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字体设计的两端——人文与机械

刘汉旭 3type 2019-04-14

编者按:今年暑期的 TypeSchool「从指尖到数位」中文字体设计课上,方正字库的刘汉旭老师通过理论课的讲解和自己作品的分享,让学员们充分感受到了专业字体设计师深厚的功力和丰富的经验。其实,刘老师也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字体重设计」,分享一些和字体设计相关的小文、图片,以及字体设计方面的书籍读后感等。


本文为刘汉旭老师发表于公众号上的最新一篇随笔短文。3type 特此分享,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字体的人文与机械这一概念,我在几年前才有,在字体朋友圈也很少听朋友聊到,自己当时又说不明白,说出来生怕大家笑话,渐渐地想的清晰一些,这才敢说。终于腾出时间整理一下,和大家分享共同探讨。不知道有两类:1、「不知道不知道」,2、「知道不知道」(我是第一类)。不管你是哪一类,都希望这篇小文对你有所帮助,或让自己的思维更清晰,界定更清楚,目标更明确,设计字体有标准,可以清晰的指导工作。看到后能有所帮助是再好不过的事了。


我们从书法开始,关于书法的评价听到最多的是「有劲」二字,想必大家也有此感受,其实有很多词汇描述书法,如「遒劲、遒媚、苍劲、苍茫、空灵、疏朗、飘逸、古气、古雅、紧张感、霸气」等等。作为字体工作者,自然将它们和字体联系到了一起。如果用图形感受的概念看字体设计,会有一种什么结果呢?下面通过中国历代书法作品慢慢品聊。


人文与机械,其实是字体设计的两端,或者是字体感受的名字、代号而已。用现在的眼光看,其特质最早可以追溯到文字的诞生时,如在器物上的描绘,龟甲、兽骨上面刀刻的文字,那种手工感,带着人的气息,甚至能感到当时那个人的呼吸。我想,就是人文的体现,虽然隔着工具跨过千年。


甲骨文


直到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在兵器上面的鸟虫篆书,加杂着回叠,极具匠心,这些字和前期的甲骨文、金文比较,被固定、被规范的外形无疑显得机械许多。汉字外形方整的基因就此奠定基础。


春秋宋公栾青铜戈


那么和秦代的泰山刻石相比,泰山刻石就显得温暖一些,有人文气质,从婉转而均匀的笔画里面能感受到屏气,那么长的线条,必须一口气写完,不然会衔接不上。也许只有写过小篆的人能感受到吧!泰山刻石是官方的审美保留下的,如果和接近生活市井秦简对比,秦简节奏快了,生命的因子多了,而泰山刻石中的字形又有机械的感觉了。


左:泰山刻石,右:秦简


刻在石头上的汉碑隶书和秦代小篆在一起,讲究对称结构的秦篆无疑很严肃,像一个长者的冷面孔,又拉的老长。站在汉碑隶书面前,汉碑隶书就像活泼的孩童,天真烂漫,其蚕头雁尾确真很具有手感。


鲜于璜碑


汉碑隶书再和汉简比照,汉简那叫一个活跃,或者说写字时是激情四射的,刻在石头上的隶书又显得规范、郑重,甚至呆板,进而变得机械。


问题来了:秦简和汉简呢?


就目前能看到的资料,汉简更加活跃,而秦简写的相对工稳机械一些。也可能是文字还没被固定下来,还未完全成熟(属古字范畴)。汉简上面的文字是经过长期书写进化成熟之后的,进入了快车道,一切都约定俗成了,速度自然不会减下来。活跃也就和人的距离拉近了,所以我认为,人文的就和活的、动的、鲜的、有生命的、热的、近的、圆的、软的等等有关,机械的就和稳定的、规矩的、冷的、远的、方的、硬的、生的等等有关,很多,想到多少是多少。不同意此观点的朋友可以点击返回键退出。以下都是基于此观点表述的。


秦简


汉简


前代的字和后代的字相比,前代会倾向于机械(古板),后代的字会倾向于人文(灵活)或者更具有生命力,直到楷书的发展、进化、完成达到高峰的唐朝。楷书和隶书放在一起,隶书的横平竖直,撇捺对称很稳定,粗细对比不大,而楷书在书写上更加符合人的右手习惯,开始出现「法」,如永字八法,欧阳询结字 36 法,还有后人在此基础上增加的九十二法等等不一而足,无非说明楷书规矩多,目的就是给稳定的结构搞个花样,让字活起来,有生命气象,「骨、肉、血、脉、筋」就是这么来的。这么一来隶书一下就显得呆板机械,甚至显得老态龙钟,楷书就是一个蹦蹦跳跳的小伙子,活跃度极高。


鲜于璜碑


圭峰禅师碑


生有代谢,物有盛衰,是谁把小伙子给搞的没精神了呢?


答曰:「行、草书。」


张旭李青莲序


行、草书革命性的改变了字体结构,出现了连带、省略。又革命性的使「动感」达到最高点,成了活的象征,人文的象征。所以,能写行草书可以让文人更加潇洒自在。便捷的行草书把结构稳固楷书对比成了呆板、机械的书体。


由于历史、文化、经济的共同作用,在唐代出现一种新的行业苗头——雕版印刷,具体有相关史料佐证不再赘述。人们为了思想的最大范围、最高速度的传播,雕板印刷是首选的新兴技术,由于刀刻的特点,对字体势必造成影响,刀的速度使字体的边缘一分为二的清晰,相当于现代的电脑矢量化(碑刻也属此列),整洁的边缘和刀刻留下的棱角让字体有一种新的面孔。这种雕板刀刻字体,与楷书比较,雕板字体明显带着生硬、进而使字的面目呆板了,有造作之感(其实就是做出来的)。


好,这时你会发现,雕板一出,对比之下,楷书又活回来了,为什么呢?答案不言自明。


唐代雕版


宋代雕版


明代雕版


雕板一直雕到明朝,视觉上更加完整的方块汉字有了清爽的感觉,因为竖变得垂直了,横接近水平了,视觉干扰因素少了。是不是明代的雕版字体和前几代的雕板字体相比,明代的更板了,不管你怎么认为,事实就是如此。


同样重要的是后来外国传教士的介入,为了让有限的空间容得下更多内容,字尽量的小,使书籍资料便于携带,生猛的对汉字进行了再设计——横水平、竖垂直,这样即便小字也能清晰。现在较为规范的宋体字都是在此基础上设计而很少改变,甚至改变不了。那么就出现了一个宋体字具有严肃无表情、板滞不灵活的感觉,达到了机械的又一个高峰。



宋体字


清代雕版


如果回过头看雕板字体,个个神完气足,笔笔精神饱满,行行亲近肌肤,张张回味无穷,又一次人文劲儿爆棚。宋体美术字给人的感觉就显得一个字「寡」。重要的原因也许是人的经验以及心理作用,直线给人感觉「冷」,曲线「暖」。


但是,在设计上,你完全可以对它们进行杂揉,把干净利落的快感和现在看来稍微温暖的楷书嫁接,比如可以这样:


刘汉旭字体设计作品      《金木水火土》之《木》


后来在19世纪的英国出现了无衬线字体(原因自己查),日本西化,大量学习西方,其中包括字体,中国出现黑体也就正常了。


那黑体也是直线、弧线组成,和宋体对比,黑体感觉更冷,因其笔画等粗,视觉元素纯净,字内对比弱,干扰因素少,信息传递速度自然也就强。黑体还有无欲无求的表象,冷到极点。简洁的正形、负形使其表达力、诉求力达到最强,事实上也证明如此。


分析到了这里,又有一些问题接连的冒了出来,不同风格的楷体、宋体、黑体比较,这些又是如何来判断呢?


以宋体为例:起笔位置的设计决定字体给人的感受。





字体的人文与机械是对比出来的,人的经验却起主导作用。相信楷体、黑体大家也能以此得出哪些是具有人文色彩的,哪些又是偏向机械或者几何风格的。当然你也可以让它们结合起来,使古典的作品中透露出现代气息,几何风格的又有人文气质等等想想都是很好的作品。



本文为《字体重设计》第三篇《字体设计的两端——人文与机械》,转载时排版有改动。原系列下篇内容将为《日文假名祖根由来》,欢迎长按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字体重设计」。



首期 TypeSchool weekends 周末西文字体班火热招生中!现在报名,更可享受早鸟优惠!点击下方图片了解更多。





—过往内容—


𝑯𝒂𝒑𝒑𝒚 𝕄𝕠𝕠𝕟 𝕱𝖊𝖘𝖙𝖎𝖛𝖆𝖑!教你打造酷炫无比的朋友圈祝福

被咔嚓的 Typegeist 及其他

这届 iPhone X,最大的看点其实在这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