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魏玛的霍恩街住宅|现代中庭屋的类型化与标准化|包豪斯人

BAU学社| 院外 2022-10-04



院外以纪念日为契机陆续整理包豪斯人的内容:以与包豪斯相关的个人的创作与经历为主要线索,以现代主义运动可容纳的多样性及其深度,考察每个个体对新的共同体信仰的不同预见。这项工作不止于填补某段被忽略的空白,或是重新打捞包豪斯的历史遗珠,更希望能够打破既定的叙述框架。本次推送介绍的是霍恩街住宅的个案,这栋基于年轻的包豪斯教员,画家、雕刻家乔治·穆希构想的建造成果,在当时并没有收到很多正面的回应。从某种程度上说,如果没有得到格罗皮乌斯的大力支持以及包豪斯工坊团队的协作,那么之后这件记在穆希名下的作品很有可能无法实现。所以我们不能把这栋住宅只当作一件个人化的作品,尽管在具体的设计手法与平面处理上它与格罗皮乌斯所倡导的适用性和灵活性的模块化原则仍有不少差别,但这栋样板房仍是一次完全符合他以更为先进的形式发展出建筑的工业化体系的实验,标志了包豪斯之前格罗皮乌斯自己的计划与1926年德绍-特尔滕住宅区之间的纽结点,也是一个符合“艺术与技术新联合”这一理念的杰出案例。BAU学社目前整理出一些公开的基础材料,希望之后能够透过回溯性的历史动态构成,挖掘出新的视角和思考维度,并期待有志于此的同道加入,切磋砥砺。

格罗皮乌斯此前提出但未能达成的那项样板房计划,得以在这栋霍恩街住宅上实现,所以这是一次完全符合他意图的实验。


文|Karin Wilhelm    试译|李思诗    校|PLUS    责编|BAU


Georg MUCHE|1895年5月8日-1939年9月23日


魏玛的霍恩街住宅|现代中庭屋的类型化与标准化|2009

本文2500字以内

1923年魏玛包豪斯大展的开幕式上,瓦尔特·格罗皮乌斯,这位包豪斯的校长,以一件独特的建筑作品令他的国际宾朋们大吃一惊。那是一座小型的独栋住宅,可以供一家人居住的实验样板房。它坐落于近郊的一片微微起伏的山丘之上,俯瞰着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的花园别墅。出乎预期的是,这栋后来以其所在位置命名的霍恩街住宅(Haus Am Horn),简朴克制,并不符合当时大多人公认的具有吸引力的住居理想形象,当然它也不是一座典型的别墅。


当时不仅仅是在魏玛,而且也是在刚诞生不久的共和国早期,伊丽莎白·福斯特-尼采仍然占据着主导的话语,人们心目中所谓的现代建筑,更大程度上就是像亨利·范·德·维尔德设计的那样,精致而且带装饰的青年风格派建筑。而霍恩街住宅这样看不到坡顶的房子,通常会让人觉得不知所措。这类现代的、极简的建筑理念,几乎在任何地方都得不到认可,即使在柏林这种大都市里也不例外。有一篇发表在柏林日报上的文章甚至认为“这种尝试完全是误入歧途的”,那些并不带攻击性的评论者也认为这栋房子是“匪夷所思”的,至少至少,也像柏林建筑师布鲁诺·陶特(Bruno Taut)指出的那样,“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人们经常会将这样的反应归因于这一在形式上还原的设计并不是通常所认为的那样,来自于享有国际声誉的建筑师瓦尔特·格罗皮乌斯,也不是出自于他的手下,而是基于一位年轻的包豪斯教员,画家、雕刻家乔治·穆希的构想。1920年他去到魏玛,并担任木雕的形式大师一职。在初步课程的教学中,乔治·穆希就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因为他切实地强调了良好的工艺与艺术家的意志是同样重要的,这一主张与当时占支配地位的伊顿的神秘主义是相对的。这一进路让这位28岁的画家的位置在年轻的包豪斯学生的心目中举足轻重,尤其是在他以颇具感染力的热情,论述了自己对当代独栋住宅的尺寸、结构和室内布局的意图之后。

他描绘了为“年轻人”而建的现代之家应当如何布置的一副场景,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生活在一个“迷人的……舒适又实用”的环境中。而这同时也符合包豪斯学院的理念,当时他们的工坊里正在研发适用于工业生产的家具与陈设。最终,格罗皮乌斯听从了年轻成员“民主的精神”之表达意志,把这个项目交给了穆希,为此他评论道:“他们的冲劲是鼓舞我们这次展出的勇气,哪怕是错觉,我也愿意与他们同行”。这位包豪斯的负责人采取了一种恰如其分的团队工作方式,并指派他多年的合作伙伴阿道夫·梅耶担当项目的技术和工程设计方面的顾问。梅耶和格罗皮乌斯公司的成员们准备了必要的技术图纸,其中包括霍恩街住宅许可建造的蓝图图纸,瓦尔特·格罗皮乌斯1923年10月3日在上面确认并签了字。

 

我们可以从技术小组提供的图纸上看到房子嵌入现场地形的总图,还有两个平面图,四个立面图和一个剖面图。这栋房子局部有地下层,包括锅炉房、洗手间和厨房,上面一层主要是方形的中央客厅,现代家庭原型中所需的不同类的房间围绕着这一中庭。而这种几乎是古典轴对称的结构化设计带来的难题之一,就是被围在其中的起居部分的采光问题,而这里提供的解决方案是将这一空间从建筑的形体中提升到超过4米的高度,这样就可以从南向和西向的窗户中采到间接的光照,而站在街道和花园上的人们能看到的大多是围绕着中庭的区域,起居室、卧室和客房等等。由此,这里的中庭表达了某种冥想式的、自我中心化的家庭生活之理想图景。

 

在一层平面上,穆希对中庭屋的建筑类型上进行了现代的转化。这种帕拉第奥风格的建筑类型,一直是欧式别墅建筑的标准特征,它取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古罗马的崇高理念。因此这一现代独栋式住宅布局一定程度上仍旧受到了意大利建筑风格的影响。之所以建筑师瓦尔特·格罗皮乌斯能接受这一方案,一方面或许是向魏玛的古典主义致敬,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种风格上的参考已经隐藏在建筑物之中,掩蔽在功用性的、非对称形象的窗洞的建筑立面之后。

对于格罗皮乌斯而言,或许还有另一个深层的原因,他此前提出但未能达成的那项样板房计划,得以在这栋霍恩街住宅上实现,所以这是一次完全符合他意图的实验。早在1910年,受到福特主义的影响那项样板房计划,致力于在统一的艺术基础上建立一个普通住房建筑公司的计划所倡导的构想:既快速又经济建造的工业预制房屋。在那份计划书中,格罗皮乌斯详尽地描述了以劳动分工为基础的工业住房的生产流程,还有一份关于艺术和技术[面向]优势联合的附件。在魏玛共和国战后的经济困顿时期,这种构想自然从新得到了重视。1923年包豪斯大展的那年,格罗皮乌斯在他的《魏玛国立包豪斯的理念与组织》里又一次表达了类似的想法:“其目标是主张对住宅建筑最大程度的标准化以及最大程度的适用性的要求。有待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是,必须通过把建筑部件标准化,并将其组装到不同的住房中,即根据数据和居住者的需求,从不同的住房机器中进行组合,尽可能地利用新技术和新空间,去创建一套大型模块化标准组件的建筑系统。”


霍恩街住宅是在原计划进行样板开发的基地上按照相似的规则建造的,这项计划直到1921年才商定完成,但还未实现。因此格罗皮乌斯的员工们早就为展出计划中的行列式独栋住宅绘制过草案,以解决标准化生产的问题。尽管与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在他的脉络中提出的致力于适用性和灵活性的模块化原则比起来,乔治·穆希带有个人色彩的对称性设计仍然相对脆弱而且有些呆板,但霍恩街住宅的确是根据预制和标准家具一体化的理念建造的,已经成为房子的一部分并节省了室内空间。霍恩街住宅能够在四个月的工期之后即可入住,是因为墙壁和天花板使用了标准化的建筑材料,这可能是Jurko这种简单标准化的轻质煤渣砖的建筑材料,首次使用在由标准接缝宽度铺设的支撑结构之中。因此,魏玛的独栋住宅标志了1926年开始的德绍-特尔滕住宅区的初级阶段,格罗皮乌斯将以更为先进的形式发展出建筑的工业化体系。从这个意义上来看,霍恩街住宅的确是一栋样板房,住宅批量建造中一次务实的实验。各种由包豪斯工坊生产的家具陈设等等赋予了它更多的亮点与精准性,同时它也是一个符合“艺术与技术新联合”这一理念的杰出案例。

Georg and El Muche and the Haus Am Horn|Farkas MOLNÁR|1923


版权归译者所有,译者授权发布。

专辑选题|包豪斯建筑

相关推送|


宣示与展示
重访1923年包豪斯展
三件作品简评

从某种角度说,1923年的包豪斯展是一次对外妥协的结果。学校急需为自己的未来重新赢得外界的信任,并找回自我的逐渐失去的信心。办一次大范围的对外展览似乎是为学校正名的最佳手段。格罗皮乌斯的努力获得了回应,1923年夏天,包豪斯的这次展览,各作坊的大师和学生们都拿出了他们实验和合作的结果,展览分为5个主要部分。这其中最能代表包豪斯理念转向的当属以下三个展品。
诚然,如几何学、黄金分割、比例理论,倘若它们不能被人在生活中直观感受到,那么一切则都是徒劳。

回复:BAU、星丛、回声、批评、BLOOM,可了解院外各板块的汇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