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宏杰:权倾天下的皇帝有多少敌人

江淳散文 2022-10-30

文:张宏杰(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研究员、历史学博士,清华大学历史系博士后。)

秦灭亡的基本原因当然是对民众的过度汲取。但是从技术上分析,还有一个具体的原因,那就是没有预立太子。
秦始皇几乎防范了威胁他统治的所有因素,可是他活着的时候没有立太子。因为他是一个极其自信的人,对自己的健康太自信了,但他没想到自己的死那么突然。

秦始皇在最后一次外出巡视的途中突然生病了。他预感到自己这次病得不轻,有可能不行了,就连忙写了一道诏书,发给正在北方边境上的长子扶苏,让他马上动身回咸阳。干什么呢?当然是准备接班。诏书还没发出去,秦始皇就死了。

秦始皇活着的时候,他的命令没人敢违背,但死了可就不同了。诏书写完了是要经过太监赵高的手发出去的。但是赵高没有马上发。为什么呢?因为他不想让扶苏当皇帝。他想让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继位,胡亥能力比较差,只喜欢吃喝玩乐,好操纵,赵高可以借机获得大权。

于是赵高经过与李斯和胡亥的密谋,篡改了秦始皇的诏书,捏造了扶苏的罪名,要他自杀。扶苏很听话,秦朝的政治特点就是执行命令不打折扣,所以马上自杀了。于是胡亥当上了皇帝。

扶苏是一个比较靠谱的人,如果他上台了,说不定秦朝能多活几年。可惜秦二世胡亥非常不靠谱,一上台就胡作非为,不断折腾,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汉朝建立之后,立刻吸取了这个教训,刘邦明智地立了太子,却留下了另一个政治漏洞,那就是太后干政。


刘邦想到了立太子,却没有防范好自己的老婆。汉武帝接受这一教训,立小儿子刘弗陵为太子后,就把刘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杀了,防止她以后专权干政。

汉武帝立了太子,又杀了妃子,按理接下来应该政治稳定了吧?结果按下了太后干政这个葫芦,又浮起了权臣这个瓢。

太子没有亲妈,年纪又太小,不能主掌朝政,怎么办呢?汉武帝临死前任命了一批大臣为顾命大臣,为首的是霍去病的弟弟霍光。结果霍光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权臣。霍光性格很强悍,他掌权后,族灭了自己的政敌上官桀和桑弘羊,还杀掉了皇族中的重要人物长公主和燕王旦。此后霍光就成了实际上的皇帝,大小事情他一个人说了算。刘弗陵21岁时病死,没有儿子。霍光决定,让昌邑王刘贺,就是著名的海昏侯墓的主人当皇帝,但是刘贺只在位了27天,霍光非常讨厌他,说他不到一个月就犯了1000多条错误,平均一天犯错40次,因此把他给废了,然后又立了汉宣帝。汉宣帝对霍光表面上很尊重,但是实际上非常害怕他,和他在一起的时候非常不舒服,说“若有芒刺在背”。这就是皇帝对权臣的感觉。霍光本人虽然在历史上是得了善终,但是他死了之后,霍家还是倒了霉,他的儿子霍禹被腰斩,霍云、霍山自杀,霍家一族遭到满门抄斩,妻子、侄子等也全部被杀或者自杀。


清代乾隆皇帝曾对中国传统政治中威胁皇权的因素做了一次总结:

威胁皇权的,有强大的地方藩镇,有敌国外患,有权臣,有外戚,有后妃,有太监,有奸臣,有小人。几乎所有人都盯着皇帝的权柄,一有机会,就想取而代之。

为什么呢?根本原因当然是当皇帝的好处太大了。当上了皇帝,掌握了权力,就成了人间的上帝,要什么有什么,尊严、享受、金钱、美女,都不在话下。

但是天下凡事都是有好的一面,就有坏的一面。皇帝把所有的好处垄断在了自己一家一姓手里,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天下所有人都是皇帝他们家的潜在敌人。“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所有有能力的人无不对这一权力垂涎不已。就像BBC(英国广播公司)纪录片《动物王朝》中介绍的,居于统治地位使大猩猩首领尽享一切,但是它谁也不能信任,每只其他雄猩猩都时刻准备取代它。

所以皇帝就要以一人敌天下,以一个人对付所有政治力量。因此专制权力的性质天生必须是高压的、排他的,要镇压掉一切对自己有威胁的力量。但是皇帝只有两只眼睛两只手,需要防范的因素太多了,很多情况下顾不过来,所以就处处都是漏洞,按下葫芦起了瓢。


在传统社会中,对皇帝构成威胁的人通常有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皇族。因为身上流的都是开国皇帝的血,所以皇族后代理论上都有继承皇位的可能。这一点导致了历代王朝无休止的内斗。父子相屠,兄弟相残,几乎成了每个王朝都会演出的经典戏码。最有名的例子,有唐朝著名的玄武门之变,明朝燕王朱棣“靖难之役”,以及清代雍正和兄弟之间的残酷斗争。

第二类是后妃,是皇帝的妻子和母亲,这些人深得皇帝信任,危难之际,往往被委以重任,获得大权。从吕后、武则天到慈禧,这样的例子非常多。

第三类是外戚。外戚就是皇帝母亲那边的亲戚,舅舅、姨父之类的。他们往往在皇帝年纪小的时候掌握大权。为什么呢?因为皇帝小时候和普通小孩一样,凡事主要是听母亲的,而母亲会提拔谁呢?当然是自己娘家人。所以历史上外戚乱政不绝。

第四类是太监。太监本来地位非常卑贱,可是他们和皇帝朝夕相处,很容易建立起深厚的感情,皇帝生活中处处离不开他们,很容易信任他们,这是历代太监为患的主要原因。

西汉和东汉末年政治的规律是外戚干政和太监干政轮流进行。为什么呢?皇帝小的时候容易被外戚控制,一旦长大成人,就要夺回权力,和外戚之间就要发生冲突。朝廷的官员大部分都是外戚的爪牙,皇帝要想夺回权力,只能依靠和自己朝夕相处的太监。因此形成了外戚和太监轮流乱政的局面。

有人说,我们不要唯出身论,后妃、外戚、太监掌权有什么不好?反正总得有人管事吧?

其实这不是出身的问题,是执政能力的问题。后妃、外戚、太监的特点是因为和皇帝个人关系近而掌握权力。他们不是专业官僚,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缺乏专业知识,所以他们专权的时期,往往朝政比较混乱。

第五个威胁因素是权臣。后妃、太监、外戚能力通常比较差。但是权臣能力往往比较强,因为他们都是经过层层斗争升上来的,都非常精明强干,如果遇到懦弱的皇帝,或者有特殊的历史机遇,常常可以掌握实际上的最高权力,比如张居正。权臣执政,对百姓不见得是坏事,因为他能力强,措施靠谱,但是皇帝却很害怕,因为他们经常架空皇帝,甚至夺取皇帝的天下。


第六个是朋党。所谓朋党,就是官员们分门别派,分成山头,相互斗争。朋党在中国历史上由来已久,韩非子就讨论过如何防止大臣结党,但是事实上这个问题非常难以治理。作为个体,官员在皇帝面前当然不是对手。但是,一旦这些官员结成朋党,形势就发生了逆转。他们协调行动,皇帝就很难控制他们了。

第七个威胁就是地方割据势力。历史上,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很难处理。地方的权力太小,办不了事;权力过大,又会坐大,不听中央指挥。唐代为了平定安史之乱,给了各地藩镇过大的权力,结果安史之乱平定之后,这些权力就收不回来了,导致唐代的藩镇之祸。

第八是敌国外患,就是周围的这些国家,还有少数民族对皇权形成的威胁。北宋和南宋都是被北边的敌国给灭了。


第九个是农民起义,官逼民反,这个就更常见了。

实际上,我只是举其大端,如果细数下去,威胁皇帝的因素还有很多。
所以朱熹说,中国政治很难搞:

就是治理天下真是太难了。你把这个刚搞定,那边又出事了。比如给人看病,这个人是寒病,下热药,结果吃下去又变成了燥热病,你又得下寒药,结果寒病又起来了。

秦制的规律是,一个王朝建立之初,就像新手机开机,开始总会运行得比较顺畅。有一段政治清明期,甚至会出现盛世。然而几代之后,就会腐败混乱,官逼民反,各种危机爆发,导致大一统郡县制王朝经常出现系统崩溃,不得不重新启动。在这个基础上建立的新的王朝,再次开始“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同样的历程。这个游戏我们乐此不疲地玩了2000年。

从秦始皇开始,几乎每一代皇帝都在思考同一个问题:怎么样才能保证皇位永远不让他人染指?每一位皇帝都为此夜不安枕,不停地寻找自己统治的漏洞,加以修补。中国在这2000年间,就是通过皇帝的智力接力,对皇帝制度进行一代代的修补。

柴静:张宏杰将中国封建专制根源写得剥皮见骨,看得我心里悚然。

刘瑜:拒绝谄媚的人,最令人欣赏。我的同龄人里,我比较爱读张宏杰,他不立场先行,不杀气腾腾,愿意花很大的功夫去支持一个很小的结论。

当年明月:张宏杰的作品让我觉得震惊,和那些传统的历史书籍截然不同,除了史实之外,吸引我读得欲罢不能的是人物以及人性。历史是有人性的,也是可以为人所理解的,这一切,我在张宏杰的笔下看到了。

延伸阅读

一个帝国的崩溃,导火索竟是因为找不到一个烟灰缸

林徽因从小到大11张经典照片,张张惊艳,窥见其传奇一生

如何避免成为“乌合之众”?

1911-1945年的新闻照片,张张珍贵

叔本华:不要对人生多提要求

叶兆言:千万不要和自己过不去

《生活之盐》:如果觉得生活太难,记得给自己加点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