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记忆:中美航空抗战“飞虎队”的中国老兵回乡

华南虎视觉 汨罗江上 2023-10-18
李继贤,22岁离家参军,1944年成为“美国援华航空队”中国籍“飞虎队”飞行员,在空中与日寇英勇拼杀,为抗战胜利立下赫赫战功。

1949年,李继贤驾机违规绕行到苏北盐城上空盘旋,看老家最后一眼,转头随国军从上海去向台湾。

此后不久,李继贤的父母念叨着儿子的小名,含恨离开人世。

76年后的2011年早春,98岁高龄的李继贤终于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跪在父母坟前老泪纵横……

那年,我见证了这位老兵的“跨世纪回乡”。(请点击下方,关注公众号:汨罗江上)
李继贤是有着抗战背景的台湾老兵,又是唯一健在的中国籍“飞虎队”飞行员,年近百岁首次跨越海峡探亲,所以他的这次回家引起国内新闻媒体强烈关注。

得知李继贤明天回江苏老家的消息时,我刚到深圳。紧急挖一张往上海的机票,第二天中午飞抵浦东机场,接我的朋友贴着沈海高速飞车,下了高速转省道追赶,后又颠簸上乡村公路,在盐城一个叫黄海村的村庄东首,刚好咬上李继贤车队的尾巴。

眼见几百米外的车队最前面有人下进村了,而我的车被逼在最后,情急之下,我手持相机斜跨两块麦地,再横穿一片油菜地,冲到一排农舍后面的小道,和由南进村再向东拐的李继贤一行迎面相遇。就这样,抹着汗水喘着粗气的我在最前端拍下李继贤和家族老小悲情相拥的第一画面。

李继贤老人穿着藏青色西装,扎红色领带,头戴绣有“飞虎队”标识的蓝布纪念帽。虽年近百岁,却腰板硬朗,说话带着浓浓的乡音。他说,参军后由于战局动荡,一直没能回家,想念父母时,好几次开着战机到家乡上空往下看。

李继贤父母的土坟在一片麦地边,有人事先在坟前铺上竹席垫上棉被。李继贤老人被人搀扶着走在麦地里。我注意到,他第一眼看到父母的坟墓,视线就没离开,脚步随着心情愈加急促,步履有点踉跄,嘴唇和双臂颤抖起来。一到坟前,老人扑倒身子双手着地双膝跪下哭喊道:“爹呀,妈啊,儿子家来了。”

这一声,痛得在场不少人流下眼泪,有妇女哭出声。

76年了,再见父母已是阴阳相隔。“李婶想念儿子,眼睛都哭瞎了,临死都没见上儿子一面。”村里有个老者这样说。

2012年春,李继贤再次回大陆祭祖探亲。两次见面,我和他成了忘年交朋友。他思路清晰,乐观健谈,激动之际还显几分倔强。汽车上、宾馆里,对我说得最多的是当年打鬼子的空战往事,从他记忆中跑出的文字记录,能填补不少航空抗战史的空白。

1944年4月,李继贤所在的“飞虎队”混合团5大队26中队曾参加过闻名中外的“湘西会战”,他升空作战52次,和中美战友一起在高空向敌人射去仇恨怒火,日军死于空中打击的人数超万。李继贤因此还获得美空军颁发的“航空勋章”和“优异飞行十字勋章”。(请点击下方,关注公众号:汨罗江上)
老人那顶“飞虎队”帽子特别引人注意,随行家人说,老人无论春夏秋冬,都戴着这样的帽子。“飞虎队”铭记难以忘怀的抗战史,也承载一个老兵的无上荣光。

老人还乐呵呵地对我说,等我去台湾时,一定要送一顶“飞虎队”帽子给我,还要让我翻拍他年轻时期的军旅照片。

“有生之年,能为父母坟头添把新土,我就很满足了。”老人说这话时,脸朝向老家的方向。

2015年8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前夕,102岁的李继贤老人在台湾去世。

我是从报纸上得知这个消息的,一阵悲怆掠过心头,坚信老人去世后,家人肯定会给他戴上一顶崭新的“飞虎队”帽子。

长按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