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张维迎先生的新书《重新理解企业家精神》有感

剑客杂谈 盛京剑客 2022-09-22

《重新理解企业家精神》购书链接:


一、


中国文化总是呈现出明显的零和特征,突出表现为在存量中挣扎、内卷、互害,而增量的思绪几乎是完全缺失的。


想来,经济增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还是一个全新的现象。从1776年瓦特成功改良蒸汽机开始,经济增长也仅有250年的历史。相对于智人20万年的历史,仅占千分之一。考察中华文明5000年的历史,即使到了20世纪70年代,大多数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并不比唐宋好太多,而经济增长的40年,仅占中华文明的千分之八。


如此短暂的经济增长占比,加之中国文化受限于地理环境、农耕文明和社会制度的约束,不必要更不可能孕育出增量的思绪。


因此,在资源有约束的零和博弈中挣扎,必然孕育出与正和市场逻辑相反的强盗逻辑。由此造成了压迫与被压迫的社会结构,对资源争夺的无所不用其极,甚至蔑视一切秩序,把信仰当牟利的工具,社会从上到下陷入资源焦虑等等现象。


一块地,老张家多占了,必然是我家少种了;一口井,老王家霸占了,必然是我家缺失了。在这种资源有限的零和博弈中,必然造成“有人富了,一定是他抢了其他人”的思维惯性和逻辑烙印。因此,无商不奸、仇富的思想便根深蒂固。


想要在零和环境下生存,唯一的手段就是争夺资源。即使圣贤不断以“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美好理想来教化众生,希冀弱化争夺的烈度,但仍然无济于事。反倒是被手段更高明的阴谋家所利用,“嘴上都是主义,心里都是生意”。儒家的美好理想成了伪君子争夺更多资源的工具,在数次治乱循环中不断沉淀、异变,幸存下来的国人或多或少都自带伪君子的文化基因。


越是手段凶残,越是争夺无底线,越是流氓强盗,越是喜欢扯出一切美好的词汇作为他们强盗逻辑的遮羞布。


而这样的文化怎么可能不对企业家精神产生本能的排斥、嫉妒、偏见、仇视、甚至毁灭呢?



二、


中山先生说:“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无数的国人在民族的复兴之路上孜孜以求、前仆后继。“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失败了,其根本原因在于只学习西方的技术,而没有更新中国的文化,因此必然遭到固有文化和观念秩序的反噬。


百年前的新文化运动抓到了问题的核心,必须以“德先生和赛先生”来观照和改良我们的文化,由此才能实现民族的复兴。但由于连年战乱,帝国主义压迫,遗憾中断。


从1978年起,经历了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其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在文化上敢于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引入先进的理念,实现市场经济与世界接轨。


三、


疫情三年来,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很多国人对国家的经济和未来的走向陷入了担忧、疑问和反思。


在疫情期间,张维迎先生回顾自己几十年生命历程,梳理思路,将以往几年有关企业家精神的作品整理、编辑成《重新理解企业家精神》一书,由“理想国”策划出版。


笔者拜读本书,实实感觉是一场思想盛宴。尤其是在疫情阴霾的笼罩下不吝是一柱耀眼的强光。帮助我补齐个人思维的短板,更看到了未来中国文化与经济需要践行的方向。


查理.芒格说:”反过来思考,总是反过来思考”


张维迎先生在书中《第2章 企业家精神不是什么》就是反过来思考。我的心得是,如果一件事物非常难以描述,不如描述它的“补集”。因此,与其讲企业家精神是什么,不如说企业家精神不是什么。


那么,企业家精神不是什么呢?


企业家决策不是科学决策;

企业家决策不是在给定约束条件下求解,而是改变约束条件本身;

企业家有梦想,不以利润为唯一目标;

企业家不能完全听命于投资人;

企业家不是“好员工”。


如果说以利润为考核是职业经理人的目标,那么真正的企业家必须有超越利润之外的目标,包括:


1.建立自己的商业王国的梦想;

2.征服欲和战斗欲,证明自己比别人强的冲动;

3.对创造过程的享受,施展个人能力和智谋的快乐;

4.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痕迹,即使不能名垂千古,也可以让世界因他而有所不同。


而这些目标都比赢得金钱更有吸引力,难怪马云曾说:“我不喜欢钱”。股神巴菲特也多次表示对金钱本身不感兴趣:“我学到了一个道理,为赚钱而赚钱是无益的。财富可能成为累赘。”


企业家的目标决定了可以把企业家分成了套利型企业家和创新型企业家,由此带来了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增长。(见《第9章  经济增长中的企业家:套利和创新》)


张维迎先生结合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市场规模和劳动分工理论,与“创新理论之父”熊彼特的企业家处于经济增长核心位置的企业家理论,创立了斯密-熊彼特经济增长模型。



1.在斯密-熊彼特经济增长模型中,企业家处于中心地位;


2.市场不是天然存在的、不是谁都可以看得见的。市场是被发现、创造出来的,企业家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发现市场、创造市场;


3.分工和专业化其实也是企业家创造出来的;


4.创造新的市场、新的产业,靠的是企业家的创新;


5.经济增长之后,要把增加的财富变成新的市场,也要靠企业家的创新。



但创新有很高的不确定性,是几乎不可预测的。(见《第10章 创新的不确定性》)


如瓦特改良蒸汽机当时并不被大部分人看好;爱迪生认为直流电将是未来的趋势,结果胜出的是特斯拉的交流电;同样,爱迪生不看好燃油车,看好电动车,但之后燃油车却大行其道。目前电动车又卷土重来,是否会取代燃油车呢,你能提前预测吗?看来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那么,为什么创新具有的不确定性呢?


书中给出了四点原因:

  1. 技术可行性的不确定性;

  2. 商业价值的不确定性;

3. 相关技术的不确定性;

4. 政治、文化和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


这些不确定性在《第11章 飞艇与飞机的对决》中做了最详尽的论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原书。


可见,创新的前途真是不可预测。


因此,一个想要经济持续繁荣的国家必须助力企业家成长,孕育企业家创新的土壤,这样才能让企业家自由的创新,创新的不确定性才能在众多企业家的试错与对冲中得出成功的路径和发展方向。


如果一个社会畸形发展,企业家资源不能得到有效的配置,具备企业家精神的群体无法发挥他们的才能,一部分人就会进入政府部门进行寻租。由此将导致“官本位”风气盛行,使得工商业活动更被人鄙视,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



当寻租者的预期报酬总是高于企业家报酬时,结果是无论初始状态有多少企业家,企业家数量将越来越少,寻租者将越来越多,直到企业家数量X=0

(见《第13章 什么决定企业家资源的配置》


目前,社会上弥漫着浓厚的考公、进体制风气,大学生忙着备考公务员,就连博士毕业也在排队当城管。期望这种趋向能尽快得到改观,不要滑入上述寻租者独占均衡中。



我们在书本上可以学到的知识,可传播、可讲授、甚至可以量化编程的知识,哈耶克称这些知识为“科学知识”,波兰尼称之为“显性知识”,索维尔称之为“程序性知识”,作者张维迎先生称之为“硬知识”。


实际上,还有一种不同的知识,哈耶克称之为“实践知识”,波兰尼称之为“默性知识”,索维尔称之为“平常知识”,作者张维迎先生称之为“软知识”。这些知识难以教授,书本上无法有效的记录,不容易传播和编码。需要靠悟性、直觉、实践、潜意识长期的练习和积累。


而企业家恰恰是实践知识、默性知识、平常知识和软知识的积累者、拥有者、实践者和试错者。因此,他们的贡献理应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尊重。


不要再眼红那个你上学时成绩很差的企业家同学了,他是软知识的拥有者、实践者和试错者。


理解了这一点,有助于我们对企业家群体不再存有排斥、嫉妒、偏见和仇视,给予他们更多的包容与理解,既是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国家的未来。





全文完



《重新理解企业家精神》购书链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