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线性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学术论坛成功举办

规划自然资源小编 北京规划自然资源 2023-12-01

导 读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引领,积极探索推动首都乡村振兴的方法路径,近日,北京城市规划学会、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乡村规划处共同主办了北京城市规划学会2023年度第一期学术论坛,论坛主题为“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线性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本次论坛采用线下会议和线上直播相结合的形式,现将论坛主旨报告和嘉宾对话内容整理,以飨读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为持续推动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新要求。北京作为首都在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等方面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立足新时期的新要求,需要进一步围绕服务首都“四个中心”战略定位,探索具有首都特点的乡村振兴之路,促进实现共同富裕。


为此,北京城市规划学会2023年度首场学术活动,聚焦首都乡村振兴和文化复兴,以“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线性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为主题,邀请业内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在新时代首都发展的背景下,依托北京市域广泛分布的长城、铁路、古道等线性文化遗产资源,更好地促进沿线乡村地区经济发展与文化保护传承相协同,实现生态富民、文化共兴。


本次论坛分为主题演讲、专家对话两个环节,邀请北京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邱跃,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城市规划学会村镇学术委员会首席专家路林,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乡村规划处处长蔡晶,以及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和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多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和谋划首都乡村振兴之路。


论坛由北京城市规划学会村镇规划学术委员会、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村镇规划研究中心共同承办,中国建筑学会村镇建设分会、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城镇规划院、北规院弘都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协办,《中国建材报》社、北规院Cityif公众号提供媒体支持。论坛开场及主题演讲环节由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乡村规划所副所长、北京城市规划学会村镇学委会秘书长何闽主持。


嘉宾致辞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城市规划学会村镇规划学委会首席专家

路林


本次论坛邀请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城市规划学会村镇规划学委会首席专家路林做开场致辞。


路林在致辞中指出,今年是全市总规实施承上启下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高水平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关键之年。自总规实施以来,首都乡村地区规划工作取得阶段性重大进展,同时,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也为乡村地区的文化复兴、产业升级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期待我们与各位专家一起凝聚共识,探索创新。


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引领,村镇学术委员会自成立以来,围绕大城市带动大京郊、大京郊服务大城市,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历史文化传承、特色产业振兴、村庄治理等方面开展了丰富、深入的工作。学委会将继续积极回应首都乡村发展需求,加强交流合作、分享先进理念、总结实践经验,凝心聚力、守正创新,持续努力探索具有首都特点的乡村振兴之路,为促进北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挥积极作用,切实履行促进共同富裕的社会责任。


主题演讲

北京建筑大学教授、北京建筑大学建筑遗产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北京长城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汤羽扬



演讲题目:《借力北京长城文化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赋能传统村落振兴》


汤羽扬教授在演讲中,提出北京长城文化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是一处具有历史文化遗产真实性与独特性,自然系统完整性与珍惜性,人居环境舒适性与幸福感十足的场所。她从北京长城文化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保护发展规划、北京长城沿线城堡型传统村落资源概貌、北京长城文化带建设赋能传统村落振兴三个篇章介绍了长城文化带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为首都乡村振兴与线性遗产保护的协调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哈尔滨工业大学长聘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乡治理与政策研究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赵志庆



演讲题目:《中东铁路线性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赵志庆教授从中东铁路线性文化遗产概览、整体保护传承、分类保护传承三个部分进行了分享。介绍了中东铁路沿线建设的历史脉络、沿线重要站点、核心价值内涵,通过编制《中东铁路(黑龙江段)总体保护规划》,为中东铁路文化遗产提供内容完整、标准统一规划纲要,并介绍了沿线分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街区和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体现了点、线、面保护相结合,重点保护地域特征、重点关注活化利用的线性文化遗产保护理念。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村镇规划中心研究员

魏琛



演讲题目:《矿谷新生,乡村协同——京西“一线四矿”城市更新规划的编制探索》


魏琛高级工程师立足京西“一线四矿”项目实践,从编制背景、区域特点、共识解读、方案要点、回顾总结五个方面进行了分享。着重介绍了四矿为引擎,激发片区活力;一线为纽带,创新列车体验;乡村为协同,助力区域发展;山水为基础,户外健康引领等四方面规划策略,以“一线四矿”作为重大项目实施契机,带动乡村地区价值提升。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城镇规划院副院长、北京城市规划学会村镇规划学术委员会专家委员

单彦名



演讲题目:《乡村振兴背景下北京传统村落传承利用研究》


单彦名副院长从认知保护传承现状特征、评估传承发展水平、探索适宜发展策略三个层面交流了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传承与发展。分析总结了北京传统村落总体呈现“五片、三核、多点”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北京传统村落呈现出沿古道、长城、河流等“线性”空间分布的显著特征。还通过聚类分析,将北京市的44个传统村落分为待发展型、静态保护型、均衡发展型、动态发展型四大类型,并提出了差异化的发展策略。



专家对话

专家对话环节由北京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邱跃主持,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乡村规划处处长蔡晶、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路林、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赵志庆、北京工业大学教授戴俭、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城镇规划院副院长单彦名参加交流研讨。


北京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

邱跃


邱跃指出今天的论坛是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后的第一次论坛,也是北京城市规划学会2023年度系列学术活动的第一场。北京市有3900多个村庄,其中大约有一半已经被城市和城镇囊括,还剩约2000多个村庄未被城镇化。经过十多年的不断发展和思想转变,现在我们逐步认识到乡村跟城市应该是相辅相成的。经过了由乡村向城市发展,到城市反哺乡村,再到现在城乡共同发展、一体化协调发展的发展历程,当前面对北京的2000多个保留村庄,我们应该如何规划?这是摆在北京这座特大城市面前的一个课题。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乡村规划处处长

蔡晶


蔡晶提出围绕论坛的议题从规划管理部门的视角上看,当前的村庄规划工作有三方面需要聚焦:第一是完善好乡镇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统筹好传统村落的功能和产业发展,挖掘好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要继续加强对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的统筹,将传统村落作为规划编制的重点内容,在村庄规划的编制、审查过程中,要加强对传统文化资源挖掘和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内容的关注,此外要健全乡镇层面和村庄层面规划的管理机制和管理体系,深入研究相关技术标准和管控要求。第二是在村庄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过程中,要倡导村民、村委会、属地政府、责任规划师、社会企业等多元主体构建协同机制。第三是对于村庄规划特别是传统村落保护的资金和政策还需要加强集成与统筹,规划部门在统筹优化空间资源的基础上,要加强与各相关政府主管部门的对接,推进建立协同保护机制,助力首都乡村振兴。


北京工业大学教授

戴俭


戴俭提出北京的登山步道建设是否可以更加系统化,可以充分发挥北京村庄的资源本底优势,与线性要素紧密结合、互相促进,使之成为群众日常健身的活动场所,为现代人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提供有效支撑,为村庄建设提供自下而上的源动力。


哈尔滨工业大学长聘教授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乡治理与政策研究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赵志庆


赵志庆认为从城市的视角看乡村问题,可能是旅游、农家乐、民宿、体验等,现在也要关注从原住民的视角来看乡村振兴,关注村民的精神需求和归属感。比如泉州等南方城市有宗祠文化,而北方城市的文化或者根是什么,值得深入挖掘。此外,还应思考如何让当地人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让更多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人回归乡村,带动村庄致富和发展。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北京城市规划学会村镇学术委员会首席专家

路林


路林提出规划工作就是统筹各种视角,搭建系统化平台,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的中国式现代化,其中一个重要特点是系统化、整体化。乡村振兴也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包含了农业振兴、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治理振兴等诸多方面。在当前新的治理体系下,我们需要思考如何针对乡村振兴的各种任务建构相应的支持系统,并且更加有效的发挥作用。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城镇规划院副院长

北京城市规划学会村镇规划学术委员会专家委员

单彦名


单彦名提出从几位专家的分享中分别学习到了时代视角、政策视角、区域视角、系统视角、生态视角和纠错视角,值得深入思考。比如以铁路为主线的文化遗产,所带动的可能不只是一个小区域或一个城市,也可能是更大的范围。此外,结合戴俭老师的观点,可以把更多类型的线性要素结合起来,把传统村落的研究做得更有趣味一些。


总结

最后,理事长邱跃对本次论坛的演讲和对话环节进行了总结。邱跃指出,关于北京的几条线性文化遗产,长城的建设是人工的,而在人工之外主要是山川河流。比如南窖乡的水峪村是历史文化名村,南窖在古时候名为“南校”有军队驻扎,为茶马古道的运输人员提供安全保障和粮食供给,门头沟王平镇“一线四矿”的铁路建设于山水之间,当年的施工是非常困难的,非常不容易。通过研究北京乡村地区的历史文化,我们能充分感受古人的智慧,对北京的线性文化遗产越来越充满敬畏,越来越感到自豪。今后北京的乡村规划工作还要做更加深入、更加严谨的研究。今天是我们规划学会的第一次活动,后面还会组织一系列的学术论坛,欢迎大家积极参与、共同交流,为首都规划汇聚更多智慧。



本内容由本内容由乡村规划处、北京城市规划学会提供


你可能还喜欢

一图读懂!自然资源部刚刚发布的“城市体检评估”规程

要在首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方面承担重要职责,蔡奇逐一点评并对五个部门提要求!

沿着习总书记指引的方向 | 规划引领,描绘发展新蓝图

沿着习总书记指引的方向 | 高点定位规划 城市副中心框架有序拉开

微信

微博

今日头条

北京号


关注北京规划自然资源,解锁更多权威资料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