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展场|寻向所志|171216-180204

BLOOM绽| 院外 2022-10-04



展场|寻向所志


策展人| 

梁健华、王家浩、宋轶

展期| 

2017年12月16日-2018年2月4日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

 

时代美术馆早在设计阶段就提出美术馆将以“生产”作为线索,同时带有对应的组织框架。因此原方案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物理空间,它本身可以被视为一个关于美术馆的方法论。当面对真正的实践时,这些设想既是某种提示,也成为背景的一部分。

 

在此之外,美术馆周围不断变化的地域、历史文化现状成为塑造自身必须要面对的现实。尽管普遍意义上,私立美术馆的功能有明确定义;但国内的美术馆在公共生活中的角色依然十分模糊。能稍加确认的是:美术馆是一个提供艺术创作研究、收藏和展示的公共空间。但这样的定义危机四伏,它无法说明美术馆在层层现实中能承担的角色,甚至国立与民营之间的差别等等言之不尽的疑问。在这种情况下,美术馆需要划定自身,而身上的各种“例外”反而能成为自我划定的前提。

 

因此展览将美术馆自身作为一个案例,把各种潜在的行动前提袒露出来,其中包含了它的建筑形态、不同面向的实践,未来能成为什么这些问题。在这个结构中,艺术创作是作为与日常生活的链接出现;建筑师既作为空间的规划者,也向观众提供如何使用空间的想象。在两个月的展期中,美术馆将成为多义的公共空间。美术馆通过打开自身,在各种范例和判断中洗脱出来,从而获得研究自己的机会;这既有反身自问的意味,也是在向到来的观众无所不言。


建筑师团队| 

王家浩、李巨川、蜗牛工作室



如果空间是无限的,我们就处在空间的任何一点。如果时间是无限的,我们就处在时间的任何一点。”——博尔赫斯《沙之书》

 

三个建筑师/团队尝试对本次展出的主题以及“展示”本身作出回应。在一座特殊的美术馆试图重新认识自我的展示中,建筑师也进入一次重新认识自我的展示过程:不是作为艺术家参展,也不是为艺术家设计展场,而是重塑“建筑师”之于展示的作用。展示如果蕴含着无穷尽的可能性,那么这一共同推进的过程应当期许何种事件的出现?结构、组件、增补,这三项配置重叠在这个线性的箱体空间中,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可以看作是三组实施步骤的互相交织与渗透。结构——从2014年的博物馆星球·连锁(王家浩),回溯1983年的拉维莱特公园竞标案(OMA),到分隔作品与文献的区间装置。组件——从2015年的城中村研究游戏模拟器(蜗牛工作室),到激活建筑构件的临建模块。增补——从2013年与监视器设备相关的两次展出(李巨川)到返身投射观看者的实时视像……以原初的空间为出发点,以此前的创作为基准线,将参展作品再次嵌入这一嵌入社区住宅楼的时代美术馆“地形”。当代建筑师从展示机制中的泛艺术家角色,转而重又成为基础情境的构作者。

展场|图解


展场|横屏观看





露台公园

我是正义的|李燎|2015


崇明岛/第57号|李消非|2017


恶莲/灵镜/工、艺|魏程程|2017

何桃源/风轻似小偷|何岸|2014

交班!接班!/信贷业务员的下午/屏幕的那边就是你的客户/乘客/手表|蔡回|2014-2017

标语|社会敏感性研究所|2017


文献|榕树头

文献|不想点别的事情,简直就无法思考|2014


文献|脉冲反应|2012

现场照片由主办方提供
责编|
PLUS
未完待续|


回复:BAU、星丛、回声、批评、BLOOM,可了解院外各板块的汇编、精编与计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