com , 微信号:charuspace

ཆ་རུ་ནི་འབྲོག་པའི་སྦྲ་ནག་སོགས་ཀྱི་ཁ་མཚམས་འབྲེལ་བྱེད་ཀྱི་སྲོལ་རྒྱུན་གྱི་ཡོ་བྱད་ཅིག་ཡིན་པ་དང་། ཆ་རུས་བོད་ཡུལ་ཁེ་ལས་སྣ་ཚོགས་ལ་ཁྱབ་སྤེལ་གྱི་སྡིངས་ཆ་བཞེངས་བ་དང་། བོད་ཡུལ་འཕེལ་རྒྱས་ལ་ཕྱིའི་བསམ་བློ་གསར་བ་ནང་འདྲེན་དང་ནང་གི་རིག་གནས་ཉིང་བཅུད་སྤེལ་བར་གཞོལ་བ། ཆ་འཕྲིན་དྲྭ་བའི་ཐབས་ལམ་བརྒྱུད་དེ་སྣ་མང་དང་ཕྱོགས་མང་གི་ཁེ་ལས་མཉམ་འབྲེལ་གྱི་རྣམ་པ་བསྐྲུན་པ་སོགས་ལ་འབད་དེ། བོད་ཀྱི་སྲོལ་རྒྱུན་རིག་གནས་དང་དེང་རབས་འཚོ་བར་འབྲེལ་ཟམ་འཛུགས་པ་དེའོ།།

迦入音译自藏语ཆ་རུ།,意为“链接”,是一家位于成都的实体咖啡工作空间。迦入致力于为藏企提供创业推广平台,把创新思维引入藏地社区建设,以互联网开启多元跨界合作的商业模式,使藏文化与当代接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