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TypeSlips #07 字体 DIN 与工业标准

Richor 3type 2019-12-09

本专栏每月首周更新 欢迎关注

还在忙?轻点音频直接收听↓




从德国的公路上飞驰而下,一块块路牌引导着你进入一个又一个岔路口。蓝天白云的映衬之下,每一块路牌都清晰可辨,每一块路牌都使用了同一种字体—— DIN 。

不止是路牌,车牌上使用的也是 DIN;不止是在德国,在欧洲各国的公共告示牌上也都有 DIN 的踪迹。除了公共交通领域,在平面设计中 DIN 的表现也不俗:在即将举办的 2020 年日本东京奥运会会标设计也使用了 DIN 字体,与具有严谨几何美感的市松纹图案相得益彰。


DIN 1451 设计原稿


DIN 缘何如此受设计师和大众的喜爱?


历史悠久的 DIN 有诸多版本,此处以早期的 DIN 1451 为例,可以看到首先 DIN 的设计理念是“在网格中绘制”,每一个字母都严格对齐纵横网格,字母的宽度也各有规定;DIN 的字形偏瘦长,x 字高偏高,这使得它易于辨认;字形十分简洁,每一个字母都能用一两笔便绘制而成,没有任何多余的修饰,这让它有了几分几何美感。没有 Futura 过分的张扬个性,却足够吸睛;不如 Frutiger 的曲线优美,却力在效率。在被“极简”、“几何”等词汇充斥的现代审美体系中,DIN 理所应当拔得头筹,受到大众的青睐。




你或许没有想到,DIN 其实不仅是一款字体,它的全称是 Deutsches Institut für Normung,德国标准协会,同时也指代德国标准体系。在 DIN 字体的背后,是德国严谨的工业体系,和它所寄托的普鲁士人严谨与高效的民族精神。DIN 字体的历史,就是德国标准体系变迁的一个缩影。



故事要从 DIN 1451 开始讲起。1931年,德国标准协会发布了 DIN 1451 字体,并规定其作为交通标志和路牌,以及技术文档和绘图的主要字体。DIN 1451 包含多种造型的字体,以适用于多种场合。那还是手绘字体的时代,为了使 DIN 快速普及,规定所有的绘制都基于网格系统。无需任何技巧,只要使用直尺和圆规,没有手绘基础的人也能画出 DIN 1451 来。


用 DIN Engschrift 拼写出的 bauhaus(上)

和 Joost Schmidt 设计的 bauhaus 标志(下)的对比


在 1920 和 1930 年代,因为包豪斯的缘故,此种几何造型的字体一度非常流行,这也为 DIN 的传播推波助澜了一把。虽然没有直接继承包豪斯精神,但“把简单的解决办法标准化”,是 DIN 标准和包豪斯的共同理念。


荷兰设计师 Albert-Jan Pool 


Albert-Jan Pool 为 FF DIN 设计的字体样张


正是因为 DIN 的标准化设计理念,它始终没有被时代淘汰,除了公共和技术领域之外,越来越多的平面设计师使用 DIN 来创作。为了更好地适用于平面设计和数字环境,1995 年,荷兰设计师 Albert-Jan Pool 基于 DIN 的旧版本重新设计了一套 FF DIN 字体。继承了 DIN 的标准化精神,Pool 仔细规定了每个直线夹角、曲线半径,并把字母分割为部件来设计,在保持原有 DIN 风味的同时,优化了 DIN 1451 过于机械的曲线。






另一个版本是由 Monotype 的字体设计师小林章领衔的设计团队重新设计的 DIN Next。与 DIN 1451 相比,小林章在圆角上下足了功夫:DIN 1451 的拐角均为尖角,但 DIN Next 将其全部倒圆。这并非是一种革新,而是一种回归。因为实际上许多使用 DIN 1451 的标志都是用刨槽机(router)刨切成的,它们的圆刀头切的都是圆角。


从起初的 DIN 1451 到后来的 FF DIN 和 DIN Next,字体设计师都在按照自己的标准执着地执行设计。无关乎时代,在要求均衡统一的字体世界里,“标准”便显得尤其重要。



《平面设计中的网格系统》书影

基于网格系统的设计对于当今的设计师来说并不陌生。在《平面设计中的网格系统》一书中,作者约瑟夫·米勒–布罗克曼 (Josef Müller-Brockmann)认为,设计师的作品应该是易懂的、客观的、功能性的和具有数字逻辑美感的。这样,设计师的创作才能对主流文化产生价值,并成为主流文化的一部分。DIN 的流行证明了严谨尺规的必要性,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是否应该一味地遵循“标准”?

苹果 logo 参考线


iOS 的 Human Interface Guidelines(HIG)


放眼望去,随着工业文明的精进,源于工业的“标准”也在各个行业蔓延开来。以设计为例,设计工具日益精细化、数字化,设计师也愈发讲究数字、逻辑。logo 设计讲求“参考线”,设计师都偏爱被圆形精确切割的标准化制图;UI 设计更是讲求标准,UI design guidelines 层出不穷。遵循“标准”固然可以提升效率和统一性,但是否又会让设计变得无趣?当一切都可以被标准化,便意味着设计的结果是可以穷尽的,那么设计师是否可以被机器取代?时至今日,似乎尚未到讨论这些问题的时刻,各个行业仍然在受益于标准化的好处,但对于“标准”的设置和使用,我们需要思考的或许还有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