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好的马克思|作者自序

星丛共通体| 院外 2022-10-03


编者按|

怎样的纪念才是最好的纪念?怎样的马克思才是“最好的马克思”?这里刊载的是未出版著作《最好的马克思——从“历史话语”到“空间叙事”》一书的作者自序。

最好的马克思|作者自序|2015

本文4500字以内

关于马克思或者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著作早已汗牛充栋,浩如烟海。这种情况使得我们常常怀疑,再多写一本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书究竟是不是自不量力的多此一举。更何况,我自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更不用说经济学了)并没有多少深入的研究,许多阅读、思考和写作都是在教学和科研的压力下不得不为之。这迫使我不得不经常扪心自问,我何德何能,敢再多写一本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书?要知道,出版一本书意味着许多纸张的消耗,纸张意味着树木,那么我写的东西是不是对得起那些树呢?


然而,我还是做了这么一件“费力不讨好”的“傻事”,将我为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研究生讲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问题”这门课程的讲稿润色加工成现在的这本小册子(某些部分直接采用了课堂录音的文字整理稿)。那么,我居心何在?


因为我欲罢不能。我以为,梳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反省它与中国的历史纠葛,探寻它在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出场路径,这些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长期以来拖欠未还的一笔债务。本书正是还债的一种努力。我以为,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问题就是历史问题和空间问题: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是空间问题,资本主义的未来发展趋势则是历史问题。在今天全球化资本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双峰并峙”的格局下,这两个问题显得格外有意义。是故,我不惮“野人献曝”之讥,将这些哲学漫谈公之于世,以俟方家斧正。本书不仅是“换个写法”的尝试,也是我个人“回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跋涉的总结。


全书共分为五个部分,按照课程的设计,也就是五个单元:


第一个单元是导言部分。我概述了卡尔·马克思迄今在世人和学者心目中的五副面孔(革命家、经济学家、人道主义者、浪漫主义诗人、社会理论家),并回顾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四个不同历史阶段,然后提出马克思主义在今天的最佳出场路径是作为一种全球化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然而,我们并不能直接从马克思那里开始这一批判。因为无论是“句句是真理”的苏联式读法还是“活学活用”的传统中国式读法,抑或是用西方现代哲学或文化思潮来解读马克思的西式读法,都已经把马克思的面貌弄得模糊了,所以我们不得不重新开始阅读马克思。


第二单元讨论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起源问题。针对恩格斯和列宁在这个问题上的传统解释,我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母体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与此相对应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理论来源:(1)资产阶级的经典自由主义理论;(2)乌托邦社会主义;(3)革命共产主义。现代资本主义的三重危机——即经济危机、政治危机和文化危机——的爆发,是马克思主义起源的现实原因。黑格尔的哲学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有着极其特殊的重要作用,马克思正是在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过程中超越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完成了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创立了唯物实践论和历史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需要指出的是,这一部分中的有关章节——我指的是关于自由主义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的那些章节——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可能显得相当困难。然而,这一困难却是我们理解马克思时不得不应付的挑战。不客气地说,以往我们对马克思的通俗理解(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在某些方面是庸俗的)恰恰是把马克思降低到我们自己的理论水平来理解的。而要真正理解马克思,我们就不得不硬着头皮去读那些影响过马克思的著作,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如果不能很好地理解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本人的思想(而不是用偷懒的方法,例如说,通过恩格斯通俗解说来理解他们),事实上也就无法理解马克思对他们思想的批判和超越,从而根本不可能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实质。我的建议是,对于这一部分感觉有困难的读者,可以先跳过去不读,等读完全书后再回过头来重新理解。


由此就进入了第三和第四单元,我试图重新描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框架。我将马克思主义分解为两个层面:第一,“破”的层面,即批判的层面,这是马克思主义对现代社会、现代市场经济、现代国家和现代人的心性所做的全面批判。马克思发现,现代人的基本生存处境是处于资本这一“物化关系”的统治之下,资本对劳动的统治其实是物对人的统治。第二,“立”的层面,建设的层面,马克思批判旧世界不是为了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而是要从中发现新世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给出的现代社会的解决方案。马克思的方案不是前现代的方案,不是后现代的方案,而是现代主义的方案,用现代性超越现代性的方案。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指向了一个代替资本物化关系的自由人联合体,这个联合体的可能性就内居于资本主义开启的世界历史进程之中。马克思的现代社会批判理论使得他摆脱了单纯暴力革命的“左”派幼稚病,他认识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


最后一个单元则是回答导言部分提出的问题,即马克思主义的全球化资本主义批判理论问题。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历史上的各种“全球化”理论的梳理、比较和鉴别,我重新展现了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历史进程,指出资本主义已经从列强争霸的帝国主义时代(经过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的冷战时代)走向了当下的全球化资本主义的单一体系。21世纪上半叶全球体系的基本走势可能是:包括中国在内的金砖国家在经济上崛起,但是经济上逐渐相对衰落的“美-欧-日”轴心仍然具有政治、军事和意识形态话语上的霸权。最后,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问题进行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以上就是全书的基本内容。严格说来,本书并不是一部严谨的学术著作,虽然它也不是通俗化、大众化的普及读物。我深深知道,真正的学术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可得。像本书这样,4年准备、1年写完的著作其实只能算是“急就章”。我当然不敢说,我已经替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们偿还了那笔理论债务,但是我心里却放下了一块石头,使得我今后可以不用背负那么沉重的历史包袱和所谓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可以较为轻松地玩玩学术,轻松地面对马克思之后的其他西方思想家了。至于那笔债务,让别人继续还吧!

换个表达方式:如果说,我在本书中指出了马克思的五副面孔:革命家、经济学家、人道主义者、浪漫主义诗人、社会理论家,那么在这些面孔的背后,其实还有一张最为基本的面孔——西方思想家。这是任何“回到马克思”的阴谋和阳谋都无法回避的一个基本事实。马克思是不是哲学家,这是有争议的,但他是一个思想家,应该是毫无争议的吧!而且,无论马克思主义和赤县神州大地发生了何种关联,马克思本人始终是一个西方的思想家。汉语思想对待马克思,必须给他一个和其他西方思想家(比如说尼采,又如海德格尔)平等的地位。既不应该由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而给予马克思更高的地位,也不应该由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一事实而贬低马克思,将他逐出西方思想家之序列。


作为近代启蒙主义与浪漫主义思想的批判者与融合者,马克思的思想表达了现代工业文明上升时期的社会批判理论能达到的最高水平。作为一个19世纪的西方思想家,马克思当然也有他的历史局限性和地域局限性。例如,他的思想中的确包含着相当多的历史进步主义、经济技术决定论、欧洲中心论、人类中心主义等等因素。我们无需为尊者讳,否认马克思思想中存在着这些因素。我们更不能要求马克思解答今天的世界和中国发生的一切问题。但是我们完全可以遵循马克思的精神,沿着他开启的人类解放的道路继续前行。本书当然不敢自夸是对马克思进行解读的作品中最好的,甚至连跻身第一流之列都是我不敢奢望的(尽管这必定是本书追求的目标),但是和其他著作不一样的是,本书力求呈现马克思思想中最好的一面,而不是沾沾自喜于揭示“马克思错了”。说到底,马克思的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终究是通往自由之路,而不是通往奴役之路。这样的马克思就是最好的马克思。“自主活动,自由联合”,这才是马克思给我们的八字真言,这才是最好的马克思,才是我们今天读马克思、接着马克思往下思考人类命运时所需要的那个马克思。


这样看来,本书或许是对马克思的某种“误读”?然而,20世纪呈现出来的马克思的形象,岂不同样是另一种历史性的“误读”?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的理论和苏联社会主义的实践方案无疑与马克思有关,也是和马克思不可分离的东西,却不是马克思最好的一面。最好的马克思并不是一味鼓吹阶级斗争、暴力革命,一味倡导计划经济、财产公有的那个马克思。更重要的是,虽然教条主义阐释语境中的马克思或许并不怎么违反马克思本人的真实思想,但是它将马克思的思想教条化、封闭化了,也就错失了与最好的马克思相逢的契机。实际上,最好的马克思不是那个永远英明、伟大、正确的马克思,而是那个坚持不懈地探索着人类解放之路而从来不曾停止其探索脚步的马克思——带着他所有的热诚和执着,也带着他所有的迷失和错误。用马克思自己的话说,最好的马克思不是那个站在科学的光辉顶点志满意得的马克思,而是沿着崎岖的小道攀登科学高峰的“探索者”马克思。

必须说明的是,本书中的许多观点也是我和姚顺良教授、刘怀玉教授进行过无数次深入细致的讨论乃至辩论、争论的结果。因此,本书的若干重要观点都是属于姚、刘两位对我来说亦师亦友的前辈的。例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完成了“实践论”范式革命的观点,就得益于姚顺良教授的点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历史1”-“历史5”的划分则要归功于刘怀玉教授。不过,正如卢卡奇和布洛赫很难分辨《乌托邦精神》和《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观点究竟属于两人中的哪一位那样,已经无法深究本书的某些观点到底是不是属于我自己;即使那些原本不属于我的观点,我也实在难以一一标注出来。无论如何,我要向两位前辈对我的指点和启发表示深深的感谢。当然,文责自负,本书包含的缺点错误理应由我负全责。


最后,请允许我将本书献给我的母校南京大学——我在那儿完成了大学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业,并在那里工作过多年。我深爱我的母校,就像我热爱我的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一样。


是为序。

文|夏凡

初稿于2014年11月13日|南京仙林

修订于2015年11月13日(巴黎暴恐夜)|杭州滨江

附|《最好的马克思》全书目录

 

作者序

 

第一单元|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和现状

第一讲 马克思的五副面孔

第二讲 资本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四个阶段

第三讲 马克思主义的读法

 

第二单元|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起源

第四讲 “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第五讲 马克思主义起源于现代性的危机

第六讲 马克思是黑格尔的好学生

 

第三单元| “在-物-之中”: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

第七讲 国家的幻象

第八讲 劳动的魔咒

第九讲 物之役,心中奴

 

第四单元|“逸出”物化 :马克思的现代主义方案

第十讲  共产主义何为?

第十一讲 革命的幽灵

第十二讲 历史之痛

 

第五单元|走向全球化资本主义批判

第十三讲 世界是平的吗?

第十四讲 二元世界体系向三元世界体系的转型

第十五讲 全球化动荡和世界体系的未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