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791-1913大事件 | 1907年美国银行危机

智堡Wisburg 智堡Wisburg 2022-06-21

原文标题:The Panic of 1907
作者:Jon R. Moen & Ellis W. Tallman;
翻译:刘昊轩
编辑:钟政昊

本篇为《美联储简史系列 | 前传:1791-1913》的拓展文章,记录了这段时期的历史大事件。

1907年银行危机(也被称为大恐慌)是20世纪首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它所造成的经济浩劫即使放眼如今也实属罕见,严重程度仅次于1929-33年之间发生的经济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这场金融危机至今仍深深影响着世界——它推动了货币改革,并间接导致了美联储的诞生。由于危机主要起源于非纽约清算所(纽清所)会员的信托公司,大恐慌扭转了纽清所的传统银行家对央行的成见,建立央行逐渐成为金融界的共识。

不同于之前的银行危机,1907年大恐慌的起源于信托公司,而不是传统的州特许银行。信托公司也是各州特许的金融中介机构,同银行一样接受社会存款。然而,信托公司并不是支付系统中的核心,相较银行有着很低的支票结算量。因此,它们也不需要持有过多的准备金——相较于银行25%的法定准备金率,它们的准备金一般只占存款的5%左右。但是,由于信托公司的存款账户和银行同样支持兑现,它们也一样很容易遭受挤兑。

虽然在支付系统中占比不大,但信托对于整个金融系统却是庞大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信托公司为纽约证券市场(包括交易所的经纪商)提供了大量贷款,这些贷款不要求提供抵押品,但必须在工作日结束前还清。经纪商们利用这些贷款代客或者以自营目的购买证券,并向银行抵押买来的证券以获得隔夜拆借(call loan),最后再用这些钱还清信托公司提供的初始贷款。由于国家明令禁止州特许经营银行直接投放无抵押贷款,或者为账上拮据的经纪商提供支票担保,因此信托公司作为提供初始贷款的一方就成了这一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步。信托公司提供的这些额外流动性,支持了纽交所交易的正常运行。然而,当信托公司遭遇挤兑,无法提供这部分初始流动性时,整个金融系统就陷入了随时可能崩塌的危险。

1907年发生的这场大恐慌,与2008年的金融危机有诸多相像。两者都始于纽约,影响也都传导到了世界各地。如果我们仔细厘清事件脉络,还将看到很多其他惊人的相似之处。




1

 1907年危机过程




事情起源于1907年10月16号,两个股票投机商奥古斯都·海因策(F. Augustus Heinze)和查尔斯·w·莫尔斯(Charles W. Morse)由于操作联合铜业股价失利,损失巨大。在这场操盘风波败露后,社会公众开始担心他们的损失是否会波及自己的存款安全,与这些人有联系的银行纷纷遭遇挤兑。

4天后,纽清所发布公开告示称,经审查,与海因策有关的银行,如美国商业国家银行(Mercantile National Bank),仍有偿付能力。这一举动大大安抚了储户情绪。同时,清算所还迫使包括海因策和莫尔斯在内的这些银行管理层离职,然后向这些银行提供贷款支持,这也是成为清算所会员的好处之一。

虽然纽清所的这些举动成功消弭了银行体系内部的挤兑,但恐慌已经传播到了信托公司之间。10月18号,有新闻称,尼克博克信托公司(Knickerbocker Trust)的主席查尔斯·T·巴尼(Charles T. Barney)是莫尔斯的同伙。消息一经传出,社会哗然,储户纷纷想要转出存放在尼克博克的存款。美国国家商业银行(National Bank of Commerce)向尼克博克提供了短期信贷,以帮助其应对突如其来的挤兑。

10月21号,国家商业银行代表尼克博克向纽清所申请了紧急贷款的请求。然而,该项请求却被纽清所以“不为成员银行外金融机构提供服务”的理由断然拒绝。显然,尼克博克和大多数信托公司一样,都未加入纽清所的清算系统。申请被拒之后,尼克博克又向摩根大通提出了援助请求。摩根聘请时任银行家信托公司(Banker 's Trust)副总裁、后来的首任纽约美联储主席本杰明•斯特朗(Benjamin Strong)去检查尼克博克的账目,确认其财务状况。在有限的时间内,斯特朗没能给出明确答复,摩根也因此拒绝了对尼克博克的援助。

同日,尼克博克的董事会以巴尼与莫尔斯的私人关系为由将其解雇。随后,国家商业银行宣布不再担任尼克博克的清算代理。一连串负面新闻更加深了储户的紧张情绪,对尼克博克的挤兑大大加剧。第二天,在储户提取了近800万美元后,该公司暂停了运营。

尼克博克信托的停业引发了纽约市的全面金融危机。挤兑在各信托公司之间蔓延,其中美国信托公司(Trust Company of America)损失最为严重。在危机面前,摩根改变了主意,迅速提供援助。纽清所也同样伸以援手。然而,对美国信托公司的挤兑仍持续了两个多星期才停止。

危机的一个重要信号是隔夜拆借利率(纽约证券交易所提供的以股票为抵押的隔夜贷款利率)的急剧上升(下图)。在10月22日尼克博克停业当天,年化利率从9.5%跃升至70%,两天后又升至100%。即使在如此之高的利率下,也一贷难求。纽约证交所之所以能继续营业,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摩根传奇的救市行动。他动用私人关系,直接从大型金融和工业机构中募集了大量资金,并把资金送达纽约证交所,支持仍在交易并需要信贷的经纪商。

图1:隔夜拆借利率每日高点

10月26日,经过不同寻常的5日延误,纽清所委员会召开会议,并成立了贷款投放特别小组。这些贷款是美联储贴现窗口的前身,为金融系统提供了暂时的流动性支撑。同日,纽清所成员银行一致暂停了存款的兑现业务,斩断了存款与现金之间1:1的票面汇率(par exchange rate)。这一举动导致现金溢价出现和大量从国外进口的黄金流入。这些黄金进口似乎在纽约金融市场的复苏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

 历史并不会重复它本身




历史并不会重复它本身,但是韵脚却非常工整。

1907年和2008年发生的两场危机有着惊人的相似。2007-09年的金融海啸缘起于未接入美联储的投资银行。而1907年的储户挤兑也集中在纽清所系统(当时的最后贷款人)之外的信托公司之中。这两次金融危机都始于作为支付中心的大型银行之外,但最终都导致了对支付系统不可或缺的货币市场、银行体系的浩劫。两场危机也都对缓解危机的现有机制提出了挑战。

1907年的信托公司就像是2008年的影子银行。在08年的危机中,短期借贷行为主要源自于一些影子银行(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共同基金)对投资银行的融资支持。作为回购协议的主要债权人,对冲基金和货币市场共同基金为投行在资产支持证券(ABS)市场内交易提供了重要的流动性。这就像1907年的信托公司,通过无抵押贷款(透支)的方式支持经纪商参与股票市场。最终,由于储户挤兑,影子银行和信托公司不得不在短期信贷市场上收回资金。

图2:讽刺1907年银行危机的漫画

2008年拯救贝尔斯登(Bear Stearns)的行动———在遭遇挤兑后获美联储贷款,最终被摩根大通收购———就像是1907年10月纽清所援救国家商业银行的翻版。2008年9月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的破产和1907年10月尼克博克信托(Knickerbocker Trust)的停业也有着神奇的对应——它们都标志着两个时代最严重的金融危机的开始。

然而,虽然两家机构都没能进入最后贷款人的体系,但他们却走向了不同的命运。雷曼兄弟最终倒闭,但尼克博克信托通过暂时的停业阻止储户进一步获得存款,保住了一线生机。1908年3月,在被重新注资240万美元后,尼克博克信托重新开放。相比之下,雷曼兄弟的残余资产早已被世界各地公司瓜分殆尽。据统计,雷曼的储户需要近6年的时间才能收到偿付,而雷曼债权人的损失至今还未得到全部的补偿。




3

 系统性危机




“恐慌相关”的挤兑标志着一场“系统性危机”的发生,即大规模从中介机构撤出存款。在恐慌中,公众希望持有更多流动资产,例如纸币现金,而减少流动性更差的资产,如银行存款。由这种想法而导致的对金融中介的“信贷紧缩”表明,1907年的银行危机已经从一场针对海因策/莫尔斯相关银行的简单挤兑演化成了一场“系统性”的银行危机。

学界对金融危机的讨论始于前美联储主席伯南克(Ben Bernanke)1983年在斯坦福任教期间发表的一篇开创性的论文。该论文详细研究了信贷危机与实体经济的联系。自论文发表以来,有关金融危机的研究层出不穷,争议极大。但我们或许可以从1907年银行危机与2008年金融危机的对比中获得一些启示。

首先,两次危机告诉我们,隔夜拆借市场的波动,可能会成为一场席卷整个金融网络的灾难导火索。其次,最新研究表明,金融中介的财务困难很可能传导到它们的客户公司,导致非银部门盈利能力下降。我们在1907年的危机后续也看到了严重的实体经济下滑——1908年的工业产值下跌了17%,真实GNP也下降了12%,严重程度仅次于大萧条。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大萧条或者最近的大衰退,美国经济很快从1907年的危机中恢复。危机结束后的一年左右,实体经济就有了强劲的复苏趋势。

1907年大恐慌发生在100多年前的美国。那时,美联储还没有问世,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这些保障金融系统平稳运行的机构也肆待建立,重要的市场参与者也还未受政府监管。当时,《国家银行法》(National Banking act)提供了指导银行体系,监管银行日常行为的纲领。然而,在危机期间,这些法案作为一纸空文,几乎没有在防挤兑方面起任何作用。反而是私营的纽约清算所,敲定了成员银行的行为规则和标准,并为解决危机提供了可行的政策框架,而这一角色最终被现代的监管机构取代。这段特殊的历史,使得1914年前的美国金融史成为了金融危机研究者的乐土。而关于这段时间的研究,或许也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预防,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启示。



END

想要获取海量知识干货?

想要了解最新鲜、最硬核的宏观研究?

现智堡日历小程序已上线,长按扫码即可进入小程序





更多阅读





本文由智堡编译,原文为公开版权,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智堡的立场和观点,译文仅供教育及学术交流目的使用。



智堡周年庆活动火热进行中!点击【阅读原文】 本次活动新老客户均可参加,老用户续费更可获得智堡专属U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