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基辛格访华,1971

印闲生 江宁知府 2022-01-11


1971年7月2日,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以“到南越执行调查任务”为名,开启了亚洲之行。

 

他一路访问了南越、泰国、印度等国,于7月8日中午抵达巴基斯坦。

 

根据公开的行程安排,基辛格下一站的目的地将是巴黎。


谁都想不到,所有这一切都是“障眼法”,基辛格此行的真正目的只有一个——北京。


尼克松与基辛格

 

7月8日,巴基斯坦政府在首都伊斯兰堡为基辛格组织盛大的晚宴。

 

宴会上,基辛格当着一众记者的面伪装肚子痛。

 

深知内情的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遂借机向大家解释说:


“伊斯兰堡天气太热,影响了基辛格博士的健康,建议请基辛格去那蒂亚加利的总统别墅休养几天。”

 

基辛格借机摆脱了记者们的追逐。

 

7月9日凌晨4点30分,对外宣称在巴基斯坦“度假休养”的基辛格乔装打扮,登上了前一天来到伊斯兰堡的中方波音707专机。

 

就这样,基辛格在仅有两名美国特工陪同的情况下“单刀”赴北京。

 

当天中午12时15分,专机抵达北京南苑机场。

 

在机场迎接基辛格的是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叶剑英。

 

尼克松和蒋介石。五十年代尼克松曾访问过台湾

 

这次推动中美交往的访问,是尼克松和基辛格两人在极小范围内拟定的“绝密计划”,代号“波罗行动”。

 

在尼克松看来,此行就像700年前马可·波罗造访东方一样,充满了不可预知的困难和风险。

 

为什么说是“绝密计划”呢?

 

因为这次行动绕过了主管外交工作的美国国务院。

 

简而言之,这是一次连国务卿(外交部长)都不知道的外交计划。

 

基辛格在会谈中向中方透露:

 

“在华盛顿,只有总统和我的高级助理亚历山大·黑格知道我们真正的目的地。”

 

插播一句基辛格的这位高级助理黑格。

 

此人早期受基辛格提携,后来飞黄腾达,曾任驻欧美军总司令(上将)、白宫幕僚长、国务卿等要职。

 

话题再回到基辛格。

 

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这个岗位的角色很关键,一般被视为总统的“内臣”。

 

像前段时间中美在安克雷奇的“2+2”谈判,在美国人的理解中,杨洁篪主任的角色就是“中国国家主席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

 

尼克松一朝基辛格的戏份非常重。

 

不止在外交层面,甚至在“水门事件”后是否该辞职这种关乎命运节操的大事上,尼克松都肯听基辛格的意见。

 

信任程度可见一斑。

 

基辛格在北京

 

尼克松和基辛格二人之所以执行这次“秘密外交”,有着深刻的冷战历史背景。

 

据后来解密的白宫会议记录显示,尼克松在上任的第一天(1969年1月20日)就开始考虑建立与北京的联系渠道。

 

之所以尼克松一上任便决心改善中美关系,前任约翰逊总统的前车之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963年肯尼迪遇刺后,副总统约翰逊接替肯尼迪为总统,后于1964年正式竞选成功。

 

“转正”的那一年不算正式任期,所以在1968年的美国总统选举中约翰逊是有资格再度竞选连任的。

 

但由于其强硬的越战政策,导致国内反对浪潮此起彼伏。

 

当时有一句讽刺性口号——“How many kids did you kill today”,被广泛用来表达对约翰逊越战政策的不满。

 

他也因而赔上政治前途,放弃连任。

 

至尼克松上任时,平均每星期有约300名美军士兵在越南战场阵亡。

 

尼克松初期曾一度抱有“大举增兵、速战速决”的幻想,谁料竹篮打水一场空。

 

之后随着中苏珍宝岛事件的爆发,尼克松坚定了与中国改善关系,从而一举解决越南和苏联两大“顽疾”的决心。

 

其实在珍宝岛事件后苏联企图报复中国时,尼克松和基辛格就已经开始暗中帮助中国了。

 

这段故事我们在《珍宝岛,1969》中有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在有了改善对华关系的决心后,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摆在了尼克松面前——


多年意识形态的隔膜,使得中美两国缺乏一个合理的交往契机和沟通渠道。

 

不用着急,只要有心,机会自然来。

 

1971年3月28日至4月7日,日本名古屋举行了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一次简单的体育赛事在当时中国的大环境下被赋予了很多政治考量,最终一直上到毛泽东批准,中国乒乓球队才得以参赛。

 

赴日比赛前,周恩来亲自召开代表团会议。

 

会上,总理意味深长的对大家说,“要多接触其他国家的代表队”,“我们也可以请他们来比赛”。

 

同时周总理还要求在座的人“动动脑筋”。

 

名古屋世乒赛开赛的第一天,中国队乘巴士从体育馆返回宾馆,一名叫科恩的美国运动员主动上来搭便车。

 

汽车到宾馆的路程大约需15分钟,前10分钟大家都没有什么交流。

 

快下车前,中国运动员庄则栋主动和科恩握手寒暄,并送给他一块中国印有黄山图案的杭州织锦留作纪念。

 

下车时,手持织锦的美国运动员科恩被在场记者抓拍,立即成为爆炸性新闻。

 

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期间,科恩(右)拿着庄则栋(左)赠送的杭州织锦,与庄则栋一起接受记者拍照

 

队员初次接触后,美国乒乓球队副领队哈里森来到中国乒乓球队下榻的酒店,正式向中方询问能否邀请美国队访问北京。

 

4月3日,外交部收到乒乓球国家队报告后提交周恩来。

 

当时中国的外交系统和美国国务院一样,意识形态还比较高涨。

 

所以报告上外交部认为:


“让支持台湾蒋介石政府的美国政府球队访华不合时宜。”

 

周恩来批示同意外交部意见,不过附带了一句话:

 

“请把愿意访华的美国队名单记录下来,以便今后同他们联系。请毛主席阅示!”

 

报告遂被转交到毛泽东处。

 

正巧老人家睡前看到了参考消息上外电对于中美运动员回赠礼品事件的报道,遂立即指示: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次日,美国国务院接到美国驻日大使《关于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的报告》,立即向白宫发电。

 

尼克松在深夜得知了这个消息,复电给美国驻日大使,同意中方的邀请。

 

名古屋世乒赛闭幕后,4月10日,美国乒乓球协会一行十余人在几名美国新闻记者的陪同下经香港抵达北京。

 

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亲自接见了美国乒乓球队,致欢迎词。

 

几个小时后,大洋彼岸的尼克松宣布了一系列对华开禁措施。

 

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接见美国乒乓球代表团

 

“乒乓外交”作为一件民间交流活动,让中美双方都看到了背后对方的诚意。

 

1971年5月下旬,在周恩来的主持下,中央政治局研究了中美会谈方针。

 

会后,周恩来就此向毛泽东写了专门的报告,得到批准。

 

之后我方迅速成立了由周总理、叶剑英元帅和黄华组成的中央外事小组。

 

当时中国外语人才极度匮乏,为了适应接下来的中美交流,周恩来还特批北京外国语学院招收800名新生。

 

在那个年代学习“英语”是一件很敏感的事情,一般情况下是禁止的。

 

经过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的牵线搭桥,中美双方最终拟定了让基辛格在伊斯兰堡“肚子疼”的方案。

 

于是在1971年的7月9日中午,基辛格成功金蝉脱壳来到北京,入住钓鱼台国宾馆。

 

周恩来设宴招待基辛格

 

从抵达北京的7月9日下午到7月11日中午,基辛格同周恩来进行了六次会谈,地点在钓鱼台国宾馆5号楼和人民大会堂福建厅。

 

在与中国的首次会面中,基辛格带着尼克松诚意满满的条件,其中包括:

 

1、承诺美国将逐步减少驻台的军事力量


2、不支持“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不支持台湾独立


3、美国将在联合国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合法席位


4、保证通过谈判解决越南战争

 

这些条件放在冷战的大背景下看,在美国国内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所以尼克松和基辛格决定绕过国会和国务院,先斩后奏。

 

大政方针谈妥后,中美双方商议建立起直达双方最高层的秘密联系渠道——巴黎渠道。

 

中方联系人是驻法大使黄镇,美方联系人是曾任尼克松翻译的驻法武官沃特斯。

 

 

会谈的最后,双方商定中美两国将同时(北京时间7月16日上午10时30分,华盛顿时间7月15日晚上10时30分)发表尼克松将应邀访华的《公告》。

 

《公告》全文是:

 

周恩来总理和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于1971年7月9日至11日在北京进行了会谈。

 

获悉,尼克松总统曾表示希望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1972年5月以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尼克松总统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邀请。


“获悉”两字是周恩来反复斟酌后的用词,避开了谁主动提出的问题。

 

基辛格则在尼克松总统“接受了这一邀请”之前加上了“愉快地”,投桃报李。

 

从7月9日中午抵达北京到7月11日下午离开,基辛格在华停留正好两天。

 

大功告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