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柏拉图与理想国丨《哲学的故事》共读(一)

吴怡萱 罗翔说刑法 2023-11-12
“行路难,多歧路”,人生之路并不好走。面对人生的道路,我们时常不知如何选择。也许人类先贤的智慧能给我们一些启迪。那天,无意中翻看《哲学的故事》这本读过多次的书,仅仅开篇又再一次深深地震撼了我。

如果我们无法知晓每天所做所行的意义,我们也无法过好每个当下,行路难就会成为人生常态。有人说,活在当下,就是活在当下欲望的满足。然而,人不能只受欲望的驱使,无止尽地去实现个人意志,否则迟早会和魔鬼结盟。
近日,有朋友想安慰一下彼此不安的良心,给我发来南北朝诗人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拟行路难(其四)》鲍照
心中郁结之时,也许书籍是一种最好的慰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路难》,如何在行路难中获得普遍性的经验,也许就是一种哲学的故事。
值得感恩的是,有一群年轻的学生陪我一起阅读《哲学的故事》。以下是同学们的读书心得。

《哲学的故事》

第一章 柏拉图

柏拉图生活在欣欣向荣的工商业中心希腊。随着贸易和商业的繁荣发展,各种宗教习俗也相互交融,人与人的合作竞争激发了彼此的比较、分析和思考。传统和教条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相互制衡,维持在最低限度,因为在面对一千种信仰的时候,我们往往哪一种也不愿相信。在这种文化的交融和冲击下,科学得到发展,人们在探索的道路上愈行愈远,幻术和宗教仪式让位于科学和对自然的控制,哲学由此诞生。


古希腊哲学中最具代表性、最富生命力的篇章成形于智者学派,他们对几乎所有哲学问题都进行了探讨。而苏格拉底不同于其他的哲学家,重视探索一些心理学、伦理学的问题。他回答了美德意味着什么,和最好的国家是什么样的这两个问题。
苏格拉底指出,我们可以建立一套完全独立于宗教教条之外的道德体系,各种神学观点的交融和变迁不会影响道德的凝聚力。正是依靠这种凝聚力,任性的人们才能转变为和谐友好的社会公民。对于我们个人来说,也要有内部的一种道德规范,即用批判和协调精神去调整自身的各种欲望,形成目标明确、具备创造力的和谐整体。但是实现这种个体的优势必须依靠一个明智的政府,在苏格拉底看来便是贵族式政府。而这种思想与当时民主派的思想相悖,这也注定了他为哲学殉难的命运。

苏格拉底的思想深刻影响了柏拉图。柏拉图在年轻时游历各国,返回雅典时,他的思想已然更加成熟。他自创了一种使美与真并行的表达媒介——对话,他的《对话录》是世界最无价的珍宝之一。其中最好的一篇《理想国》,站在第三视角记录了苏格拉底在伦理学、政治学等许多方面的思想,也蕴含了柏拉图自己的思想。

接下来,作者对《理想国》中的一些重点问题进行了简述,包括伦理学问题、政治学问题和心理学问题。
 1  伦理学问题。柏拉图提出了伦理学中最本质的问题,也是道德行为理论的核心:什么是正义?我们应该追求正义,还是权力?善良与强大,哪个更好?在文中,他对国家正义和个体正义进行了阐述,并借助对道德的讨论,进一步引出他对社会和政治改革的观点,这正是他整本书的核心和价值所在。

他认为正义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取决于社会组织形式;因而理解它的更好方式是将其视为社会结构的一部分,而不是把它当成个体行为的某种特质。他提出,假若我们能够描绘出一个正义的国家,那么就更容易表述出一个正义的个体。


 2  政治学问题。柏拉图描绘了心中的理想国,提及了人口控制、素食主义、“回归自然”等思想。他认为,他所描述的简朴天堂从未实现过是因为人们的贪婪和奢侈。他指出,任何体制的政府都不应滥用原则,否则会爆发革命以致消亡。雅典式民主也如此,这种民主的最终结果不是暴政便是独裁。我们应当找寻最具智慧、最优秀的人来领导国家。政治哲学所要考虑的问题便是:设法阻止没能力和不诚实的人靠近公共权力,挑选并培养最优秀的统治者来服务公共利益。

他不禁抱怨,在一些简单如制鞋的小事上,我们往往觉得只有接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但面对政治我们却假设:只要他懂得如何赢得选票,那么他一定能管理好一座城市或一个城邦。生病了,我们要找有行医执照的大夫,因为那是他受过正统教育和相关技术培训的证明——我们不要相貌俊美或能说会道的大夫。那么,假若整个国家生了病,难道我们就不应该找寻最具智慧、最优秀的人来服务和领导吗?设法阻止没能力和不诚实的人靠近公共权力,挑选并培养最优秀的统治者来服务公共利益——这就是政治哲学所要考虑的问题。


 3  心理学问题。柏拉图指出,国家是国家中人的本性造就的,只有民众素质提高了,国家才能强大。人的行为有三种,一种是欲望、食欲、冲动、本能,一类是情感、精神、志向、勇气,一类是思想、智慧、理智。人都具备上述三类品质,只是程度上存在差异,三类人分别成为一个国家的工商业者、军人和哲学家。工商业生产者负责生产,军人负责保卫,拥有知识和智慧的哲学家负责统治国家、引导民众,三类人各得其所,不能互相取代,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最后,作者指出了柏拉图思想的核心支柱。

政治才能是一门科学,一种艺术,具备这种才能的人必是以它为毕生目标并且进行了长期准备的人。只有哲学之王才能胜任领导国家的重任。“只有哲学家成为国王,或这世上的国王和王子具备了哲学的精神和力量,智慧与政治领导才能汇聚于一身……否则,国家将不会安然无恙,人类也不会永不衰败。”


之后,柏拉图对以上阐述的心理学问题、政治学问题、伦理学问题,分别提出了解决方案。

 一   心理学解决方案 
第一步是在人生的前十年进行体育和音乐的普遍教育,重点是体育教育。通过竞技运动加强身体素质,由音乐训练来促进感情和性格的升华,同时打好道德的地基,为理想国打下坚实的心理和生理基础。
第二步是在二十岁之后进行筛选,进行理论和实践知识的考试,落选者被分配去从事国家的经济工作。通过的人继续接受为期十年的针对其身体、心灵和品质的教育训练。
第三步是在三十岁时再进行筛选,落选者成为国家的辅助者或行政助手、军队长官。通过者将被教授哲学,用五年时间研读“理念”学说,其中的理念包括概念、规则和理想。这五年的训练,可以让他们把这个原理运用到个体和国家行为的实践中去。
第四步,还需要最终花费十五年的时间,让这些哲学家走进世人生活的“洞穴”,进入一个对他们毫无偏袒的世界,与商人、精明贪婪的个人主义者、蛮横之人和狡猾之人竞争。
最终已年届五十的那些幸存者,头脑清醒并自力更生,他们的自负被残酷的生活打磨干净,有着传统、经验、文化和竞争共同给予的智慧,他们将自然而然地成为理想国的统治者。


 二   政治学解决方案 
柏拉图指出,被最优秀的人统治,是贵族体制的意义,但这种制度并非世袭制,而是一种民主式的贵族政体。在这种制度下,不存在异端,也没有职位或特权的集成,人民公平地接受教育和选拔,有着相同的待遇和机会以获得公共职位。这是教育的民主,柏拉图认为这种民主比选举式民主更诚实有效。
有人会对护卫者称职与否提出质疑。“一群年届五十之人怎么可能具备灵活变通的智慧呢?”柏拉图指出,统治者的统治原则是一种灵活变通的智慧,因为他们经过了正统知识教育,又经历了社会生活的磨炼,因而具备充分的行动力,并非只会思考。
而针对奸佞之举如何防止,可以通过在他们之间建立一种共产体制来加以遏制,这种共产体制适用于物品,也适用于他们的妻子。之后作者又介绍了柏拉图的优生思想,最后总结了柏拉图构想的政治体系。

因此,我们的政治体系将以一个小众的护卫官阶级为首;该阶级将被一个数量众多的由军人和“辅臣”构成的阶级所保护;以广泛的商业、手工业和农业人口为基础。这最后的或者说经济阶级有权保留完全私有的财产、配偶和家庭。但是贸易和手工业必须受护卫官的调控,以防止严重的两极分化;任何收入超过人均财产四倍的公民必须将多余的部分上缴国库。(《法律篇》,第714节)或许还得禁止利息和限制赢利。(《法律篇》,第920节)
       护卫官间的共产体制并不适用于经济阶级;这个阶级的突出特征便是具备攫取和竞争的天性;他们当中的品德高尚之人能够摆脱财富争夺的狂热,但大多数人都为此焦头烂额、心力交瘁;他们废寝忘食追求的不是正义,不是荣誉,而是无穷无尽增长的财富。如此热衷于追求财富的一帮人是不适合统治国家的;我们整个计划建立在这样一种期冀上,那就是:如果护卫官统治有道、生活简朴,并且不妨碍掌握经济的人独享奢华,那么商人阶级也将自愿任其统治。
      简而言之,理想国中各个阶级、各个群体都应从事顺应各自天性和禀赋的工作;阶级间、个体间互不干扰,却又通过不同的分工相互配合,形成一个高效、和谐的整体。(第433-434节)这就是一个公正的国度。


 三   伦理学解决方案 
在该部分中,柏拉图探讨了“什么是正义”这个问题。
他认为,正义就是人人各得其所,各尽其责。对国家而言,正义是有效的协调力,每个成员各就各位、各司其职;对个体而言正义也是有效的协调力,身体的各部分各就各位,各自对该个体的行为做出贡献或负起责任。正义是一种和谐的力量——欲望归于秩序形成智慧,人民归于秩序形成组织;正义不是强者的权力,而是整体的有效协作。

本章的最后,作者对柏拉图的整个理想国思想作出了评论。他指出柏拉图的方案是可行的,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是否实现过这个问题上的答案,对柏拉图而言还是有利的。但是批评家们仍然指出了许多值得批判和怀疑的观点。
而在作者看来,柏拉图最欠缺的可能是变化意识——他的理想国是静止的。但若鄙视个人价值,社会将很容易变成一个僵化的社会。
作者最后指出,从本质上来说,柏拉图的观点是正确的,即世界需要由最优秀的人来统治。柏拉图自己也明白,他的乌托邦远非真正可行,但他认为,尽管我们只描绘了一幅画,但它可以作为我们行动的目标和标准;当更多的人看到并愿意去实现这一梦想时,乌托邦距离真正实现也就不远了。

最后我们需要公正地指出,柏拉图明白自己的乌托邦实际上远非真的可行。他承认自己描绘了一种无法实现的情境,但他认为这种对美好愿景的描绘其实是有价值的:人的价值就在于不断地憧憬,并努力实现憧憬的一部分;人生来就是一种创造乌托邦的动物。
        “我们瞻前顾后,渴望并不存在的东西。”而这一切也并非全都无疾而终:我们的许多梦想都已经生根发芽,有些甚至已经开花结果,就像伊卡洛斯做的人类能够飞翔的梦一样。尽管我们只描绘了一幅画,但它可以作为我们行动的目标和标准;当更多的人看到并愿意去实现这一梦想时,乌托邦距离真正实现也就不远了。与此同时,“天堂中也存放着这一理想国的模本,那些渴望实现它的人尽可以看着它,并用它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无论这样的国家能否实现或是何时实现……他都将以其中的规范来约束自己,而不是按照别的标准”。善人即使在不完善的国度仍能奉行完善的法律。


本章读书报告由吴怡萱同学撰写,经过简化与修改,分享给公众号的读者共读,希望大家能够有所收获,并不吝指正。引文出自 [美] 威尔·杜兰特《哲学的故事》,蒋剑峰、张程程译,新星出版社,2013年版。文章头图及插图来源网络。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