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非金融专业学生求学工作指南

点击上方蓝色“Tsinghua资管人”,关注后标星置顶,不错过每日最新热点。


关于高校工作、就业选择等问题,做个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同学们一点点。


说下本人的情况:本科985材料专业,专业前几,没拿过国奖,有科研经历,有N作论文一篇(对找导师貌似用途不大)。


保送至某C9高校,找导师也是机缘巧合,进行硕博连读,5年正常毕业。博士期间的论文数量和质量,只能算组里中等。


毕业后进行博士后研究,攒了一些文章,目前在某家高校任副教授。


下面从四个方面,跟各位同学们进行探讨。


1. 高校科研教授岗应聘问题


由于疫情问题,导致大量国外博士和博士后回国,而国内职位数量有限,因此应聘条件水涨船高。


同时不同高校层次、所在城市、有无编制、考核条件等,应聘的时候千差万别,所以很难有个统一标准。


简而言之就是,文章越多,关系越硬,所找到的待遇越好。


举个例子,在18-19年,华科化学材料招聘编制内副教授的门槛条件是,总数8篇左右的一作论文,其中2-3篇行业顶尖期刊(不是什么1区论文,有的1区论文很水。


对于化学材料而言,主要包括小NC、JACS、Angew、AM等,其中JACS可以对标物理的PRL,如果有Nature大子刊以及正刊等另说)。


这些顶尖期刊什么概念呢,基本上发表一篇可以获得C9高校的博士学位了(不完全统计),可以想象一下发行业顶尖期刊的难度。


但是对今年而言,这个条件基本上只能去一些211高校(不要拿一些偏远地区或者末流985来杠我)。


我强调过了,每个学校的招聘千差万别,举这个例子只是说明高校科研岗位应聘条件已经很高很高了。



2. 高校科研岗位工资及福利问题


首先最厉害的是拿到人才帽子的,包括院士、杰青、长江、大小千人、优青等等,这些人都在金字塔顶端,因此不在讨论范围。


目前国内很多教授、副教授岗位分为编制内和聘期制(也是所谓的合同工、临时工)。


一般情况下,前面没有前缀的,都是有编制的。有前缀的,例如特任(特聘、助理)教授、特任研究员、特任副研究员等等,每个高校不同,但大多数都不是编制内的,还需要考核,考核轻重也不同。


例如,前几年从国外引进的人才,很多高校给特任教授,转成正式教授的考核都很容易。但有的学校,考核则非常非常难,需要拿人才帽子。普遍而言,聘期制的工资以及绩效等,不会比正式岗位的低,基本上持平。唯一差别的可能是在福利房上。


年收入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可忽略不计的过节费基本还凑合。隐性福利,包括有事几个月不来学校、比较长的寒暑假、工作时间弹性、孩子可以上附属幼儿园小学、日常电脑等电子产品报销、出差开会可以顺便公费旅游等等吧,暂时想到这么多。


3. 高校科研岗、支撑岗位及行政岗讨论


科研岗位主要为讲师、副教授、教授等;支撑岗位包括辅导员、实验员、测试中心测试员等;行政岗包括财务、各个部门的服务人员等等。


总体来说,科研岗基本要求是博士学位,晋升通道最为明朗,靠个人实力上升最容易(相对而言),同时收入跟职称挂钩。


而支撑岗和行政岗,基本上都是打工的,很难有上升通道,薪资一般,优点是工作氛围较好、多数部门较为清闲。


清闲这个都是辩证的来看,基本上意味着工资很难涨,个人觉得适合女生,男生的话很难有职业认同感。


其中有些岗位像测试员、实验员可能需要博士学位,其他的基本上硕士学历足够。


4. 求学的选择:本科/研究生/博士


本人一直强调,硕士一直是性价比最高的学历,这是我始终的观点。首先我讲一点,博士毕业进高校科研岗已经很难很难了。


我之前说过,我本人是非常乐观和阳光开朗的,不存在任何的负面情绪。只是身边太多太多的例子,来劝说大家不要轻易走这条路。


我深知走这条路的不易,努力、能力、运气,缺一不可,因为有些论文和成绩不是靠自身的努力就能完成的。


其次,大部分的工作岗位,硕士学历已经足够,读博士会冒着毕不了业和心里抑郁等风险。读博士只给自己多了一条去高校做科研岗位的途径,所付出的时间成本和代价太大了。


从读博士,到拿到教授,我认为九死一生,不为过,所以还是劝大家三思。


不过如果你抱着很大的恒心和毅力去读博士,说明你的决心已定,也具备了一些读博的特质,也不需要听我劝说。


但是如果你本科硕士期间,都坐不了冷板凳,都没法安心坐在电脑前面看一天论文,写个毕业论文痛苦的要死,那就劝你千万千万不要入坑。


本硕博职业选择:如果你现在是本科,一切都有机会,抓住一切机会做好职业规划。


选择自己喜欢、有前途有前景的行业,不要被自己的专业所限制。这个话很空,但是这句话很有用。


实习机会也好、上网查攻略也好,好好了解一下职业的天花板和收入,不要天天没事刷剧和打游戏。


我本科同学转行了很多,有去做码农的、金融的、老师的、公务员的、自己当老板的。



相反,从事本化学行业的很少很少,因为这个化学方向就业容易,但是工作环境不好且高薪很难,职业发展不好。同时兼顾性价比,包括工资和工作强度,每个人的选择不同。


我见过毕业几年再换行业的,不要觉得我有试错的成本,早选择早计划。同时在我看来,哪个行业的离职率越低,说明性价比越高,这个可以自己体会。


我见过我很多同学从化工或电池等公司,辞职去考公务员和老师的,但是很难见到相反方向的换工作。


选好职业后,建议你考个跟职业相关方向的研究生。跨专业考研确实很难,这个毋容置疑,自己掂量好。


我有同学从普通985学校的物理专业,考到北大的金融专业研究生,现在风光无限。


如果没把握跨专业考研,至少考个研究生也不错。所以不管你怎样,除非你极其厌倦高校的生活,我都建议考研究生。


对于目的明确,读研就是为了找工作的敲门砖,只为混个硕士学位,我特别建议选择导师的时候,一定要慎之又慎,不要被导师的头衔所迷惑,跟你没关系。


只有一条,能不能按时硕士毕业,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是,通过各种途径联系到该组的师兄师姐们,不要看广告要看疗效。


如果你目前已经是硕士在读,且已经入了一个很坑的组。不要想着临时换导师,这是大忌,很难。体现你情商智商的时候到了,该干活干活,该装孙子装孙子,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毕业。


但是别抑郁,给自己一个忍受度,大不了不要硕士学位了,又能怎样。同样,硕士的2-3年再给自己职业做个规划,自己想清楚。


如果你目前已经是博士在读,上面的话同样适合你。也不要想着读了博士,一定得做科研得进高校,还是得自己想清楚。


我见过身边,博士毕业,随大流又干了几年博士后,发现科研不适合自己,然后去考公务员、进公司的。


5. 跟导师相处、论文选题篇


跟任何导师相处,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然后跟导师换位思考,很多事情的答案都会有了。


同时,按照导师的默认习惯来跟导师相处。举个很小的例子,导师习惯邮件沟通问题,那你就不要用微信找他,不要打破导师的习惯。这些从师兄师姐那边都能够知道,别自己擅作主张。


同时,答应导师的事情,一定尽自己最大努力完成,即使完不成,也最好把哪里出了问题跟导师沟通。关于选题,首先一条按照导师的想法来,因为你是花导师的钱。如果导师的课题行不通,请证明给他看,并指出可以走的其他途径。


根据我多年经验,往往导师提出的课题都可能行不通,但是跟这个课题相关或者引申的课题,往往可以成功。


打个比方,导师说这个地方有金矿,你要听话去挖,发现没有,然后自主地在周围地方多尝试,往往能挖到了金矿。导师的具体思路不一定对,但导师的科研嗅觉一般都比较敏锐。

入群共享,团结互助,关注公号,申请入群

由于微信更改了推送规则,读完请点一下在看点赞,这样每次新文章推送就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您的订阅列表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