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劝葛兰去新能源”的基金经理们,正在开始抄底医药

Kris. 瞪羚社 2022-11-26

上方「瞪羚社」即刻关注并加入社群

聚焦高成长项目,80000+投资菁英共同关注

去年劝葛兰、赵蓓等医药基金经理去新能源的基金经理和券商分析师们,现在还好吗?


近两年,葛兰2只新发的基金“遭遇开门黑”:中欧研究精选混合成立一年半不到,净值已经跌至0.7附近;中欧阿尔法混合成立两年有余,净值在0.8附近;两只基金均重仓配置新能源行业(以葛兰“拿手赛道”医药行业公司为辅),宁德时代、隆基绿能、阳光电源、比亚迪、恩捷股份等新能源白马赫然在前十大重仓股名单之列。


据蚂蚁财富数据显示,无论是近一年业绩还是成立以来的业绩,两只基金排名均在同类基金中的后20%,垫底是必然的。


葛兰玩不转新能源,跟基金配置结构、择时等因素脱不开关系。近一年来,新能源板块下行,头部白马被猛锤,这也体现在跟踪的国证、中证指数收益上。


(新能源主题指数收益指标  来源:方正证券研究所)


据方正证券统计数据显示,新能源基金数量和规模在近两年暴涨。2020年四季度末,新能源行业的指数基金和行业基金分别有16只、44只,规模分别为502亿元、1258亿元。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指数基金和行业基金分别有88只、92只,规模分别为1398亿元、2592亿元。


葛兰业绩更差的中欧研究精选混合成立于2021年3月(目前规模13.4亿),成立以来净值长期低于1,似乎根本没吃到新能源2021年末段的红利。


能力圈问题还是策略失误?不得而知。


尽管新能源基金规模仍在高位运行,但似乎基金经理之间的抱团开始出现一些“松动”。


以国金证券统计规模最大的15只新能源主题基金为例,其中广发基金旗下由刘格菘、郑澄然各自管理的两只基金中,前十大重仓股名单中在近期开始出现生物医药公司的身影。



新能源基金经理抄底医药,在行业内已经不是什么秘密。


01

新能源基金经理,开始抄底


“有人星夜赶考场,有人此辞官归故里。”


部分新能源基金经理选择进一步将仓位集中于新能源,并不妨碍部分基金抄底医药板块。从2022年的半年报持仓情况,多位一直重仓新能源的基金经理做出了抄底&加仓医药的选择,其中广发基金的郑澄然、嘉实基金的姚志鹏、金鹰基金的韩广哲加仓的幅度位列前三。


另外,华夏基金的周克平、民生加银的孙伟、富国基金的杨栋等在管基金有不同程度的加仓。


部分新能源基金中生物医药板块股票基金市值占比变化(2021年底 → 2022年中报):


广发鑫享灵活配置混合:0.03% → 22.22%

金鹰民族新兴混合:0.05% → 10.97%

嘉实环保低碳股票:0.01% → 8.72%

华夏复兴混合:2.44% → 9.8%

民生加银策略精选:1.17% → 9.62%

富国低碳新经济混合A:9.68% → 11%


新能源基金经理虽然“身体很诚实”,但嘴上依然含蓄。在各自的2022年基金中报里,对于加仓医药行业公司大部分是一笔带过,比如广发的郑澄然提到:“在疫情形势缓解的背景下,我们选择了部分优质消费、医疗标的进行配置。” 金鹰的韩广哲则是明确:“组合部分配置了盈利增速较快的CDMO上市公司。”


(来源:广发鑫享灵活配置混合2022年中报)


看好蛰伏已久的医药板块,并不“丢人”。


02

TMT基金经理重仓医药


抄底医药的,不仅有新能源基金的基金经理,还有TMT行业的基金经理。


何帅被誉为交银基金的三剑客之一,在管几个基金均介绍其核心能力圈是在TMT行业等,以布局成长股了得为市场称道,偏好重仓中等市值的TMT公司。



何帅的能力圈非常广(也可以说“杂”),消费研究员出身,随后拓展到TMT、医药、制造业、大金融。他在医药行业吃过不少甜头,其管理的交银阿尔法核心曾在2018-2019年间,重仓美年健康、健帆生物、长春高新、通策医疗等,除了美年健康外均取得了不错的盈利,种下了看好医药的内心种子。


2021年底,何帅管理的交银阿尔法核心混合的医药仓位占比仅10%。2022年二季度末,其医药仓位已经达到了33%,短短半年内提升了23个百分点。


交银阿尔法核心混合的2022年三季报显示,前7大重仓股中有6只均为医疗公司,仅这6家公司占基金股票市值比重近46%。


这一仓位配比,何帅显然是旗帜鲜明的看好医药行业。



03

医药行业有啥?


医药行业超配比例在近两年不断被创下新低,行业估值处于底部似乎更是成为了行业的常态,这已是老生常谈。



情况已经不能更坏了,修复在某一天会到来。


生物医药板块中,容量最大的赛道包括:创新药、医疗器械、医药外包(CXO)等,都已开始出现明显向好趋势。


创新药行业,以恒瑞医药、信立泰、海思科等为首转型创新的传统药企,在历经5-7轮的仿制药集采后,已经将传统业务业绩影响逐步出清,同时创新药品种也迎来了收获期;头部的Biotech企业,临近或已商业化创新药品种展现出良好的销售势头,市场对于国内成长药企的情绪正在逐步改善。


压制CXO行业股价的因素莫过于生物医药投融资环境遇冷、新冠订单破坏增长模型、订单增长失速的预期等。今年10月,中国乃至全球生物医药赛道投融资额创下了近年来单月新低,随着美联储加息靴子天花板落地,未来有望回暖。同时,部分CXO头部公司(原本新冠订单额占比不高)的一次性业务影响逐渐出清,今年三季度在手订单&新签订单数据依旧保持强劲增长,市场资金对于CXO情绪逐步回暖可期。


医疗器械行业,今年医疗设备、科研仪器随着医疗新基建火热、贴息贷款等影响被市场所青睐,未来2-3年有望迎来稳定的业绩增长期。非受益的其它细分,有创新性的新产品、受疫情影响的生命周期处于导入期&成长期大单品有望在未来进行相当的销售修复,带动所属公司的股价回归。


结语:现在这个时间节点,无论是谁看衰医疗,可能都会被市场“光速打脸”。


毕竟新能源基金经理们都已经开始挪屁股了,要什么自行车?


喜欢我们文章的朋友点个“在看”吧,不然微信推送规则改变,有可能每天都会错过我们哦~

瞪羚投研星球:成为优秀的投资人,有一款提升整合效率的工具非常重要。小编将各个渠道的医疗健康领域研究报告、券商及投资机构重点公司调研纪要、第三方机构行研报告整合起来。定期在星球内为信赖咱们瞪羚社的朋友提供精选的珍贵材料,一来节省企业、投资人朋友们投研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二来会就行业内的事件和精选的研报发表一些观点、提醒潜在的投资机会,需要的朋友可以支持一下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