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果不是疫情,这座千年名城仍在当“小透明” | 新京智库

陶短房 新京智库 2021-09-07


扬州市经济发展的这种尴尬境地,可能与城市定位以及产业结构有关。


2021年6月8日,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夜景。图片来源:新华社 


文|陶短房

 

近期,因一波疫情的冲击,扬州民众居家抗疫,古城突然变得很寂静,平日热闹的市中心马路上空空荡荡。

 

与此同时,这个城市却因疫情成了网友关注的焦点。有网友惊呼:现在才知道,低调的扬州原来历史上是一座很牛的城市!

 

扬州,身处长三角一体化核心区,然而,长期以来,与“苏锡常”这些城市相比,扬州的存在感却明显偏低。

 

扬州,这座千年名城,在区域经济发展竞争中,为什么沉寂了?

 

 


扬州曾是享誉全球的国际化大都市


扬州,这个地名本不寻常。

 

这是中国保留至今未改、历史最悠久的地名之一。

 

在成书最早的先秦典籍《尚书》中的《禹贡》篇,分“天下”为九州,“扬州”即为九州之一,覆盖范围在今天淮海大地,所以有“淮海维扬州”之说,扬州的别名“维扬”即由此而来。

 

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为北上中原争霸,在长江北岸开凿连接长江和淮河的运河“邗沟”,邗沟又称“鸿沟”,即著名的京杭大运河最早完成的一段。

 

为确保这条重要航道的安全,夫差在长江和邗沟交汇处修筑邗城,这是扬州城最早的雏形。

 

西汉初年,吴王刘濞在原本与江淮垂直的邗沟右侧开凿“盐河”,即今天通扬运河的雏形,自此奠定了扬州此后两千年“擅运漕渔盐粮商之利”的历史,和长期富庶繁华的基础。

 

隋炀帝开凿纵贯南北的大运河,自此,扬州(江都郡)成为大运河上承启南北、货通天下的关键漕运枢纽,迎来了这座历史古城的又一个鼎盛期的开始。

 

尽管隋炀帝功业未遂而天下大乱,他本人也客死扬州,成为埋骨于此的唯一重要帝王,扬州的繁华却因江南的大开发和京杭运河航力的提升有增无已。

 

至此,扬州已成为堪与都城长安、洛阳媲美的国际化大都市,享有“扬一益二”“天下之盛扬为首”的美誉。

 

和长安、洛阳不同,扬州的繁华带有浓厚的商业、人文和市井气息,更因交通是其繁华之基础,使之成为享誉全球的国际化大都市。

 

“春风十里扬州路”“烟花三月下扬州”,这座城市尽享旖旎风流。鉴真东渡、崔致远来华,又让扬州成为东亚文化交流的枢纽。

 

 

古代扬州经济何以名扬天下?


扬州的繁华,得益于其襟江带湖的水运枢纽地位。

 

当时,远在百里、千里之外的中国政治中心对富庶长三角地区财赋的依赖,使得长江-运河漕运体系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长期以来,扬州是整个长江-运河漕运体系中的“咽喉”,又是古代南方和北方、政治中心和经济文化中心的链接点,是将“漕运经济优势”发挥到极致的唯一都市。

 

正是依托这种独特的优势,两千年来,扬州发展并延续着商业、交通运输业和服务业、娱乐业、文化出版业的繁荣,前两项直接依托漕运经济,而后两项则是漕运经济发达后的必然结果。

 

但这种对“漕运经济优势”的过度依赖,也无形中让古代扬州成为一个“头重脚轻”的纯消费型城市。

 

扬州的繁荣取决于运河的畅通,取决于政治中心对漕运的依赖,取决于长三角财赋区对漕运的依靠,也取决于“重农抑商”小农经济社会中商业中心的稀缺。

 

然而,一旦运河不畅,或漕运的不可或缺性消失,扬州的独特优势便不再了。

 

清朝咸丰五年,黄河改道,加上战事连绵,运河漕运不断衰退,海运取而代之。

 

随后,纵贯南北的沪宁、津浦两铁路先后交付运营。速度慢、运营维护成本高,多处淤塞不能通航的京杭大运河,就相形见绌了。

 

虽然扬州城温柔细腻依旧,这座城市曾经的繁华鼎盛,却随着“粮漕渔盐之利”不再,而被“雨打风吹去”。

 

 


扬州有独特的“慢生活”意韵


步入20世纪,尤其新中国成立后,作为“苏中”这个新地理概念的中心城市之一,扬州这座新兴工商业城市再度崛起。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扬州再次焕发了生机活力。


江苏省扬州市邵伯镇东风渔村,运河边上的社戏。  李飞  摄


2004年以来,随着宁启铁路通车,润扬长江大桥贯通,扬泰机场通航,连淮扬镇高铁交付运营,一度丧失交通便利的扬州,再次繁荣起来。

 

这座名城的旅游、饮食、人文传统,独特的“慢生活”意韵,让一度沉寂的“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再度焕发生机活力。

 

2020年,扬州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美食之都”称号,淮扬菜系、扬州园林、“二十四桥明月”,再度在世界范围擦亮了扬州的“名片”。

 

 


扬州为何成了长三角的“后进生”


然而,近些年来,在长三角城市快速发展和激烈的区域经济竞争中,扬州明显落后、沉寂了。

 

2020年,扬州市GDP首次突破6000亿元大关,排名列全国城市第35、省内第7(次于苏州、南京、无锡、南通、常州、徐州)。

 

以扬州今天的经济发展水平看,在全国尚属较发达城市,在苏北地区也是经济强市。然而,不论纵向、横向,在长三角区域,扬州都只能位于二流城市之列了。

 

和高度发达的苏南城市相比,扬州仅比最弱的镇江市略强,其GDP总量远远落后于苏州、南京、无锡、南通四座“万亿元城市”,甚至也落后于徐州市。

 

近年来,虽然扬州的GDP、人均GDP都在稳步提升,但和扬州城历史上“天下富庶之地”“扬一益二”的盛名,显然有很大差距。

 

按照扬州人自己的话说,今天的扬州市是“兵头将尾”——在“苏中”(扬州人不爱称“苏北”一词,喜欢自称“苏中城市”)数一数二,但拿到更发达的苏南“苏锡常”比,就相形见绌。近年来,扬州与同在苏北沿江的南通相比,也已有所不如。

 

扬州市经济发展这种尴尬的境地,可能与城市定位以及产业结构有关。

 

首先,扬州的城市发展定位摇摆不定。多年以前,扬州就喊出“接轨苏南”的口号,却缺乏具体、清晰的思路和战略;“对标苏锡常”,但拿不出有竞争力的对标项目。

 

扬州和南京、镇江这两座苏南城市山水相连、渊源深厚,但其接轨的决心、力度却不大。扬州和镇江拥有共同长江通道——润扬大桥,但其和后者存在着“暗自使劲”的心结,未能充分对接。

 

反观另一座苏北沿江城市南通,城市对接定位“依托长三角、对接大上海”,清晰、坚决,近年来的发展表现已将扬州远远甩在身后。

 

其次,扬州的产业结构存在短板。2020年,扬州市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占比分别为5.08%、46.07%和48.05%,是江苏省内设区市中第三产业占比最大的,且近年来这一占比不断提升。

 

虽然扬州市提出了“产业科创名城”的概念和口号,强调“培育以323+1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特色产业体系,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强市和产业科创名城”,并拿出了“全市高新技术企业2020年总数破1600家,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48.1%”的成绩,但和省内诸强相比差距较大,拳头优势项目并不突出。


2021年8月4日,扬州市城区。图片来源:新华社 


此外,扬州全社会研发投入GDP占比仅2.5%左右,在省内也并无优势。

 

过于依赖服务业、三产,是扬州的特色,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老毛病”。三产对“大环境”依赖较大,变数也较多,“抗击打”能力相对较弱。此次新冠疫情及应对限制措施,就让习惯于吃“名城饭”的扬州受到不小冲击。

 

近期,新一波新冠疫情殃及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吃人文饭”,靠旅游、交通、人流物流维系经济民生和社会活力的扬州,也再度遭受严峻考验。

 

千年名城扬州,如今却成了长三角的“后进生”。这座城市的经济发展要重振腾飞,可能还有不短的路要走。


特约撰稿人| 陶短房   

编辑|张笑缘

校对|陈荻雁 

投稿、合作、联系我们:futurecity@xjbsmartcity.com或添加小编微信:ucass2020


中央财经委会议提“三次分配”,有何深意?| 新京智库


清华教授张林琦:治疗新冠特效药已进入临床三期   | 新京智库高端访谈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