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TikTok之争:美国要挟外企的资本已经衰减几何?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底线思维 Author 梅新育

 

前言:

本文以“《从丰田风波到TikTok听证:美国要挟外企的资本衰减几何?》”为题刊发于今日观察者网,链接如下:
https://www.guancha.cn/MeiXinYu/2023_04_03_686711.shtml
刊发时略有改动,这里贴出原稿全文。

 

2023.4.3

 

 

 

美国要挟外企的资本已经衰减几何?

——从丰田质量风波到TikTok风波

梅新育

 

从丰田质量风波到TikTok风波,美国要挟外企的资本已经衰减几何?
——看过23日美国国会众议院能源和商业委员会关于TikTok的听证会,纵览从2020年美国政府威胁关闭TikTok、企图抢夺TikTok股权以来的整个风波进程,我最关注的是这个问题,不是美国肆意践踏产权保护等等商业和国际关系基本原则以图维护自身霸权的蛮横淫威(不管是真实涉及霸权还是在妄想中涉及霸权),也不是美国政客们在这场听证会上暴露出的知识、见识与德行下限之低,更不是与TikTok存在这样那样竞争关系的美国所谓“科技巨头”在竞争中失利时诉诸美国政府强权劫夺对手的黑暗手段与心术;……毕竟在这个领域学习研究二三十年,对此早已见惯不惊,就连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教授默顿·米勒(Merton Miller)这样一个十足的美国人,在谈及美日贸易摩擦时也辛辣地嘲讽美国政府所谓“贸易谈判”是“劫匪抢劫良民”,更不用说美方吃相、蛮横比美日贸易争端时还要丑恶十倍百倍的TikTok风波了。

众所周知,明火执仗的劫匪在乎的只是强权实力,而不是道义准则;既然TikTok风波本质是这家中资控股高科技企业遭遇征收风险和市场准入风险,既然美式贸易谈判本质不过是连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也承认的“劫匪抢劫良民”,与道义谴责相比,我们更需要关注、研究的应该是美国强迫外企就范时倚仗的资本究竟是什么,在TikTok风波中美方的资本是否足以逼迫中资将公司及其技术拱手相让。对照2009—2010年美国挑起的“丰田质量风波”,可以看得更清楚。


 

一、2009—2010年“质量风波”中丰田的屈辱与冤屈

2009—2010年的丰田质量风波又称“踏板门”,始于美国一些消费者宣称自己使用的丰田汽车出现“刹车失灵”、“突然加速”等问题而导致了车祸,随后迅速蔓延到全世界几乎所有经济大国,丰田公司在全世界为此共计召回汽车800余万辆,修理汽车脚垫和加速器。

在这场风波中,美国一马当先,不仅高举“消费者保护”等旗号率先发起铺天盖地的先入为主一边倒舆论围攻,对丰田汽车口诛笔伐,而且起诉丰田汽车者数以百计,美国国会还就此举行了两场听证会,逼得就任丰田汽车公司社长(总裁)不足半年的丰田章男出席了2010年2月23日美国众议院住房能源和商业委员会举行的第二场听证会,在面向全世界亿万观众现场直播的听证会上备受屈辱,不仅要直面美国那帮全世界最傲慢、最肆无忌惮的议员群体肆意刁难和羞辱,还要面对面听他们特意挑选的一名美国女子宣称自己的丰田车“突然加速”,指着他鼻子大声哭喊叫骂“丰田,你真无耻”,……



到2010年六七月间,丰田公司自身和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各自进行的大规模调查结果都澄清了丰田汽车的责任:

丰田公司自身调查了近2000例司机宣称的汽车突然加速案例,结果表明其车辆电子控制系统并无原告律师和媒体们所指责的缺陷,有些事故原因是驾车者失误,本想踩刹车却误踩了油门失误。丰田下载的事故数据记录显示了油门踏板粘住和卡壳以及司机失误的证据,在汽车撞击时,没有证据显示司机踩下了刹车。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向美国国家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提交了调查报告,其副行政官丹尼尔·史密斯、故障调查办公室代理负责人理查德·博艾德等负责人在负责调查丰田汽车“无故加速”原因的独立委员会会议上宣布,他们调查丰田电子油门控制系统的结果未发现任何缺陷,该机构过去30年调查过的大多数汽车“突然加速”事故,原因都很可能是驾驶员在想要刹车时踩了油门,从而否定了一些安全倡议人士和原告律师宣称的油门系统电子元件故障导致丰田汽车“突然加速”说法,支持了丰田公司的主张。
而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分析的数据记录是由该机构从司机向美国政府提交的投诉中遴选的,不是由丰田选择的;仅该局2010年3月编写的一份报告就覆盖了2000—2010年间他们收到的逾3000份关于丰田汽车“突然加速”问题的投诉,其中包括导致93人死亡的75次致命性撞车,而在所有这些致命性撞车中该局只能证实一次事故责任在于丰田汽车的问题,即2009年8月28日一辆雷克萨斯的脚垫在刹车时卡在油门踏板里,导致一名加州巡逻警察和雷克萨斯汽车里的3名乘客丧生。

 

二、“丰田质量风波”本质是敲打日本的政治斗争

与当前的TikTok风波相似,事实证明,在2009—2010年那场搅动全球汽车市场、覆盖世界几乎所有主要经济体的“丰田质量风波”中,上蹿下跳格外活跃的美国政客和其他一些势力无实事求是之心,有哗众取宠之意;“消费者权益保护”成分微乎其微,政治斗争成分成色十足;在其政治斗争成分中,国际政治斗争成分又超过了国内政治表演成分。
今天,美国政客向TikTok发难,是因为他们已经明确将中国列为最大战略竞争对手,甚至是敌手;十几年前,正值美国已经深陷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泥潭多年而看不到得胜收兵希望,次贷危机又重创美国软硬实力,美国自己都感到了霸权动摇,美国政客罗织罪名抓住丰田汽车“质量问题”大做文章,为的是在确保日本继续俯首帖耳、规规矩矩滚动在美国规定的轨道上。

毕竟,自二战结束以来,美军占领下的日本就一直是美国控制东亚的基石;在相继退出台湾和菲律宾等军事基地之后,美日同盟对美国控制东亚、确保全球霸权越发至关重要。为此,只要美国企图维持、增强其东亚霸权,就需要打击日本政府的任何“脱美”倾向,抓住可资利用的机会敲打日本,向日本政府和社会重申自己作为“老大”的权威,而借用“经贸争端”、“消费者权益保护”、乃至现在更加“时尚”的“女权”和“LGBTQ权益”之类名义实现自己的政治军事战略目标,这种手段比直截了当地挑起政治争端更高明。
2009年9月16日正式就任的鸠山由纪夫政府有一定程度的独立自主外交倾向,执政理念是摆脱对美从属关系,构筑以亚洲为中心的外交政策,与东亚邻国改善关系;为此,从喧嚷丰田质量风波,到访美受冷遇,他被山姆大叔当作出头椽子百般“修理”,实不足为奇。鸠山由纪夫执政仅仅八个半月就难乎为继,被迫于2010年6月2日辞职,表面上是日本内部政治斗争结果,其实更主要的是美国掣肘与“修理”所致。而引人注目的是,2010年鸠山由纪夫被迫辞职未几,一度黑云压城城欲摧的“丰田质量风波”就急转直下,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等美国官方机构正式提交调查报告、会议宣布,澄清了丰田汽车的责任。

 

三、占领军与经济、市场份额是美国逼迫日本就范的“杀手锏”

回顾当年“丰田质量风波”,除了国家层面上以驻日美军为标志的日美不平等关系和强力威慑之外,美方究竟是凭借什么资本逼迫丰田汽车公司明知对方有意寻衅罗织罪名却俯首帖耳含羞忍辱?

推而广之,在二战后70多年来的一场又一场国际经贸争端中,美国究竟是凭借什么迫使一家又一家外国巨型企业高管忍受屈辱到美国过堂?

从2009年6月就任丰田汽车公司社长(总裁)至今,在丰田章男掌舵丰田汽车公司将近14个年头,我相信这14年、甚至他此生最为屈辱的经历多半就是2010年2月在美国众议院的那次“过堂”。作为最大汽车公司总裁,作为一个信奉含蓄风格的国家的国民,在全世界亿万观众众目睽睽之下,让全世界最傲慢、最肆无忌惮的议员群体肆意刁难和羞辱,面对面听那个美国泼妇指着鼻子大声叫骂,……这样的一幕幕场景刺痛了千百万日本人的心,也令我悚然心惊。

无论如何,丰田是一家正当行业的正当公司,是对这个产业发展、对消费者福利作出了不可替代巨大贡献的领袖级企业,不是黑老大,也不是军火商;而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效果无异于心理诱导和暗示,车祸肇事者们会因此更多地诿过于汽车质量问题而不是自己糟糕的车技。对于这种心理效应,当时客观的美国媒体也并不否认。美国国会和社会过分“修理”丰田的手法同样也会用在别国出口商身上,正因为如此,当时的德国企业对丰田风波就颇有兔死狐悲之感;而在“丰田汽车质量风波”之前两年,某些西方政客和媒体也用类似手法炮制了“中国产品质量风波”,表演得淋漓尽致,我方为此不得不付出了巨大努力应对,作为亲历者,我至今对此记忆犹新。

要保护我们的公民、我们的企业免受类似的过度羞辱,我们就需要明白,究竟是什么赋予美国这样的能力去肆意羞辱别国公民和企业?



在2010年2月的那场听证会上,丰田章男的第一个动作是宣誓表示自己绝对不会说谎,假如说谎将不惜接受法律惩罚;在这里,他宣誓要接受其惩罚的是哪一国的法律?

作为日本数一数二大公司的领导,由于他在日本的工作,他是在美国国会宣誓要接受美国法律的约束和惩罚!

那么,是美国的什么力量逼迫他作出这样的屈辱表态?

是美国的什么力量逼迫日本接受对其管辖权力的这种侵犯?

答案是美国的经济、市场份额和进口能力。正是由于美国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单一国家市场,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拥有近乎无限的进口能力,为了保住这个对企业未来至关重要的市场,丰田章男才不得不忍受这样的屈辱,日本政府才不得不默默吞下山姆大叔践踏其部分主权滥施淫威的苦果。而对于美国来说,由于有太多的外国公司在美国国内拥有可以用来执行判决的子公司或财产,要对这些外国公司及其高管实施域外管辖的权力也并不十分困难。


 

四、在世界经济中份额、地位下降正在削弱美国滥施淫威的基础
如上文所述,就经济机制而言,美国对外国企业实施域外管辖的能力归根结底立足于其经济、市场份额和进口能力;而在世界经济中份额下降、相对于主要竞争对手优势缩小,这一趋势正在削弱美国滥施淫威的基础,进而决定了今天的TikTok在应对美国压力时比当年的丰田汽车公司要主动得多。由于TikTok等短视频应用的用户/客户门槛比汽车低很多,进一步大大增强了TikTok的主动权。

就当前和短期而言,美国是TikTok第一大用户国。根据DataReportal 2023年2月报告中的统计数据,2023 年 1 月初,TikTok 的18岁及以上用户人数为10.51 亿,其中18 岁及以上活跃 TikTok 用户数最多的国家依次为:

美国,1.133 亿;

印度尼西亚,1.099 亿;

巴西,8220 万;

墨西哥,5750 万;

俄罗斯,5490 万;

越南,4990 万;

菲律宾,4340 万;

泰国,4030 万;

土耳其,2990 万;

沙特阿拉伯,2640 万。

尽管美国用户粘着性,人均支出高,但美国占TikTok用户总数比例仅有10.8%;美国极度反华势力企图凭借这样低的用户比例就攫夺整个TikTok公司的所有权和管理权,何其蛮横,也表明即使在美国立即封杀TikTok的极端情况下,该公司仍然拥有近10亿用户,而且能够很快恢复回归10亿以上。

进一步审视当事两国GDP对比,判断TikTok在国际斗争环境下的长期生存与发展能力。“丰田质量风波”爆发的2009年,美日两国GDP分别为144781亿美元、52895亿美元,美国GDP是日本的2.74倍,而且日本的国际经济地位正处于长期下行趋势;而从TikTok风波爆发之初到现在,中美GDP差距就只有2009年美日GDP差距的一半左右,且差距演变总体趋势是缩小(参见表1):

 

 

2019年,美国GDP为中国的1.49倍;2022年,这个倍数已经下降到1.37倍。考虑到2022年中国实际GDP增幅高于美国,以美元计价的中美当年GDP差距扩大源于联储暴力加息导致的美元汇率升值,而美元汇率的这种升值又会进一步削弱美国制造业竞争力、打击美国政府推动制造业回流的努力,若按2021年汇率折算,中美GDP差距只会比2021年(美国GDP为中国1.30倍)更小。

进一步从更长时间跨度上考察,2009—2010年“丰田质量风波”期间,尽管美国遭遇了次贷危机重创,但日本正处于199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经济地位持续大幅度下滑的进程之中,从而进一步恶化了日本相对于美国的经济力量对比,削弱了日本抵抗美国寻衅施压的能力与底气:

以美元现价计算的日本名义GDP衡量,日本名义GDP在1995年达到55456亿美元的高峰,随后一路萎缩,仅2010—2012年重新超过这一水平,其后便再度持续萎缩,2021年为49374亿美元,相当于1995年高峰的89%。

以名义GDP占世界份额衡量,1980年日本已占世界名义GDP的10.04%,1994年达到17.86%的顶峰,其后一路下滑,到2021年已经下滑至5.13%。

以实际GDP占世界份额衡量,1980年日本实际GDP已占世界7.98%,1991年达到9.15%的顶峰,其后逐年下滑至2021年的3.84%,尚不足1980年日本实际GDP所占世界份额的一半。

以日本人均GDP相当于发达国家群体人均GDP比重衡量,从1950年代至1990年代前期,这一指标持续上升,充分显示了当时日本作为发达国家中公认“经济优等生”的本色。1995年,这一指标达到164%的顶峰,2006—2008年跌破100%大关,到2021年已经下滑至76%。

与日本相反,在长时间跨度上考察,中国各项经济指标相对于美国持续显著改善,国际经济地位持续大幅度上升,以至于中国经济规模超越美国的时间多年来已成国际学界、商界、政界热门话题,这一点有目共睹,在此无需赘言。

毋庸讳言,美国极端反华势力还会竭力发动其它国家与他们共同寻求封杀、劫夺TikTok;基于底线思维,有必要考虑在美国及其它主要西方国家共同封杀的情况下,TikTok是否还能在全球市场上保持足以维持可持续发展的规模?答案是肯定的,因为随着发展中国家持续保持高于西方的经济增长速度,以七国集团(G7)为代表的西方占全球经济份额早已跌破一半:

1980年,世界GDP为112383亿美元,其中西方七国集团合计69035亿美元,占61.4%;

2022年,世界GDP为1015609亿美元,其中西方七国集团为435408亿美元,占42.9%。

不仅如此,TikTok这类短视频应用的用户/客户经济、收入门槛比汽车低很多,意味着即使在主要西方国家封杀的情况下,TikTok等短视频应用仍然能够在新兴市场经济体开发出足够巨量的用户/客户,从而支撑自己的可持续发展,这一特征进一步大大增强了TikTok在应对极限施压时的主动权。
须知,只要是有4G以上移动电信网络的国家,买得起手机,承担得起每月百元、甚至数十元流量费用者,即有条件成为TikTok等短视频应用的用户/客户;购买使用丰田轿车则不仅需要上万美元一次性购买支出,每月燃料、养护等费用开支也数倍乃至数十倍于手机流量费,而新兴市场经济体人口比西方国家多得多。2021年,发达经济体人口仅占全世界人口的14.0%,其中西方七国占世界人口的10.0%,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占世界人口比例则高达86.0%,即使剔除大肆封杀中国软件的印度,占比也达到了67.9%。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TikTok风波本质是这家中资控股高科技企业遭遇征收风险和市场准入风险,无论是为了该公司及其各国股东、公司员工的权益,还是为了美国和其它西方国家用户的利益,TikTok都应该尽最大努力保持在美国和其它西方国家市场的存在;但在遭遇极端压力的情况下,TikTok应该断然拒绝交出股权和技术的无理劫夺要求,宁可为此承受退出美国和其它一些西方国家市场的代价。即使在这种极端情况下,TikTok也完全有能力在其它市场开发出足够多的用户/客户,保持可持续发展,直至封杀TikTok的美国和其它国家改邪归正,重新向TikTok敞开大门。
在拥有上百年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史的西方国家,其大型跨国公司暂时退出一个或多个海外市场数年乃至数十年,本属司空见惯;中国直到1990年代后期才异军突起迅速成长为新兴对外直接投资大国,中国的跨国公司迟早总会补上这一课。我们当然希望TikTok能够度过这场惊涛骇浪,在西方市场继续经营下去,但只有做好最坏的准备,才能有希望争取到最好的结果。

“……(美国)政府在这里使用的‘谈判’一词,具有极其陌生的含义。在谈判中,可供讨论的问题只是对方做多大、多快的让步。我们拿来与他们交换的条件少得只差用拳头痛击他们了,这简直就是一个劫匪和一个良民所做的交易。如前所述,这不仅是我们这方面的一个愚蠢政策,而且还给我们美国人烙上了伪君子的标记。上帝知道我们自己有多少封闭市场的管制政策,而我们单方面都不准备放弃它们。”

——如果能够活到今天,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教授默顿·米勒(Merton Miller)就是一位百岁老人;在世谈及1970—1990年代的美日贸易摩擦时,他对美国政府所谓“贸易谈判”嘲讽如此辛辣,如果能够活到今天,目睹TikTok风波中美方所作所为,他又会作出何种评价?

作为本质上的美国军事占领下的战败国,日本在对美经贸争端中常常无法保护本国企业的合法合理权益;中国则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应该、也有能力更有效地保护本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初稿2023.3.30,修订2023.4.2,仅代表个人意见)

 

前文回顾:
梅新育:感触凯恩斯
梅新育:欢迎蔡英文窜访美国金曲
梅新育:回顾2016年宁夏沙湖景区拨乱反正
崔茂虎人称“催命虎”?乌克兰战争不可能迅速停火谈判
制裁与白左民粹政治放大硅谷银行潜在杀伤力
冷静评估贸易伙伴国经济社会稳定性与发展前景
梅新育:叙利亚、黑石与雷曼
梅新育:华人“润学”会是什么结局?
梅新育:土耳其地震加剧欧洲能源供给长期困局
梅新育:关注大地震对土耳其政局及地缘政治风险的影响
梅新育:支持更多民营企业家用脚对中国经济投下信任票
兔年迎财神日回顾斯大林“落后就要挨打”命题
梅新育:郑和不是穆斯林
梅新育:郑和何曾姓过马?
梅新育:惨遭历史造假荼毒者何止郑和
梅新育:编造“郑和下西洋传播伊斯兰教”何其荒谬
梅新育:指鹿为马与混淆郑和族属
梅新育:广州怀圣寺宣称的始建年代纯属编造
梅新育:为尊严和史实而斗争
梅新育:国新办新疆反恐白皮书与《十二木卡姆》
梅新育:剑外忽传收蓟北——读党内清理教徒新规有感
平均每场次观众3.96人的片子能否终结错误宣传路数?
梅新育:塞北之役折射中美竞争关键
梅新育:“三千孤儿入内蒙”折射新中国社会治理历史性进步
梅新育:盛世下的“未统一”与“伪统一”
梅新育:《封建论》随感
梅新育:重读《明史·海瑞列传》有感
梅新育:从文景之治迈向昭宣之治
白左“政治正确”闪电摧毁特拉斯政治生命


本公号打赏支持
(适用于苹果机型及赞赏失灵状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