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问20答】专访合众汽车副总裁兼设计中心总经理常冰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CMF(色彩、材料、工艺)





近日合众汽车在北京设立设计中心,并发布了一款轰动业内的新能源车U,我们有幸亲临现场,并专访了汽车设计界的老朋友合众汽车副总裁兼设计中心总经理常冰先生。

 

 

目前军团成立了汽车CMF(色彩、材料、工艺)行业微信交流群,长城汽车、奇瑞汽车、普利特、吉利汽车、北汽、众泰汽车、长安汽车、潍柴汽车、金龙客车、宇通客车、长城汽车、小牛电动、江淮汽车、平伟汽车、比亚迪汽车、观致汽车、汉能控股、上汽大众等均已加入,长按如下二维码或加群主微信13410766528,备注“汽车CMF”,加入技术交流群,与行业专家一起交流!


Q1:您之前是在传统造车企业,现在是在新创造车企业,您在这两个类型的企业做设计师最大的不同是什么?还有一个问题,您觉得现在中国汽车设计与世界的水平是在什么样的级别?比方说还有差距还是已经齐平或者已经超越了?您是怎么看在电动化、网络化这么快发展的,中国汽车的设计在什么样的水平?

 

常冰:第一个问题,传统燃油车企业和电动车设计差别挺明显的,我自己在传统燃油车企业做设计十五六年,时间比较久,感触很深。传统大型国企和新创体量比较小的企业差别比较大,传统大企业的开发规模是非常庞大繁杂的,他们的开发是把技术难度、设计风险,通过体系能力来分解的。但对于新创企业来说规模比较小,另外品牌没有太多的历史包袱,大家对我们品牌认知是全新的,不会有既定的先入为主的认知,这给我们提供一种可能,我们可以更多的听从设计专业技术,把传统企业大体系规模缩小,集中在小团队内来做这个事情。这是我们设计师比较看重的一点,因为从庞大的体系改变成相对小的团队,意味着你的设计可以更多的听从你比较偏艺术方面的一些诉求,而不是说偏重于不同专业非常理性需求的综合,这是设计师比较看重的一个点。

 


第二个问题是水平,我的感触是中国设计师整体的水平跟国外设计师可以同台竞技,我们有些作品要比他们有些作品更好,但整体而言还有细微差距,但这个差距并不是说设计师本身,而是说我们整个开发体系对于设计的理解和支持的程度,跟他们比还有那么一点差距。

 

Q2:我是问关于内饰的,我看在今天的介绍中,新车有三块大屏,跟主流纯电动车还是不一样的设计,主流是屏幕越来越少的趋势,我们用了三块大屏,相比大屏哪个成本更高一点?

 

常冰:从用户使用车的场景来看,屏幕并不是无限制地越大越好,我们认为尺寸达到一个合理的程度就可以了。另外一点,为什么我们采用多屏组合?因为不同屏幕可以满足用户更多需求。人在使用车辆过程中对图像类信息的需求是分类的,比如一类是车速、里程等跟驾驶安全紧密相关的信息,另外一个类别是跟舒适性相关的信息,比如空调、娱乐等,这些不同信息混在一起,会对用户真正读取信息造成不便,我们想把不同类型信息放在不同屏幕展示,这样使用起来的感觉更好。因为不是所有人都喜欢接受这么多图像信息,比如用分屏显示。如果需要更多信息时,这些屏幕也都可以为你服务,但你需要比较单一信息的时候可以获得非常安静的环境,给用户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

 

总结一下,多屏幕组合思路可以在用户使用时候有更多选项和自主权,这是我们的一个考虑。不光是屏幕,包括里程其他方面的需求,大家对需求越来越理性,当屏幕刚出现的时候大家希望最大最多的屏幕,但过段时间发现你需要的并不是那么多,最大号屏幕只有看电影的时候才需要,一般情况下用不了。大家对需求的理解和认识慢慢回到更理性的状态,这对我们开发是有利的。

 


Q3:成本呢?

 

常冰:屏幕跟屏幕之间有差异,显示精度、抗光线干扰性能都是不一样的,很难直接比较。就大家看到市面上产品来说这两种思路都有,而且做的非常好,传统车企做的多屏组合,新车企用的单块大屏比较多,应该说各有利弊。

 

Q4: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车的时候设计跟性能比重是怎样的?尤其跟传统汽车相比,比重有什么样的差异?还有关于品牌发展的,去年合众汽车发布了阿基米德计划,未来三年将聚焦大众消费市场,今年U的发布,是不是因为这个战略发生了改变?因为我觉得这个车定位应该是高端一点的。还有说的是2020年合众新能源目标冲击造车新势力前三名,如果实现了,另外两位您觉得是谁?

 

常冰:第一个问题,我们每一款车型开发的时候,都会做详尽的客户研究和市场调查,然后得出结论。但从设计者角度讲,这种明确结论并不一定代表用户需求,因为大家本身对造型审美的需求是一个感性需求,很难用数字量化。


应当说性能对于任何造车企业来说都是必须要过关的门槛,必须达到行业主流标准,才能称之为汽车,不同汽车之间共性的东西,只有符合要求有了这些性能才是一个车。但感性方面的需求是形成汽车和汽车之间差异的部分,称之为差异性,这个差异性的创作和接受都是难以量化的。应该说所有调查得出的结果也许是确定的,但当你做的作品足够打动人心的时候所有数字化的东西都可以放下。


我们分析起来好像很多事情可以拿一个比较准确的标准去判断,但实际真正人们判断一款车的,决定自己要不要买这个车这个过程很感性,设计师的工作就是满足这个感性的需求,要创造一个让用户兴奋起来,能够引起用户共鸣的设计,这是我们的一个本职工作,我们相信形成差异的感性的东西是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


第二个问题,目前我们推出U跟之前发布阿基米德计划完全符合。



Q5:这个车的定价在20万以下?

 

常冰:跟我们之前规划完全相符,没有变化。


第三个问题,我真的答不上来,我们可以参考其他行业历史发展过程,最终结果跟当初大家猜测的判断真的没有直接关联,很难讲。

 


Q6: 目标没有变化?

 

常冰:没有变化。我们更看重新创企业能够加入中国汽车发展的大集体中,将来有的企业走的高,有的走的低,这是历史规律,但我们作为群体能为新能源汽车整个汽车品类的丰富做出贡献,是我们觉得很自豪的一件事。

 

Q7:关于未来产品定位方面的问题。刚才介绍中也看到,我们在上海车展未来有一个轿跑类车型,其他新能源公司都是SUV来与大家见面的,是不是意味着我们汽车会是更年轻更运动的细分市场,来面向更高端的客户群体?

 

常冰:我们现在产品定位一直是瞄准具有年轻心态的人群,打造不同产品的定位,是在中国做汽车企业比较有优势的一个点。我们中国用户市场足够宽广,大家对不同车型的需求量都很大,不像成熟的市场不同人群对车的需求非常稳定,变化很小。但在中国,大家需求的种类非常多,用户更愿意接受全新的事物,全新的车型,这对汽车企业来说是好事。企业可以更自由的做市场定位,而且每个人群数量都足够大。只要我们认为这个车型是用户需要的,是能够符合我们企业品牌文化定位的,我们都会去尝试一下。

 

第一款选择的SUV也是这样一个考虑。目前人们对传统SUV市场上的产品有点有点审美疲劳,我们希望能有所不同,我们取了SUV长处,突破性非常好,驾车使用感受很好,在使用上融入了运动感、速度感。不过,在U这款车型上还是偏SUV味道多一点,上海车展展出其他车型会偏向其他车型多一点,能够形成比较丰富的产品阵营。



Q8:这款U我感觉是非常漂亮,无论是科技感还是外观的审美,我们觉得都是非常符合年轻的心态,未来在一系列产品当中也会有今天这样一个格局、设计感为主导延伸下去吗?

 

常冰:这是我们做Eureka01之初考虑的事情,对于新创品牌来说逐步树立我们家族化设计的特征,把品牌DNA确定下来是设计业务的基础工作。从第一款车设计的时候考虑了这个事情,但只有一款车的时候很难说出家族化的特征,我们一直等到今天U发布以后,通过两款车的比较,大家可以看到共性的东西,的确我们家族化特征设计在U车型上得到了比较完整的解释,在上海车展上第二款概念车型(内部代号EPX)上也会同样延续家族化设计,在上海车展我们会把家族化设计特征作为重点内容给大家做详细介绍,三款车从第一个概念车Eureka01到量产车U到第二款概念车加在一起可以把家族化特征说的比较完整。

 

刚才这个问题我想到另外一个角度来回答,在Eureka01上,我们已经把家族化特征设计完了,为什么没有对外做详细公布。设计是一个交互的过程,我们希望得到反馈,根据反馈调整我们的设计,所以在量产车U上看到家族化特征有些变化,但两款车略显单薄,我们希望通过U车型对外表达,在第三款车上有更丰富的挑战,通过三款车完成比较完整的交互过程,把家族化特征逐渐稳定下来了。


家族化特征从设计角度来说一开始定义清楚,但这种定义是单方向的,我们希望听到别人的反馈,我们希望能跟用户一块来完成制定家族化特征的这样一个过程,所以我们有意等一段时间,通过两三款车型逐步把家族化稳定下来,一方面我们认可,用户也是认可的,这样作为家族化产品延续下来,通过交互实现这样一个过程。

 

我们以前开玩笑,把家族化特征这个事情比喻成一个新人加入一个集体时候,你介绍你自己我是谁,这个时候大家并没有太关注你说的你是谁是什么,重要是相处一段时间以后让大家觉得你是谁,是什么样子,这样才有一个相互融合的过程。

 


Q9:关于设计趋势的问题,北京燃油车型和新能源车型看上去差别不大,所有新能源车型满身蓝色条纹,您认为新能源车设计上让它更像燃油车还是一眼能认出不是燃油车,哪个方向更好?

 

常冰:这两个方向争论一直都在,但很难说是对谁错,应该说根据品牌实际情况做选择,不管江淮还是北京新能源对于他们自己的品牌或者技术资源来说是最合适的选择。从用户角度讲我们听到两种声音,有人希望全世界知道我买的是电动车,有的人不希望别人知道,他希望享受电动车的便利,这两种需求都有。我不认为这是一个二选一的过程,其实这些年来做设计我自己有比较深的感受。对于设计师来说,环境越来越好,很大程度上因为需求越来越多元化,从来没有某一种设计趋势能够占据绝对主流。每一种趋势都可以做的很成功,不管从艺术创造还是销量比较实际的角度讲都可以做的很成功,是多元化的。

 

Q10:现在在这个行业当中有不少竞争者,在设计上您觉得这款车的竞争力是什么?

 

常冰:这是很专业的问题,第一一定要跟别人不一样,虽然大家都是新创企业,大家都希望求新,第一个要求一定要跟别人不一样,第二个要求这种不一样是美的,是有设计、有专业的考虑的。因为简单的不同谁都可以做到,但跟别人不一样又有足够美感冲击感吸引力这是设计师要解决的难点的问题。从这方面来说,我们对这款全新的U很有信心。

 

整个设计这个业务追求的就是两点,一是要有自己的个性,二是要美。如果单独说其中一个要求都不是太难,但组合在一起,就不是很容易,这是为什么它能成为专门的职业的原因。



Q11:在做这款车设计的时候,您觉得它的难点在哪里?

 

常冰:难点就是各种平衡,因为从设计概念车的时候相对来说难度相对小一点,但做量产的时候很大的难点在于如何平衡理性的需求和感性需求之间的矛盾,如何平衡时间和效率的矛盾,如何平衡成本和用户需求之间的矛盾,这种平衡工作是我们真正做量产开发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做的事情。

 

大家采访过很多汽车设计师,讲的比较多的是光鲜亮丽的那一面,艺术创造创意,但大多数我们的时间是花费在把创意转换在产品过程中,这个过程中很多工作是挺枯燥痛苦的,但只有把这个工作做好了才能把它变成产品跑在马路上,让用户认可它。否则,这只是一个概念产品。



Q12:今天看到的车跟最终量产版还有多大差距?会有修改吗?

 

常冰:在一米之外的距离看不出任何区别,车的凹坑到时候取消掉了,更进一步,车灯纹理有所不同,整个车基本体量尺寸完全一样,没有任何变化。

 

Q13:咱们未来走全球化道路,意大利都灵中心和北京设计中心如何协调合作的?咱们在设计方面有什么独特的举措?未来如何促进整个品牌前进?

 

常冰:首先现在设计部门在上海有一个小团队,在北京也有一个团队,这两个团队目前是根据量产和概念不同的业务有一个大概的划分,但划分并不是很绝对,都灵中心目前还没有建成,那块配合现在还不好讲,应该也是根据平台的不同有一个划分,或者根据概念和量产的区别做划分。

 

第二个问题,从汽车设计这个职业出现以来,工作过程和方法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可能是汽车开发领域里面受新技术影响几乎是最小的一个领域,因为这个过程跟艺术创作的过程是非常相似的,提出创意,把创意细化,细化过程中对创意做验证,验证之后反复优化,所有创新类工作都是这样一个流程。如果说特殊的举措,应该是假的说法,没有特殊之处,老老实实的把开发和验证的过程走完是一个必备的过程,没有特殊的捷径。

 

真正关注点应该放在人上,汽车设计流程这么多年是没有什么变化的,各大企业之间差不多,真正有差异的是人,如果企业文化能够激发设计师创作的激情,你能够有良好的硬件和软环境确保设计师始终保持这种激情,把激情转化为作品,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你设计作品的质量就一定是很高的,一定能够形成个性,一定能够打动人心。目前我们合众品牌比较年轻,但团队成员还是有很多比较好的历史作品,大家现在在一起工作的氛围也非常好,从这款车上大家可以看到。

 

中国有句老话,文如其人,我们推出的作品相当于我们设计师做的文章,大家从作品上能够感受到设计师团队工作特性,如果作品让你感受到激情,这个团队一定是有激情的。

 

第三个问题,从合众汽车创立之初我们要把设计打造成核心竞争力之一,这是我们坚持的一个宗旨,不管快速推出概念车、量产车还是现在建立北京设计中心都是按照这个宗旨来推进的。我们现在的计划是下一步快速形成我们合众品牌独有的家族化设计特征和设计基因,能够让我们整个合众汽车产品系列有一个更好的辨识度,这是我们比较近期的一个目标。



Q14:今天看到这两款车,如果满分一百分,您给打一下分。

 

常冰:这两款车我都很自豪的打一百分,说实话以前在传统企业里工作的时候约束比较多,作为设计师平衡工作比较多,创作过程要考虑很多人的意见和需求,有负责成本、性能、工艺的,大家都是从各自立场希望这个产品做的更好,所以这种平衡工作做的比较多。但在我们合众汽车这个新企业中,做设计自由度变大了很多,设计师本身创意的发挥和实现的过程做的比较顺畅。

 

今天大家看到图或者模型区域是我们真实的创作过程,但只是过程中的一小部分,有更多的部分是没法展示的。因为我们很多时间在跟不同专业开一下吵架的会,因为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诉求,都从自己角度希望把车做的更加完美,但所有追求完美的意见加在一起往往有矛盾有冲突的,设计师很大的工作是要平衡这些冲突,同时还要确保创意是原创的创意,这是我们真正一个难点,这个过程跟大家所能简单看到的艺术创作过程有很大的不同。

 

将来有机会给大家看一下我们做其他车型的一些历史文件,那个会比较有趣,不是大家在大屏幕上看到特别炫的图,那种图只是一小部分,我们画的大部分图是黑白的,画在会议纸甚至纸巾上的,那些图确保了设计从概念变成产品的过程,那些图是海量的,真正做一款车的时候每个设计师有大量的图,画在不同场合,画在不同内容的,那是真正一个创作的过程。

 

Q15:真的希望中国汽车设计走向全世界。

 

常冰:这个问题不用担心,其实在是整个行业往前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在汽车普及化这个事情已经做的很好了。当这个普及化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汽车设计师生长的土壤就已经变的很好了。我小时候喜欢画汽车被人认为不务正业,但现在初中高中生画汽车大家知道这是将来可以成为汽车设计师的,大家对汽车需求变的更加旺盛了,好的设计师会变的越来越多。

 

六七月份大家可以到各大高校看交通工具专业毕业展,本科毕业生的更精彩,中国各大高校,包括武汉广州成都一些地方性院校,他们毕业作品展一点不比国外的学生作品差,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您所希望的事情一定会发生,而且会很快。谢谢!

 

Q16:我刚才把咱们的车发布朋友圈,有人说这个车前照灯像凯迪拉克的。

 

常冰:我觉得他说的疑问有问题,行业对于车型创新的勇气还是不够。大家熟悉的大多数车灯都是水平方向摆的,大多数都是横向摆的,凯迪拉克是竖向摆的灯,如果我们也做竖向摆的话你就会觉得好像跟它相似,但实际上为什么没有人批评你这个横向灯跟那个横向灯也相似,其实因为大家看到新鲜的东西还是太少。

 

从这个话题往前延伸一下,在五六十年代这是汽车设计师公认的黄金年代,那个年代,横的竖的斜的内八字外八字什么摆法都有,那个时代反倒是大家不会轻易说你这个车跟那个车很像。但现在新的汽车的架构不一样了,汽车法规也不一样了,越来越严格,导致汽车的同质化有点严重,这是业界大家公认的一个现象,也就是当你把车灯往大家都熟悉的水平方向布置改成另外一个方向的时候其实要面临很多困难,不同的企业解决这个困难的方式不一样,所以我们去做竖向排布的时候初衷很单纯,我们希望突破横向摆布的传统思维,那么纵向就成为一个比较自然的选择。

 

与谁相似本身并不是什么值得纠结的点。就像今年的跑车都会用圆形尾灯一样,不会说我用了一个圆形尾灯我就会跟别人相似,其实我们U车型的车身曲面和车身表面语言跟凯迪拉克没有任何相似之处。就像刚才我说的汽车设计也一样,有共性东西有差异性的东西,如果车的设计全都是差异性,很可能你做的东西已经不是车了,是另外一个飞行器的东西了,所以有些共性东西是正常的。

 



Q17:我也觉得这个尾灯虽然也是贯穿式现在很火,但整体车还是蛮有自己特点的。

 

常冰:贯穿式尾灯很多人在用,在座年龄都很年轻,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时候满世界都是贯穿式尾灯,潮流又轮回了而已,其实大家现在比的是怎么把贯穿式尾灯做的更精神,我个人有个建议千万不要做的太宽,一旦宽了以后会很胖,就像香肠一样摆在车尾很难看了,怎么样做的更细更精神,这是我们目前短期内追求的一个设计的方向。因为做细了以后会有很多工程的难点,成本的难点,包括细了以后,因为只是一根线的话会被车身的水平线给淹没掉。如何让横向线条跟车身上横向线条有区分,这也是我们认为做的比较好的一点,我们用了短促的竖向线条去调整横线。

 

Q:确实蛮好。

 

常冰:主题是主流的,但是我们形成效果是差异性的。

 

Q18:贯穿性的灯是不是业界第一款?

 

常冰:说实话我不确定,因为我们做设计的时候不会太纠结于这一点。

 

Q19:咱们车有没有什么仪式感的东西?

 

常冰:点状呼吸灯,快充慢充是不一样的,就像车有拟人化的表情欢迎你之类的。我个人理解仪式感是把车作为一个人,作为有生命的一个个体来对待,让它跟你有交互过程。但是简单通过复杂程序形成的仪式很快就会让人对它失去兴趣。

 

Q20:我同事在看到U的设计之后感觉车身下面的曲线挺独特的。

 

常冰:这是我们家族化DNA的一个方面,大家可以注意到我们一字版上有一个正梯形的形面,概念车上有,U上也有,我们发布的全新概念车上也有,跟在梯形之后有下压的棱线,是同一个元素的演绎化应用。这是车身,一字版上有这么一个特征,然后把这个特征变大,它俩是这样一个呼应关系,从小变大,这个特征变成了车门上的形变特征,同一个元素在体量位置强弱上的变化形成我们设计的层次感,如果用太多元素在一起拼合会显得破碎,如果从一个统一主题出来则显得整齐,效果是丰富的,层次是丰富的。


专访结束,常冰对记者提问的所有问题都没有回避,都进行了详细了解答,这是新能源汽车企业对未来前途的一种自信,更是在由国外设计师主导的国内汽车设计圈里的一股清流,随着国内设计师如常冰、邵景峰、张帆等一批实力派出现,我们相信未来国内的道路上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中国设计师设计的汽车出现,我们相信以技术实力派著称的合众起来会给我们带来一个又一个的惊喜。


素材来源 | CardesignPics汽车设计圈


推荐阅读:

全球仅一台,法拉利P80-C车型发布,内外饰设计细节鉴赏

这些将色彩和材料玩到极致的细节,尽显汽车设计的魅力

智能座舱空间最大化设计探索



CMF行业推荐活动:


第二届CMF色彩设计大会暨渐变色创新趋势论坛

2019年5月11日

深圳观澜格兰云天国际酒店

人数规模:350


拟定议题:


序号

议题

拟邀请

1

CMF设计中的色彩创新和研究

CMF设计军团 Samy团长

2

2020春夏色彩趋势解析

WGSN趋势专家 门淑萍

3

Pantone的“活珊瑚橙色”能否成为2019年的国际主打代表色

北京服装学院教授 色彩专家

崔唯

4

色彩管理及流行色的设计灵感

Pantone色彩专家 Jeff

5

色彩在汽车情感化设计中的应用/汽车氛围灯色彩设计及工艺

广汽研究院色彩面料科长

宋贝沙

6

汽车C&T的开发流程和色彩案例分析

Byton色彩材质设计经理

 李紫薇

7

CMF在大家居的创新应用/2019米兰家居展色彩解读

江南大学教授 米兰理工钱晓波博士

8

纹理效果创新 | 微纳纹理工艺介绍及难点解析

苏州印象镭射设计总监 吴明

9

装饰薄膜上的创新应用和汽车、3C案例分享

库尔兹

10

渐变色领域新型材料的选择和应用

崯涛油墨总监 胥彪


报名请联系
报名方式:


豆豆:189 2521 8739(电话同微信)

亮亮:189 2603 5037


或长按如下二维码在线登记报名



会议赞助请联系:

张小姐:189 2603 5037

蒋先生:198 6440 1023


往期色彩大会活动回顾,视频时长1分44秒,请放心观看~~


关于CMF设计军团:CMF行业第一平台,由Samy团长黄明富创办,致力于推动CMF行业发展,专注于CMF探索研究与分享传播。为主机厂提供CMF创意资源支持;为供应商提供精准业务对接;为高校提供CMF教学支持;为设计师提供交流平台,分享对CMF的践行与感知,详询可加军团微信:CMFDESIGN999(请备注姓名、需求)


为探索CMF深度与广度,提升行业水平,军团邀请到:

海尔、美的、格力、西门子、奥克斯、小天鹅、海信、康佳、TCL、松下、奥马、长虹、飞利浦、创维、莱克、科沃斯、苏泊尔、史密斯、美菱、九阳、海派、仁宝、罗技、华硕;Apple、华为、小米、三星、OPPO、联想、中兴、vivo、酷派、魅族、乐视、Motorola、传音、努比亚、奇酷360、一加、美图;微软、intel;宝马、大众、广汽、北汽、上汽、一汽、长安、长城、吉利、海马、江淮、比亚迪、奇瑞、现代、中车、陕汽、东风、潍柴、蔚来、泛亚、小鹏、宝沃、伊狄达、开云、同捷科技;佳普、老板、正大、模德、奥普、樱花、欧普、欧派、顾家、华帝;杜邦、库尔兹、巴斯夫、陶氏、PPG、苏威、阿克苏诺贝尔、3M、艾文德、LG;武汉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湖南大学、吉林大学、江南大学、东华大学、同济大学、中央美院、天津科技、天津工业、广州大学、南京艺术学院、浙江理工、浙江工业、中国地质、南京理工、南京航空航天、北京理工、西南交通、广东工业、华南理工、华南工业、华南农业、安徽农业、哈尔滨理工大学;北京服装学院色彩设计研究中心、中国流行色协会、中国色彩中心、爱色丽&潘通、丽华创新制造、江南大学&卡秀堡辉联合创新实验室、荣格、YANG DESIGN等诸多业界同仁,分别来自家电、3C、汽车、家居、资源方、学术界、第三方平台、设计企业等,共同探索CMF,助力行业发展。

用心研究分享

设计、材料、工艺、趋势、文稿、资讯

CMF设计军团免责说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对于行业的个人看法,作为分享交流。本文引用的图文、数据等其它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公开资料,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仅用于学习之用。任何商业盈利目的均不得使用,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如需转载,请与军团联系。



点击阅读原文,在线购买CMF工具,提升工作效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