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外建筑专家深入探讨“雪山下 公园里——未来城的国际新坐标”

WAF世界建筑节 WAFC
2024-08-31

成都作为公园城市首提地,正在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本次论坛基于此大背景下,将以五大核心议题围绕开展,深入探讨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时代价值、科学内涵与实践探索。


公园城市的核心理念是从“产、城、人”到“人、城、产”,引领城市发展方式变革,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在公园中营建城市,以大尺度生态廊道区隔城市组群,以高标准生态绿道串联城市社区,推动公共空间与自然生态相融合,引导城市人口、生产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合理布局,实现城市精明增长和高质量发展。


公园城市着力推动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宜、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相融,是“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城市形态,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传统城市规划理念的升华,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


公园城市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坚持以人为核心推进城市建设,引导城市发展从工业逻辑回归人本逻辑、从生产导向转向生活导向,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高品质生活,让市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WAF·China组委会邀请到国内外业内专家嘉宾就公园城市建设问题发言,因特殊原因此次活动将以云会议的方式连线国外嘉宾,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大型国际性活动。



01

从城市公园到公园城市,有何变化与影响?


Paul Hyett


“公园城市”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首先需要城市紧跟时代与世界的发展,同时,不仅要注重城市本身的发展质量,以及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考虑城市的民生发展质量,提高全民生活品质,使得市民从身心上获得一定的幸福感。


Eloy Mazon


个人观点是,看公园城市概念很重要的一点是优化城市区域的规划。让城市更有运动性,让市民通过参与运动使身心发展方面得以提高,从而提升全民幸福感。据调查,有40%心血管疾病患者,都是通过长期的锻炼来促进恢复的,同样的包括糖尿病以及癌症患者都可以通过锻炼来有效地缓解或预防。如果城市充分提升城市运动配套,让市民积极参与到运动中来,不仅可以达到强身健体、运动锻炼的目的,还可以让市民亲近自然、友好互动,极大地提高生活幸福感。


02

国际上的城市慢行系统或生态绿廊建设

对于成都公园城市践行有哪些可借鉴之处?

所谓城市慢行系统,就是将步行、自行车、公交车等慢速出行方式作为城市交通主体,倡导绿色出行,是为了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因此,规划设计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共生,实现对城市道路等资源的优化配置,满足市民慢行生活和交通安全的需求,引导居民采用慢速出行方式,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理念。而关于城市慢行系统与生态绿廊建设,国际上有很多城市的规划设计经验,仍然值得我们思考借鉴。


Paul Hyett


回顾70--80年代,有一位名叫Peter Hall的爵士写过一本书,这本书是关于城市区域规划,特别研究了在欧洲很多土地资源稀缺的小国家,这些国家城市集群是没有城市边界的,各个城市之间是相互交融、相互联系的。例如在中国有很多的大城市,在书中以他的观点阐述的是各个大城市之间是以轨道交通相互联系在一起,可以实现城市功能互补;中型城市之间同样也有相应链接;小型城镇也有同样的关联方式,这样可以减少城市功能布局的重复性,也减少了消耗,通过铁路的联系可以让这些大型城市相互依存。在依存的空间环境之中就可以通过用公园或绿地以及农田来作为城市之间的连接缓冲区。


Eloy Mazon


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城市流行一个潮流——让城市更具运动性。城市提倡运动和锻炼,不仅可以提高市民体质,还能加强城市活力。比如,伦敦目前设置有包括环城绿带、都市步行环、朱比利步行环等在内的多条完整环形及带状慢行空间系统。这些慢行空间环环相扣,配合城市公共空间,共同形成了完善的适于步行的开放空间体系。整个城市生态环境变得更加绿色,同时也更富有运动性;在交通方面,也更加多元化,除一般交通方式外,还有骑行、步行、跑步等。城市整体的健身设施配备齐全,为市民提供更多锻炼机会。

目前成都市编制了《成都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成都市公园城市街道一体化设计导则》等,明确“以人为本”和“慢行优先”,对慢行安全、步行空间、骑行网络和绿色交通接驳提出全面引导。


成都正建设全程超1.69万公里的天府绿道,建成后将是世界最长的城市绿道慢行系统。这一绿道不只是城市慢行系统,还有文化、体育、休闲等功能,将成为承载公园城市美丽宜居生活场景的重要载体。


03

践行公园城市建设理念

成都未来的旧城更新需特别关注哪些方面?

推动城市更新,不断构建公园城市新场景,也是公园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举措。城市更新,是一个大的概念,它涵盖了征地拆迁、三旧改造、棚户区改造、综合整治等内容。本次论坛上,国内外特邀专家嘉宾也针对此问题提出了看法。

程锐先生


过去叫做“旧城改造“,现在可以理解为城市更新。我们应该把着力点放在”更新“上,以成都更新为例,我们离不开的一个背景条件便是”公园城市“,这两年我们一直在思考”公园城市“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其实“公园城市”的终极目标是让人民有更好更幸福的生活,所以我个人认为研究城市更新首先是要研究在成都幸福美好的生活是什么,如果不了解成都的生活,那么其实在成都做城市更新很多时候就叫做”无缘之合“。


举个例子:前两天成都举办马拉松比赛,我个人也是马拉松爱好者,原来我练习的时候特别喜欢在城区里穿街走巷地跑,这样跑可以非常贴近成都地生活,也可以明显地感知到相应的老城空间,以及它对成都幸福生活有哪些没有支撑到的地方。


所以我认为第一个要素是对在成都幸福生活的定义是什么以及它需要的空间应该呈现什么样的状态。第二个要素是城市更新的落脚点要”新“,跟得上时代和潮流,所以我们在做城市更新的时候要关注新兴的业态,新兴的商业模式,新的技术手段,思考这三个”新“在旧城里如何运用,只有运用了这几点,才能让老百姓的生活更便捷,体验到现代化发展带来的红利,更愿意用自己的劳动去改善城市的面貌,促进城市的发展,我们建议大家对一系列新的东西高度关注,运用到城市更新或旧城改造的设计里;第三,目前全世界都在对”城市更新“做相应的探讨,那么我们在成都做城市更新要避免千城一面,我们需要发掘成都的城市性格,根据城市性格抓住城市的特点,这样的改造才能做的有血有肉;第四,了解成都的文化特质是什么,因为文化是很强的IP,每个城市的文化都不一样,文化如何在旧城空间的改造里体现出来,这是一个很具考验的命题,有时我们感觉文化是很抽象甚至神游的,我们如何把”神游“变为”身游“,这便是对相关从业者非常重要的考量,我们评判城市更新是否成功或者是否改造得有生命力,我们不能简单地从建筑美学、景观美学、室内美学等美学层面去考量,我们需要思考是否可以将这些美学在城市更新中转化为”生活美学“,一旦有了”生活美学“,城市更新以及促进人民幸福生活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高静女士


城市更新在现阶段包括国外更早时期进入到城市更新的阶段,我们的城市化超过60%,从增量扩张转变为成量更新的时代。全球都面临着“城市更新“的命题,对于从业者我们自己来讲,首先会关注这几点:


1. 城市的有机更新,城市是一个生命体,它需要有健康发展和绿色发展的大背景,所以对于成都来讲,会围绕水系,水稻,将乡村城市自然生态空间进行链接,这是一个血脉相通的联系,作为城市自体更新来讲,它的更新更多的会围绕着城市已有的空间,进行渐进式的微更新,发展到现阶段,我们从之前的“拆改留”转变为现在的“留改拆”,以留为主,我们必须要留住城市的文脉,城市的风格和城市的记忆,这是非常可贵的,比如天府新区锦城的核心区,就是围绕着城市的文化根脉怎么留下来,如何将现有的旧时记忆以及我们传统文化的大量遗迹和街巷空间肌理留下来。以“留”为主是我们现在或未来核心要把握的一点;


2. 如何在当下将产业策划为内容,成为内容的更新,不仅仅是城市公共空间的改造提升,品质化街区的变化,也不足以成为整个的生活之变,所以在更新的内容里,很重要的是怎么去做它的新经济,新场景,新功能,最后连接到我们新的生活,在成都城市更新里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围绕这样的更新,产业的植入,包括像香香巷,宽窄巷子,还有太古里等等,都是非常成功的由内容、产业的更新,再到街区的成片更新。


3. 在更新过程中,需要考虑社会治理,大家知道现在成都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例颁布,是关于成都社区发展治理的条例,在全国也是首例。通过城市治理,联动起来,不仅是投资建设引入城市,更重要的是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如何激发和激活生活在里面的市民、运营的商业体,以及社会公众的参与等等。建设公园城市,需以人为本,让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获得最高度的表达,做好公共参与和社会治理的工作也将成为城市更新非常重要版块。


Paul Hyett


关于旧城改造,在伦敦Docklands处于中心区域的位置。随着现代运输业的发展,越来越多运输方式都是使用大型集装箱来进行转运,也就使得原来在Docklands,一些老旧的仓储设施就明显过时了。我们在做旧城改造的时候没有进行大规模拆迁,政府成立了一个当地旧城改造委员会,委员会有履行投资和基建的职能。通过进行河道改造,设立更多的新交通方式,包括水上出租车,这也是目前伦敦市区内最有效最快捷的公共交通方式。另外通过整合旧的仓储设施,改造出一些居民楼并开发出居民区旁的水边休息区。让更多的人能在河岸边上开展娱乐、餐饮等服务,吸引更多人愿意到这个地方来。这是我们在旧城改造上经验,通过整合交通方式,使得改造区能融合到整个城市区域里。另外,在奥运会前后,也是从伦敦的市中心一直向城北区域延申改造出一个15公里步道,这也起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旧城改造效果。


04

在新城建设方面

公园城市作为一种新的营城理念和探索实践

如何融入未来之城的营造?


邹裕波先生


关于新城建设,如果用到“公园城市”的理念,很核心的一点是景观和生态要提前介入去做一个空间方面的规划和植入。这类似于生态优先、景观优先,对于基地原有的山水格局,要对它生态价值等做一些评价,在此基础上再去界定新城的区域。


它的容积率是多少,它的高度是多少等。我想生态评价这个步骤在景观设计和空间规划里是缺失的,景观设计师应该往前看一看,在景观规划中起到这样一个前期的作用,以我们的项目为例,我们在广东新苑有一个5000亩地的山林里,这个项目我们开发商真正的建设面积只有200亩地,但是它周边所涉及到的范围是5000亩,我们和开发商一起对这块地从视线角度,空间角度,动物和植物的调研以及水系的调研角度去做一个生态的格局保护,做完之后再去对200亩地做红线范围内的规划建设,前期总体的空间布局规划很好地为开发商取得了空间开发的尺度,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现场我们发现有很多萤火虫,就希望把萤火虫很好地保留下来。还有在景观规划和城市规划中,比如海绵城市,这个概念应该是更早地去植入,在城市新城植入之前就应该由海绵城市地思考,而不是说后面我们再旧城更新。关于小区的版块,在已经分割的一小部分空间里去做本来应该前置的动作,这是我个人的观点认为公园城市的概念应该带给新城规划一个很大的改变,要从空间规划时间方面应该做一些调整,这也是避免整个生态修复工作成本过高。


唐堃先生


我所理解的“公园城市”,从“公园城市”字眼解读来说的话,我们可以理解成代表城市经济硬质的构成以及代表城市经济硬质的构成和代表城市智囊的软质构成,这样一个关系发生了发转,按照以往的城市建设,更多地是把经济发展放在第一位,从“公园城市”的构想和理念出发,意味着可能将生态、可持续性以及人本生境各方面与经济发展放在一个相对平衡的位置,共同来构建这样一个公园城市,所以说这是一个对都市,城市建设伦理观的一次彻底变革,这是我们对“公园城市” 的一个理解。


如果从具体的一些思路和具体工作的构想来看,在年长时间绿地系统的建设和城市公园建设上面,我们已经累积了很多经验,如果要在公园建设上面做到更高的评价体系,这就需要对“公园城市”新的评判标准、评价维度,它的指标系统进行全新地建立。这样才能真正推动公园城市建设。在思考公园城市地建设过程中,要真正考虑到城市慢性系统的连接性和开放空间的连接性,它的生计系统的连接性以及城市开发运营和公园城市的关系。如前面几位院长提及,一个城市,当我们在进行它新的城市理念打造的同时,我们一定要建立新的开发和运营思路,同时与相关理念结合,来打造理论和实际都能落地的构想。


05

成都这块公园城市试验田

未来如何才能成为新的世界营城理念?

公园城市作为中国在经历了过去40多年快速城镇化进程后,在新型城镇化转型发展中的一种中国探索和中国思考,立足成都这块公园城市试验田,未来如何才能够像花园城市和田园城市那样,成为一种世界营城理念?本次论坛上,国内外特邀专家嘉宾也针对此问题提出了看法。


程锐先生


不管是公园城市、花园城市还是田园城市,以成都为例,大家讲到公园城市,首先提到的就是生态,生态分为几个尺度,第一点是大的区域尺度:“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古代人的整个城市尺度就是这样构建的;第二点是城市建成区的尺度:”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城市区域它本来就是公园城市;第三点是居住区的尺度”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当时的成都人,就是生活在这么一个生产、生活、生态高度统一而且具备一定开放性的城市。


所以一方面要归纳总结,另外可能还需要从过去中国的城市发展,成都过去的城市脉络以及生活理念等进行推导,这样子的公园城市可能才能够具有往后发展的个例,另外还有很多国外的先进案例,比如波特兰,日本,新加坡等,例如要有足够多的绿地、拦绿空间要足够大。


首先要有量,并且量要进行配置(核心的生态区,生态廊道,各级生态绿化分布)这么做的目的是要让我们整个绿地系统包括生态系统和我们的生活生产逐步贴近、相互咬合。我们的所有生态绿地,一定要有城市的功能性,不仅是观赏,也更不是拿来做生态阻隔,人要高度参与其中。它一定要有活动方面的生产生活,是需要起化学反应的。最后,未来公园城市的发展,根据总书记提到的”生命共同体”,公园城市最后的落脚点是在城市而非在乡村,当然乡村也有公园城市的表达方式,但是在城市里的生命共同体才是我们追求的和谐状态。


高静女士


公园城市的建设既是历史选择,也是我们的基因,总书记提出来要在新的发展理念下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成都代表中国要在城市建设,营城的作为上来讲,希望给世界提供一种选择或者可能性,所以我理解无论是田园城市、花园城市、绿色都市以及生态城市等,它都承载着人们的共同愿望,希望能带给人们美好的生活。我希望国际国内无论是在哪里,都有这样的共同愿望,今年是“世界建筑节·中国“在成都举办的首届,成都也是连续12年获得了最具幸福感城市,所以在这里我们探讨绿色城市、公园城市和宜居城市,我们共同愿望便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国际特邀专家嘉宾介绍


Paul Hyett


从伦敦Docklands新建项目到哈萨克斯坦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划研究,从利物浦足球俱乐部的新体育场到老贝利的修复,Paul Hyett一直致力于体育建筑和城市更新设计。在建筑设计、医疗保健、项目管理和可持续设计等领域拥有广泛的写作和教学经验,同时他还是建筑领域的司法专家。曾担任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主席、建筑协会副主席和碳信托研究计划(Carbon Trusts Research)主席。他还曾是NHS设计评论委员会成员和模范学校指导委员会(Exemplar Schools Steering Group)成员。


Eloy Mazon


Eloy带领4global长期为政府提供公共建设项目的开发和规划咨询服务,这不仅关乎建筑本身,更是建筑周围公共空间的融合和互相作用。这对于“公园城市”战略来说是基本也是至关重要的元素。Eloy一直致力于研究和开发绿色公共空间、体育设施此类建筑如何在城市中发挥其作用,促进公民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其对于政府项目从融资、开发,到运营、维护的全生命周期有着丰富的经验,能从政府、业主的角度输入国际化的见解。




国内特邀专家嘉宾介绍


程锐先生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景观设计院院长、公园城市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院副院长,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生态及风景园林分会常务理事。

高静女士 

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院副总建筑师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四川省古建园林主任委员、四川省土建学会理事会理事、四川省海绵城市技术管理委员会专家、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院风景园林总工、教授级高工、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古建园林专委会主任委员;四川省建设科技协会海绵城市科技分会常务理事。

邹裕波先生 

清华大学风景园林硕士、南昌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委员、英国BALI会员、阿普贝思(UP+S)联合创始人/首席设计师;主要主持河道景观规划设计,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道路景观设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和市政开发项目,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等领域有丰富的经验。

唐堃先生

广州山水比德设计股份有限公司,事业合伙人,大湾区设计院副院长。


代表作品:贵阳中铁云湾(携手大师:日本坂茂)、秦岭北麓环山风景绿岛规划设计、山东日照海滨森林公园、云南白药大理养生创意园(2019年度亚太空间设计大奖景观金奖、2019年金盘奖全国总评选年度最佳酒店、第三届REARD地产星设计大奖文旅星景观银奖、2019年度羊盟新佳作WORKS 景观奖)

吕 锐 Ray Lu  

论坛主持:英国建筑联盟学院(AA)全球访问学院协理主任、四川大学全国干部培训基地客座教授、成都创意设计周/金熊猫奖策展人/评委。


往期推荐



尊重场地条件,恢复城市景观共生关系 | 香山湖公园(西段)



融合建筑空间多样性吸引文化新力量 | 沈阳红梅文创园



佛在世俗中的一处“居所” | 极乐场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WAFC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