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以高水平规划引领副中心高质量发展

导 读

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党中央重大部署,是北京建城以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


2018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复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以来,2021年国务院又印发了《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城市副中心将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更高标准、更高水平推动产业发展及城市建设,打造北京发展新高地。


这几年里,城市副中心的规划建设有哪些创新?目前的实施情况如何?未来又将有哪些规划亮点?2月17日,北京城市副中心党工委管委会规划自然资源局副局长李伟做客北京城市广播“副中心之声”《运河之上》直播间,带您了解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规划蓝图。


北京城市副中心党工委管委会

规划自然资源局副局长  李伟


城市副中心建设生机勃发



坚持规划引领

有序推动各类国土空间规划编制

近几年,编制完成了副中心12个组团深化方案和拓展区规划,制定了23个规划设计导则并提炼形成规划管理版试运行,“1+12+N”的规划编制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此外,北京城市副中心党工委管委会规划自然资源局还和通州区政府一起编制了宋庄、台湖等9个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和300多个美丽乡村规划,在全市率先实现区、镇、村三级规划体系全覆盖。



夯实骨架格局

推动重点功能区和重大项目建设

行政办公主导功能先行发展,行政办公区一期建成投入使用,共涉及市级机关搬迁有35个部门、1.4万人,规划部门紧跟市委、市政府步伐入驻副中心,目前办公区二期也全面开工建设;持续推进运河商务区建设,现代金融、高端商务发展迅速,2020年副中心金融业增加值首次突破100亿元,成为区域发展的“发动机”;环球影城主题公园一期建成开园,标志着“文化+旅游+科技”全产业链条逐步形成;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开园,剧院、图书馆、博物馆三大建筑主体结构全面完成。关于副中心空间骨架的“一带、一轴”,加快推进大运河国家5A级景区创建,实现大运河(北京段)全线旅游通航;东六环路改造也进入盾构掘进阶段,为六环高线公园规划建设打好基础。




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推动新建区与老城区的包容互促

这些年来,城市副中心承接中心城区疏解特征明显,一级及以上优质幼儿园增至53所,10所市级优质学校入驻,北大人民医院通州院区、友谊医院通州院区、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二期投入使用,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社会与人口学院楼等4个项目已开工建设。交通支撑能力全面提升,城市副中心道路总里程达623公里,路网密度达到4公里/平方公里以上,这些都为治理“城市病”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建设新城区的同时,另一个重点是补齐老城设施短板,改善老城居民生活体验,包括实施了老城双修三年行动计划,还有副中心比较有特色的“家园中心”,集中配置各类公共服务功能,目前中仓家园中心已对外营业,玉桥、北苑等5个家园中心规划建设稳步推进,将为老城区补充优质公共服务设施。


副中心速度  副中心质量

张家湾设计小镇是通州区首个工业区改造转型示范区,也是副中心发展科技创新功能的重要载体之一,总面积约5.4平方公里。在规划中,这里以“设计小镇、智慧小镇、活力小镇”为发展方向,致力于对传统产业进行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以“创新设计+城市科技”为引擎,积极承接中心城区优秀设计单位疏解,以老旧厂房改造为试点,支撑城市副中心高精尖产业发展。

北京铜牛厂位于设计小镇中部,也是老旧厂房改造和承接设计企业的一个示范案例。过去,它曾是中国纺织业的一块金招牌。在非首都功能疏解中,铜牛厂的制衣生产线已经外迁,厂区遗留下了3栋大厂房,以及办公楼、宿舍楼、食堂、锅炉房和标志性的大烟囱等“纪念品”。设计师对这些厂区内的历史工业遗存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力图最大程度地利用这些工业遗产,比如将大跨度的成衣车间将改造成集中办公区,增加天窗采光并进行室外化处理,营造一种“花园工作室”的感觉;原有的食堂,改造后仍然承担餐饮功能,变成一座美丽的花园餐厅;50米高的大烟囱,工业特色鲜明,也将保留下来,成为设计小镇的地标。 


2020年底,北京建院未来设计园区一期已正式入驻并开园,并举办了北京国际设计周和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先导展等多项活动,一期面积约1.3万平方米,也是副中心首个EPC建设模式项目,创出了“当年设计、当年建设、当年投运”的副中心速度。


六环隧道通车,高线公园建设

东六环路所处的位置,正是副中心“一带、一轴、多组团”空间结构中的“一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创新发展轴。现状六环路南北向贯穿城市副中心,总长度约14公里,将进行约9公里的入地改造,在现状六环路西侧建设地下隧道,保障小汽车通行。同时依托现状路基及两侧绿化建设高线公园,消除六环路对城市的割裂影响,有效织补城市空间,实现城市缝合。

六环隧道实现通车后,将启动六环高线公园的建设,打造一个世界级的公共活力空间,着力实现城市功能缝合、交通缝合和景观缝合。


在功能缝合方面:串联了10个组团,涉及宋庄小堡艺术区、副中心站、行政办公区、城市绿心、文化旅游区等多个重点功能区,将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与重点功能区建设充分融合。


在交通缝合方面:进一步织密路网,重点强化东西向交通联系;还要贯通东六环东侧路和西侧路,保障南北向交通联系;同时,还要建立多层次的慢行网络,构建以六环为慢行主干道的副中心全域慢行系统。


在景观缝合方面:重点突出连通性和系统性,依托相邻组团空间廊道及东西向道路,打造若干条直达六环公园的鱼骨状城市活力廊道,通过一体化规划设计,使六环高线公园与周边景观和副中心居民的城市生活融为一体。


家门口享受便利服务

家园中心是城市副中心控规提出的创新理念,也是城市副中心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举措。它是通过对城市空间的有效组织,完善多级公共服务体系,在15分钟生活圈内实现商业、文化、教育、体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的有机衔接和充分共享,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利服务。


城市副中心控规提出要构建5—15—30分钟生活圈,核心就是强化12个组团中心和36个家园中心的规划建设,努力实现居民从家步行5分钟可达各种便民生活服务设施,步行15分钟可达家园中心,30分钟可达组团中心及市民中心。此外,我们还考虑将家园中心作为公众参与城市治理的平台,建立以家园为单位的城市管理体系,吸引社会组织、志愿者、社区居民共同参与家园服务与社区治理工作,更好激发社区活力。


目前,城市副中心已陆续启动10个家园中心规划建设,中仓街道家园中心2021年10月对外营业,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提升城市副中心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水城共融  蓝绿交织

建设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秉承自然生态理念,重构水与城、水与人的和谐关系;建设蓝绿交织的森林城市,全面增加城市副中心绿色空间总量,构建结构清晰、布局均衡、连续贯通的绿色空间系统,提升绿色空间的便捷性、共享性和舒适性,让居民享受自然,抬眼见绿荫、侧耳闻鸟鸣。


城市副中心控规批复实施以来,我们持续推进蓝绿交织的森林城市建设,生态系统质量显著提升。截至2020年,通州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4.5%;人均绿地面积达18.1平方米。


内容来源:运河之上


你可能还喜欢

规划解读丨城市绿心基础设施综合规划,打造北京城市副中心示范工程

揭开副中心城市绿心规划面纱:“以人民为中心”的绿色生态范本

推动城市副中心与廊坊北三县地区统筹发展 建设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

城市副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设新时代和谐宜居典范城区

微信

微博

今日头条

北京号


关注北京规划自然资源,解锁更多权威资料









回听《运河之上》

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