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资治通鉴:转弯太快,容易闪着腰!

谋略那些事 谋略那些事 2022-12-29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
每天为你深度解读《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第四十六卷 汉纪三十八
汉章帝建初元年(丙子,公元76年)

【原文】

初,益州西部都尉广汉郑纯,为政清洁,化行夷貊,君长感慕,皆奉珍内附;明帝为之置永昌郡,以纯为太守。纯在官十年而卒。后人不能抚循夷人,九月,哀牢王类牢杀守令反,攻博南。
【译文】
先前,益州西部都尉、广汉人郑纯为政清廉,教化夷人貊人。夷人貊人首领对他十分敬慕,全都献上珍宝,归附汉朝。明帝在当地设立了永昌郡,任命郑纯为太守。郑纯在任十年去世。后任太守不能安抚夷人,到本年九月,哀牢王类牢杀死郡县长官反叛,进攻博南。


【解析】

汉武帝西面征伐,西南方向的少数民族逐渐纳入汉朝势力范围。
但因气候、地理、文化等因素,这些地方也并没有正式成为汉朝的郡。
直到上面的材料发生,夷人貊人归附东汉,彻底让其成为东汉的郡县。
就其意义来说是跨时代的,但就其本质,为什么要归附?
套用上面的话:
初,益州西部都尉广汉郑纯,为政清洁,化行夷貊,君长感慕,皆奉珍内附;
就因为益州西部都尉郑纯这个人不错,然后就归化了?
多少听着有点一厢情愿的味道。
类似这种国与国、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大事,绝对不是说靠个人情感就能决定的,利益才是永恒不变的核心。
夷人貊人过得好好地为啥要归附汉朝?
原因无非是归附汉朝有好处,比如军事保护、物质工艺、先进文化、贸易等等。
总体来说,因为有好处才会选择归附。
就好比说,穷的要死的海地,你问他们想不想举国加入灯塔国,我敢说99.99%以上的人都会举双手赞成,因为福利好呀?
所以,益州西部都尉郑纯对这些夷人貊人的政策就是极其宽容的物质和文化输出,最终促成了夷人貊人内附。
统治或者说占领一个地方,其实分为很多个层级。
最低等的就是武力占领、吞并,然后占领一方面就要面对被占领地区的反抗。
而最高等占领不光是武力占领,更是文化的渗透、行政制度的控制以及意识上的彻底认同,这样才能同化成为一部分。
所以看夷人貊人的内附更多是其上层部落首领在感受到好处之后,个人心向汉朝后的决策,并不能代表大多数夷人貊人的真实想法。
因此这种归附其实并没有实质上让东汉朝廷享受到利益,甚至来说还要承担一定负担,真实极有可能会造成夷人貊人与汉人之间的矛盾。
当然,有郑纯在还能压得主,尤其是郑纯个人会对夷人貊人有一定倾向,利用东汉方面的资源优势来对夷人貊人进行反哺,让夷人貊人对于留在东汉朝廷框架内听王化还能接受。
但他的继任者就未必了。
夷人貊人那个地方,穷乡僻壤山沟沟,啥玩意都没有,到这里当太守,好听叫土皇帝、封疆大吏,说难听和流放没啥区别,还不如中原地区一个县令。
郑纯死后,他的继任者是否有郑纯的心思沉下来做事,大概率是没有的,却会尽可能想办法调走。
因此,继任者上位之后,势必会在原有郑纯所做之事上进行改弦更张,争取做出亮点。
结果问题就出来了。
后人不能抚循夷人,九月,哀牢王类牢杀守令反,攻博南。
一方面,继任者并不能安抚夷人貊人,这就恰恰证明,之前郑纯对夷人貊人就是存在倒贴,以此来缓解矛盾。
再一方面,郑纯能够相安无事的镇守夷人貊人地区,且还让其内附汉朝,除了好处之外,更大的因素是尊重了夷人貊人的传统习俗,甚至默许了当地部落首领的权力。
而继任者的到来直接打破了这一平衡。
正所谓凡是必有因,存在必有理,虽然未必合理。
继任者没有调查了解清楚当地的情况,以及为什么郑纯会如此做,然后就搞他的一套,自然会出事情。

【闲扯】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这话是至理名言,尤其是对于手握权力的领导们而言,没有调查就下命令,绝对是大忌。
当然,这段材料能扯的东西有很多,也不单单是调查与决策的关系。
做事情,有先后,最忌讳就是上来就蛮干,哪怕是经验老道者也是如此。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含义是每个个体、组织他既有共性,也有特殊性,而其所发生的一切,也是有其深厚的历史积累导致的。
新人或外人看来,的确是有诸多不合理的现象,但也是他的独特视角,可对于身处其中的人来说,有可能就是合理的。
当然,不是说改变就是错,更不是默许原来的举措就应该持续下去,而是任何改变必然是循序渐进过程。
就好比说开车转弯,你总得先减速吧,然后再打方向盘,你要开100多直接猛打方向盘,你这就不叫转向,叫作死。
开车是如此,做事也是如此,管企业更是如此,船再小掉头也有个过程,总想立马就搞成,必定要出乱子。

——END——





发送关键字【 1 】:长文《如何成为领导心腹》

发送关键字【 2 】:长文《关于钱与财富的思考》

发送关键字【 3 】:咨询、聊天

发送关键字【 通鉴 】:过往解读内容合集电子版

想第一时间读到我的文章

长按下方关注我

点个赞,让我看到你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