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公龙: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主题的形成及其历史演进

王公龙 思想理论教育 2022-04-13
点击标题下「蓝色微信名」可快速关注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主题的形成及其历史演进

王公龙

(上海市委党校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233)


摘   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主题,紧紧围绕这一主题,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革命、建设、改革等一系列伟大实践。经过百年持续探索和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不仅对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而且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规律性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也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共产党因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诞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立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求索,在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发展壮大、自我更新、自我提升,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奋斗主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这一重大论断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主题的高度凝练和科学总结,不仅深刻揭示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清晰地勾勒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逻辑主线,而且也为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间的内在关系,不断深化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规律性认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视角。


一、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应运而生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历史和人民之所以作出这样的选择,最根本的原因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要。在中华民族追求复兴的历史进程进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重大历史关口,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中华民族曾经在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历史上取得过辉煌的成就,走在世界各民族的前列。但鸦片战争爆发后,由于外部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内部封建统治的日渐腐朽,中华民族在世界历史进程中逐渐落伍,一蹶不振,中国人民在无尽的苦难中饱受煎熬。“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2]随着中国近代社会危机的日益加重以及西方“民族”概念的传入,中国开始了以“民族”为中心的社会改造运动,近代中国也经历了从传统的“天下”国家观向现代“主权”国家观、从帝制王朝国家形态向共和民族国家形态的深刻转型,以“中华民族”为标识的民族意识与国家观念被凝练和升华为“中华民族复兴”,中国社会开启了一波又一波对民族自救和民族复兴道路的艰难探索。但无论是来自社会底层的太平天国运动还是来自上层统治者推动的戊戌变法,无论是中国人民自发抗争的义和团运动还是资产阶级推动的辛亥革命,各种救国方案接连登台,但都没能改变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曾这样总结:鸦片战争失败后,先进的中国人千辛万苦地向西方国家寻找改变中国的真理,“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就是这样,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一齐破了产”,“一切别的东西都试过了,都失败了”。[3]一次次的失败让中国人逐渐认识到:来自下层的农民抗争、代表皇权的制度改良以及代表资本家阶级的政治改革终究无法弥合严重的社会分裂,更不可能肃清盘根错节的帝国主义势力影响。究其根源,是因为变革社会的思想和组织无以担负起历史的重任。没有科学的思想引领,中华民族就找不到扭转命运的方向和道路;没有强有力的政治组织担当主心骨,中国社会一盘散沙的局面就不可能得到根本性改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就无从谈起。此时,“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4]

正是在中国人民渴望民族复兴又苦无良策的历史当口,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带来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这一伟大觉醒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5]首先,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性和真理性认识的伟大觉醒。十月革命让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学会了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观察国家的命运,反思自己的问题。所谓无产阶级宇宙观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透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镜,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指导俄国革命的理论具有过去历史上任何理论所不曾有过的先进性,从俄国革命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中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进而产生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历史必然性的深刻认识。其次,是对建立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必要性认识的伟大觉醒。理论是政治的先导,理论觉醒必然带来政治上的自觉。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从俄国革命的成功实践中领悟到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产生了推动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阶级相结合的建党意识。再次,是对把握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历史潮流的伟大觉醒。在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来,十月革命标志着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预示着资本主义一统天下局面的终结和社会主义历史新纪元的开启。1919年3月,共产国际在莫斯科成立。列宁在致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指出,帝国主义战争促进了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革命在全世界已经开始并正加紧进行,在这场战争中找到了一种能使无产阶级实现自己的统治的实际形式,即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苏维埃制度。[6]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新鲜经验以及共产国际关于推动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主张,对于苦苦探索民族复兴出路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而言,无疑是极大的鼓舞。正如李大钊所说:“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7]瞿秋白也感叹道:“中国这样黑暗悲惨的社会里,人人都想在生活的现状开辟一条新道路,听着俄国旧社会崩裂的声浪,真是空谷足音,不由得动心。”[8]在他们看来,中国有可能也有必要把握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机遇,“走俄国人的路”,开辟中国革命的崭新道路。

毫无疑问,中国共产党诞生在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不是偶然的。它既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逻辑产物,也是中华民族追求伟大复兴的必然产物。自从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人民追求民族复兴便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精神状态和精神面貌也为之一新。更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华民族追求伟大复兴便有了凝聚力量的主心骨和领路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也因此翻开了崭新的篇章。


二、中国共产党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题的正式确立


政党是具有鲜明阶级性的政治组织。政党的奋斗主题最集中体现在党的根本宗旨和奋斗目标上。“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9]并把这一思想和主张写在自己的政治纲领和政治宣言上,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前,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统治者压迫的革命斗争虽然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有两个根本性的弱点:一是没有认清革命的对象,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二是没有广泛地发动群众,未能形成有组织的、持久的群众运动。[10]中国共产党要带领中国人民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就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彻底地克服上述弱点,鲜明地亮出自己的政治立场和政治主张,指明中国革命的前进方向,最大限度地把中国人民组织起来。

一个政党的纲领就是它的一面旗帜。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规定:“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11]党的二大发表的宣言指出,在目前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奋斗目标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12]之所以提出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是因为在帝国主义的侵略下,中国被动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历史。由于既有的发展进程已经被打断,中华民族既不可能简单地延续过去的历史逻辑,通过自我变革而走向民族振兴,也不可能在资本主义强国的扶助下成为世界体系中的平等成员,通过争取资本主义国家的支持、走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而实现民族振兴。就当时的社会现实而言,中国的资本家阶级不仅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而且也与帝国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帝国主义势力的操纵下,中国各派军阀展开激烈的争夺,并引发多次大规模的战争。党的二大发表的宣言进一步指出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即中国已经成为“国际资本主义势力所支配的半独立国家”,“在政治方面还是处于军阀官僚的封建制度把持之下”。[13]“中国人民所受的最大痛苦,还不是一般的资本主义剥削,而是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军阀的统治。”[14]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推翻这一反动阶级的统治,彻底改变中国的政治结构和政治秩序,让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获得最基本的政治条件。

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人还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中国的社会变革。而推动社会变革就必须有革命力量的支持。这一革命的力量不可能是资本家阶级,而只能是来自社会底层的、处于苦难中的、对社会现实强烈不满的广大无产阶级。唯有把无产阶级的力量凝聚起来,使之走上革命的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拥有强大的主体力量。为此,一大党纲提出:“本党承认苏维埃管理制度,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并承认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15]1925年,毛泽东在谈到革命目的时指出,革命就是“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16]

此外,实现中国社会变革的重要标志是让无产阶级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建立一个无产阶级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新秩序。这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也是激活中国社会主体力量投身社会变革的必然选择。为此,一大党纲强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17]纲领还明确提出要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并确定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党的二大在全中国人民面前破天荒地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党的二大宣言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任务,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前途。这就是:革命的性质是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革命的动力主要是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也是革命的力量之一;革命的任务和目标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中国的统一;革命的策略是组成各阶段的联合阵线;革命的前途是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18]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问题认识的深化,是对现阶段行动方针和革命任务的准确把握,它为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获得独立和解放,进而迈向伟大复兴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三、中国共产党接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历程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党史就是一部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史。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科学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立足基本国情,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积极探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和实践路径,前赴后继,接续奋斗,不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推向新的高度。

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致力于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实现国家主权独立和人民当家作主,努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最基础的社会条件。毛泽东曾经说过:“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19]中国社会的基本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帝国主义压制之下,中华民族丧失了独立自主地位;在封建主义压制之下,中国人民不能当家作主。要实现民族复兴,其首要前提是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样的历史任务只能通过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来完成。“所谓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20]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成功地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经过28年艰苦卓绝、前赴后继的革命斗争,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打败了外国侵略者,彻底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功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一阶段任务。从此,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被彻底改变,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被彻底改变,旧中国任人宰割、任人欺凌的历史被彻底改写。这一历史性成就的伟大意义在于,“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21]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受压迫、受奴役的中国人民成了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中国“处处显露出一种新的转变、新的趋向,象征着我们民族的前途已显露出新的希望”。[22]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了迈向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阶段,中国共产党人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积极探索建立新的社会制度,努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就寄希望于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进一步认识到,实现民族复兴并非简单地恢复中国封建时代的辉煌,而是要使中华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获得新的发展,即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国家,实现国家现代化。建设这样的国家,其前提是明确国家的社会主义前进方向,建立稳固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一方面,通过确立这样的新制度,巩固前一阶段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成果,在制度上保证新中国的国家主权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为人民提供安全秩序与社会福祉,确保中国人民在伟大复兴道路上“站得更稳”、“走得更远”;另一方面,通过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最大限度激发中国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谋求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为此,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提出“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后,便着手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正式确立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政治制度,即国体为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政体为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结构形式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在单一制国家中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政党制度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3]这一阶段,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历史性地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之久的封建剥削、封建专制制度,让中国的政治秩序实现了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政治的历史性飞跃,极大地调动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新国家、新社会的政治热情,让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获得十分广泛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同时,中国共产党还带领人民战胜了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颠覆破坏和武装挑衅,有力地维护了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提高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国际地位。这些伟大成就的取得“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24]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致力于体制创新,努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体制保证。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如何立足自身的国情,建立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的运行体制和机制,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彰显出来,就成为中国共产党推进民族复兴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中,我们党清醒地认识和判断中国生产力不发达的基本国情,把发展生产力放在优先位置,明确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并在充分汲取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充分借鉴人类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成功地探索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创立,人们的物质欲望被极大地动员起来,追求物质财富的个体能量被极大地激发出来。中国人民勤劳俭朴、牺牲奉献的传统美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策的激发和支持下迸发出极大的创造力。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成功地摆脱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经济总量在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人民的生活从温饱不足、总体小康发展到全面小康。党的十五大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把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2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致力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厚植中国人民的精神支撑,努力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向新的高度。从制度建设看,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结构重塑日渐加快,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新的转化。同时,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与广泛合作对国家传统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带来新的压力和挑战。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需要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运行体制和机制进行系统地升级和完善。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继续聚焦制度建设,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推进一系列深层次的体制和机制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益成熟和定型;通过不断强化依规治党,党内法规体系更加完善。从综合国力提升看,通过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中央带领人民成功地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如期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明确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文化实力、军事实力不断得到提升,日益强大的综合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了坚实基础。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并取得重大成果。中国是全球唯一GDP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GDP首次突破100万亿元,达101.6万亿元,占世界经济比重达到17%左右,稳居世界第二。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20年全球GDP总量为84万亿美元,中国和美国所占比重分别为17%和24.9%。[26]从精神塑造和建设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前无古人的艰辛探索,只有持续地注入强大的精神、价值和信仰的力量,使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在精神上实现了内在的、高度的统一,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精神激励作用,进而汇聚起全体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推动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进入新时代,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建设与精神塑造,从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到概括和凝练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从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到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从加强党的理想信念建设到丰富和拓展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精神力量已经被纳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机制中,正日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毫无疑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27]

历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是一个聚焦于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展开的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和完整事业。尽管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经历了无数的挑战和考验,但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求矢志不渝,充分彰显出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一以贯之的使命担当。经过百年的持续探索,中国共产党不仅对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作出历史性贡献,而且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规律性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信心也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下,中国人民不懈奋斗,使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28]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诞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立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求索,在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发展壮大、自我更新、自我提升,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必将永载中华民族发展史册,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矗立起永不磨灭的历史丰碑。


参考文献:

[1][2][4][9][21][24][25][27][28]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

[3]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70-1471.

[5]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5-01.

[6]徐光春.马克思主义大辞典[Z].武汉:崇文书局,2018:595.

[7]李大钊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28.

[8]瞿秋白文集·文学编,第2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248.

[10][12][13][14][18][23]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42,43,43,44,43,636-637.

[11][15][17]中国共产党历次党章汇编(1921~2012)[Z].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12:49,49,49.

[16]毛泽东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1.

[19][20]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33,647.

[22]张治中.我与共产党[M].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0:187.

[26]李庆四.中国共产党推进民族复兴的百年探索[J].贵州省党校学报,2021(3).


(《思想理论教育》2021年第08期)



思想理论教育长按关注,获取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