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牛津博物馆办展的西藏女摄影师妮珍,用摄影认同了自己的身份。

迦入 CHARU 2021-09-15

94年的藏族女孩妮珍,生在拉萨,长在异地。她以全A的成绩毕业于伦敦艺术学院摄影系,也是第一位在牛津大学办摄影展的西藏姑娘。人们说她是拉萨最酷的女孩儿,她的人生中扮演着多重的角色:摄影师、设计师、博物馆馆长、品牌创始人。


妮珍式摄影的特色在于她在传统与当代之间试图记录一个全新的“全球化的西藏”。




比起专业模特,妮珍更喜欢和普通的当地群众合作。



视觉人类学教授Claire Harris认为,她的作品展示了“刻板印象”之外的新西藏人。


 

妮珍在牛津大学百年博物馆中的摄影展《藏族年轻一代身份的演绎》



她拍摄了生活在欧洲和国内的年轻藏族。作品记录了这些年轻人作为世界公民和流行文化消费者的特征,但同时他们也展现着作为传统藏族人的一面。



通过对每个人物穿着日常服饰和传统服饰的两种形象的对比,反映了当代藏族青年对自我表达所拥有的多样化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承办这次展览的牛津博物馆Pitt Rivers Museum,收藏了超过5000张20世纪50年代前英国人在西藏拍摄的照片,包括很多旧时藏族人的肖像纪录。


除了在长廊里的摄影作品,妮珍的大幅主题人像作品被作为当代艺术装饰悬挂在博物馆的正中心,就像那些飘扬在西藏大地上的五色经幡。



通过把妮珍的作品植入在19世纪晚期就收藏的来自世界各地的上千件物件中,这个装置本身就成为了一种对于当代西藏文化艺术的思考。



妮珍


我的拉萨和雪怪


八岁之后,我便离开了拉萨,所以对拉萨的记忆比较模糊,但旧时的布达拉宫广场是我儿时记忆里最深刻的部分。现在每回一次拉萨,都会看到一切都在发生变化,我记忆中的布达拉宫广场也已被修建成很现代化的广场,失去了某种该有的味道。


第一次认识雪怪是在我四岁的时候,家里的户外服装店门口立着一个雪怪的模型(现收藏于次仁切阿雪山博物馆),因为从小对山的文化接触机会较少,所以我十分向往和敬畏山峰,而我慢慢地把这种情怀寄托于雪怪,这种神秘又或许真实存在的动物。



在我再次回到故乡后,特意去了解过雪怪的历史和故事,也有看到过相关的新闻和传说,所以,我越发相信在雪山的深处,除了雪豹和其他喜马拉雅的动物之外,还有一些类似雪怪的动物生活在我们人类看不到的地方。


至少,在我心中那片连绵的雪山里,雪怪在呼吸。


父亲建立的中国第一座登山博物馆—次仁切阿雪山博物馆,妮珍成为了第二任馆长。


父亲和他的喜马拉雅情怀


我父亲之前是长跑运动员和射箭运动员,在自学了英语之后,开始在珠峰大本营为旅客做一些翻译,慢慢地他又对登山很感兴趣,于是就开始他的登山事业,并成功登珠峰三次。


虽然父亲一直处于不断学习和改变生活方式的状态,但我觉得父亲做过最让我感到骄傲的事是在1999年时,他创建了西藏登山学校,并以招收喀什地区等的农民,牧民和学生为主,进行文化教育和登山技能等的体育训练项目,有效地解决了当地的就业问题,改善了许多人的生活状态,也让很多人了解到了登山文化和精神。父亲的登山学校到目前已经培养了十批学生,现在的校长和老师也都是本校的毕业生。看到父亲这些年的努力还能让他人收益,是最让我感到敬佩和自豪的事。


父亲在博物馆中展示他的收藏。


现在,父亲创办了雪山博物馆,把他之前收藏的那些东西都整合到了一起,为让更多人了解喜马拉雅文化,父亲甚至把把之前收集的一些关于攀登的小物件也都在博物馆里展示了出来。从我记事起,父亲就在用情怀去做一些有意义和有趣的事,所以我希望自己也能成为像父亲一样酷的人。


妮珍在玉树与当地的孩子们在一起 


回到藏区的归属感


我觉得去英国学习这个决定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在英国边打工边学习的三年里,我成长了许多,特别是在实习时,从给摄影师和造型师当助理到服装辅料店的销售,让我收获了许多无法从书本上学习到的东西。而这些独特的经历,却影响了我之后的工作处事风格,尤其是对摄影和具有特征性的文化有了新的理解和见解。


虽然在伦敦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和就业机会,但那些工作性质其实并不是我真正喜欢的,加上从八岁到二十一岁的异乡生活,让我没有机会体验长时间生活在西藏的感觉,所以在学习结束后选择回到了拉萨。毕竟生活在自己最熟悉又喜欢的地方,心才会有归属感,也才能让我通过摄影展示我最想表达的东西。



把信仰变成真正的信仰


有些人认为去了异国他乡,完全陌生的文化环境会改变和影响人的信仰,但对我的而言,非藏区的生活环境,反而让我对自己的信仰有了一次重视的机会。在我们藏区,几乎所有人的信仰都是从生下来就已经被决定好了的,而不是我们自主选择成为一名佛教徒的,所以很多人对于信仰的本质并不是特别了解,或者只是片面的了解。


作为一名佛教徒,在以前我除了对信仰的虔诚以外,并不了解更深层的内容和本质,直到到了国外,同学们问我关于佛教的相关问题时,才发现自己并不能给他们一个正解。其实,我身边的好多朋友也有类似的经历,感觉这是我们大多数藏族青年的一个现状。


妮珍在玉树期间拍摄的肖像


于是,在毕业之后,我就决定去一座寺院当英语老师,顺便学习佛法。在这段期间我才对自己的信仰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也明白了我们每天念经行善的初衷是什么,所以这段经历对我的影响很深。


虽然我们的出生环境决定我们的信仰,但当我们对信仰有所了解之后,才会更加明白我们到底在做什么,要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就像我22岁去玉树之前,明知道自己是佛教徒,但并不知道自己在信什么,在这种信仰之下自己应该做什么,而现在我是比较明了的。



摄影之路也是自我身份的认知过程


我最满意的一组摄影作品应该是最新创作的一系列人像作品“Performing Tibetan Identity”,因为我从小学就去了内地,很少有接触到藏文化的机会,所以我一直以来对自己的身份持有某种疑虑甚至是否定的状态,而在拍摄这一组照片的过程中,我似乎对自我身份有了较为明确的定义。




我认为当下有部分藏族青年对自我的民族身份都有过或多或少的疑虑,所以为了这次作品,我特意去采访了国内外不同家庭背景及文化环境下成长的新一代藏族同胞,通过了解他们在各自的生活环境中对自我身份的认知和见解,使其相对有代表性地展示出新一代藏族的各种生活状态和理念,并以采访视频或摄影作品的形式去打破许多人理念中对藏族人那种刻板的印象,更希望这些作品能影响新一代藏族去重新考虑关于自我身份认知方面的问题。


这次的展览是在牛津大学的人类博物馆举行,来参加展出的大部分人对西藏都不是很了解,但通过这些照片,相信他们对现在的西藏有一定的认识和印象。所以,这次的系列人像作品“Performing Tibetan Identity”,是我近期付出最多也收获最多的作品。



新时代藏区


我的成长环境和教育经历相对而言让我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藏族,同是也让我感知到了时代的改变是一个大环境的改变,没有一个群体和民族是不被受影响的,虽然这种改变有利也有弊,但改变确实时代唯一的不变,既然我们无法阻止改变,那么就要坦然地接受社会进步和文化融合带来的改变。


拍摄中的妮珍


在时代进步的大背景下,我们不可能永远停留在传统状态,不管是生活习惯还是观念都得随之进步,但这正是我们许多藏族同胞所抗拒的一点,所以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一些作品来比较直观地表现出时代进步带来的影响,更希望能让更多人接受和正面看待外来文化冲击下的新时代藏区。


藏文化热已风靡许多国家,除了让我们本民族的同胞们看到时代进步下的当代藏区,同时我希望自己的作品还能让其他一些没有接触过我们民族的人认识和了解我们的藏文化及当下的生活状态,更新人们对“藏族”的印象。


圣山在拉萨的店面


我的圣山 ,我们的雪怪


在目前的生活中,我拥有着多重的身份,各种职业都是我这些身份中的一部分,可能是因为我喜欢挑战和学习新事物,所以,我一直尝试着在不同的职业中了解其特性,于我而言这种经历,能让我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何种生活状态。


一直衷爱于摄影,这是我没有改变过的热情,但在做摄影工作室近三年的经历中,我意识到当一份自己热爱的职业变型为商业模式之后,就会在无形中扼杀很多创造力和想象力。所以,为了能够让我继续对摄影保持一种自由开放的状态,我最后选择了放弃商业摄影,改行做服饰,也就是现在的“圣山”牌潮服。



圣山出品的服装


我选择了“圣山”,是因为雪怪从我第一次认识他开始,就生活在父亲的喜马拉雅圣山里,我不确定他是否真的存在,但他却慢慢地成为了一种我能寄托自己创造里和想象力的圣山之怪。


商业和艺术是必然的共存体,许多艺术作品最后都变成被金钱衡量的商品,这是我们需要接受的现实,但对我而言,却是很难使其两点打成一种平衡的状态,所以在我没有足够的能力去使其平衡之前,我觉得用商业去支持自己的艺术作品。


圣山成都店


“圣山”是一个以摄影、服饰、活动组织三个板块组成的一个工作室,在尊重藏族传统文化的原则上,融合叛逆年轻及国际化的元素,传播新时代藏文化。此外,设计一件衣服,在我看来跟拍一张照片、画一幅画、写一首诗同样地让人自由和放松,所以,“圣山”就是我表达内心世界的一种方式,无论这些表达是否正确,但这些内心真实的倾诉和告白,或许能代表我们这些新一代藏族青年在社会发展下的改变,我觉得这是一种较为独特的记载方式。


雪怪,是否真的存在,没有人能给我们一个准确的答复,但在创造形象的这个过程中,我们能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赋予他不同的特质,毕竟生活在这庞大的蓝色星球上,我们若只与人类对话,而不能去创造自己想象中的那些生命,那我们会不会太孤独。


所以,也让一只雪怪生活在你内心的世界里吧,相信你会看到一座圣山缓缓地从地平线升起。

每个人内心都住着一座圣山,

但愿它从未被征服。


为我们讲述您的故事,您与藏地,与牧人的故事

合作及投稿邮箱:charuspace@163.com , 微信号:charuspace

摄影,部分文字:圣山摄影工作室  编辑:迦入

ཆ་རུ་ནི་འབྲོག་པའི་སྦྲ་ནག་སོགས་ཀྱི་ཁ་མཚམས་འབྲེལ་བྱེད་ཀྱི་སྲོལ་རྒྱུན་གྱི་ཡོ་བྱད་ཅིག་ཡིན་པ་དང་། ཆ་རུས་བོད་ཡུལ་ཁེ་ལས་སྣ་ཚོགས་ལ་ཁྱབ་སྤེལ་གྱི་སྡིངས་ཆ་བཞེངས་བ་དང་། བོད་ཡུལ་འཕེལ་རྒྱས་ལ་ཕྱིའི་བསམ་བློ་གསར་བ་ནང་འདྲེན་དང་ནང་གི་རིག་གནས་ཉིང་བཅུད་སྤེལ་བར་གཞོལ་བ། ཆ་འཕྲིན་དྲྭ་བའི་ཐབས་ལམ་བརྒྱུད་དེ་སྣ་མང་དང་ཕྱོགས་མང་གི་ཁེ་ལས་མཉམ་འབྲེལ་གྱི་རྣམ་པ་བསྐྲུན་པ་སོགས་ལ་འབད་དེ། བོད་ཀྱི་སྲོལ་རྒྱུན་རིག་གནས་དང་དེང་རབས་འཚོ་བར་འབྲེལ་ཟམ་འཛུགས་པ་དེའོ།།

迦入音译自藏语ཆ་རུ།,意为“链接”,是一家位于成都的实体咖啡工作空间。迦入致力于为藏企提供创业推广平台,把创新思维引入藏地社区建设,以互联网开启多元跨界合作的商业模式,使藏文化与当代接轨。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