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经济 新就业 新发展”中国新就业形态发展研讨会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成功召开

张成刚王雨薇吴静 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 2024-02-03

5月8日下午,“新经济·新就业·新发展”中国新就业形态发展研讨会在首经贸大学博远楼天朗厅成功召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原副部长、中国就业促进会会长张小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副书记徐芳,滴滴出行首席发展官李建华等出席了会议。人社部就业促进司、政策研究司、劳动关系司、社保中心等单位有关负责同志,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劳动人事学院,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国际劳工组织、世界银行等单位专家学者,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部分教师,以及来自阿里研究院、58同城、运满满、猪八戒等平台企业代表共40余人参加会议。本次研讨会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中国就业促进会、滴滴出行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劳动经济学院院长冯喜良、社会保障系教师张成刚主持了研讨会会议。

会议召开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长付志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副书记徐芳在博远楼贵宾厅接待了与会领导和专家。

图1 贵宾厅合影

本次会议以“新经济 新就业 新发展”为主题,聚焦新经济下中国劳动力市场出现的新变化和新问题,围绕新就业形态特点及发展趋势展开研讨。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副书记徐芳与滴滴出行首席发展官李建华分别致辞。徐芳书记在开幕词中提到,新就业形态日益成为我国就业增长的重要拉动力,新就业形态的发展得到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本次研讨会的召开,契合当前和未来就业领域的研究焦点、政策关注重点和社会讨论热点,对推进就业领域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徐芳表示,学校将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进一步加深与政府、校企的交流与合作,切实推动新就业形态相关研究取得实效,为中国新就业形态的快速发展承担智库的使命。

图2 徐芳致开幕词

李建华先生在开幕词中介绍了滴滴出行的成长历史,以及滴滴出行成立以来在出行、就业、提升效率等方面创造的价值。尤其在就业领域,滴滴出行平台灵活的就业机会满足了不同群体差异化的就业需求。以滴滴平台为代表的新就业形态,是中国人对新经济的贡献。李建华强调,希望借助各方面的学术力量,业界力量,国际组织的力量,共同探讨如何解决新就业形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促进新就业形态的发展。

图3 李建华致开幕词

主题发言阶段,曾湘泉教授作了题为《新经济下的中国劳动力市场:挑战、趋势及展望》的主题报告,指出应加大对劳动力供给下降、结构性矛盾、工业革命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研究。在未来趋势上重点关注人工成本上升,产业转移,技术替代劳动、去产能,消除僵尸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重点关注灵活性需求上升、供给侧改革、教育和培训、工作场所法制规律要求。

张丽宾主任围绕“新经济背景下积极就业政策发展”作主题发言,指出新经济是和传统经济存在本质不同的一种经济形势。新经济下的劳动力市场机遇和挑战并存,在增加就业机会、优化就业结构、改善就业形势的同时,对制度、体制、机制、政策也提出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

王德文主任在主题发言《未来的工作:挑战与应对》中提到,科技进步、人口老龄化、城市化和经济全球化等四个全球性重大趋势成为影响未来就业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的主要因素,传统就业岗位的取代和消失、新的就业形态和方式涌现、劳动力市场极化现象、工资和收入不平等问题是未来工作所面临的主要挑战。

张成刚老师围绕《新就业形态:概念、特征与挑战》进行主题发言,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对新就业形态的概念、特征和带来的挑战进行详细阐释。他提到,新就业形态概括了技术革命所导致的就业模式、工作模式的巨大变化,带来了工作环境中人与人、人与组织者之间生产关系的重构。新就业形态的出现,对于适应机器大工业时代的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等政策体系和社会组织模式冲击巨大。中国站在新就业形态发展的最前沿,需要通过创新解决问题。

冯馨副院长介绍了滴滴平台的新就业形态发展情况,认为以滴滴出行为代表的新就业形态兼具灵活性和稳定性;新就业形态呈现出大数据技术驱动的特点;新就业形态突破了现有劳动关系和社会保障的边界;为下岗失业人员,去产能职工、零就业家庭等提供了就业机会与收入来源,起到了就业蓄水池与社会稳定器的作用。

图4 曾湘泉、张丽宾、王德文、冯馨、张成刚等专家发言,冯喜良主持会议

主题讨论阶段,与会领导、专家、企业代表围绕新经济下的新就业形态发展机遇、挑战及建议展开深入交流。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宋鑫、人社部社保中心副主任刘睦平、人社部劳动关系司劳动合同管理处刘燕处长分别从政府就业管理、社会保障制度、劳动关系管理建设等角度分享了对新就业形态的看法及当前面临的政策挑战。

国际劳工组织中国和蒙古局副局长戴晓初局长,从国际层面谈到在技术领域如何塑造新的劳动市场和新的就业形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院邓宝山专家认为应从价值的创造方式来看待新就业形态,要更加着眼于制造业,向高质量就业迈进。各优秀平台型企业代表也积极发言,对新就业形态的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对平台劳动者的劳动就业现状作出详细介绍。

图5 宋鑫、刘睦平、刘燕、纪韶、易定红、高文书、戴晓初、邓宝山等专家发言

张成刚老师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中国就业促进会、和滴滴公司联合组建“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进行了提议,指出“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将为政府、企业、社会形成对未来工作和就业发展提供一些理论和经验的依据,为学界、政府和企业之间专家的沟通交流提供平台。张成刚老师向政府、学界和企业界的领导专家发出邀约,为共同推动“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建设而努力。该提议得到了与会领导、专家的肯定。

图6 张成刚老师提议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原副部长、中国就业促进会会长张小建在总结中强调,本次新就业形态研讨会主题鲜明、重点突出,交流充分、研讨深入,成果丰厚。他指出,新就业形态为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保证充分就业,又要注重从业人员的就业质量。要坚持“高看一眼”,将新就业形态作为新的就业增长点,从顶层设计上给予鼓励和支持;要坚持“放水养鱼”,沿着放开搞活的主线,逐步规范、逐渐引导,探索健康发展模式;要坚持“铸造金身”,积极提升平台和从业者素质,将优质诚信的服务与行业健康发展紧密结合;要推动“创新格局”,寻求创业模式、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责任的有机融合。张小建对“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的提议给予了充分肯定,希望中心能够把握主线、规范运作、多做成果、不出偏差,为中国新就业形态的理论研究、政策研究和实践研究贡献力量。

图7 张小建会长作总结发言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新经济 新就业 新发展”中国新就业形态发展研讨会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成功召开

张成刚王雨薇吴静 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