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共筑京彩—经典建筑设计”系列讲座 郑方 | 2008-2022:可持续的双奥场馆

规划自然资源小编 北京规划自然资源 2023-12-01

导 读

6月9日,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举办“共筑京彩——经典建筑设计”讲座第19讲,邀请北京交通大学卓百教授、博导、北京交大建筑勘察设计院总建筑师郑方做“2008-2022:可持续的双奥场馆”专题讲座,讲座由施卫良同志主持。


专家信息


郑方,北京交通大学卓百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交大建筑勘察设计院总建筑师,一级注册建筑师。北京2022年冬奥会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国家游泳中心冰壶赛场(冰立方)设计总负责人;曾主持北京2008年奥运会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国家网球中心等5个竞赛场馆设计,获中共中央、国务院表彰,及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国际奥委会(IOC)体育建筑奖等荣誉。著有《设计可持续的未来 从水立方到冰丝带》等专著。


讲座内容


郑方教授以“2008-2022:可持续的双奥场馆”为题,介绍了北京2022冬奥会的可持续理念,对北京赛区两个标志性场馆: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国家游泳中心冰壶赛场(冰立方)设计中的科技创新和前沿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和分析。


首先,郑方教授回顾了北京冬奥会的精彩瞬间和“可持续·向未来”的核心理念,分析了冬奥会碳中和计划中低碳场馆的关键作用,提出改造场馆、新建场馆两大可持续示范技术体系。

奥林匹克公园夜景    摄影:任捷



国家游泳中心冰壶赛场


国家游泳中心设计最早开始于2003年。创新的空间多面体钢结构体系来自三维空间最有效的分割方式;ETFE双层幕墙通过被动式太阳能、自然采光和通风等技术开启了绿色建筑的研究和实践。为冬奥会冰壶比赛进行的改造通过轻质可逆式的冰场结构、室内环境和智慧控制,实现了冬夏场景的转换。水立方南广场地下新建的冰立方是一个覆土节能、全地下的冰上运动中心,包括一个标准的冰球场和4条训练道的冰壶场地。出入口的镜面雨棚采用冰晶样的设计,实现地上、地下紧密的视觉联系。

奥林匹克公园夜景  摄影:李春凯

国家游泳中心冬奥赛时场景

冰立方运动中心镜面雨棚



国家速滑馆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的设计概念来源于针对冰上场馆的可持续策略,包括三个相互关联的系统性目标:一是建立集约的冰场空间以控制建筑体积,实现节能运行;二是采用高性能的钢索结构和轻质屋面、幕墙体系以节约用材;三是使用可再生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等。这些目标由数字几何建构、超大跨度索网找形与模拟、自由曲面幕墙拟合、金属单元柔性屋面等创新技术支持,实现动感轻盈的建筑效果、轻质高效的结构体系和绿色节能技术的统一,建立面向可持续的冰上场馆技术与设计体系。从数字模型开始,三维信息持续贯穿于设计计算、工艺构造、模拟实验、生产制造、现场安装、健康监测和运行维护等全过程。数字冰场为“最快的冰”提供了技术保障。

国家速滑馆  来源:视觉中国

国家速滑馆观众休息厅

国家速滑馆冬奥会比赛期间


结语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的共识,北京冬奥会场馆设计实现了运营可持续和环境可持续两个关键目标,对于大型体育建筑的赛时、赛后持久利用,以及绿色低碳建筑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示范。为奥运会研发的可持续技术不仅降低了环境影响,减少场馆的碳排放,还为运动员打破世界纪录提供了更好的竞赛环境。在国家双碳目标的指导下,通过科技创新的力量推动建筑设计和材料、结构、设备系统的技术进步,是面向未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本内容由城市设计处、规划实施一处提供

图片来源:郑方


你可能还喜欢

北京城市规划学会地名专业委员会成立

《首都功能核心区传统地名保护名录(街巷胡同类 第一批)》完整版

《首都功能核心区传统地名保护名录(街巷胡同类 第一批)》公布

北京出新规:进一步提升地名公共服务水平

微信

微博

今日头条

北京号


关注北京规划自然资源,解锁更多权威资料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