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敢号称R18的国产电影,却因为“侮辱二次元”口碑翻车了?

真新镇小茂 BB姬 2023-12-12
注:文章含大量对电影《涉过愤怒的海》的剧透,在观看电影之前谨慎阅读。

真新镇小茂 | 文

2015年,电影导演曹保平编剧并指导了一部名叫《烈日灼心》的电影,凭借该片获得了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影片等多项殊荣,以及观众的广泛赞誉。


《烈日灼心》是国内少有的聚焦于人性阴暗面和复杂性的电影,甩掉了主旋律戏码的沉疴,直球痛击现实。整部电影的叙事风格极为沉闷、压抑,加之曹保平导演精心设计的镜头,非常容易把观众代入到剧中人物的主观视角中。

在那之后,曹保平导演将“灼心”系列升级为三部曲。围绕“青春校园”展开的续作《她杀》由于不可抗力未能上映,第三部《涉过愤怒的海》(以下简称《涉海》)终于在今年11月25日上映。《涉海》直指原生家庭带给孩子的痛与伤,满是堆积到快要爆裂开的仇恨和愤怒,让屏幕另一边的观众也忍不住握紧拳头咬牙切齿。可当真相水落石出,所有的愤怒挥向的却是空洞的虚无。


因此我个人颇为欣赏这部电影和曹保平导演。他的作品时常聚焦于人类愤怒的情绪,看着人们在极端的心理状态下,走上高尚或堕落的道路。这是国产电影中鲜少有人愿意,或是敢于触碰的领域。

只是万万没想到,曹保平想要通过电影表达的愤怒之火,有一天会烧到电影之外,引发了二次元群体的抵抗和声讨。

导演确实是电影编剧之一,而且已经61岁了


原因是许多网友认为这部电影严重污名化了COSPLAY和《死神》,加深了大众对二次元群体的负面刻板印象。


部分观众的舆论焦点,似乎与电影主题完全跑偏。《涉海》本想讨论中国家庭的亲子关系,呼吁父母多关注多理解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过换个角度想,其实电影讨论的主题,一定程度上也和二次元群体达成了共识——在大众文化领域缺少话语权、总是被随意塑造拿捏的二次元们,他们渴求的关注和理解,该向谁讨要说法呢?


01


《涉海》的剧情概括起来不难,讲述一位在日本留学的少女疑似被男友虐杀之后,其父亲疯狂复仇的故事。

“建议十八岁以下观众谨慎选择观看”

影片分别以父亲“金陨石”和女儿“金丽娜”两个人的主观视角展开,涉及复仇、犯罪、家庭关系、伦理道德、文化差异、阶级地位等诸多元素。乍一看像一部主题宏大的复仇爽剧,却在结尾迎来惊天反转,将此前看似重点探讨的话题全部推翻,以一种“反向衬托”的方式,让作品真正的主题更为沉重深刻。

当然更具体的之后再聊,我们先要说的是其中的二次元的部分。

在影片开场,刚去日本留学的时候,金丽娜眼中的世界,是中二且闪闪发光的。她在一家女仆咖啡厅打工,看到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小确幸”,都会露出日式晨间剧女主角般的傻笑,并在脑中用日语脑补中二台词脑补。


用现在的话来说,是典型“二次元看多了”。不过说实话,我自己当年也短暂陷入过这种状态,倒不是完全无法理解女主角。

按电影的剧情顺序,金丽娜的悲剧,从她在咖啡厅遇到COS成《死神》中“乌尔奇奥拉”的纨绔子弟李苗苗开始。心理都不太健康的两人(不是指中二病)迅速发展成干柴烈火的虐恋关系,金丽娜也顺势加入了李苗苗的COSER小团体,在里面COS《死神》女主角井上织姬。

这么设计,大概是因为织姬和小乌本就有朦胧的情愫。但是两人的关系在漫画中比较微妙,并不等同于爱情。

如果只是有这么个喜欢COSPLAY的设定,倒不至于惹恼二次元,关键在于电影对COS元素的使用。剧情中有戏份的年轻COSER们,没有一个是好东西。他们纨绔且疯狂、傲慢而又懦弱,和周围环境格格不入。他们内部充满争吵和互相伤害,女主前去劝架,反倒被三名COSER(分别是《死神》中的另外三个十刃)用虐待的方式轮奸,之后又被男友李苗苗暴力虐待,最终酿成了死亡的惨剧。


于是站在父亲金陨石的立场,故事主线便是他一路追杀李苗苗,为女儿报仇雪恨。整个过程中,老金与李苗苗发生过多次对峙,但无论何时何地,处于什么样的绝境,李苗苗总是全天戴着乌尔奇奥拉的标志性面具,要么这哥们对COS的角色实在爱得深沉,要么乌尔奇奥拉就是他本人。

乌尔奇奥拉,名字来源于西班牙语,意为“哭泣的人”,李苗苗嘛...

电影中最激烈的冲突戏,发生在一场大型漫展中。在”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台风天气中,老金和李苗苗二人一路从漫展大厅打到天台。最终两人纷纷从楼顶坠落,幸好落在哆啦A梦气球上才逃过一劫。由于场面过于震撼,你完全可以将其称为“黄崎一渤血战乌尔奇奥拉”


而老金在一路上,目睹了形形色色的COSER,仿佛置身于一场百鬼夜行。他们要么近乎疯癫般沉浸在看不懂的舞会中,像一群磕嗨了的瘾君子;要么对身边的血斗视而不见,不知是冷漠还是胆小怯懦。

诚然,对于熟悉曹保平导演艺术手法的观众不难看出,电影中那些群魔乱舞的COSER们,总是在父亲老金的第一视角中出现,所表达的其实是“父亲眼中的二次元”,陌生、堕落而令他恐惧,反映出两代人之间的认知隔阂。


但是相对的,即使能够轻松理解导演的表达意图,这些设计仍有诸多问题。

首先在于,影片直接使用了现实中存在、且相当丰满具体的角色形象,没有进行任何模糊化处理,容易造成不良引导。有多少原本不了解《死神》的观众,再看到相关元素时,下意识会联想到电影里那些丑恶的东西呢?


其次是可能存在的版权问题。电影为了避免商业上的版权纠纷,采用了“小蜜蜂外卖”“咪咪打车”等虚构品牌,但对于二次元文化IP毫不避讳。除了被迫害最严重的《死神》,我还在漫展上看到了这辈子见过最邪典的九尾妖狐,和满墙现实中存在的动漫角色海报。考虑到日本公司对于IP授权的态度,打死我也不信它们会有正版授权。

再则是创作层面的问题。《死神》中乌尔奇奥拉和井上织姬的角色形象,与《涉海》中的李苗苗和金丽娜几乎没有丝毫的相似之处,两人之间的关系,也没有与电影中形成任何对照(篇幅所限这里就不详细解析了)。这代表着,乌尔奇奥拉和井上织姬在《涉海》中根本没有任何的存在意义,换成任意角色,哪怕是喜羊羊和灰太狼、承太郎和DIO、蔡徐坤和孙笑川,都能完成剧情使命。

乌尔奇奥拉是《死神》中我最喜欢的角色

只是这两个倒霉蛋恰好被编剧选中了而已,但无论换成哪个明确存在的角色,喜欢这个角色的群体也会感到心理不适。

因此无论从理性或非理性的角度,二次元群体尤其是《死神》粉丝,确实都有理由对这一块内容发怒。

02


二次元群体的愤怒,源于希望能够不被片面看待,但电影似乎只展现了这个群体中糟糕的一面。但正因为如此,秉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念,我们也不能因为一处元素的处理不当,而否定整部电影。

而且,电影对于相关元素的使用不当,和它主观上想要轻蔑/侮辱二次元其实是两回事。对二次元充满恶意的作品不算少见,但我认为《涉海》不属于其中之一。

所以到底为什么,电影中出现二次元的戏份大都是负面的描写?

原因之一在于,《涉海》不是一部以二次元为主题的影片,没有向大众全面客观介绍二次元文化的任务。电影只是将其作为道具,用来推进剧情和强化人物形象,以及人物背后隐藏的巨大社会议题。

不过更重要的其实是,《涉海》中不只有二次元“风评被害”,而是整部电影所有出场的人和元素都是压抑和黑暗的,全都不是好人。整部电影的情绪基调便是如此,从头到尾笼罩着全片,直到结尾都无处释放。用最极端的情景,审判复杂人性中丑陋的一面。


或者应该讲,这是一部表现人类“兽性”的电影。《涉海》中大多数情节都呈现出强烈的对抗性,人物总是处于紧张、癫狂、纠结、愤怒的负面情绪中。导演则非常喜欢拍摄人物面部特写,对准他们怒目圆睁的面孔,和野兽般的喘息声。这也是影片如此强张力的来源之一。


从影片的构图中也能明确感受到这一点。《涉海》中大部分场景发生在都市,我们却很少能看到都市的繁华,而是经常深入底层人民居住的穷街陋巷,看到光鲜亮丽背后的肮脏、破败和罪恶。而即使有豪华别墅和大城市街景,也总是安排在晚上或台风天气出现,营造的依然是阴冷幽暗的氛围。


再回到电影剧情本身。《涉海》前80%的故事,都可以看作经典纯粹的复仇剧。老金的复仇手段无所不用其极,绑架、窃听、纵火、故意伤害、私闯民宅......主要表现主人公的恨之入骨。而曹保平导演通过巧妙的设计,让观众的情绪几乎完全代入到老金的主观视角,期待老金大仇得报后的解脱,从而忽视了一个最重要的情节——其实影片一直没有明确交待金丽娜的真实死因到底是什么。


随着电影中期,李苗苗母亲景岚的出场,影片的主要冲突开始走向“愤怒的父亲”和“护子心切的母亲”之间的斗智斗勇,并因为两个家庭为人处事和阶级地位的不同,制造出新的摩擦,并不断抛给观众新的思考主题:毁掉金丽娜人生的到底是什么?是幼稚的二次元?冲动的荷尔蒙?单纯的罪恶?还是笼罩在所有人头顶的阶级压迫?由小见大,进而给影片营造出各种社会议题面面俱到的史诗感。


但其实都不是,《涉海》中提出的所有宏大叙事命题,包括片中角色的愤怒,乃至对二次元群体的负面刻画,都是为了影片结尾惊天反转,引出作品真正主题的叙事铺垫——金丽娜的死,原来真的并非李苗苗所为。形成悲剧的根本,是她从小以来就被父亲和身边的人所忽视的心理问题,累积形成畸形人格后的集中爆发。


表面上看,是二次元/渣男/贫穷毁了她,可到底是什么让她变成这个样子的呢?我们总是习惯于关注庞大的人类命运相关的议题,但是大多数情况下,真实塑造和毁灭我们的,是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也是电影通过结局反转,想让我们思考的话题。

金陨石其实没有那么爱自己的女儿。虽然拼命挣钱是为了让女儿生活更好,但他从来没有站在女儿的角度考虑过问题,关心过女儿的心理健康。他是个自恋自私的人,把爱和财产搞混在了一起,女儿是自己财富和名声的一部分,失去女儿,其实是失去了面子和身为父亲的尊严。在听到女儿死前曾与多人发生过性行为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不是悲伤愤怒,而是恶心躲到一旁呕吐;在和日本警察喝酒,以及躲在公寓大吵大闹的时候,他说的是“我金陨石的闺女被祸害了,是个笑话”;他甚至愿意把女儿被性侵的视频拿给别人看,无视死去女儿的尊严。


《涉海》没有歌颂父母对子女的爱,而是毫无感情色彩地审视它们,拷问这种爱的出发点和自以为是。这种现象在我们的社会中似乎具有普适性,却也是国产电影、甚至现实中鲜少有人敢深入探讨的话题。

03


回头细想我们还会发现,《涉海》中大量加入COSPLAY元素并非是一个唐突、蹭热度的选择,其实也在暗中和本片的主题不谋而合。

曹保平导演在接受GQ Talk专访时,提到了一个关于本片的有趣的理解角度,即“有时候父母才是玩COSPLAY的”。只不过年轻人的COS更多流于表面,有些父母则是把自己的面子,COS成了父爱和母爱。这是一种无意识,但也真实存在的COS行为。


只可惜,导演和编剧团队终究对二次元文化的理解不够深入,使得相关元素以错误的方式在影片中呈现,真实刺痛了许多热爱二次元的人。曹保平有力地揭开了现实中敏感话题的虚伪面纱,可自己或许也在无意识中,成为了影片主题所要批判的对象。

只不过我觉得,比起电影本身想要讨论的极具现实意义的话题,把关注点放在是否辱二次元身上,显然是有些歪了。毕竟电影表达的主题“多倾听多理解”,和二次元粉丝的诉求有异曲同工之处,如果因为“愤怒”的声音被忽视和掩埋,这样未免也太可悲了。


-END-


往期推荐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