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6月22日 下午 2:40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社会

数学天才姜萍横空出世,很多人却见不得别人好

仝麟阁 麟阁经略 2024-06-20 15:33 奥地利
成为仝麟阁的资深读者点击上方「麟阁经略」→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其他平台读者请关注公众号“麟阁经略”

对待人才的态度决定一个民族的上限


PS:因为我现在的重心都放在了视频号和直播上,公号更新频率越来越低了,如果喜欢我的内容可以关注一波我的视频号,每周五我都会在直播间和您聊聊天下大事,以及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最近朋友圈被一位中专生刷屏了。

6月13日,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公布决赛名单,其中一位17岁的中专女生引发全网关注,她就是来自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的姜萍。她的预赛成绩是93分,全球排名12,是阿里数赛举办以来首位打进决赛的中专在读生。

和她同时入围的801名选手平均年龄22岁,主要来自北大、清华、麻省理工、剑桥等知名高校。年仅17岁、出身不知名中专的姜萍在参赛者名单中格外显眼。


据新闻报道,姜萍从小学开始展露数学天赋,但是她严重偏科,考不上当地重点中学。在权衡利弊之下,父母尊重了她的兴趣,没有逼她复读,而是进入了一家不知名的中专。在没有学业压力的环境下,她可以放松身心钻研喜欢的数学题目。

看到她的经历,我第一反应是震惊。这个小女孩能获得如此成绩,离不开自己的勇气和家人的宽容。我看到很多人在网上讨论这次数学竞赛的含金量、攻击姜萍是炒作。

说实在的,请把证据拿出来。已经有非常多的科普博主对争议点给出了见解,而且从常识角度考虑,完全没有必要炒作一个数学天才,凡是动机都要讲利益,这不符合商业模式。

我更关心的是:一个小地方的中专生能在高手如云的名校数学专业人士中脱颖而出,没钱没资源没有好老师,全靠自学成才,这真的是奇迹!

这也侧面反应出两方面问题一是我们的人才选拔制度,二是我们的教育制度。

在姜萍一战成名后,目前暂没有一所高校的数学系破格向她抛出橄榄枝。此前有报道称,由于专业限制,姜萍的未来被定型在职教高考范围内,只能就读江苏省内三所高校。

这就是我们的人才选拔机制极其不合理的地方,为什么一个在某项领域明显有过人天赋的小孩,必须要门门功课都好,才能进入重点高中?进入中专,为什么就决定了一个人的学历“天花板”,让一个数学天才只能学服装设计?

这样的数学天才,很有可能就能为我们国家解决一个外国卡脖子的技术难题,帮我们在芯片、人工智能等领域做出贡献。然而可笑的是,就算这样的人才摆在我们面前,我们似乎还是要将其错过。

突然想起陈丹青的叹息,当年他在清华美院教书,看到那些天赋异禀的青年画家,因为英语不好没法入学,愤然辞职。质问清华招生办,一个画家为什么必须得会英语?姜萍也一样,一个数学家为什么必须在语文、历史、政治这些课上考高分?

另外,如果不是阿里巴巴举办的数学竞赛、如果不是媒体目光的聚焦,已经17岁的姜萍充其量就是个数学成绩比较好的中专生,未来努努力兴许能上个成人本科。为什么中国的人才遴选机制如此僵化、单一,只能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第二个值得吐槽的,是姜萍在自学数学时使用的教材,居然是国外教材。当被问及为何使用国外教材时,大家都明白咋回事,随便问身边的数学博士、教授朋友,都在吐槽中国的数学教育落后于世界。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直接使用国外教材,而不是闭门造车?

姜萍的经历有太多值得我们的教育体制、人才选拔体制反思的地方。说出问题不是自我贬低,而恰恰是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能够在更高的舞台上发光发热,为了这个目标,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下面给大家推荐我最近做的一个付费栏目,因为内容管制越来越严格,我开始把更多精力放在私域内容上,和大家聊些不太方便在公号讲的事情。我和智合作,一起制作了一份《趋势研判》,涉及中国、美国、全球的经济、政治类信息和分析,为您的资产管理保驾护航,每周都会发布一期,大家可以按年订阅。

下面给大家试读一下,就知道里面的信息密度:

之前我发布了很多期付费文章,把我了解的到一些有价值,但不便公开讲的内容做成了付费栏目,购买的朋友很多。未来这类文章我会尽量做成趋势研判,放在我们的新产品中。加上写趋势研判的不止是我,而是一整个团队,所以内容更丰富,性价比更高。

关于作者

仝麟阁,前财经记者,发表文章累计超过300万字。千万级报道作者,网易年度影响力创作者。研究领域为政治、历史、经济和社会问题,在多家咨询和教育机构任兼职讲师,现居奥地利。                    
                    
(我的小号,欢迎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选择留言身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