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情感故事

一个让我落泪的男孩与男人

叶海燕 叶上雨的原创空间 2023-05-15

当我认识了乔帮主和麦田之后,我特别相信命运的安排。在偌大的景德镇,我们偏偏就走进了这个小窑厂。那是因为,相逢的人,迟早会相逢。命运把我们安排在一起,是要我们互相爱护,互相扶持,共同进步,共同走向坦途。

一个月前,张哥带着我们走进了这个破旧的工厂。虽然破旧,可灰尘堆积的桌面上,有一盆盛开的紫色绣球花。

乔老师五十多岁,发型有点像达摩了。说话和善却不啰嗦。麦田是个九零后青年,干活风风火火。三五天后,我开始认识了这两个人。麦田是一个性格粗犷的小伙子,不斤斤计较。我喜欢他,是因为他言谈中表现出来的,对他人的悲悯之心。他能说出他身边所有人的不易,并且用维护弱者立场的态度来看问题。这样的年轻人,很好相处。

乔老师的经历,让我们所有人都感到难过。勤奋的辣妈,聪颖智慧,一天到晚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时刻都在工作的木子老师,这样形容乔老师。“想当年,景德镇大街上,一匹大马飞奔而来。马上坐着一个翩翩公子,那个人就是我们眼前的乔老师!”

我可以想像得到,那是一件多么浪漫又拉风的事情。毫无疑问,乔帮主,有过闪光耀眼的时期。可是现在,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略显疲惫的半大小老头。大家谈起他,都是先叹一口气。“唉,他就是被儿子拖累了!要不然,他依然风光!”

乔老师有一个自闭的孩子,14岁了。跟那些能够自理的孩子不一样。奥博智力只有三岁左右。他不能分清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还有躁动症状。孩子的妈妈走了。留下乔老师又当爹,又当妈。当年的翩翩公子,在日常照顾中,被折腾得披头散发,根本无法工作。本来是做为媒体人的他,也因为市场的萧条,现在画些瓷器,补贴家用。他需要24小时看护孩子。

我们听说了他的经历后,都在替他出主意。可是,没有经历过的人,总会给别人开方子。当事人的痛苦,岂是旁人可以理解的。

乔老师只有把他的孩子带到我们面前来。奥博长得白净漂亮。我不禁感叹,多好的一个儿子啊!可是他傻傻地笑,咬矿泉水瓶子,在桶里撒尿。大家都不说话了,一瞬间都理解了这个老男人的不容易。

人,情,淡如水!

说过,叹过,谁也没有能为乔老师做过什么。谁的苦,还是谁承受。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包括我也力不从心。

可是,乔老爷从来没有抱怨过。他说,这是他做为父亲的责任。他任然关注社会,骨子里仍然是一个知识分子的本性。

他很理解我。我们虽然不认识,可在景德镇有共同的网友。

我们都是好人,既然好人聚在了一起,就要好好过好日子。我相信我们有能力把自己的日子过好。

所以,我毫不迟疑的就加入了这个小窑厂,希望跟他们长期合作。在景德镇做为亲朋一样相处下去。


前几天,发生了一件事情。乔老师带孩子出去散步。孩子走路从来不看路,一下子跌倒了。仁哥和麦田两个家伙说去看看孩子。说的时候挺真诚,可一忙起来累倒了,又不想动。乔老师给孩子吃了消炎药。说是过几天好了,再去看孩子。

除了照顾奥博,乔老师家的狗这个月突然又下了仔。一共九个,只留下6个。这下可好,这个大男人,不仅要照顾一个儿子,还要照顾八个狗仔。

我觉得很吃力。

儿子他照顾不要紧。可是狗仔,还没满月,他有点照顾不来。我想倡议好心的女朋友,男朋友们来帮一帮乔老师。照顾一下他的小狗仔,买点狗奶给小狗,或者炖点骨头给狗妈妈。(你买骨头我炖)也行。

如果有人想给乔老师的狗狗捐一点玩具啥的,也可以。这是乔老师的微信:


总之,我希望他不是一个独抚爸爸。我希望在他的生命里,有一些喝彩声,有一些关怀的声音,还有一些同道者的声音。

因为他真的很棒!不管是绘画,还是他的思想,还是他做人的原则,他的特立独行。

可他又是孤独的。

想起奥博,我会落泪。因为他应该得到母爱。他应该在母亲的怀里撒娇。想起乔老师,我也想落泪。因为理想的双拳难敌生活的四手。

可我做为人妻,人母,能做的实在不多。操心很多,做的很少。

在那些孤独的灵魂,需要扶持的时候,如果没有能力去扶持,真诚的问候与陪伴,也是可以的。

我其实很想我们一起努力,把生活过好。

一个理想主义者,永远不想成为弱者。

我想等彩虹来的时候,我们一起包一百个饺子放在他家的冰箱里,这样,奥博饿了,他可以直接煮饺子。

也说不定有人愿意帮我们开个直播间,卖我们的作品。这样我们都会很轻松。

看命运的安排吧!

如果有朋友希望结交乔老师和他的狗,可以进群.

乔老师的官方介绍:

茂虎乔生陶瓷第三代传承人乔生,本名陈樵,1960年生。景德镇知名的人文艺术家、国学画家、摄影家、《景德镇陶瓷》杂志特约编辑。多年来不遗余力推广陶瓷文化,拍摄了几万张图片记录下景德镇老城记忆,为现代景德镇人提供了活生生的风土人情画卷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乔生兄弟1988年创办景德镇市乔生图片社,专注于陶瓷文化传播。是《景德镇陶瓷》杂志的专业代理。三十多年以来,服务过几千余名国内外的陶瓷艺术家和陶瓷企业,出版发行《景德镇陶瓷·大家》杂志、《昌南·景德镇》杂志。其编著系列丛书《瓷都风情》,为子孙后代提供不可抹灭的瓷都民俗文化记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