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定要看看:北京·城市设计试点城市一周年发生的变化!

规划国土小编 北京规划自然资源 2020-08-24
来自专辑
城市设计说

城市

计说

本栏目将立足城市设计,解读我们身边城市品质提升实践背后的故事,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参与北京的城市建设,同时借鉴国内外实践案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导 读

2017年3月,住建部印发《关于将北京等20个城市列为第一批城市设计试点城市的通知》,将北京列为全国第一批城市设计试点城市。如今,由市规划国土委牵头的试点工作已一年余,在此期间北京的城市设计工作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请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01

找准抓手,建立了清晰的工作框架


为落实住建部的通知精神及工作要求,市规划国土委牵头会同相关委办局及各区政府,以落实北京新总规为抓手,建立起北京城市设计试点的“一一四”工作框架,即搭建“一个平台”,探索“一套体系”,总结“四种模式”,稳步推进各项工作。


1

搭建一个平台


通过搭建“16+X”城市设计试点工作平台,采用市区互动、经验共享、试点先行的形式,共同创建新时期城市设计示范标杆。

 “16+X”城市设计试点工作平台


2

探索一套体系


探索北京市城市设计管理体系和机制,搭建各层级城市设计与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多层次规划的衔接路径,将城市设计工作贯穿于城市规划管理全过程,使城市设计与法定规划同步编制、同期落实

北京市城市设计管理体系和机制


3

总结四种模式


因地制宜地总结出核心区、中心城区、新城、北京城市副中心四种城市设计管理模式,结合各区发展阶段,构建分区管理路径,以创新为引领,积极探索城市设计管理工作崭新局面

四种城市设计管理模式


02

找准焦点,创构了严谨的管理体系


1

加强规划引领,全面提升公共空间品质


街道、滨水空间和第五立面作为公共空间管理的重要切入点,陆续组织编制各专项城市设计导则,提升公共空间设计水平,统一公共空间整治标准。由市规划国土委牵头,搭建开放协作编制平台,引导全社会对公共空间管理的关注和价值导向

《北京街道治理城市设计导则》开放协作编制平台


同时,将公共空间作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抓手,聚焦街道治理体制创新,探索建立明确治理主体——搭建协同平台——保障专项基金——公众评估监督的全流程闭环管控体系。通过建立公共空间专项管理平台、街道使用维护平台,使城市设计在公共空间的设计、审查、验收、运维、评估等各个环节均充分发挥引领作用。

北京街道治理公众参与流程


2

加强技术探索,分层分类编制城市设计


坚持“专家引领、公众参与”的原则,深刻解读、规划引导北京城市基调与多元化。以此工作为基础,有效深化总体城市设计,指导各层面城市设计精细化管控工作,于2017年12月举办“北京城市基调与多元化方案征集成果展”,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目前,在梳理总结多方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北京基调与多元化研究总报告。并以浅显易懂、活泼灵活的风格形成白皮书作为宣传手册,拟发放专业人员和广大群众阅读学习,有效指导后续各层面城市设计、建筑设计等相关工作。

 北京城市基调与多元化成果展


在深刻解读北京城市基调与多元化的基础上,各层面城市设计精细化管控工作有序开展。以国家会议中心二期为试点,将城市设计内容纳入土地招拍挂条件,打造体现城市特色和活力的空间环境

城市设计指导下的国家会议中心二期方案比选


3

加强系统梳理,初步构建城市设计管理体系


通过开展《北京市城市设计管理体系及工作机制研究》《北京城市设计试点建设评估研究》等工作,北京初步构建了城市设计管理体系,并结合总体规划要求和近、远期重点研究区域,提出重点地区划定和管理原则

分级分类重点地区划定


4

坚持专家领衔,搭建智库机构协作平台


依托首规委专家咨询平台,正筹备成立城市设计专家委员会,目前已形成《北京市城市设计专家委员会工作章程》


与此同时,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搭建熟悉北京实地情况、长期稳定、国内知名的城市设计专业机构智库。目前共20家城市设计单位入选。

城市设计机构库和城市设计专家委员会


03

找准关键,开展了丰富的设计实践


1

核心区城市设计


首都功能核心区由东城区和西城区构成,总面积约92.5平方公里。核心区是北京老城的所在地,拥有大量历史建筑,城市设计以城市更新、传承历史文化为目标,形成了以环境整治提升为重点的工作特色


东城区 


居民共治共管,开展社区营造

东城区在南锣鼓巷等历史文化街区风貌保护管控导则的编制工作中建立了方案公开制度通过“小巷管家”、责任规划师等工作模式的开展,大大提高了设计工作质量和公众的认可度,使街区面貌焕然一新。

雨儿胡同改造前、后,图片来源:百度街景

王府井口袋公园街道整治前、后


西城区


开展街区整理,划定“成长坐标”

西城区以“街区整理”为抓手,实现老城提升。通过出台《街区整理实施方案》《北京西城街区整理城市设计导则》和《北京市西城区街区公共空间管理办法》开展方案设计编制、艺术审查和多元主体评价

西城街区整理城市设计导则 

达志桥胡同改造前、后,图片来源:百度街景


2

中心城区城市设计


中心城区包括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总面积约1378  平方公里。区域内既涉及存量用地的更新改造,又涉及新建项目的成片开发,城市设计类型多样。中心城区以精细化建设管理为工作重点,使城市设计成为解决具体问题的手段。


朝阳区 

政企齐心协作,针灸街区顽症

朝阳区将小微公园的建设作为城市环境质量提升的抓手,以政府与企业合作的模式共同投资建设,合作开展街区升级改造。瑜舍花园整治项目通过有效利用碎片化的城市公共空间加强社交互动,鼓励公众参与。

瑜舍花园改造前、后

图片来源:百度街景、百度图片


海淀区 

城市设计结合建设管理,提高落实完成度

海淀区在《中关村壹号城市设计》中,将城市设计作为土地出让和建设管理环节的结合点,成为海淀分局“带条件入市” 的城市设计实例。目前该项目已经基本实施完成,成为北新路的新地标。

中关村壹号城市设计效果图及在建情况


丰台区 

编制“双图则”,城市建设“管之有据”

丰台区在丽泽金融商务区的项目中,将城市设计导则与控规同期编制,形成了“控规图则+城市设计图则”的双图则成果,作为控规组成部分,从而为建设及设计单位提供全方位指引,并为建筑方案审批提供法律依据。

丽泽金融商务区城市设计图则

建设中的丽泽金融商务区

图片来源:丽泽商务区官方网站


石景山区 

城市设计编制方负责人作为责任建筑师,长期跟踪服务

石景山区在北京保险产业园项目中,聘请编制单位负责人为责任建筑师,作为第三方审查主体长期为片区跟踪服务,一方面与规划国土分局共同负责建筑设计方案审查,签发审查意见;另一方面负责长期跟踪建设实施,与规划国土分局、专项指挥部、市级部门共同验收实施效果。

北京保险产业园城市设计方案及建成实景

图片来源:谷德设计网


3

新城城市设计


新城包括平原地区新城和生态涵养区新城。相较于中心城,各新城建设用地较为充足,城市设计注重营造优美、宁静的新城新区环境,以创新管理制度、探索技术方法为工作重点


平谷区 

凝练“平谷十条”,构筑全区共识

以“平谷十条”为核心的《平谷新城建筑风貌设计导则》汇集了多方意见,使之成为全区对建筑风貌塑造的共识。正是由于全区对“平谷十条”的广泛认同,使城市设计导则得以顺利落实。自《导则》施行以来,平谷区已依据导则对全部新建项目进行了严格审查。

平谷新城建筑风貌设计导则

图片来源:平谷报


延庆区

出台“总体城市设计白皮书”,统一工作思想

延庆区通过《“县景合一”景观控制规划》和《延庆新城总体城市设计》,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角度总结形成延庆新城总体城市设计白皮书。经过广泛推广与学习,白皮书已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凝结共识、统一工作思想、指导设计与施工的目的。

世园会中国馆效果图


房山区 

出台城市设计“实施办法”,加强建设管理和完善评估机制

房山区制定城市设计“实施办法”,分片区、分层次、分重点开展城市设计工作,使全区城市设计得到统一管理,为进一步开展城市设计工作奠定了基础。

房山区“实施办法”内容框架

房山风貌实景,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门头沟区 

出台城市设计导则,开展实施情况评估

门头沟区在出台城市设计导则的基础上,定期对导则的应用效果开展评估。


通过科学评估城市设计导则的作用,客观地了解城市设计导则的实施效果,从而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了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监督等环节的工作。

门头沟导则实施情况评估框架

门头沟风貌实景,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经济技术开发区

城市设计全流程跟踪管理,形成从技术服务到建设管理的无缝衔接

经济技术开发区结合创新规划管理合作方式,打通从技术服务到建设管理的全流程跟踪途径,形成城市设计管理工作的无缝衔接,使城市设计意图得到了更好的理解和贯彻。

亦庄风貌实景,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大兴区 

政府与区属国企共建规划技术平台

大兴区以市规划院为技术核心,联合区机场办、规划国土分局、新航城公司,建立规划技术统筹平台,将《临空经济区(北京部分)城市设计》以方案公开征集的形式,汇集国内外多家设计单位力量,并根据城市设计对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了重新研究,成功优化了控规成果

临空经济区规划技术平台组织方式

北京新机场效果图

建设中的新机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顺义区 

以城市设计为纲领,稳步推进城市“双修”工作

顺义区以新城总体城市设计为工作纲领,投入市区两级财政资金,推进废弃矿山环境修复治理,强化全域绿色生态空间管控,构建由郊野公园、农田林网、水系湿地、城镇组团、隔离绿地等组成的多层次生态格局

顺义城市双修改造前、后


怀柔区 

利用城市设计“新技术”,实现老城形态优化

怀柔区针对现状老城区,探讨在存量规划背景下城市设计的方法和价值。在总体城市设计中,怀柔区提倡在老城区实施小规模、渐进式的动态织补,通过模拟空间织补场景, 推敲合理的空间尺度和高效的资源配置

基于高架路动线的老城区建筑

怀柔风貌实景,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密云区 

结合“城市设计”,明确工作重点

密云区通过将生态控制要求纳入住宅设计、街道设计、景观设计中,实现了生态修补的全局管控,通过对人口和空间特性的理性认知,提出公服设施空间布局合理化的对策建议,并对重要观测点的视廊进行了专题研究。

三维场景下观测点山脊线

现场踏勘观测点山脊线

密云古北水镇,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昌平区

整合资源,探索“校地联动、共治共管”机制

为解决沙河高教园区存在的封闭管理、各自为政的问题,昌平区将城市设计作为多方对话平台,探索“校地联动、共治共管”的机制,打破高校的实体围墙和心理围墙,使沙河高教园成为了我国首例开放性大学城。

沙河高教园城市设计


4

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设计


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范围约155平方公里,外围控制区即通州全区约906平方公里。北京城市副中心功能定位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和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


北京城市副中心

加强城市公共空间管控:构建功能明确、连续贯通的公共空间体系

大幅增加公共空间总量,塑造功能综合、自然生态、休憩游玩、休闲活动、精品景观和景观礼仪6种高品质、人性化的公共空间,让人民群众看得见、用得上、用得好。对垃圾桶、候车亭、人行天桥等街道家具进行精细化设计,建设生活方便、尺度宜人、充满活力的公共空间

街道效果图

通惠河岸线效果图


北京在一年的城市设计试点过程中,围绕住建部提出的“创新管理制度、探索技术方法、传承历史文化、提高城市质量”四方面内容开展了探索和实践,城市设计已在规划管理工作中逐步发挥作用,取得了一定成果。


北京的城市设计探索才刚刚开始,依然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还要奋发前行。


本内容由城市设计处及相关分局提供


你可能还喜欢

和您聊聊北京的城市设计 

北京发布《北京西城街区整理城市设计导则》    

保护历史风貌,东城在行动    

西城区提升街区文化内涵,实现老城渐进式更新    

北京城市基调与多元化战略方案征集成果展开幕

微信

微博

今日头条


长按关注北京规划国土,解锁更多权威资料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