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资讯丨刘晋晋《图像与符号:艺术史和视觉文化中的符号学与反符号学》

央美人文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 2022-07-05

  图像与符号:艺术史和视觉文化中的符号学与反符号学  



20世纪哲学中出现了语言学转向。其结果是在艺术史和视觉文化理论中,符号学成为了重要的方法论。但是形象或图画是否是一种符号这一问题还未被充分解决。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图画转向和图像转向的提出,语言学转向和符号学转向被抵制,形象研究中的反符号学研究成为了理论研究的焦点。在这种思潮之下,形象不是被看做一种特殊的符号,而是重新获得了自己的独立和自治的身份。本文意在澄清符号和形象之间的关系,并期望这种澄清能有助于解答“什么是一个形象?”这个基本的艺术理论和形象研究问题。


本文的第一章论述了符号学理论中的形象问题;第二章细读并分析了潘诺夫斯基和贡布里希的不自觉的符号学艺术史,并认为贡布里希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形象的符号学家;第三章分析了夏皮罗、马林、圣-马丁等自觉的符号学艺术史家的相关著述。第四章分析了当代最有影响力的符号学艺术家诺曼·布列逊的理论发展以及前辈理论家对他的影响;当代最重要的视觉符号学和文化批评学者米克·巴尔的《阅读“伦勃朗”》及其后结构主义符号学理论;以及二人在艺术史界激起的争论。第五章分析和对比了米切尔、波姆等人的图画转向和图像转向,以及埃尔金斯的反符号学研究。


通过调查符号学艺术史和反符号学研究双方的学术史,本文提出符号在形象中的存在依赖于观者主观的授予。人可以把形象看做符号,也可以拒绝符号学视角,把形象看做自身的在场和呈现。由此本文对艺术理论、文学理论和哲学中的一些流行的观点进行了重新评估和批评。


本丛书由艺术史家、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李军教授主编,遴选国内艺术史学界青年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丛书提倡直面材料与原作本身的个案研究和图像细读;鼓励与中西学术传统展开对话,辟前人未辟之境,成自己一家之言。

 

明日是明天的太阳;但明天太阳之所以升起,是因为今天它已经在地平线上准备好了升起。

 

“明日”,意味着艺术史作为一门学科,即将迎来它的辉煌时代;更意味着青年学者们思想的锋芒,必将迎来属于他们的辉煌。


明日·艺术史文库

图像与符号:艺术史和视觉文化中的符号学与反符号学

刘晋晋 著

湖南美术出版社 \ 2021.10

ISBN 9787535693020 \ ¥88.00


刘晋晋,男,汉族,1984年生于北京。2003年9月至2014年7月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2014年8月留校任教,现为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讲授艺术概论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视觉文化理论和西方艺术史。



  目 录  


绪论

第一节 题解

第二节 术语说明

第三节 选题意义

第四节 研究范围

第五节 方法论


第一章 符号学中的形象

第一节 符号学中的各种相关研究

第二节 图像符号与视觉形象的不对应关系

第三节 符号学对形象的直接讨论

1. 索绪尔、皮尔斯和莫里斯

2. 罗兰·巴特

3. 埃科

第四节 符号学理论中内在的形象

第五节 小结


第二章 早期符号学艺术史

第一节 潘诺夫斯基与象征

1. 作为象征内容的艺术意志

2. 艺术的阐释、图像学及符号学

3. 潘诺夫斯基与形象

第二节 贡布里希的形象语言学

1. 另一种知识谱系

2. 图像学与形象的语言学

3. 再现的语言学

4. 表现的语义学

5. 象征作为不同的意指方式

6. 形象与符号之差异

7. 形象作为生命与非符号


第三章 自觉的符号学艺术史

第一节 夏皮罗的框架

1. 差异的语法

2. 画中题名

3. 绘画的非模仿元素

第二节 《诗画》与法国艺术符号学研究

1. 穆卡罗夫斯基与艺术符号学

2. 克里斯特娃与颜色

3. 路易斯·马林与再现之再现

第三节 圣- 马丁与《视觉语言的符号学》


第四章 新艺术史

第一节 布列逊的研究

1. 《语词与图像》:形式主义的双重化妆

2. 《视觉与绘画》:影响的焦虑

3. 从视觉性到视觉文化研究

第二节 米克·巴尔的“伦勃朗”

1. 理论概述

2. 回应社会问题

3. 图像志,现实主义与不协的细节

4. 米克·巴尔与视觉符号学

第三节 《符号学与艺术史》及其争议

1. 艺术史的符号学转向

2. 争论

第四节 米克·巴尔与布列逊的近期视觉符号学研究

1. 布列逊的《前言》

2. 米克·巴尔的近期研究和影响


第五章 反符号学理论

第一节 米切尔的后符号学

1. 语词与形象

2. 图画转向

3. 元图画

4. 生物图画

5. 形象- 图画关系

第二节 埃尔金斯的反符号学

1. 反符号学与图画的标记

2. 埃尔金斯与米克·巴尔的争论

3. 细读的不可能性

4. 形象领域的三分法

第三节 波姆的图象科学

1. 图象的回归

2. 图像转向与图画转向

3. 图像差异

4. 在场与图象的生命

第四节 贝尔廷的图象科学及其他


结论


参考书目

附录

附录:1. 译名对照表

附录:2. 图片目录

附录:3. 图表出处



左右滑动查看书影图片




相关推荐


刘晋晋 | 重构元图画:术语史与辨析

刘晋晋 | 党徽的形状:一种跨文化的形象研究

刘晋晋 | 贡布里希的符号学


欢迎关注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